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文化專頁典型的斷章取義例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典型的斷章取義。

「父母在,不遠遊」是孔子說的,可是還有下半句:「遊必有方。」

全句意思是父母健在,子女就不應出門遠遊,若是不得已遠遊,就要告訴父母自己遠遊的地點方向,好讓父母放心。

父母在,不遠遊,對現代人來說太難做到了,可是加上遊必有方就合情合理了,為什麼不講後半句呢?

宣揚儒學的人把儒學給僵化了,世上沒有比它更愚蠢的事了。


2022.6.1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心居
37會員
1.0K內容數
曾在書山當看官,屢沉酒海作醉鬼。 蘭臺覓路入淨土,息交絕游是深山。
天心居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布袋戲《忠勇小金剛》也算是年代久遠的劇集了,因此看到第七集片頭才有完整的工作人員名單,可是畫質不佳,很多字都很模糊⋯⋯
Thumbnail
2025/04/28
布袋戲《忠勇小金剛》也算是年代久遠的劇集了,因此看到第七集片頭才有完整的工作人員名單,可是畫質不佳,很多字都很模糊⋯⋯
Thumbnail
2025/04/23
瓊瑤《我的故事》舊版第二十一章「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內容對應的是新版第二十四章「單飛與雙飛」⋯⋯
Thumbnail
2025/04/23
瓊瑤《我的故事》舊版第二十一章「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內容對應的是新版第二十四章「單飛與雙飛」⋯⋯
Thumbnail
2025/04/21
瓊瑤《我的故事》在「浪漫與殘酷」一章裡,記述了她與平鑫濤妻子林婉珍的一次對談,兩個版本所記述的事情差異不大,文字卻有很多不同,尤其是舊版有些文字被刪去或改成新的說法⋯⋯
Thumbnail
2025/04/21
瓊瑤《我的故事》在「浪漫與殘酷」一章裡,記述了她與平鑫濤妻子林婉珍的一次對談,兩個版本所記述的事情差異不大,文字卻有很多不同,尤其是舊版有些文字被刪去或改成新的說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為學日益"是要我們學習,那"為道日損"是要我們不作為嗎?
Thumbnail
"為學日益"是要我們學習,那"為道日損"是要我們不作為嗎?
Thumbnail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第二)。  孔子說,『只知道學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疲怠』。『罔』是迷惑的意思了。『殆』有兩個含義,一是危殆,一是疲怠。結合孔子另一句話,解釋為疲怠更合理。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
Thumbnail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第二)。  孔子說,『只知道學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疲怠』。『罔』是迷惑的意思了。『殆』有兩個含義,一是危殆,一是疲怠。結合孔子另一句話,解釋為疲怠更合理。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
Thumbnail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第一)。  最後一句,還在裡仁篇裡又出現一次。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裡仁第四)。   這段話是對孝做出具體的說明。看來,孝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在時要『無違』,父母死時要『慎終』,
Thumbnail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第一)。  最後一句,還在裡仁篇裡又出現一次。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裡仁第四)。   這段話是對孝做出具體的說明。看來,孝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在時要『無違』,父母死時要『慎終』,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第一)。 孔子的這段話,涵蓋性很強,全面闡述了儒家對門徒弟子的基本要求和學習的次序。因而被當成了後世儒家啟蒙讀物《弟子規》的總綱。   《弟子規》開篇總敘言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第一)。 孔子的這段話,涵蓋性很強,全面闡述了儒家對門徒弟子的基本要求和學習的次序。因而被當成了後世儒家啟蒙讀物《弟子規》的總綱。   《弟子規》開篇總敘言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
Thumbnail
「父母在,不遠遊」是孔子說的,可是還有下半句⋯⋯
Thumbnail
「父母在,不遠遊」是孔子說的,可是還有下半句⋯⋯
Thumbnail
這一期我們書接上回,繼續來聊聊"宋明理學"。 上回我們說道: 就現代人的眼光來看, 理學家們~其實並不怎麼講理。 不就是打算教人要扶老奶奶過馬路,積積陰德嗎? 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講就好了嘛,為什麼不直說? 非得要扯到日月星辰、菊花蓮花就對了? 這樣做真的對得起孔老夫子嗎?
Thumbnail
這一期我們書接上回,繼續來聊聊"宋明理學"。 上回我們說道: 就現代人的眼光來看, 理學家們~其實並不怎麼講理。 不就是打算教人要扶老奶奶過馬路,積積陰德嗎? 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講就好了嘛,為什麼不直說? 非得要扯到日月星辰、菊花蓮花就對了? 這樣做真的對得起孔老夫子嗎?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我們在中學時就學過這一段:「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句話很平淡。直接翻譯過來,意思是:一個人學了知識後經常複習或者使用,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我們在中學時就學過這一段:「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句話很平淡。直接翻譯過來,意思是:一個人學了知識後經常複習或者使用,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