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是在研究Hygge,丹麥文,發音為〔hue-gah〕,下一個演講提到穿著帶來的自信與喜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5n3V0VYGNg
許多學者在研究為什麼丹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時,會指出hygge 是重要因素。比方說,以下情況能讓某個作者寫出她感覺好幸福:
- 和男友、家人與好友共度時光
- 全神貫注於有啟發性的事情
- 與人一同享用美食
- 享受一本好書,或是小小的手作
- 上舞蹈課
- 冥想
- 大笑
- 和我愛的人旅行
而我確實有所憂傷於被母親使喚要求需要勝過一切,她對我所喜愛的事物的批評,譬如走進大自然,尤其對於種菜...等等的百般嫌棄,她只認可音樂與手作。
雖然她不是對我不好,也還說過想要無話不談分享分擔,但是她自以為是的分擔分享卻以剝奪我的喜愛方式呈現,但是她確實相當支持我購買有機友善小農的產品,這對於愛好美食烹飪的我是好的。
我感覺舒服的卻從來不是共度時光。除非她有時候放開自己與家人齊聚,但往往讓我們放鬆大笑的演出,她不見得事後會感覺喜歡,反而要我們拿掉甚麼照片等等。
雖然我愛她,但我感覺沒那麼自在自由舒心。
當我選擇陪伴她,而非搬出去住,我也就選擇了沒那麼舒心的生活。或者說我選擇了面對我自己的憂傷之挑戰,那是帶著過去未癒合的傷口的挑戰。
然而我(們)的生活是安定舒適的。值得感恩的平安! 19:04
臨睡前(21:25)想到<最美的相遇>中的領養過程,諸位相關的政府社工相關人員因為兒童的狀況而發生爭論,即使要顧及生母的隱私,也很清楚地接受指責與抗辯,妳知道妳在要求甚麼嗎?對方就算因為隱私不該要求依然要求。後來跟生母見過面的社工就直接到嬰兒面前訴說母親的信的內容。社交障礙的嬰兒是因為生母完全不發一語地告別而產生。後來因為社工的訴說,孩子果然會哭了。而且後來很快地情感轉移只看養母的眼睛。我想這是一種自保。他無法再看中間那位很疼愛他的代養父。
很奇妙!
也想到重要的事就是要說清楚,那些攻擊並非真正的攻擊,只是爭執。大聲爭論重要的事。
當然我的大聲在家中跟母親對話已變成習性。齁。要面對這挑戰。
是因為看到「太容易把反對意見或人家的質疑,看成對手的攻擊,而攻擊回去,使得整個社會充滿對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