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啟發你的老師,謝謝再聯絡。】-身障者的內心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不是啟發你的老師,謝謝再聯絡。」(豆比自行翻譯)
●身心障礙者=社會的弱勢者
●身心障礙者=社會的邊緣人
●身心障礙者=該被同情的人
如同豆比之前提的,我欣賞台灣人的善良,但有時候總覺得這樣的善良已經過度將特定族群「標籤化」了。影片中的女士提到全世界的身心障礙者都被過度「物化」了,他們的演講內容也往往是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辛苦,接著如何克服,最後活出精彩的人生---但其實很多身心障礙者只是因為生理的、心理的障礙,做到一般人能做到的事確實會更加辛苦,但是也只是生活常態的一部份罷了,甚至更切確的說---是因為這社會還沒有打造出適合身心障礙者「舒服生活」的環境(不只是生存而已)。
但是當做到時,一般人就會因此被鼓舞、激勵、感動,甚至心裡可能想的是:
「哇!比我不幸的人都可以這麼努力、樂觀、積極了我不能放棄!」的一種「比較」心態。
可是其實很多身心障礙者可能如同影片中的女士想的一樣:
「先生/小姐...我的障礙並不是用於鼓舞你的人生的,懂?」
「你眼中的障礙,對於我來說只是我已經接受甚至認同的身份,真的不用這麼誇張...」
當然,這位女士想表達的重點其實是他希望有一天,這社會不再將身心障礙視為「特殊」,而是一種「常態」,一種自然的現象,如同雨水、雷電、颱風、地震,一般人不常見,但著實存在並且是塑造我們的世界不可或缺的角色,且人們要認知到:
「身心障礙者跟一般人的差別僅僅只是比一般人更將自己的身體功能發揮到極致而已。」
其實大學時期,豆比也一度認為大眾歌頌著一些身心障礙者的「偉大」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就是他們如果是一般人,那樣的才華並不會外顯使他們變得出眾,可當他們是身心障礙者,那樣的表現卻讓他們顯得特別,某種程度其實也可以說是種優勢吧。我會覺得歌頌這樣的人的才華很奇怪是因為我的想法很簡單,我會想像:
如果我是有生理、心理的障礙,我也一定會努力對生命保持樂觀、為自己開闢出一條路,畢竟...這就是自己的人生呀!自己不重視的話還有誰在乎呢?
其實,豆比不喜歡也不擅長因為誰是我的前輩、長輩、身心障礙者、LGBTQA+,所謂的社會認定的特殊身份或位階,就因此馬上切換成憐憫同情、畢恭畢敬、唯唯諾諾、上對下、下對上的不平等的態度來與之對應和相處,除非因特殊場合產生的需求(職場(勞雇關係)、課堂(師生關係)、親家(伴侶的父母)---但即便是這種關係,如果對方也理性開放,我保持謙虛受教、該有的禮教,但仍會盡量以同高度理性溝通,絕非在一定的階層的框架中與之對話)。
其實仔細想想,用更廣泛的角度思考,每個人其實都有「生理」或「心理」的障礙呀!
#憂鬱症 為例,健保署最新統計,2022年台灣就有63.8萬人就醫獲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的數字絕對遠比官方統計還來得多,畢竟仍有人認為憂鬱症是可恥、被污名化的象徵,怎有人敢輕易向身邊的人坦承甚至就醫呢?
只是人往往只看肉眼看得到的障礙,並因為不習慣而開始感到不自在,認為應該要用不同的心態看待。
但如同豆比過去常常提的:我們所視為非典型、非常態的族群,需要的只有「 #同理 」,而非「同情」; 要的不只是「福利 」,而是「 #權利 」。
光是思維的轉換,人的態度就會更舒坦、大方,被接待的人必然也如此。
p.s. 影片的C.C.可以選Chinese (Taiwan)就可看中文字幕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47內容數
112年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10天,搜羅全台評價正面的自行創業的聾人/聽障者的餐飲業店家,或是雇用聾人/聽障者的友善的餐飲業店家,將它整合成一張「全台聾人與手語美食地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豆比手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首先! 為何我當初開始學手語? 我過去是念外文系的,當初只是單純因為認為只會英文讓我這個人顯得太單調、沒特色、不夠有競爭力,於是開始學習了日文、德文,隨後又接觸學習了基礎的西文、馬來文、法文、印尼文,在這過程中,我喜歡跟不同人接觸、認識異國文化,因此我意外培養出對於學習語言的熱忱。 兩年前,只因為在
其實往更深一層探討思考,豆比推廣手語並不是只是單方面推廣 「手語」 這項語言技能,而是推廣 「 溝通的多樣性 」 。 豆比希望這個社會對於聾人/聽障族群有更高的包容性:
#聾人 跟 #聽人 的文化交流就像戀愛 「唯有抱持開放的心胸,而非居自我的故步自封,才能使全體人類文明進步。」—豆比語錄
豆比不能說自己是個完全沒有偏見的人,但是豆比對於靠自身、集結眾人力量打破偏見這件事很有興趣。
#好興奮好感動好開心 覺得自己力量很小但可能真的能有影響力? 「有對這世界不滿的地方就要發聲,哪怕帶著恐懼、未知、不安,哪怕自己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足夠能力...,因為誰知道未來某一刻,當我們集結了許多不同的發聲者,眾人之力真的將聲音傳達到關鍵人物或單位呢?」 昨日夜晚豆比心裡好五味雜陳... 在202
#豆比手語 #文化放大鏡 一看到「聾人村」三個字,豆比就想到以前上潘老師的手語課時,使用的 #實用臺灣手語教材 也有記載早期美國麻薩諸塞州外海也有一座聾人島: “出自諾拉.葛羅齊(Nora Ellen Groce)的書中 內容是關於瑪莎葡萄園(Martha’s Vineyard)島上的聾人 相傳有一
首先! 為何我當初開始學手語? 我過去是念外文系的,當初只是單純因為認為只會英文讓我這個人顯得太單調、沒特色、不夠有競爭力,於是開始學習了日文、德文,隨後又接觸學習了基礎的西文、馬來文、法文、印尼文,在這過程中,我喜歡跟不同人接觸、認識異國文化,因此我意外培養出對於學習語言的熱忱。 兩年前,只因為在
其實往更深一層探討思考,豆比推廣手語並不是只是單方面推廣 「手語」 這項語言技能,而是推廣 「 溝通的多樣性 」 。 豆比希望這個社會對於聾人/聽障族群有更高的包容性:
#聾人 跟 #聽人 的文化交流就像戀愛 「唯有抱持開放的心胸,而非居自我的故步自封,才能使全體人類文明進步。」—豆比語錄
豆比不能說自己是個完全沒有偏見的人,但是豆比對於靠自身、集結眾人力量打破偏見這件事很有興趣。
#好興奮好感動好開心 覺得自己力量很小但可能真的能有影響力? 「有對這世界不滿的地方就要發聲,哪怕帶著恐懼、未知、不安,哪怕自己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足夠能力...,因為誰知道未來某一刻,當我們集結了許多不同的發聲者,眾人之力真的將聲音傳達到關鍵人物或單位呢?」 昨日夜晚豆比心裡好五味雜陳... 在202
#豆比手語 #文化放大鏡 一看到「聾人村」三個字,豆比就想到以前上潘老師的手語課時,使用的 #實用臺灣手語教材 也有記載早期美國麻薩諸塞州外海也有一座聾人島: “出自諾拉.葛羅齊(Nora Ellen Groce)的書中 內容是關於瑪莎葡萄園(Martha’s Vineyard)島上的聾人 相傳有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身心障礙者在教育、職場以及社交場閤中面臨的過度社會化壓力,分析了社會對其的期望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作者認為,在強調團隊合作與標準化的背景下,身心障礙者的獨特需求往往被忽視,導致壓力與自我認同的困擾。同時,本文也提出真正的社會融合應該以多元性和包容性為核心,以營造一個公平的社會環境。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從今天起到未來指定的某一天,你負責協助校中不像你這麼幸運的同學。」 「....您是指殘廢的同學嗎?」 「不!我們比較喜歡稱他們為『身心障礙者』。」 這是書裡一開始,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被派任務時脫口而出的言語。是否,您也曾經以『殘廢』、『殘障』、『智障』等等字眼稱呼『身心障礙者』?....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精神病並不等同於無能或不值得尊重。 他生病了,但他也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也可能是誰的父母親,或者是誰的家人,或者也是正在為社會貢獻的小螺絲釘。 我認識的他們,雖然生病了,他們還是期待自己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能夠抬起頭,他們是一個跟我們一樣都活在這世界上,並想要有小確幸的人,他是社會的一份子。
Thumbnail
這本書描寫了身心障礙者與社工之間的生命交會,強調社工不只是活菩薩,也有情感,而身心障礙者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身心障礙者及社工的真實一面,務求大家能更關注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待遇和適當工作量。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殘疾人士就是歧視性稱呼,你知道嗎? 殘疾人的稱呼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其實是我們認為人權落後的中國而來的稱呼,這是很落後、帶有偏見的歧視性稱呼,為何人們卻無法想到身心障礙者會感到被冒犯?! 台灣於2007年後引進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觀念的口號:「#沒有障礙的人,#只有有障礙的環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身心障礙者在教育、職場以及社交場閤中面臨的過度社會化壓力,分析了社會對其的期望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作者認為,在強調團隊合作與標準化的背景下,身心障礙者的獨特需求往往被忽視,導致壓力與自我認同的困擾。同時,本文也提出真正的社會融合應該以多元性和包容性為核心,以營造一個公平的社會環境。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從今天起到未來指定的某一天,你負責協助校中不像你這麼幸運的同學。」 「....您是指殘廢的同學嗎?」 「不!我們比較喜歡稱他們為『身心障礙者』。」 這是書裡一開始,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被派任務時脫口而出的言語。是否,您也曾經以『殘廢』、『殘障』、『智障』等等字眼稱呼『身心障礙者』?....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精神病並不等同於無能或不值得尊重。 他生病了,但他也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也可能是誰的父母親,或者是誰的家人,或者也是正在為社會貢獻的小螺絲釘。 我認識的他們,雖然生病了,他們還是期待自己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能夠抬起頭,他們是一個跟我們一樣都活在這世界上,並想要有小確幸的人,他是社會的一份子。
Thumbnail
這本書描寫了身心障礙者與社工之間的生命交會,強調社工不只是活菩薩,也有情感,而身心障礙者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身心障礙者及社工的真實一面,務求大家能更關注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待遇和適當工作量。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殘疾人士就是歧視性稱呼,你知道嗎? 殘疾人的稱呼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其實是我們認為人權落後的中國而來的稱呼,這是很落後、帶有偏見的歧視性稱呼,為何人們卻無法想到身心障礙者會感到被冒犯?! 台灣於2007年後引進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觀念的口號:「#沒有障礙的人,#只有有障礙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