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關於孩子的一點事

更新於 2023/05/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走一條充滿光的正路
參加曾陽晴老師的親子講座,整理部分內容分享。
  • 多數大學生不知道未來想做什麼。
    讀書是為了什麼?為了工作?
Max Weber說:「工作是現代人的宗教。」他是社會學家。
在早期歐洲國家,教堂是城市的中心,因為教會是人們生活的中心。
你花最多時間心力、你生活的中心就是你的宗教。
  • 幸福度指數高的其中之一因素是:從事的是自己所喜愛並有熱情的工作。
  • 先作夫妻,再作父母。
    所謂的教育是讓孩子在他的人格和經濟上獨立,離開父母。
    父母給孩子最棒的禮物是:父母彼此相愛。
曾老師信主後才生孩子,因為他想:上帝會幫忙。
  • 教育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但是我們能發揮影響力,就是陪伴,陪伴孩子長大。
    12歲前沒有陪伴孩子,12歲後他不聽你的話了。

在做對的事上鼓勵他、讚美他。

  • 我們容易看到孩子的缺點,不停的想糾正他,但他的優點呢?
    我們看不見是因為我們對優點眼瞎。
    看見優點是要訓練的。
    我們看不見優點是因為缺乏訓練。

訓練就是:下決心今天只專注在他的優點。

最好的教養就是專注在他的優點之上。他就會明白什麼是對的事。
  • 父母會有代理成就症候群,就是以孩子的成就變成家庭的產品。
    現代父母的焦慮長受制於我們對未來形勢的想像。
  • 實驗結果發現,你討厭的人多,討厭你的人也多。
    不要讓人討厭你,就是不要討厭人。
要培養孩子—
★ 作家事,自我管理的能力。
★ 與人合作的能力,一起做計劃、完成工作。
★ 自己完成報告,得到知識,達到滿足、成就自己。
管理就是:知道目標→執行→完成→作出貢獻
幫助孩子—
★ 尋找興趣:讓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 尋照優勢能力:做他擅長的事
★ 尋找志趣:對世界有貢獻
啟發我的是:看見孩子的優點,要訓練自己,每天決定要看見孩子的優點。
我和好朋友分享後,我們決定彼此鼓勵每天讚美孩子三個做對事的優點。彼此約定會激發我們的動力,幫助我們改變過去的習慣–總是去看孩子哪裡做不好,轉而努力去看見孩子的優點,完成約定也為我們自己帶來成長和滿足。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開始,永遠不會太晚!
讓我們一起分享生活大小事、分享心情,用文字聊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瑞克·柏克《想清楚,寫明白》(好的影視、劇場、小說故事必備的七大元素) –〈獻給第一次或無數次嘗試寫出偉大故事的每一位作者〉,這是作者著書的心意。我讀了,獲益良多。這是一本好書,我會再讀第二遍的書,誠心推薦給大家,喜歡的朋友可以去書局購買收藏。
12/16/2022 出門後,烏雲散去,好美! 美麗心情,自己決定。
那天,睡前覺得越睡越清醒,找到原因—香氛太濃。
艾瑞克·柏克《想清楚,寫明白》(好的影視、劇場、小說故事必備的七大元素) –〈獻給第一次或無數次嘗試寫出偉大故事的每一位作者〉,這是作者著書的心意。我讀了,獲益良多。這是一本好書,我會再讀第二遍的書,誠心推薦給大家,喜歡的朋友可以去書局購買收藏。
12/16/2022 出門後,烏雲散去,好美! 美麗心情,自己決定。
那天,睡前覺得越睡越清醒,找到原因—香氛太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現代社會中,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和生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成長與修養。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就會擁有幸福的未來。然而,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榜樣作用。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最近在引導孩子選填志願一事上備感困擾,到底是依從興趣,還是依從分數的強項,到底怎樣選才對呢? 姊夫分享"工作應該是你能力的強項,不一定是自己很喜歡的事。自己很喜歡的事是嗜好,不是工作。 只有很少幸運的人的嗜好也是工作。 "我老公她從小愛打電動,長大成了寫game的工程師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甚鉅。這篇文章指出,父母可以透過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幫孩子選擇好同儕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功,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現代社會中,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和生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成長與修養。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就會擁有幸福的未來。然而,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榜樣作用。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最近在引導孩子選填志願一事上備感困擾,到底是依從興趣,還是依從分數的強項,到底怎樣選才對呢? 姊夫分享"工作應該是你能力的強項,不一定是自己很喜歡的事。自己很喜歡的事是嗜好,不是工作。 只有很少幸運的人的嗜好也是工作。 "我老公她從小愛打電動,長大成了寫game的工程師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甚鉅。這篇文章指出,父母可以透過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幫孩子選擇好同儕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功,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