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的滋味-苦味回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陳明源 / 秋穗實驗教育教學長

保護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怎麼做才恰如其分呢?不會過度保護而讓孩子軟弱、依賴成性,不會過度信任而讓孩子任性、自以為是呢?
  •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也必須走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
如果家長自己對這個世界懷抱不安全的概念,恐懼這個世界,家長會不會投射自身的焦慮在孩子身上,在他的意識中留下烙印,複製「這個社會不安全」貼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對這個陌生的世界從小就抱著恐懼心理,在成長中保持警戒,與環境敵對 ; 當父母哪天自己驚醒過來,發現原來孩子一直在反射自己的焦慮時:「我的天啊!孩子是我的一面鏡子啊!」這時你突然明白為什麼孩子老是教不好!不是教他改變自己,而是教他防衛他人… 敵意無法帶出融合的境界只會製造出對立衝突。然而沒有一位父母願意扮演這樣的角色,讓孩子與環境為敵,父母卻以愛為名為子出征。
  • 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家中有兩個孩子的父母一定明白兄弟吵架不能偏袒一方,再生氣也是一家人,誰對、誰錯都在同一屋簷下生活有什麼是不能解決的仇呢?父母自己是過來人,都有和兄弟姊妹吵架的經驗,父母會和手足和解嗎?放不下對錯,又如何教自己的孩子珍惜手足情誼,彼此原諒對方呢?能將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肯定是計較少包容多。人們無法收成自己沒有栽種的作物,你關愛別人的孩子,孩子也回饋愛給你,善的循環始終如此,何況在少子化的時代裡,更需要我們一同關懷別人的孩子,關愛世界的孩子。
不知道世上有那個家庭或是班級中沒有衝突?班級的孩子來自各方,如果都來自理想中的家庭,來自從沒有過衝突的家庭,這個班級想必是一個和諧的舒適圈 ; 在老師眼裡學生間的衝突就是兄弟姊妹般的爭吵,給予機會教育、品德教育和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從現實中走向理想,從紛爭中看見彼此,發現彼此依存的關係,然後找出彼此舒適的距離(刺蝟原理),再進一步發展成互敬互愛的理想境界 ; 從現實走向理想,想一蹴而就,得有全體共識、共同努力。
孩子們在爭吵、衝突中,會因自己犯的錯經歷某些形式的痛苦,不光是對方的錯才讓自己難受 ; 從成人的角度來看孩子的衝突有兩個面向,一是「是非分明」的角度:那個孩子「是」,那個孩子「非」瞞不過成人的眼睛,檢討錯的,糾正錯的,改錯為正 ; 另一是「道德涵養」的角度:成人看得懂「是非對錯」,(心裡清楚那個孩子「是」,那個孩子「非」)但隱惡揚善,為高風立竿 ; 這麼說不是「不能指責孩子犯錯,最好站在雲端說高道德標準的話」,而是奉勸家長退一步看看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對家長來說是錯誤,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正是孩子需要去做的、需要去經歷的,孩子需要這些衝突、撞擊才能明白自己心裡所想和執意去做的是什麼結果,因為這些衝突撞擊才清楚他人的反應是如何,否則他無法真實的體驗,只是守在成人的告誡之後,無法體會衝突帶來兩造之間的變化與影響。
成人儘可能地去協助和引導孩子們不犯錯是應該和必要的,但有時候需要讓他們去犯些錯誤,去受苦,他們受苦的原因可能是無意識的,可能是自己有意識造成的苦,如果師長、家長都能免除他們受苦不是很棒嗎!但誰能保證在成人層層的努力與保護之後孩子就不再受苦?如果孩子不經歷困難、不經歷痛苦就難以進化長成堅定有毅力的成人,脆弱,吃不了苦、受不了挫折 ; 為了避免受苦會驅使孩子往內心深處走去,內在的靈性引發他省思讓他明白苦的出處與來源……諷刺的是「受苦,是認同別人的作為並抗拒而形成的」,人不曾因為接納或寬容而受苦。
當孩子想脫離苦,意識到「抗拒」與「寬容」對自己與他人的影響時,他就跨入成長中了 ; 成人、孩子都會犯錯,但學會寬恕自己時也能寬容別人的錯;老師允許孩子們犯錯,讓孩子有空間衝撞,因為老師明白上述的道理,但家長不見得明白和支持。想想「將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和「寬容」那一個容易?
  • 懷抱希望,以正念看待未來的走向
我們希望孩子在安全的世界成長,無苦無憂,是「懷抱希望」。接著以正念看待未來的走向,看待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一同走向未來,只有自己的孩子好不算是真正的好,要彼此都好,才有不失衡的環境,和諧圓融的世界。要達成這一點,一定是從接納彼此做起,有想法、有堅持,衝突、磨合就少不了,因此才需要包容彼此。「不是包容對方,是包容彼此」,從現實走向理想,想一蹴而就,得有全體共識、共同努力,和諧圓融的世界就不會只是懷抱希望,會是實際創造出來的環境,少了誰都難以達成,要共好,就得手牽手、心連心。


2022薩提爾-青少年家長工作坊

【冰山理論-在親子關係中看見自己】
講師:張璣如 老師 (台灣薩提爾成長模式推展協會 理事長)
時間:4/30、5/1(六日) 9:00~12:00、14:00~17:00
地點:台中市忠明南路395號
報名 👉 https://forms.gle/d3HDC4QkRAZgvqmN6
青少年,國中高中階段實驗教育,協助學生銜接大學及社會階段。尋找人生方向、邁向獨立責任、培養自主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中課程:台灣歷史與台灣建築史
孩子本身就是單純美好的化身,他的舉手投足,每一次呼與吸都是美、善和真的詮釋。 而將孩子引向焦慮與不安的往往是大人,是大人滯留還未掙脫出來,無法堅定為孩子指向光明處。
使用高中英語課本,透過4種不同的學習材料,來加強聽說讀寫的基礎。 累積一堂課又一堂課的單字、詞組及文法概念,漸漸地習慣 了高中課程的步調,也慢慢地展現個人風采及自信,而且在聽說讀寫上都有明顯的進步。
為什麼學道求法需要每天去砍柴,直接傳授,立刻學習才有效率不是嗎?
最初開端是從回顧希臘文明開始,然後介紹愛琴海文明到亞歷山大帝征服世界之旅…。此時課程進度已講述到「黑暗時代」。
除了淨灘、淨山,環保團體還做些什麼? 以環境實際案例,拆解推動改變背後重要的核心理念 而個人又如何在生活中保護環境呢?
高中課程:台灣歷史與台灣建築史
孩子本身就是單純美好的化身,他的舉手投足,每一次呼與吸都是美、善和真的詮釋。 而將孩子引向焦慮與不安的往往是大人,是大人滯留還未掙脫出來,無法堅定為孩子指向光明處。
使用高中英語課本,透過4種不同的學習材料,來加強聽說讀寫的基礎。 累積一堂課又一堂課的單字、詞組及文法概念,漸漸地習慣 了高中課程的步調,也慢慢地展現個人風采及自信,而且在聽說讀寫上都有明顯的進步。
為什麼學道求法需要每天去砍柴,直接傳授,立刻學習才有效率不是嗎?
最初開端是從回顧希臘文明開始,然後介紹愛琴海文明到亞歷山大帝征服世界之旅…。此時課程進度已講述到「黑暗時代」。
除了淨灘、淨山,環保團體還做些什麼? 以環境實際案例,拆解推動改變背後重要的核心理念 而個人又如何在生活中保護環境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看到不同的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時常讓我想到我與兒子們的關係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看到不同的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時常讓我想到我與兒子們的關係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