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心得|打造不可替代性:如何搭建個人護城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想聽「打造不可替代性:如何搭建個人護城河」講座

聽這堂課主要動機是AI興起,文字類工作取代性高,該如何精進自身能力建立個人的護城河?

期望在課程中可以解決而如何不被AI取代和調整工作的方法

透過李開復列出的未來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再經過Gipi院長設定矩陣的兩個維度說明工作內容越獨立,且工作不需要與人溝通,有很大機會機器能做得比你更精確、更好,你的工作就會被取代。

圖片來源:商業思維學院<2023 職涯成長工作坊第二季>

圖片來源:商業思維學院<2023 職涯成長工作坊第二季>

現在這個時代需要與人合作,但又不過度依賴別人,像是國外某些科技業領高薪的主管,公司要求他有要有執行能力,因為單純的分派工作,機器就可以分配了,不需要一個領高薪的人來做。

比不可取代性更好的說法是,擁有選擇的自主性

有危機意識的人工作者一定會開始想到底要怎麼創造自己的不可取代性,在此堂分享中,Gipi院長個人建議不可取代性更好的說法是擁有「選擇的自主性 」。

選擇自主性是長期的職涯規劃的重點,如同為什麼大家在追求財富自由,其實是希望自己能自由運用時間,但如果落入了短期思考容易進入討好的心態,討好公司、討好上司、討好同事,需要當心落入短期利益追求的競爭。

工作中的你,在與誰競爭?

在工作中難以避免競爭,但我們想要競爭的是什麼?是在爭工作成就還是人生目標?以職業足球守門員為例,他在競爭的對象會是誰?

  1. 同隊守門員
  2. 敵隊守門員
  3. 球員

我們必須看守門員當時想要爭求的是什麼,如果只是上場機會那麼競爭的是同隊的守門員,如果要在聯盟中獲取更好的薪水,競爭的是敵隊守門員。

如果我們只把自己鎖在單一公司那很容易把公司的夥伴都當作是對手,但其實我們要思考的永遠是自己的人生目標,回到「以終為始」這個概念,回到自己想解決什麼問題,或是在這家公司想要獲得什麼經驗(終),再來擬定自己學習計畫與要做到哪些事(始),會讓自己更加聚焦。

如何創造自己的差異性

小群體的差異化其實是很容易顯現,但是當換到大群體的差異化就相對困難,小群體我們可以視為公司內,大群體可以是轉職的時候,當我們要跟一群類似職能的角色競爭,轉職時要如何去塑造差異化。

打個比方來說,面試時我們常聽到面試者說,我是個喜歡主動學習的人,不過實際上應該轉換成我有做了什麼事,證明我是個喜歡學習的人,例如在面試中帶入我有一個學習記錄的部落格,這個事實證明我是有在學習紀錄,證實我是個喜歡主動學習的人。

公司裡的差異性該如何建立,下列有三種人,可以思考如果哪一個是最有可能晉升的人,

  1. 讓老闆放心的人
  2. 跟老闆關係好的人
  3. 專業性很強的人

我的排序是1.讓老闆放心的人2.專業性很強的人 3.跟老闆關係好的人,事實上,讓老闆放心的人,會是最容易晉升的,但如何在老闆心中建立差異性,比如:收到老闆群發的信件,看完後可以再自己找資料回饋給老闆,創造跟老闆討論的契機,也是建立信任的開始。

沒有戰場,將軍如何展現價值

在公司中,我們要找到自己的戰場,理想狀態是你能嗅出公司的困境,進而協助公司,如果跟我一樣,初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該如何找戰場?

下圖是頭部矩陣,一開始我們可以先從找到自己的小山頭開始經營,站穩小山頭之漏,再慢慢發展到頭部,想要更了解的話可以閱讀<躍遷>一書,成為頭部後就變成自己特有的優勢,工作上的時候必須思考可以帶走的東西,能力、性格、學經歷跟外在形象,都是自己本來擁有的,需要找到最能展現關鍵能力的環境。

raw-image

如何創造不可替代性工作性質

根據講座分享中我個人體會到不可替代性的工作特性如下

  1. 獨立作業性低,需要與人協作的工作類型
  2. 工作重複性低,需要因應不同狀況(情緒)調整對策

在未來soft-skill會提高,人際的連結關係,越來越重要,我認為在AI跟資訊大爆炸,多螢幕充斥在整個生活的世界,返璞歸真的觀念會越來越被重視,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打字、不是貼圖,而是一通真人的關心電話,因此能擁有機器無法做到的同理心、應變力,是在職場中除了專業能力更重要的實力。

打造護城河要注意五個要點

  1. 要夠寬夠深,防止別人跨越
  2. 要具備彈性,才不困死自己
  3. 要有利可圖,才不會餓死
  4. 要有利基市場,策略性建立
  5. 要會佈局,想下下一份工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或者,成為"善於利用AI"的寫作者。
avatar-img
學習行旅
22會員
21內容數
從閱讀和職場慢慢理解自己,學習感受當下。
學習行旅的其他內容
2024/10/16
經過上一篇課程介紹頁面的分析,接下來我想針對「FB廣告素材」分析紀錄,從行銷漏斗理論分析廣告策略。針對廣告素材的分類,重點放在促進消費者思考與消除購買障礙的切角,強調高品質內容對於競爭激烈市場的重要性,透過實際案例與應用,想幫助課程行銷找到突破瓶頸的方法,提升廣告轉換率。
Thumbnail
2024/10/16
經過上一篇課程介紹頁面的分析,接下來我想針對「FB廣告素材」分析紀錄,從行銷漏斗理論分析廣告策略。針對廣告素材的分類,重點放在促進消費者思考與消除購買障礙的切角,強調高品質內容對於競爭激烈市場的重要性,透過實際案例與應用,想幫助課程行銷找到突破瓶頸的方法,提升廣告轉換率。
Thumbnail
2024/07/24
遇到挫折時,我們常怪罪他人、環境、時運,扮演受害者。但若希望成為「價值驅動型的專業人才」,不再視自己為受害者,才能回歸到英雄角色,重整旗鼓,肯定自我價值。
Thumbnail
2024/07/24
遇到挫折時,我們常怪罪他人、環境、時運,扮演受害者。但若希望成為「價值驅動型的專業人才」,不再視自己為受害者,才能回歸到英雄角色,重整旗鼓,肯定自我價值。
Thumbnail
2024/07/20
《極簡商業課》為了讓你在60天內學會10項關鍵商業技能。在書中,作者提到當你一心成為良好的投資標的,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資。文章分享了將自己視為可獲利產品的轉變,及對於提升自己商業價值的想法。
Thumbnail
2024/07/20
《極簡商業課》為了讓你在60天內學會10項關鍵商業技能。在書中,作者提到當你一心成為良好的投資標的,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資。文章分享了將自己視為可獲利產品的轉變,及對於提升自己商業價值的想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為什麼想聽「打造不可替代性:如何搭建個人護城河」講座 聽這堂課主要動機是AI興起,文字類工作取代性高,該如何精進自身能力建立個人的護城河? 期望在課程中可以解決而如何不被AI取代和調整工作的方法
Thumbnail
為什麼想聽「打造不可替代性:如何搭建個人護城河」講座 聽這堂課主要動機是AI興起,文字類工作取代性高,該如何精進自身能力建立個人的護城河? 期望在課程中可以解決而如何不被AI取代和調整工作的方法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話題不斷延燒, 我們在面對一個新事物的來臨時, 心中一定是抱著不確定性與害怕, 不知道它們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保持職場競爭力, 提升自我價值絕對是首要任務。 AI取代不了的職場特質,無非就是「人性」, 就目前現有的資訊可以知道, AI是在既有的海量資料中,萃取出精華資訊, 而這些資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話題不斷延燒, 我們在面對一個新事物的來臨時, 心中一定是抱著不確定性與害怕, 不知道它們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保持職場競爭力, 提升自我價值絕對是首要任務。 AI取代不了的職場特質,無非就是「人性」, 就目前現有的資訊可以知道, AI是在既有的海量資料中,萃取出精華資訊, 而這些資
Thumbnail
我們的任務是傳授頂尖幕僚的危機處理與兵棋推演的專業知識。也包含培養你具備國際化的視野與中國重要議題的知識,幫自己把關國內外資產與評估風險。雖然在方格子,我是把付費專欄名稱寫為「決策制定與風險管理技能,連AI都取代不了你的職場技能與加薪術」,但是核心內容一樣,我只是把名稱換成大家可能比就熟悉的用詞讓大
Thumbnail
我們的任務是傳授頂尖幕僚的危機處理與兵棋推演的專業知識。也包含培養你具備國際化的視野與中國重要議題的知識,幫自己把關國內外資產與評估風險。雖然在方格子,我是把付費專欄名稱寫為「決策制定與風險管理技能,連AI都取代不了你的職場技能與加薪術」,但是核心內容一樣,我只是把名稱換成大家可能比就熟悉的用詞讓大
Thumbnail
決勝IT十八招 其實在幹IT這一行,工程師需求也多,僧多粥少...大家都不太想去X缺或是雷缺,這時候就要創新與差異化,將自己區隔化與差異化,要嘗試做出不一樣的東西,當然也可以從原有的領域,延伸出新的變化出來。 改變是需要一點瘋狂,但不難 其實創新也要懂一些東西,首先得破解五大洗腦模式 從小灌輸 權威
Thumbnail
決勝IT十八招 其實在幹IT這一行,工程師需求也多,僧多粥少...大家都不太想去X缺或是雷缺,這時候就要創新與差異化,將自己區隔化與差異化,要嘗試做出不一樣的東西,當然也可以從原有的領域,延伸出新的變化出來。 改變是需要一點瘋狂,但不難 其實創新也要懂一些東西,首先得破解五大洗腦模式 從小灌輸 權威
Thumbnail
許多人嚮往在工作上,有著充分的自由與彈性。但真給你了又如何?你清楚自己要做些什麼嗎?想要獲得工作上的自由與彈性,得靠自己去創造機會,而不是等待別人給予機會的。大約在工作十年左右,我的體悟是:在完成分內工作之餘,有意識地挑選任務。
Thumbnail
許多人嚮往在工作上,有著充分的自由與彈性。但真給你了又如何?你清楚自己要做些什麼嗎?想要獲得工作上的自由與彈性,得靠自己去創造機會,而不是等待別人給予機會的。大約在工作十年左右,我的體悟是:在完成分內工作之餘,有意識地挑選任務。
Thumbnail
每個人都不能只有一個專業,因為專業彼此間的邊際已經愈來愈模糊,技能的淘汰與新產業的形成速度愈來愈快,換句話說,未來只擁有一項專業技能是不夠的,換句話說,在未來人人都必須是個斜槓人。 隨著時代快速變遷,現代人已很難一輩子只在自己的專業裏打轉,跨領域勢必成為將來的常態。
Thumbnail
每個人都不能只有一個專業,因為專業彼此間的邊際已經愈來愈模糊,技能的淘汰與新產業的形成速度愈來愈快,換句話說,未來只擁有一項專業技能是不夠的,換句話說,在未來人人都必須是個斜槓人。 隨著時代快速變遷,現代人已很難一輩子只在自己的專業裏打轉,跨領域勢必成為將來的常態。
Thumbnail
看到了⟪2030工作地圖⟫的封面,彷彿像是被警告一樣,提醒著我們思考自己的工作,會不會也是眾多被取代的一員呢? 談到取代,相信AI取代人力的話題,你一定也聽過不少遍了。甚至,積極的你,一定也讀過一些觀點告訴你,我們只需要裝配好未來趨勢所需的技能,哪麼就不必過度擔心。
Thumbnail
看到了⟪2030工作地圖⟫的封面,彷彿像是被警告一樣,提醒著我們思考自己的工作,會不會也是眾多被取代的一員呢? 談到取代,相信AI取代人力的話題,你一定也聽過不少遍了。甚至,積極的你,一定也讀過一些觀點告訴你,我們只需要裝配好未來趨勢所需的技能,哪麼就不必過度擔心。
Thumbnail
 過去數十年在全球化和資訊快速傳播的影響下 一份工作到退休的概念,仿佛已經成為歷史遺物 對企業或者雇員而言,長期固定職位只會愈來愈少 反之短期合作,以項目為單位的工種將會大幅增加 相比以往的雇傭關係,未來日子會更傾向相互合作關係 每個人都會變為一間公司,將自己打造成為品牌 公司會選擇.......
Thumbnail
 過去數十年在全球化和資訊快速傳播的影響下 一份工作到退休的概念,仿佛已經成為歷史遺物 對企業或者雇員而言,長期固定職位只會愈來愈少 反之短期合作,以項目為單位的工種將會大幅增加 相比以往的雇傭關係,未來日子會更傾向相互合作關係 每個人都會變為一間公司,將自己打造成為品牌 公司會選擇.......
Thumbnail
眼光在哪,成就就在哪裡,Just do it http://mrjamie.cc/2013/08/13/herd-mentality/ 要當領頭羊還是跟隨的羊群,複製別人還是做自己 從小我們台灣教育就灌輸我們要聽話,不能太能有自己的想法,把每個人都塑造成     Yes Man ,大部分公司只要
Thumbnail
眼光在哪,成就就在哪裡,Just do it http://mrjamie.cc/2013/08/13/herd-mentality/ 要當領頭羊還是跟隨的羊群,複製別人還是做自己 從小我們台灣教育就灌輸我們要聽話,不能太能有自己的想法,把每個人都塑造成     Yes Man ,大部分公司只要
Thumbnail
自我感覺良好,可以很爽;但可能會害你看不到前面該走的路。 除非你擁有公司「達成目標」所需的「獨特能力」,否則,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Thumbnail
自我感覺良好,可以很爽;但可能會害你看不到前面該走的路。 除非你擁有公司「達成目標」所需的「獨特能力」,否則,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