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是什麼?
本書是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罹癌後接觸佛法,並將自己的人生、經營經驗與佛法之道結合,悟出的新生存法則。
繼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他曾創出京瓷和KDDI 兩家名列世界五百強的大企業,而是他是在日本企業家中,最能夠展現大愛思想的企業哲學家。後來又受日本政府之邀,以78 歲高齡出面擔任破產的日本航空的會長,力圖拯救日本航空,實為火線熱門人物。

稻盛和夫 生存之道
我自己覺得這本書對很多人來說、尤其是年輕人,可能會覺得這些都是老掉牙的觀念了!現在的時空背景絕不可能再有這樣的成功機會!成功也不該是不斷忍耐、不斷刻苦耐勞才能擁有....這些我都相信,現在的社會一定有更聰明的方法能複製成功,但我仍然很享受閱讀這本書,作者分享的各種理論,不論是時時保有「利他之心」、「知足」、「謙虛」,或「時常懷抱感恩的心」,亦或是「不斷修行」、「學會控制自身慾望」等,都讓我讀起來感到很舒服,彷彿在聽一個長輩溫柔的分享各種人生成長經驗。
因為就如作者所說:我們正處於極度渾沌、眼前一片迷茫的「不安的時代」。生活算是富裕,內心卻不滿足,原因就是大多數人找不到生存的意義與價值,而失去人生的方向
。
以下分享書中幾個我喜歡的觀點/收穫:
📌1/每天發揮「創意」,就能產生大躍進
作者強調不要「輕忽今天」!想要從平凡變成非凡的人,不會因為做完一件事就滿足,仍會不停地默默努力,也就是繼續、貫徹的力量。(這就好比有一本暢銷書「刻意練習」所強調的:天才與庸才之間的差別不在基因、不在天分,在「刻意練習」)
稻盛和夫也說雖然持續很重要,但是持續並非「每天作一樣的事」。持續與重複或反覆有所不同;必須做到明天比今天、後天比明天更好
,一定要有所改善才行。「加上創意的心」,就能提升走向成功的速度。
剛好前一陣子我看到的書「Google愛用的人才」,也提到類似的觀點:
你發揮了什麼創意來完成工作?
有時候工作作久了,大家只想趕快完成、只想繼續用習慣的模式、固定的作法以節省時間,但這樣很容易停留在原地,不妨試著問問自己:「我發揮了什麼創意來完成工作?」「我是否能做的比上次好?」「我是否能改善工作流程?」「我是否能帶給消費者更不一樣的體驗/感受?」
稻盛和夫說:不論多小的事都肯花心思去改良、設法解決問題的人,絕對能產生大躍進。
📌2/商業的原點就在「利益他人」
「誠實的商人會想到讓對方站起來,也讓自己站起來。」簡而言之,作對於對方與自己而言都有利的事,就是商業的終極意義。我自己也相當認同這個觀念,我們在職場上經常需要為自己、為自己的團隊、為自己的公司爭取最大利益;但,如果所有的利益都只有我們自己得到,這生意不會長久的。想要關係走得遠,就必須雙方都有利益可圖。這也好比感情,不可能永遠都由同一方在付出,也不可能永遠都想占盡別人便宜,懂得「利他」,才能獲得更大的勝利。我自己甚至覺得,有時候「以退為進」更是高招,先試著吃一堆虧,或是身段先放軟,事情說不定會發展的比你想像的還要順利。
📌3/掌管人生的兩大無形力量:「思想」和「行為」
作者強調,你現在所思、所做,這些都會變成原因,然後必定跟某些結果串連在一起。
「心中沒有呼喊的東西,不會主動靠近你」。
也就是說,人生其實就像自己心中描繪的樣子。透過心存善念、做善事,就可以將命運的流向導往善的方向。
人生猶如一齣戲,我們每一個人就是自己這部人生大戲的主角,而且不僅僅是這樣,我們也身兼這部戲的導演、戲本作家、製作人等;換句話說,我們的人生就是一部自導自演的戲劇,這就是所謂的人生。
📌4/「知足」就是生存之道
若要用一句簡單的話來形容未來的日本與日本人的生存之道,所應根據的哲理,作者認為就是「知足」。還有,以「知足」的心所帶來的感謝,與謙虛為本所化出的、體貼他人與利他的行為。
每當有人問我「這輩子你為什麼而來?」稻盛和夫毫不遲疑地回答:因為我想成為「比剛出生時更好一點的人」。也就是說,我之所以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想帶著更美麗、高尚一點的靈魂離開。
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是什麼?
看完整本書,我自己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把「終生是學徒的心情」貫徹到底!
對我而言,人生就是來學習的,不論學業、工作,甚至親情、愛情、友情...,又或是人際關係、健康狀態,全部都是在學習,保持謙卑的心,時時刻刻學習,讓自己感到每天都在進步(就會開心),我想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吧!
如果你喜歡以上的閱讀心得分享,拜託幫我按一個愛心❤️(每一個愛心都是我閱讀與分享的動力)。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妳,歡迎訂閱我或贊助我,給我小小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