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嘿休校長換兒進明星私校 心理師:以愛之名的牢籠,究竟成就了孩子的幸與不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愛為名換來的期待包袱,是對孩子好嗎?

以愛為名換來的期待包袱,是對孩子好嗎?

在無意中看到一個標題聳動的新聞人母「嘿休色校長」換兒進明星私校 老公抓包還被罵:為孩子受委屈算什麼」。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252550

只能說大陸為了許學生有個前途光明的未來,競爭已從小學開始要佈置好環境!
不知道這個母親是有多相信學校,是有好的學校,宛如人生第二次投胎,事事可以強有先機,打好基礎就是為前程鋪路嗎?
這讓我想起以前寫過的一偏文章,「到底要不要從小給孩子雙語教育的評論」,其實有類似之處。
當然,因為這母親的手段不正當,有太多可非議處,將自己身體做為交易籌碼,傷害婚姻背叛伴侶,也是為世人所難認同。
但更讓我感慨的,看到這母親的做為,就可以想像孩子以後教育的路,恐不會很順了!

為什麼有個這麼「母愛偉大、犧牲自己照料孩子」的家長,反而對孩子是不幸?

我來細細講給大家聽。


1,如果母親帶著犧牲自己成就孩子的心態,那無形當中一定會給孩子期待與壓力,孩子最好可以成就,不然母親的犧牲不就白費,這樣的孩子在達不到期待時,會有內疚感,他不但得為自己而活,還要為母親而活,他還沒能走自己的路,就註定要背著比別人沉重的包袱踽踽獨行。
孩子的母親,因為有犧牲,也會很容易著眼在自己的犧牲付出上,不自覺的情勒孩子,來補償自己,討債心態,要別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易有求之不得苦,因為非操之在己。

2,投機的事一次都別做,不然遲早出包出事。
這樣的道理我連續在兩本名作上看到,分別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裡面提到「保持正直」的重要,不做不道德的事,他說:100%的堅持會比98%的堅持更容易,一但開了個口子妥協,事後就還有許許多多事會威脅著要妥協,然後某天就會陰溝裡翻船。而在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特別認真的生活」一書也提到:做正確的事,符合做人做事的道德,不搞花里胡哨的事,如果一件事要靠扭曲理念才能苟延殘喘的維持,那不要也罷。
可以說,雖然家長都想把教育外包給學校,但實際上,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即便(本新聞中)此事不會被揭發,可是孩子一樣會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父母認為認為「遊走在法律邊緣是可以」、「為了好處可以不擇手段」,那就會也學習到這處事態度,那麼他在一些關鍵時刻,也會很難把持住自己,抵擋得了誘惑,即便他有名校光環加持,也容易在未來貪瞋癡的慾望中迷失了自己,難以久安立命。

3,好短期利益,反而犧牲長期生命品質。
這點不是很好說明,用個故事舉例大家會更明白。
朋友的稚子是三口組(不愛吃飯,很難餵),他的母親為了能讓孩子餐餐都能吃到一定的量,就發展出「給玩具、吃一口」或「加肉鬆提味」的巧招,可想而知,後果就不但要邊吃邊玩,玩具還越玩越挑;要加味道才吃,口味越吃越重。
當為了達到餵食的目的,反倒是犧牲了孩子教養的品性、身體的健康,就是因想快速解決問題,反而埋下長期不利之處。
那此新聞中的短利、長期不利之處是什麼?
當父母帶著「要上好學校才會有好學習,有好學習才有好未來的想法」,無形當中,就是向利看齊,要有好處才去做,所以讀書是為了未來好。
看起來我們社會風氣也有這樣的鼓吹,這有什麼問題呢?
在梁朔溟先生講孔孟書中,就說到:「當你問這件事有什麼好處時,這件事本身的樂趣就沒了」,生命是一整個整體,當我們切分為只要這個,不要那個,什麼是受苦,什麼是享樂時,就失去了幸福的可能,因為要有好處才去做事時,是很難不待評判眼光的去體驗此事的樂趣。
所以這孩子的學習將變的有目的,要許諾一個好未來,要在競爭中出類拔萃,那又怎麼能好好地享受「學習、好奇、知識本身,就是有意思的事」,一但他達到功名的目的地,他將不會在做學習,那他也停止了發展的可能。

總的來說,這孩子可能:

1以後和母親關係緊張,2很難保持正直而做成踩線的事,3有目的唸書而不是真能享受學習。
文章中的母親,把這次的犧牲看作是「只有一次,換個機會可以使孩子前程似錦」,殊不知,持有某種心念,就會在未來的不同場景中也展現此心念,態度是會一致的。

寫到最後,想起一句話,有謂「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眾生怕遭遇痛苦與逆境,因逆境而怨恨氣惱不甘而苦,但菩薩卻怕是種下這因,我們本來有機會可以讓這種子不落地發芽,卻因怠惰因循而視而不見,最終導致惡果一天天強大,而需自食其果。

因此,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心念,以小見大,盡可能讓自己走在正道上,才是成就自己的最好方式。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養心齋人生導師諮詢顧問,陪你療癒生命難題。


#若你在親職教育中頭痛難解

#若你想當好父母卻沒法領導孩子

#歡迎你來養心齋超直覺諮詢,定能直指問題核心。

raw-image

------------------------------------------------------------

把心養好,前方的路都能走順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raw-image

快速預約諮詢=》點擊連結,就可寫下你的焦慮心事,給您專業意見+超直覺洞悉,讓您對問題有概念的處理方向

https://forms.gle/QJtLNCbEGpHY8n9KA

加入養心齋好友,查看諮詢方案與價格

https://lin.ee/CC80iV1

養心齋官網

https://sites.google.com/view/yangxinzhai/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惠萍-avatar-img
2023/04/30
對這孩子不幸,現在孩子們很可憐,很可悲都沒有快樂童年,讓這孩子平常心教導方式,讓孩子讀明星學校,只會讓這孩子壓力更大,做媽媽這種方式,讓孩子讀明星學校,對孩子有多大影響,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孩子有如何看待這媽媽,教導孩子以平常心,為什麼小小孩子憂鬱症患者增加呢。
avatar-img
養心齋超直覺心理諮詢的沙龍
37會員
90內容數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2025/03/31
網友問題 我和我老公在一起12年了,從高一就在一起……中間吵吵鬧鬧很多很多次!沒想到出社會之後,他竟然愛上了同事!那次鬧得很大,鬧到我們要分手了!最後因為我還是很愛他,所以當他跟我求婚時,我答應了…… 不過,結婚後發生太多瑣碎的事,才讓我了解我們之間其實一直存在很多觀念上的落差!最近先生要提出離
Thumbnail
2025/03/31
網友問題 我和我老公在一起12年了,從高一就在一起……中間吵吵鬧鬧很多很多次!沒想到出社會之後,他竟然愛上了同事!那次鬧得很大,鬧到我們要分手了!最後因為我還是很愛他,所以當他跟我求婚時,我答應了…… 不過,結婚後發生太多瑣碎的事,才讓我了解我們之間其實一直存在很多觀念上的落差!最近先生要提出離
Thumbnail
2025/03/19
這樣的事情,與詐騙相比,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詐騙是騙錢,而這樣的事件,則更像是一場感情詐騙,不僅欺騙感情,還踐踏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讓人無法容忍。 細思即恐,這樣的事,有沒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件其實⋯An
Thumbnail
2025/03/19
這樣的事情,與詐騙相比,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詐騙是騙錢,而這樣的事件,則更像是一場感情詐騙,不僅欺騙感情,還踐踏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讓人無法容忍。 細思即恐,這樣的事,有沒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件其實⋯An
Thumbnail
2025/03/18
摩擦不可避免,感情只能消磨嗎? 兩個人相處,產生摩擦與傷害是無可避免的。尤其當我們還不夠了解對方時,難免會無意間踩到彼此的地雷。 更棘手的是,當伴侶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我們或許只能隱約察覺:「他好像不喜歡這樣」,但也僅止於此。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分散我們的注意,直到同樣的錯誤一次又
Thumbnail
2025/03/18
摩擦不可避免,感情只能消磨嗎? 兩個人相處,產生摩擦與傷害是無可避免的。尤其當我們還不夠了解對方時,難免會無意間踩到彼此的地雷。 更棘手的是,當伴侶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我們或許只能隱約察覺:「他好像不喜歡這樣」,但也僅止於此。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分散我們的注意,直到同樣的錯誤一次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打開新聞鋪天蓋地都是 父母只要對小孩有任何要求=情緒勒索 一堆批評父母的聲音就會淹沒留言區 大致就是生小孩照顧小孩是義務 因為是父母自己要生的 (小孩沒有選擇...你怎麼知道小孩沒有選擇) 自然就要無怨無悔地做牛做馬 要求小孩付出 小孩就被成受害者...好可憐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打開新聞鋪天蓋地都是 父母只要對小孩有任何要求=情緒勒索 一堆批評父母的聲音就會淹沒留言區 大致就是生小孩照顧小孩是義務 因為是父母自己要生的 (小孩沒有選擇...你怎麼知道小孩沒有選擇) 自然就要無怨無悔地做牛做馬 要求小孩付出 小孩就被成受害者...好可憐
Thumbnail
在無意中看到一個標題聳動的新聞人母「嘿休色校長」換兒進明星私校 老公抓包還被罵:為孩子受委屈算什麼」。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252550 只能說大陸為了許學生有個前途光明的未來,競爭已從小學開始要佈置好環境! 不知道這個母親是有多相信學校,是有好的學校,宛
Thumbnail
在無意中看到一個標題聳動的新聞人母「嘿休色校長」換兒進明星私校 老公抓包還被罵:為孩子受委屈算什麼」。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252550 只能說大陸為了許學生有個前途光明的未來,競爭已從小學開始要佈置好環境! 不知道這個母親是有多相信學校,是有好的學校,宛
Thumbnail
孩子的教養,絕對取決於父母本身;想改變小孩,先從父母自身的觀念改起。近幾年的薩提爾等教養模式,都在強調「安定的父母,才能接納小孩的不安定。」如果希望孩子能終生學習,在未來有競爭力,「如何自我成長」是父母首先該面對的自我挑戰。
Thumbnail
孩子的教養,絕對取決於父母本身;想改變小孩,先從父母自身的觀念改起。近幾年的薩提爾等教養模式,都在強調「安定的父母,才能接納小孩的不安定。」如果希望孩子能終生學習,在未來有競爭力,「如何自我成長」是父母首先該面對的自我挑戰。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教育小孩子要適時地放手,不可過度介入小孩子的生活和學業,才不會造成反效果,如子女變成媽寶無法獨立,或子女長大後遇到挫折不知所措等。」 「東西越容易得到,越不會珍惜;越難得到,越懂得珍惜。」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教育小孩子要適時地放手,不可過度介入小孩子的生活和學業,才不會造成反效果,如子女變成媽寶無法獨立,或子女長大後遇到挫折不知所措等。」 「東西越容易得到,越不會珍惜;越難得到,越懂得珍惜。」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碰到教科書裡沒教過的問題時,你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個反應呢?』 1. 等待指示。 2. 因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變得情緒化。 3. 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解決。 聽同事說, 導師班上的班長,家長竟要求不要孩子繼續當了! 說甚麼考試成績太爛,先把功課顧好再說! 我拍拍她說:「我也遇過!我也遇過呀! 現
Thumbnail
『碰到教科書裡沒教過的問題時,你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個反應呢?』 1. 等待指示。 2. 因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變得情緒化。 3. 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解決。 聽同事說, 導師班上的班長,家長竟要求不要孩子繼續當了! 說甚麼考試成績太爛,先把功課顧好再說! 我拍拍她說:「我也遇過!我也遇過呀! 現
Thumbnail
握有資源的父母,為孩子打造精心規劃的童年, 但孩子是否能從此走向遂如人意的人生? 拚教養的過程中,究竟誰才是贏家? 或者我們只是被這國際化的浪潮沖刷得看不見確實的方向?
Thumbnail
握有資源的父母,為孩子打造精心規劃的童年, 但孩子是否能從此走向遂如人意的人生? 拚教養的過程中,究竟誰才是贏家? 或者我們只是被這國際化的浪潮沖刷得看不見確實的方向?
Thumbnail
在東方社會裡面,尤其是我們的社會,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少子化的關係,又或者是父母與生俱來的「天性」,常常給出的建議或是幫你做好的某件事情後面都會加上『我都是為了你好』。好像冠上了為你好的名義,什麼事情都可以變成合理化。反抗的孩子變成忤逆、順從的孩子就是孝順的乖小孩。
Thumbnail
在東方社會裡面,尤其是我們的社會,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少子化的關係,又或者是父母與生俱來的「天性」,常常給出的建議或是幫你做好的某件事情後面都會加上『我都是為了你好』。好像冠上了為你好的名義,什麼事情都可以變成合理化。反抗的孩子變成忤逆、順從的孩子就是孝順的乖小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