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微的自卑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於前年(2021)五月中風以來,至今還在復健中,仍有看東西久了會頭暈、易嗆咳、肺活量較小、胃酸過多、味覺被干擾、偶有頭疼、發音不夠清晰、講話久了會喘、左手掌麻、左手不靈活、行動不便走路一跛一跛、體感不對勁、易疲累及失眠的狀況。雖然如此,幾乎所有認識我的人看到我,都覺得我從中風生還至今,復健得不錯,我也自認自己心理健康強壯,所以雖然我被判定為身心障礙者,但卻不覺得矮人一截或和「正常人」的心理狀態有何不同,也沒有不如別人的感受。

但是在有一些狀況下,我仍然有「我不如他人」的比較性之自卑感, 這使得我相當驚訝。比如當我行走時,因為一跛一跛,無法走得快,而當「一般人」紛紛地越過我,「正常」地走過去,我內心卻生起「我不能這樣走!」內心的微小聲音,「能夠那樣走,真好!」等的內心吶喊,我之後又想,這是一個大多數常人組成的世界,想要在這個世界立足佔有一席之地,還是得從一般大眾所建構的世界來看。但我想起了一部韓劇「非常律師禹英隅」,但她雖然天資聰穎,法律能力很好,是首爾大學第一名畢業,卻掩蓋不住她患有自閉症的狀況,她在找工作時,四處碰壁,最後還是因她老爸的因素而錄取,這曾一度使得她非常沮喪,想要離家出走。我很能體會這種心情,當身心障礙者復歸原本社會,有一面是希望大家不要注意所謂的「缺陷」,而是要肯定他「有能力」的一面。

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層次,另一個更高的層次是:接受同意這個社會如此看待身心障礙者,但身心障礙者不會減損對自己的信心,就好像,在精神靈魂層次上,我並没有缺陷或矮人一截,別人要協助我,因為我確實需要他人幫忙,所以我由衷感謝對方,不要想成這是對身心障礙者的同情可憐之舉,而是人類社會中互相協助的美德。

縱使我這樣教育我自己,但我仍然偶有「隱微的自卑感」,我想了又想,這大概是我小時候教育的遺留吧!因為小時候都被教導要成為人中龍鳳,若自己沒那能力,就好像自己較差。而日積月累,我長大了,腦子中雖然經過反省,仍然殘存這種論述的遺跡。身為心理師,我知道不論我如何要能愛自己,疼惜自己,才是心理健康的條件之一,所以我要向各位說:不論自己經歷了什麼或是狀況如何,你都還是值得被愛的,不須和人相較,自己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認識我的人,不須因為我的狀況做任何態度上的變動,當看我不方便須要幫忙時,你的援助,我也表由衷的感謝,其餘就一切如常,一切如目前。

追蹤「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FB粉絲專頁

收聽「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專門談愛的podcast )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6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2025/03/29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Thumbnail
2025/03/29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Thumbnail
2025/03/07
文章述及了穗波在社區中復健的經歷和觀察。穗波描述了社區中各種人物的日常活動,包括清潔工、買菜的婦女、規律活動的老年人、遛狗的女孩等。穗波還提到了一隻名叫「小花」的貓,這隻貓給穗波的復健過程帶來了樂趣。此外,穗波分享了與鄰居交流的經驗,並提到了一些社區中的事件,如鄰居打小孩及之後清理辦公室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3/07
文章述及了穗波在社區中復健的經歷和觀察。穗波描述了社區中各種人物的日常活動,包括清潔工、買菜的婦女、規律活動的老年人、遛狗的女孩等。穗波還提到了一隻名叫「小花」的貓,這隻貓給穗波的復健過程帶來了樂趣。此外,穗波分享了與鄰居交流的經驗,並提到了一些社區中的事件,如鄰居打小孩及之後清理辦公室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是一個身心障礙者,我花了好久好久才逐漸接納了這個身份。 對比其他的障礙者,我可能是小問題,畢竟我可以走路、上班、自由行動。 障礙者有很多種,而我是不可逆的,先天的不同,讓我很疑惑,到底在形成胚胎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萬一我有下一代是否會遺傳或者病變。 唯一的慶幸
Thumbnail
我是一個身心障礙者,我花了好久好久才逐漸接納了這個身份。 對比其他的障礙者,我可能是小問題,畢竟我可以走路、上班、自由行動。 障礙者有很多種,而我是不可逆的,先天的不同,讓我很疑惑,到底在形成胚胎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萬一我有下一代是否會遺傳或者病變。 唯一的慶幸
Thumbnail
每次都是看到別人看身心障礙者的眼光角度,這次是身心障礙者的角度。
Thumbnail
每次都是看到別人看身心障礙者的眼光角度,這次是身心障礙者的角度。
Thumbnail
「我不是啟發你的老師,謝謝再聯絡。」(豆比自行翻譯) 如同豆比之前提的,我欣賞台灣人的善良,但有時候總覺得這樣的善良已經過度將特定族群「標籤化」了。影片中的女士提到全世界的身心障礙者都被過度「物化」了,他們的演講內容也往往是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辛苦,接著如何克服,最後活出精彩的人生---但其實很多身心障
Thumbnail
「我不是啟發你的老師,謝謝再聯絡。」(豆比自行翻譯) 如同豆比之前提的,我欣賞台灣人的善良,但有時候總覺得這樣的善良已經過度將特定族群「標籤化」了。影片中的女士提到全世界的身心障礙者都被過度「物化」了,他們的演講內容也往往是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辛苦,接著如何克服,最後活出精彩的人生---但其實很多身心障
Thumbnail
這是一篇對身心障礙者自我定位的文章,意者可讀。
Thumbnail
這是一篇對身心障礙者自我定位的文章,意者可讀。
Thumbnail
在搭捷運時,看到有人可以不用握扶手,就直接一步一步往上或往下走樓梯,真心覺得很厲害。還有一種情形,是在速食店遇見的。左右手臂都掛著塑膠袋,袋內裝著物品,雙手端著托盤,托盤上有大杯冷飲、小杯熱湯、漢堡以及炸好的一根根金黃色薯條,由一樓往上走樓梯到二樓,這畫面簡直看得我目瞪口呆。
Thumbnail
在搭捷運時,看到有人可以不用握扶手,就直接一步一步往上或往下走樓梯,真心覺得很厲害。還有一種情形,是在速食店遇見的。左右手臂都掛著塑膠袋,袋內裝著物品,雙手端著托盤,托盤上有大杯冷飲、小杯熱湯、漢堡以及炸好的一根根金黃色薯條,由一樓往上走樓梯到二樓,這畫面簡直看得我目瞪口呆。
Thumbnail
我就是我! 可能有人覺得我常常明講自己「身心障礙」是因為在意,認為自己不屬於正常人範圍,其實⋯真的不屬於啊!以前我認為自己是個正常人,但實際上想加入那個世界碰到很多歧視,譬如在臉書的地區社團發文問「為什麼這裡沒無障礙坡道,對街就有」,沒想到有人留言要我自己爬上樓梯,我就不能爬樓梯平地勉強還可以,對此
Thumbnail
我就是我! 可能有人覺得我常常明講自己「身心障礙」是因為在意,認為自己不屬於正常人範圍,其實⋯真的不屬於啊!以前我認為自己是個正常人,但實際上想加入那個世界碰到很多歧視,譬如在臉書的地區社團發文問「為什麼這裡沒無障礙坡道,對街就有」,沒想到有人留言要我自己爬上樓梯,我就不能爬樓梯平地勉強還可以,對此
Thumbnail
當你足夠認識自己時才會開始擺脫自卑的枷鎖!
Thumbnail
當你足夠認識自己時才會開始擺脫自卑的枷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