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化的後裔,我在成長過程中遭遇了什麼

更新於 2023/04/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9年作者在故宮午門前
我生平最怕被人問到的問題,其實很簡單。那些年我住在中國,每次招手攔出租車時,都會遭遇這一問題。我一鑽進車裡,司機就會劈頭蓋臉的問我,“您是哪國人?”
照常理講,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了,但對我來說卻遠非如此。
“這個問題很複雜”我通常這樣回答,然後我會告訴他我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
“喔,原來是白求恩大夫的老鄉啊,”司機一般會這樣說,我想他指的應該是上世紀30年代末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幫助中國共產黨軍隊的加拿大戰地外科醫師。 “所以你也是中國的朋友囉。”他接著說道,我總是笑而不語,覺得這個說法也蠻有趣。
雖說我出生在加拿大,但我從沒覺得自己是加拿大人。
我應當說是全球化的後裔。父母是土生土長的歐洲人,兩人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上意大利語課時認識的。婚後不久,他們便搬去了北美。在美國中西部小住一段時期後,又移居至多倫多,然後我就在那裡出生了。當我還裹著尿布的時候,我那具有遊牧習性的父母決定逃離加拿大酷寒的冬季,於是我們一家遷徙到了巴西的聖保羅。
念小學的時候,我每天的日常就像在三個不同國家之間來回穿梭。早上醒來,我跟父母說法語。餐桌上,母親總不忘提醒我“我們歐洲人”絕對不可以把手肘放在飯桌上。吃過早餐,我搭校車,去一所美國學校上學,在學校我學習誦讀林肯總統的葛底斯堡演說,感恩節還有可口的南瓜派吃。時鐘敲響下午三點後,我就跟巴西朋友們出去玩。我並不是什麼足球迷,但我很愛聽朋友們高談闊論聊著他們的偶像球星。夜幕降臨之時,我回到家裡,功課寫完後,我會好好犒賞自己,一邊翻著《丁丁歷險記》,一邊吃著母親從當地德國烘焙店裡買回的蘋果卷。
我自幼就浸泡在這樣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所以總覺得做一個局外人更自在。我一張口,說出的也是雞尾酒式的句子,雜亂無章的同時混有法、英、葡三種語言。雖然稍大一些後,這樣說話的習慣逐漸被糾正過來,但至今我在說每一種語言的時候,都還是可以聽出帶有輕微的外國口音。我也從未覺得自己歸屬於某一種文化或某一個國家,但是在聖保羅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在我眼裡好像熱帶版紐約,大量移民從世界各地,比如義大利、日本等國湧入,這也從來都不是問題。
也正是聖保羅激發了我對東亞歷史的興趣。這座城市擁有世界最大的海外日僑群體。從 1908 年到 70 年代初,日本移民一波接一波不斷的湧入巴西。這其中大部分人在巴西東南部(尤其是聖保羅)安頓下來,但全國各地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我在聖保羅大學念書的時候,冒險進入到亞馬遜地區,採訪了去該地碰運氣的日本人,聽他們講述早在 1930 年代就有移民遷至亞馬遜流域,種植可可的故事。
通過亞馬遜的日本移民這一研究科目,我對專攻東亞領域的興趣更濃了。1997年我大學剛畢業,便買了一張飛往中國的單程機票,揮手告別了生活過20多年的巴西。很湊巧的是,飛機降落北京之時,恰好是那年中國春節的除夕夜。我還記得那是二月,一走下飛機,就被刺骨寒風包裹住,蘇聯式的機場航站樓,破舊不堪。坐在開往酒店的出租車裡,一股煤炭燃燒的味道從車窗縫裡滲進來。我看著出租車緩慢的穿過胡同,市中心狹窄的巷子兩旁排列著傳統的四合院。我哪裡會料到僅兩週後,敞開國門引進外資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將與世長辭。
在其後的數年裡,我目睹了北京飛速的變化。市中心的胡同被推土機夷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展現中國“現代化”的玻璃和鋼鐵建築。千篇一律的“毛裝”已成歷史遺物,北京人錢袋充實了,穿戴也變得“時尚”。堵塞的水泄不通的二環路上,一輛輛寶馬賓士在憤怒的嘶吼。這段時期也發生了不少意外事件,給人們的心理造成打擊。1999年北約“意外”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引發了全國範圍的抗議活動。我目睹了激憤的中國學生往美國駐京大使館扔石塊和墨水瓶,草根民族主義抗議時期由此拉開序幕。三年後,我在北京平安度過非典。至2000 年代初,我在北京大學歷史系讀研究所,常與中國同學和教授討論西藏和台灣話題(這種經歷放在今天是無法想像的)。有位教授甚至把政府首肯的歷史解讀稱為“垃圾”,並敦促學生要具有批判性的觀點,不要鸚鵡學舌,人云亦云。那時,在天安門廣場漫步,仍然不需要安檢。
及至我“而立”之年,我搬離了中國,告別了青少年時代,逐步進入到美國的新聞與學術屆,開啟了我人生的新篇章。這許多年的經歷,愈發強化了我從小就是局外人的身份。
從歐洲到美國、加拿大,再到巴西、中國,乃至如今的日本,無論我走到哪裡,永遠都是異邦人。而這種異邦人的感覺,帶著些許隔閡與荒涼,於我卻恰恰有著家的溫馨與歸屬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被弱化的地緣政治盟友 雖然魯拉總統2004 年抵京的場面盛大熱烈,但兩國領導人之間的一次閉門會議卻預示出雙方存在著一些棘手的政治分歧,這些分歧將給外交帶來諸多困難。當時的國家主席胡錦濤面對巴西執意讓其公開支持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懇求,採取了迴避的方式。他私下解釋說,中國不會阻礙巴西取得常任理事國席位,
還記得那是2004 年 5 月下旬的一天,我正在北京某一報攤翻閱著各大中文日報,發現關於巴西總統魯拉訪華的新聞,鋪天蓋地的佔據了所有報紙的頭版頭條。媒體對此事的關注程度毫不遜於魯拉總統抵華之前巴西駐京大使館的大廳裡所呈現出的熱情。一週之前,一位巴西外交官員就預言道,未來歷史學家將把此次訪問定位為兩國
被弱化的地緣政治盟友 雖然魯拉總統2004 年抵京的場面盛大熱烈,但兩國領導人之間的一次閉門會議卻預示出雙方存在著一些棘手的政治分歧,這些分歧將給外交帶來諸多困難。當時的國家主席胡錦濤面對巴西執意讓其公開支持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懇求,採取了迴避的方式。他私下解釋說,中國不會阻礙巴西取得常任理事國席位,
還記得那是2004 年 5 月下旬的一天,我正在北京某一報攤翻閱著各大中文日報,發現關於巴西總統魯拉訪華的新聞,鋪天蓋地的佔據了所有報紙的頭版頭條。媒體對此事的關注程度毫不遜於魯拉總統抵華之前巴西駐京大使館的大廳裡所呈現出的熱情。一週之前,一位巴西外交官員就預言道,未來歷史學家將把此次訪問定位為兩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某天站在滿是中國餐廳的街道上,一家三口的中國家庭忙著把一些廚具放入車內,我看著他們發發了好久的呆。“妹妹,你在找什麼嗎?”剛把車門關上的媽媽發現我的視線不停的望向他們,我害羞的微笑搖頭,尷尬的離開找了家中餐廳點了個豆漿油條。  嗯,是熟悉和想念的味道啊。    在這裡,我遇見了周和他的同學
很多人都知道紐約市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少居民來自移民的家庭,問問這裏的居民都總能夠連繫上父母或祖父母在什麼時候移居到這裏,在我認識的華人社群中,很多都是第二代,想不到去到斐濟這個大洋洲的小國,也有一個華人圈子,除了有一些從中國移民到這裏經商的華裔居民外,在我們的教會中竟然也有幾位年輕的華裔斐濟人⋯⋯
Thumbnail
作為一個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要寫長篇英文文章是一個很大的心理關口,還需要習慣Small Talk,用英語在開會。這確實是很大的挑戰。如果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你或許也在經歷類似的變化。我不會說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我也還在經歷中,但希望我的經歷和想法能帶給你一些安慰。
Thumbnail
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福爾摩沙」「台灣」。
哪裡是家台灣是我的家,雲林是我的家,中國是我的家嗎?不是,可是我從小到大讀的是中國的歷史、台灣的歷史,英法聯軍的屈辱,日本殖民的痛我好像可以跟中國人民一樣共鳴、觸動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想統一,但不能理解的是他們使用的方式,砲彈、飛機、在地震當中網路上粗鄙的語言,武力的統一我們能幸福嗎?
Thumbnail
有朋友好奇問到,為什麼我會選擇到加拿大生活? 所以我決定寫一篇我、加拿大、和當初的決定,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想法。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某天站在滿是中國餐廳的街道上,一家三口的中國家庭忙著把一些廚具放入車內,我看著他們發發了好久的呆。“妹妹,你在找什麼嗎?”剛把車門關上的媽媽發現我的視線不停的望向他們,我害羞的微笑搖頭,尷尬的離開找了家中餐廳點了個豆漿油條。  嗯,是熟悉和想念的味道啊。    在這裡,我遇見了周和他的同學
很多人都知道紐約市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少居民來自移民的家庭,問問這裏的居民都總能夠連繫上父母或祖父母在什麼時候移居到這裏,在我認識的華人社群中,很多都是第二代,想不到去到斐濟這個大洋洲的小國,也有一個華人圈子,除了有一些從中國移民到這裏經商的華裔居民外,在我們的教會中竟然也有幾位年輕的華裔斐濟人⋯⋯
Thumbnail
作為一個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要寫長篇英文文章是一個很大的心理關口,還需要習慣Small Talk,用英語在開會。這確實是很大的挑戰。如果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你或許也在經歷類似的變化。我不會說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我也還在經歷中,但希望我的經歷和想法能帶給你一些安慰。
Thumbnail
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福爾摩沙」「台灣」。
哪裡是家台灣是我的家,雲林是我的家,中國是我的家嗎?不是,可是我從小到大讀的是中國的歷史、台灣的歷史,英法聯軍的屈辱,日本殖民的痛我好像可以跟中國人民一樣共鳴、觸動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想統一,但不能理解的是他們使用的方式,砲彈、飛機、在地震當中網路上粗鄙的語言,武力的統一我們能幸福嗎?
Thumbnail
有朋友好奇問到,為什麼我會選擇到加拿大生活? 所以我決定寫一篇我、加拿大、和當初的決定,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想法。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