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書「你好我好做公益與世界共好」的出版,有不少媒體來採訪,廣播與電視媒體因為時間有限,往往無法講得太深入,但若是雜誌期刊這類平面媒體,我就可以跟來訪的記者或編輯說得清楚一些。
比如書裡面除了提供我自己及人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實踐對環境友善的做法之外,也舉了很多朋友正在做的公益行動。當然,做公益的面向很多,這本書我比較集中在生態、環保、永續、低碳節能這些關鍵字。
記得曾有媒體朋友問,吃蔬食、撿垃圾這些行動真的能形成有意義的改變嗎?
我老實回答,若以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這種全世界為尺度的規模來看,個人的行動當然如滄海之一粟,真的無濟於事。只有兩項改變,才能力挽狂瀾,一個是科技的發明,另一個是來自社會與經濟體制的改變。
但是這兩種改變,一則要放棄過往利益重新投入大量資源來研發,另一個是要得罪現今的既得利益者(當代每個可以享用便宜水電與商品的人也都是既得利益者之一),勇於制定新的法律,調整行之多年的經濟與產業結構,這都需要廣大民眾的支持,擁有權力的人才敢改變。
若以這個角度來講,個人的行動就有意義了,一個人做,二個人做,影響家人、同事、鄰居、朋友……當愈來愈多人願意行動時,企業就會投入更多資源研發而政府也敢訂定新的規範。
以前我在寫相關的文章呼籲大家正視氣候變遷的影響時,常會以「我們必須一面祈禱,一面行動」,這句似乎正向的話,其實我內心是悲觀的,因為祈禱的意思是我們需要「奇蹟」,我們必須祈禱奇蹟的出現。
如今奇蹟已出現,現在全世界已押下「淨零」的時間表,而跨國大企業也訂下「死線」,要求他們的供應商必須在一定期限內達成「零碳排」,否則就會被踢出採購名單,換句話說,低碳節能對企業來說已不再是「道德」的勸說,而是存活下來的條件——做不到淨零,就沒有生意。三年、五年前,那個環保團體能預見會有如此的進展,我相信「奇蹟」的誕生,就來自點點滴滴的善念行動所匯聚出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