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x 文化] 台灣雕塑家朱銘與香港之緣份 / 淵源?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 香港不但是我最先進行海外展覽的地方,也確信香港觀眾是繼台灣之外,最了解我作品的人。
- 朱銘

台灣雕塑家朱銘2023年4月22日晚上,於台北市家中辭世,享年 85 歲。

朱銘原名朱川泰,僅小學畢業,15 歲時拜鎮上媽祖廟的雕刻師李金川為師,學習傳統廟宇雕刻及繪畫手藝。前期作品集中於創作《鄉土系列》。

raw-image

踏入藝術領域

30 歲拜現代雕塑大師楊英風為師,從工藝雕刻正式踏入藝術創作領域 ; 楊英風重精神、重靈性的創作理念,深深地影響朱銘,教導朱銘「丟」的儉樸道理,保留神韻的概念,使朱銘掌握了藝術美學的觀念。

1970年代因為身體虛弱,楊英風建議朱銘學習太極拳。練習太極的過程,啟發朱銘更進一步探索文化的精奧,來深化成熟自身的藝術層次。體悟簡化了「形」,從此,朱銘作品不再停留於「鄉土的造形」,更獨創出個人的雕塑風格。逐步發展出日後知名的《太極系列》(初時命名《功夫》)。在 1977 年 1 月於東京中央美術館展出 28 件《功夫系列》作品,廣受藝評家讚賞。在東京首展中,楊英風的秘書劉蒼芝記述了朱銘對太極的看法:

...... 我打『太極拳』,就是想通過它,去達成『人與自然結合』的完美表現。」- 朱銘

確立自我風格時期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是朱銘全面發展其藝術創作的時期,此時朱銘已在台灣藝壇立足,更開始了藝術生涯的另一個突破,醞釀思索一種生活化且具自由精神的創作主題,因此他在台灣即嘗試雕刻了小型的《人間系列》作品。此時期,朱銘開始陸續將作品介紹至國際藝壇 。朱銘在歐洲的展覽以《太極系列》和《人間系列》雙線並行,作品豐沛的生命力贏得海外讚譽 !

raw-image

展覽之外,朱銘大型的戶外雕塑品,也陸續被裝置在海內外的公共空間,其中一個著名的案例為1989年,與貝聿銘合作為香港金鐘的香港中銀大廈新建築物設置雕塑作品,並創作了一對太極系列作品和諧共處,與大樓形成強烈對比。


台灣雕塑家朱銘與香港的緣份 / 淵源

這位雕塑家與香港淵源甚深,他曾在香港舉辦多場藝術展覽,1980 年在香港藝術中心的「朱銘個展」震撼了香港這個與國際接軌的「東方之珠」,並在各區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所以他對香港份外有親切感。

raw-image


朱銘曾表示,「香港不但是他最先進行海外展覽的地方,他也確信香港觀眾是繼台灣之外,最了解自己作品的人」。他一生的創作以《鄉土系列》、《太極系列》及《人間系列》三個系列為主調,後兩個系列最為港人所熟悉。這些作品均具有大刀闊斧、厚重、粗獷的動感之美!

其雕刻風格予人沉靜、堅穩之感,朱銘的五件作品遍佈香港金融、藝術中心及大學。在中環交易廣場的雕塑《單鞭下勢》、《右蹬腳》金鐘中銀大廈《和諧共處》

raw-image


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正門前方的拱門《仲門》、以及筆者曾執教超過21年的灣仔香港演藝學院賽馬會演藝劇院側的《太極單鞭》均屬於《太極系列》;而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戶外展出的作品《排隊》則屬《人間系列》。朱銘除了作品屹立在港多年,其藝術事業發展也與香港不無關係。


raw-image
raw-image

朱銘對藝術和文化的傑出貢獻

2011年朱銘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以表揚其對發揚藝術和文化傳承的傑出貢獻。繼1980 年在香港首次海外展覽,再於2014 年在香港藝術館舉行「刻畫人間 -- 朱銘雕塑大展」。此時放眼全球,在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盧森堡 等地的城市公共藝術作品,都有朱銘的蹤跡。

raw-image


筆者於2017年出席台北世界舞臺設計展【 World Stage Design (WSD 2017) TAIPEI】時,特別安排一天參觀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的「朱銘美術館」,遺憾室內及戶外園區實在大,仍未夠時間欣賞完全部精彩豪邁的作品 !

朱銘曾說:「成立美術館,是為了呈現藝術發展的過程;成立基金會是要讓美術館能永垂萬世。……」1999 年,朱銘傾注一生積蓄和12年漫長辛勞的美術館正式開幕。「朱銘美術館」成為他畢生最大的一件作品,超過 2500 件的個人作品及收藏捐予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並獲得當年日本東京創新大獎(Tokyo Creation Award)海外獎。

藝術家身分的朱銘,不管在自身創作,在每個展出機會,都以無比積極且認真的態度去面對,成為世界級的台灣藝術家,讓台灣被看見。在他近70年的藝術創作生涯中,「藝術即修行」是朱銘的美學體悟,也是他的人生信仰


筆者: Rosie T. LA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iMate 藝萌的沙龍
20會員
76內容數
✈️藉藝術遊世界🖍️以藝術說故事📖 「藝術旅程」最終學習目標 🎯 💡啟發孩子與學生如何可以開心😆有趣地進行藝術創作🎨 #artimate #藝萌 #視藝老師培訓 #親子藝術培育
2024/12/13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會觀察之眼」的方法,幫助孩子培養創造力、審美觀,並參與藝術文化的製作。透過鼓勵孩子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如光影、色彩和形狀,文章展示瞭如何讓孩子在觀察中發現美感。此外,鼓勵親子共創和欣賞藝術作品,能加深彼此理解並開拓視野,最終讓孩子能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與世界。
Thumbnail
2024/12/13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會觀察之眼」的方法,幫助孩子培養創造力、審美觀,並參與藝術文化的製作。透過鼓勵孩子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如光影、色彩和形狀,文章展示瞭如何讓孩子在觀察中發現美感。此外,鼓勵親子共創和欣賞藝術作品,能加深彼此理解並開拓視野,最終讓孩子能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與世界。
Thumbnail
2024/11/22
本系列文章探討了藝術家與發明家的創作靈感,這次以喬布斯等知名人物的故事為主題,強調他如何勇於將藝術、創新、設計和科技進行跨界整合。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成就,鼓勵孩子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並培養勇於創新的心。希望這些故事能啟發年輕一代從中汲取靈感,並開發創造力與提升情感表達能力。
Thumbnail
2024/11/22
本系列文章探討了藝術家與發明家的創作靈感,這次以喬布斯等知名人物的故事為主題,強調他如何勇於將藝術、創新、設計和科技進行跨界整合。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成就,鼓勵孩子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並培養勇於創新的心。希望這些故事能啟發年輕一代從中汲取靈感,並開發創造力與提升情感表達能力。
Thumbnail
2024/11/07
本文介紹了意大利藝術家利安納度·達·文西及其他著名藝術家和科學家的故事,探討如何從他們的成就中啟發孩子的創造力。透過分析居禮夫人、梵谷、芙烈達·卡蘿及愛迪生的創作與歷程,強調好奇心、堅持、情感表達、細節追求及跨學科整合在創造力養成中的重要性,都是促使未來創新者必備的素質。
Thumbnail
2024/11/07
本文介紹了意大利藝術家利安納度·達·文西及其他著名藝術家和科學家的故事,探討如何從他們的成就中啟發孩子的創造力。透過分析居禮夫人、梵谷、芙烈達·卡蘿及愛迪生的創作與歷程,強調好奇心、堅持、情感表達、細節追求及跨學科整合在創造力養成中的重要性,都是促使未來創新者必備的素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這是對臺灣水墨藝術家簡志剛的個展〈三十六號洞窟〉的觀點分享及理解,藉由觀展的體驗,分享了對藝術家創作風格和理念的見解,作者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對當代藝術的創新和突破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Thumbnail
這是對臺灣水墨藝術家簡志剛的個展〈三十六號洞窟〉的觀點分享及理解,藉由觀展的體驗,分享了對藝術家創作風格和理念的見解,作者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對當代藝術的創新和突破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Thumbnail
義雲高大師國際文化基金會舉行別開生面的「韻雕暨造景藝術立體畫展」,共展出26幅全世界首次公開藝術家義雲高大師的韻雕立體畫、及最年輕的兩位世界級藝術家,16歲的義恒公及13歲的義培珠的造景藝術立體畫,參觀立體畫展的政商文化各界人士雲集,人人見到這種新穎的3D立體畫,驚嘆之聲此起彼落。
Thumbnail
義雲高大師國際文化基金會舉行別開生面的「韻雕暨造景藝術立體畫展」,共展出26幅全世界首次公開藝術家義雲高大師的韻雕立體畫、及最年輕的兩位世界級藝術家,16歲的義恒公及13歲的義培珠的造景藝術立體畫,參觀立體畫展的政商文化各界人士雲集,人人見到這種新穎的3D立體畫,驚嘆之聲此起彼落。
Thumbnail
2023年12月30日有兩個展覽於港島完滿結束。縱使已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篇幅較簡短的、比較多感受的藝評不會來得太遲。陳育強和翟宗浩的藝術展,以不同媒材和思考方式呈現出當代香港的山水景色。
Thumbnail
2023年12月30日有兩個展覽於港島完滿結束。縱使已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篇幅較簡短的、比較多感受的藝評不會來得太遲。陳育強和翟宗浩的藝術展,以不同媒材和思考方式呈現出當代香港的山水景色。
Thumbnail
因為一個朋友的書法作品在大墩文化中心展覽,所以特別找個空去看展,發現正在展台中雕塑學會的聯展,所以真的看得盡興,想不到在平日不那麼多人看展的日子,遇到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的莊老師也來看書法展,而這位老師是油畫專家卻也特別來看書法展,特別感謝這位老師,在我美術系碩班畢業預展時,在展覽即將關門前特來看我的
Thumbnail
因為一個朋友的書法作品在大墩文化中心展覽,所以特別找個空去看展,發現正在展台中雕塑學會的聯展,所以真的看得盡興,想不到在平日不那麼多人看展的日子,遇到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的莊老師也來看書法展,而這位老師是油畫專家卻也特別來看書法展,特別感謝這位老師,在我美術系碩班畢業預展時,在展覽即將關門前特來看我的
Thumbnail
台灣雕塑家朱銘2023年4月22日辭世,享年 85 歲。他曾稱 「 我打『太極拳』,就是想通過它,去達成『人與自然結合』的完美表現。」 「香港不但是我最先進行海外展覽的地方,也確信香港觀眾是繼台灣之外,最了解我作品的人。」2011年獲香港中文大頒榮譽文學博士學位,表揚其對發揚藝術和文化傳承的傑出貢獻
Thumbnail
台灣雕塑家朱銘2023年4月22日辭世,享年 85 歲。他曾稱 「 我打『太極拳』,就是想通過它,去達成『人與自然結合』的完美表現。」 「香港不但是我最先進行海外展覽的地方,也確信香港觀眾是繼台灣之外,最了解我作品的人。」2011年獲香港中文大頒榮譽文學博士學位,表揚其對發揚藝術和文化傳承的傑出貢獻
Thumbnail
【記者/李婉如 報導】中華藝術文化新創協會於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1展廳舉辦「古往今來 過眼煙雲-驚夢」展覽,展出資深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創作。展期為112年4月15日至4月30日,旨在透過藝術作品觸動觀眾的六感感官,欣賞「物」所帶來的精神價值,從當代藝術照見中華文化底蘊。 本次展覽包含各種不同藝術形式,於
Thumbnail
【記者/李婉如 報導】中華藝術文化新創協會於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1展廳舉辦「古往今來 過眼煙雲-驚夢」展覽,展出資深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創作。展期為112年4月15日至4月30日,旨在透過藝術作品觸動觀眾的六感感官,欣賞「物」所帶來的精神價值,從當代藝術照見中華文化底蘊。 本次展覽包含各種不同藝術形式,於
Thumbnail
創價學會─至善藝文中心,很多人對於這個藝文中心有些陌生,甚至於有疑問,究竟這個藝文場館展示甚麼?在哪裡?他們是甚麼樣的機構?
Thumbnail
創價學會─至善藝文中心,很多人對於這個藝文中心有些陌生,甚至於有疑問,究竟這個藝文場館展示甚麼?在哪裡?他們是甚麼樣的機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