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啟發你的老師,謝謝再聯絡。】-身障者的內心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不是啟發你的老師,謝謝再聯絡。」(豆比自行翻譯)
●身心障礙者=社會的弱勢者
●身心障礙者=社會的邊緣人
●身心障礙者=該被同情的人

如同豆比之前提的,我欣賞台灣人的善良,但有時候總覺得這樣的善良已經過度將特定族群「標籤化」了。影片中的女士提到全世界的身心障礙者都被過度「物化」了,他們的演講內容也往往是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辛苦,接著如何克服,最後活出精彩的人生---但其實很多身心障礙者只是因為生理的、心理的障礙,做到一般人能做到的事確實會更加辛苦,但是也只是生活常態的一部份罷了,甚至更切確的說---是因為這社會還沒有打造出適合身心障礙者「舒服生活」的環境(不只是生存而已)。

但是當做到時,一般人就會因此被鼓舞、激勵、感動,甚至心裡可能想的是:

「哇!比我不幸的人都可以這麼努力、樂觀、積極了我不能放棄!」的一種「比較」心態。

可是其實很多身心障礙者可能如同影片中的女士想的一樣:

「先生/小姐...我的障礙並不是用於鼓舞你的人生的,懂?」
「你眼中的障礙,對於我來說只是我已經接受甚至認同的身份,真的不用這麼誇張...」

當然,這位女士想表達的重點其實是他希望有一天,這社會不再將身心障礙視為「特殊」,而是一種「常態」,一種自然的現象,如同雨水、雷電、颱風、地震,一般人不常見,但著實存在並且是塑造我們的世界不可或缺的角色,且人們要認知到:

「身心障礙者跟一般人的差別僅僅只是比一般人更將自己的身體功能發揮到極致而已。」

其實大學時期,豆比也一度認為大眾歌頌著一些身心障礙者的「偉大」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就是他們如果是一般人,那樣的才華並不會外顯使他們變得出眾,可當他們是身心障礙者,那樣的表現卻讓他們顯得特別,某種程度其實也可以說是種優勢吧。我會覺得歌頌這樣的人的才華很奇怪是因為我的想法很簡單,我會想像:

如果我是有生理、心理的障礙,我也一定會努力對生命保持樂觀、為自己開闢出一條路,畢竟...這就是自己的人生呀!自己不重視的話還有誰在乎呢?

其實,豆比不喜歡也不擅長因為誰是我的前輩、長輩、身心障礙者、LGBTQA+,所謂的社會認定的特殊身份或位階,就因此馬上切換成憐憫同情、畢恭畢敬、唯唯諾諾、上對下、下對上的不平等的態度來與之對應和相處,除非因特殊場合產生的需求(職場(勞雇關係)、課堂(師生關係)、親家(伴侶的父母)---但即便是這種關係,如果對方也理性開放,我保持謙虛受教、該有的禮教,但仍會盡量以同高度理性溝通,絕非在一定的階層的框架中與之對話)。

其實仔細想想,用更廣泛的角度思考,每個人其實都有「生理」或「心理」的障礙呀!

#憂鬱症 為例,健保署最新統計,2022年台灣就有63.8萬人就醫獲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的數字絕對遠比官方統計還來得多,畢竟仍有人認為憂鬱症是可恥、被污名化的象徵,怎有人敢輕易向身邊的人坦承甚至就醫呢?

只是人往往只看肉眼看得到的障礙,並因為不習慣而開始感到不自在,認為應該要用不同的心態看待。

但如同豆比過去常常提的:我們所視為非典型、非常態的族群,需要的只有「 #同理 」,而非「同情」; 要的不只是「福利 」,而是「 #權利 」。

光是思維的轉換,人的態度就會更舒坦、大方,被接待的人必然也如此。

p.s. 影片的C.C.可以選Chinese (Taiwan)就可看中文字幕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豆比手語的沙龍
18會員
48內容數
112年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10天,搜羅全台評價正面的自行創業的聾人/聽障者的餐飲業店家,或是雇用聾人/聽障者的友善的餐飲業店家,將它整合成一張「全台聾人與手語美食地圖」。
豆比手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9
!除夕快樂! #手語翻譯員 跟 #手語老師 不一樣! 被考試跟地震跟重感冒折磨完,拖延了一段時間後終於發文了! 今年是豆比第三度參與臺灣手語教育學會研討會,參與完總是很想大聲呼喊: 「各位手語老師們~手語翻譯員們~對手語有興趣的熱衷者們~CODA們~不到2000元就可以參與兩天扎實和豐厚研討
Thumbnail
2025/01/29
!除夕快樂! #手語翻譯員 跟 #手語老師 不一樣! 被考試跟地震跟重感冒折磨完,拖延了一段時間後終於發文了! 今年是豆比第三度參與臺灣手語教育學會研討會,參與完總是很想大聲呼喊: 「各位手語老師們~手語翻譯員們~對手語有興趣的熱衷者們~CODA們~不到2000元就可以參與兩天扎實和豐厚研討
Thumbnail
2025/01/21
「其實我以前很不喜歡讓別人知道我父母是聾人……」   開場才沒多久,豆比就莫名鼻酸、眼眶泛紅XD   豆比7/24跑去台北參與廖曉彤《#忽然之間》手語 Cover MV分享會,為何豆比情感會波動?除了因為看著曉彤淚眼汪汪講著對於曾經反感自己身為 #CODA(Children of Deaf
Thumbnail
2025/01/21
「其實我以前很不喜歡讓別人知道我父母是聾人……」   開場才沒多久,豆比就莫名鼻酸、眼眶泛紅XD   豆比7/24跑去台北參與廖曉彤《#忽然之間》手語 Cover MV分享會,為何豆比情感會波動?除了因為看著曉彤淚眼汪汪講著對於曾經反感自己身為 #CODA(Children of Deaf
Thumbnail
2024/06/21
這篇文章講述了青年壯遊計畫對身心障礙族群的忽略,並提出身心障礙者參與計畫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多元能力。文章呼籲政府應關注這一族群的權益。
Thumbnail
2024/06/21
這篇文章講述了青年壯遊計畫對身心障礙族群的忽略,並提出身心障礙者參與計畫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多元能力。文章呼籲政府應關注這一族群的權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不是啟發你的老師,謝謝再聯絡。」(豆比自行翻譯) 如同豆比之前提的,我欣賞台灣人的善良,但有時候總覺得這樣的善良已經過度將特定族群「標籤化」了。影片中的女士提到全世界的身心障礙者都被過度「物化」了,他們的演講內容也往往是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辛苦,接著如何克服,最後活出精彩的人生---但其實很多身心障
Thumbnail
「我不是啟發你的老師,謝謝再聯絡。」(豆比自行翻譯) 如同豆比之前提的,我欣賞台灣人的善良,但有時候總覺得這樣的善良已經過度將特定族群「標籤化」了。影片中的女士提到全世界的身心障礙者都被過度「物化」了,他們的演講內容也往往是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辛苦,接著如何克服,最後活出精彩的人生---但其實很多身心障
Thumbnail
這是一篇對身心障礙者自我定位的文章,意者可讀。
Thumbnail
這是一篇對身心障礙者自我定位的文章,意者可讀。
Thumbnail
#好興奮好感動好開心 覺得自己力量很小但可能真的能有影響力? 「有對這世界不滿的地方就要發聲,哪怕帶著恐懼、未知、不安,哪怕自己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足夠能力...,因為誰知道未來某一刻,當我們集結了許多不同的發聲者,眾人之力真的將聲音傳達到關鍵人物或單位呢?」 昨日夜晚豆比心裡好五味雜陳... 在202
Thumbnail
#好興奮好感動好開心 覺得自己力量很小但可能真的能有影響力? 「有對這世界不滿的地方就要發聲,哪怕帶著恐懼、未知、不安,哪怕自己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足夠能力...,因為誰知道未來某一刻,當我們集結了許多不同的發聲者,眾人之力真的將聲音傳達到關鍵人物或單位呢?」 昨日夜晚豆比心裡好五味雜陳... 在202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是想像,身心障礙者不會憂鬱,因為正在忙著和疾病努力奮鬥,想要成為「健全」人的那份勇氣和堅持,就佔滿所有的時間。就算有短暫的憂鬱、憂鬱都是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消化了,還有隨著時間的經過,壓力就會自然排解了,但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是想像,身心障礙者不會憂鬱,因為正在忙著和疾病努力奮鬥,想要成為「健全」人的那份勇氣和堅持,就佔滿所有的時間。就算有短暫的憂鬱、憂鬱都是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消化了,還有隨著時間的經過,壓力就會自然排解了,但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當我們看到一名殘疾人士,我們會說:「辛苦了,你努力了」。 但我們遇到一名精神病患我們卻會說:「免死金牌,不知足,想太多,誰都可以隨便裝出病」。
Thumbnail
當我們看到一名殘疾人士,我們會說:「辛苦了,你努力了」。 但我們遇到一名精神病患我們卻會說:「免死金牌,不知足,想太多,誰都可以隨便裝出病」。
Thumbnail
笑容是情緒病患者的偽裝,偽裝自己也是正常人。 雖然說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精神疾病,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客觀了解,甚至是對精神疾病存有污名化。 如果有印象的話,某藝人曾經在綜藝節目上說過:「抑鬱症是不知足。」 對啊!現在很多的人都認為患有情緒病的人其實並不是真的生病。 可是現實真的很困難,生活很無力。
Thumbnail
笑容是情緒病患者的偽裝,偽裝自己也是正常人。 雖然說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精神疾病,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客觀了解,甚至是對精神疾病存有污名化。 如果有印象的話,某藝人曾經在綜藝節目上說過:「抑鬱症是不知足。」 對啊!現在很多的人都認為患有情緒病的人其實並不是真的生病。 可是現實真的很困難,生活很無力。
Thumbnail
在障礙者的生命歷程當中,會對自己有別於他人的差異,產生焦慮、自卑的心理狀態,此為理所當然的情況。而到底障礙者在面對自己的障礙類別時,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要不要大方承認?還是就迴避談論?
Thumbnail
在障礙者的生命歷程當中,會對自己有別於他人的差異,產生焦慮、自卑的心理狀態,此為理所當然的情況。而到底障礙者在面對自己的障礙類別時,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要不要大方承認?還是就迴避談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