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空空? 日本茶室的空與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妙喜庵內保存千利休唯一現存的茶室,是被指定為國寶的「待庵(たいあん)」圖片來源:Another Tokyo 官方旅遊網站

妙喜庵內保存千利休唯一現存的茶室,是被指定為國寶的「待庵(たいあん)」圖片來源:Another Tokyo 官方旅遊網站

文殊菩薩和維摩詰居士的激辯成就日本的茶室設計?

日本明治時代的美學思想家岡蒼天心(okakura Tenshin 1862-1913)在流傳後世的著作《茶道》中提及:

「正統茶室的大小以四疊半榻榻米為準,也就是十平方英尺,這基準源自於《維摩詰所說經》裡的一段經文。在這部有趣的經典裡寫道,維摩詰就是在這樣大小的房間裡,迎接文殊菩薩以及佛門的八萬四千名弟子,而這則寓言說明了──對領悟真理者而言,空間的概念並不存在。」

“對領悟真理者而言,空間的概念並不存在。“

空間的概念不存在,那“空“的概念存在嗎?

翻開《維摩詰所說經》,維摩詰居士為了饒益眾生,示現生病相。維摩詰居士過去供養無量諸佛、廣度無數眾生,不但口才好還有神通力。維摩詰居士就想:「現在我生病了,世尊那麼慈悲,應該會來看看我吧?」

維摩詰一動念,釋迦牟尼佛就知道了,因此派弟子舍利弗去探病,舍利弗連忙說:「我不能去。」因為舍利弗有ㄧ次在打坐的時候,被維摩詰居士看到並且說教了一番,可是他說的內容,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都難以理解,因此不敢去。

佛於是轉頭又問其他九個弟子,沒想到每個人都曾經被維摩詰居士教訓過,沒有一個人敢去探病。

好吧~佛陀十大弟子不堪問疾,那派菩薩去好了。

佛就詢問彌勒菩薩,結果連彌勒菩薩也曾被維摩詰居士講到說不出話來。佛再問其他的菩薩們,方知每位菩薩都跟維摩詰居士交手過,通通落居下風,被說得啞口無言,因此沒有一個敢承接問疾的任務。

佛就問以智慧力著稱的文殊師利菩薩能否前去問疾。文殊菩薩說:「維摩詰居士辯才無滯、智慧無礙、通達一切菩薩法式和諸佛秘藏,還能降魔、遊戲神通。雖然如此,我還是應該承佛的旨意前去問病。」

文殊菩薩承擔了這個人人拒絕的任務。

在場所有的弟子、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竟然也都想跟去看看這場世紀對話。

文殊菩薩探病,旁觀者上萬個,又不是選舉造勢晚會,哪裡有這麼大的場地容納數都數不清的大德呢?

可是,維摩詰居士心念得知諸上善人要來,他馬上以神通力清空室內,只留下一張自己裝病用的臥床。

他的房間有多大呢?

一丈方圓而已 (大約是今天的十平方米)。

文殊師利菩薩來到維摩詰居士的小房間,看到房間空空,什麼都沒有,只剩下一張床。

這是為什麼?

兩人談論佛法就以“空”為話頭,展開一連串充滿機鋒的奧妙問答。

例如,

【文殊師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無侍者。

維摩詰言。諸佛國土亦復皆空。

又問。以何為空。

答曰。以空空。

又問。空何用空。

答曰。以無分別 空故空。

又問。空可分別耶。

答曰。分別亦空。】

文殊菩薩問為什麼房內“空無侍者“,為什麼房間裡沒有伺候病者的人呢?

維摩詰說,諸佛奪土皆是因緣生,也都是空的。

文殊又問:「什麼是空?」

維摩詰回答:「空就是空。」 不是“有一個空“,因為這就變成”有“。

文殊又問:「空還要空做什麼呢?」

維摩詰說:「不去分別“空”,所以是空.」

不論是空是有,本性皆是自體空,所以無需分別。

文殊再問:「空可以分別嗎.」

維摩詰說:「分別了也是空。」

空性的智慧是佛法本質,也是解脫之道。

如此跟空性相關的討論充斥在文殊師利問疾品中。

先“空其室”,以視覺的空、空間的空盪盪,延伸至概念上的空、佛法的空性。

因此,茶室的設計概念不就也是貼近維摩詰居士“空其室”的概念嗎?

至於茶室的“小”和維摩詰居士房間的“小”,又是什麼樣的意涵呢?

在《維摩詰所說經》的不思議品中提到,舍立弗來到維摩詰居士的房間,腦袋裡首先想到:房間這麼小,來的菩薩和各眾弟子怎麼坐啊?

維摩詰居士看出他內心的疑問,於是說道:「你們是為了求法來的?還是求座位來的?」

舍利弗回答:「當然是為了求法來的。」

維摩詰居士說:「真心想求法的人連身家性命都不貪求,怎麼會在乎有沒有位子坐。」

可見,法室的小,不礙求法。茶室的小,又能礙著什麼?

走進茶室,是為了有舒適的座位嗎?還是為了“道”?

那維摩詰居士真有辦法容納這麼多訪客嗎?

當然可以,因為他有神通力,能以芥子納須彌,來再多人都容納得下!甚至還能變出高廣法座讓八萬四千菩薩與弟子一一安坐。

小結以上,

日本茶室的小且空,若是受到《維摩詰所說經》的啟發,根據個人讀書心得,關聯處如下:

1. 茶室雖小,但芥子納須彌,入茶室所求不在座位,而在茶中之道。

2. 進入茶室,求的是法,談的是法。往來有鴻儒,相聚為了解生命的實相、 佛法談的是空性智慧,茶道是侘寂。

3. 茶禪一味,空性正見有待從行而悟。

因此,當我們走進四疊半的茶室之時,可以專注於“道“的實踐與體悟,了解空間的大小與否,並無法阻礙追求智慧的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瞬花時
12會員
79內容數
在台北生活、在京都學習,池坊花道引立教授、裏千家茶道,愛花又愛茶,茶道不只為飲一杯茶或看茶人點茶,要賞書畫、讀禪語、看花、品茶具、吃和菓子、還要觀心.要學會做茶主人也要懂作客之道.在寂靜緩慢的步調中,體會清 靜 和 寂之道.
一瞬花時的其他內容
2023/07/26
點一碗抹茶,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茶筅。 可以沒有名家刻記的茶杓、也不需要名貴的茶入、精緻的茶棗、茶碗。只要拿家中的一只碗,配上一個茶筅,舀入一匙半抹茶粉,刷刷刷就能點出一碗泡沫浮浮的美味抹茶。 沒有茶筅,就算有再昂貴的茶碗、茶入、茶杓,它們都只是被觀看的道具,而無法具備實際用途。 茶筅以竹為主要材
Thumbnail
2023/07/26
點一碗抹茶,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茶筅。 可以沒有名家刻記的茶杓、也不需要名貴的茶入、精緻的茶棗、茶碗。只要拿家中的一只碗,配上一個茶筅,舀入一匙半抹茶粉,刷刷刷就能點出一碗泡沫浮浮的美味抹茶。 沒有茶筅,就算有再昂貴的茶碗、茶入、茶杓,它們都只是被觀看的道具,而無法具備實際用途。 茶筅以竹為主要材
Thumbnail
2023/05/06
今天立夏(5/6) 暑氣來襲。 適合曬棉被、給植物多吃點水。 [全唐詩]有一篇文宗皇帝的夏日聯句。 唐朝開成三年的夏天 唐文宗作了「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當時有五位學士皆作了後面兩聯,但唯獨大書法家柳公權所做的兩句深得皇帝讚賞: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Thumbnail
2023/05/06
今天立夏(5/6) 暑氣來襲。 適合曬棉被、給植物多吃點水。 [全唐詩]有一篇文宗皇帝的夏日聯句。 唐朝開成三年的夏天 唐文宗作了「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當時有五位學士皆作了後面兩聯,但唯獨大書法家柳公權所做的兩句深得皇帝讚賞: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Thumbnail
2023/05/05
從盆略點前到平點前~ 進入平點前(ひらでまえ/Hira-Demae)後,拿掉了山道盆,所有茶道具都放在榻榻米上,而且還多了一個魔王:柄杓。
Thumbnail
2023/05/05
從盆略點前到平點前~ 進入平點前(ひらでまえ/Hira-Demae)後,拿掉了山道盆,所有茶道具都放在榻榻米上,而且還多了一個魔王:柄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文殊菩薩和維摩詰居士的激辯成就日本的茶室設計? 日本明治時代的美學思想家岡蒼天心(okakura Tenshin 1862-1913)在流傳後世的著作《茶道》中提及: 「正統茶室的大小以四疊半榻榻米為準,也就是十平方英尺,這基準源自於《維摩詰所說經》裡的一段經文。在這部有趣的經典裡寫道,維摩詰就是在
Thumbnail
文殊菩薩和維摩詰居士的激辯成就日本的茶室設計? 日本明治時代的美學思想家岡蒼天心(okakura Tenshin 1862-1913)在流傳後世的著作《茶道》中提及: 「正統茶室的大小以四疊半榻榻米為準,也就是十平方英尺,這基準源自於《維摩詰所說經》裡的一段經文。在這部有趣的經典裡寫道,維摩詰就是在
Thumbnail
雪巖祖欽 (1216~1287),號雪巖;南宋 (1127~1279) 末、元 (1271~1368) 初時僧。 雪巖祖欽嗣無準師範,無準師範嗣破庵祖先,破庵祖先嗣密庵咸傑,密庵咸傑嗣應庵曇華,應庵曇華嗣虎丘紹隆,虎丘紹隆嗣圓悟克勤;
Thumbnail
雪巖祖欽 (1216~1287),號雪巖;南宋 (1127~1279) 末、元 (1271~1368) 初時僧。 雪巖祖欽嗣無準師範,無準師範嗣破庵祖先,破庵祖先嗣密庵咸傑,密庵咸傑嗣應庵曇華,應庵曇華嗣虎丘紹隆,虎丘紹隆嗣圓悟克勤;
Thumbnail
上空無數里之外,有個廣大到看不見邊際的巨大空間,不知道可以裝下多少這個世界大小的世間,雖然低階修士或是凡人並不清楚這個空間的存在。 「有很多!數都數不清,其實我們的世間一點也不特殊,相反地還十分尋常,主要體現在我們的世間並沒有修煉的法門。」 「嗯?」
Thumbnail
上空無數里之外,有個廣大到看不見邊際的巨大空間,不知道可以裝下多少這個世界大小的世間,雖然低階修士或是凡人並不清楚這個空間的存在。 「有很多!數都數不清,其實我們的世間一點也不特殊,相反地還十分尋常,主要體現在我們的世間並沒有修煉的法門。」 「嗯?」
Thumbnail
平台上的其他修士與聖獸並沒有因為那些大人物們在那虛構出來的空間中開始會談,彼此之間也開啟了彼此間的談話,反而是按照各自的勢力盤坐在空中,彷彿把這個平台當成自己的洞府就這麼旁若無人地修煉起來。 「好了!阿羅南前輩!我們應該可以開始會談了吧!時間已經不多了不是嗎?」
Thumbnail
平台上的其他修士與聖獸並沒有因為那些大人物們在那虛構出來的空間中開始會談,彼此之間也開啟了彼此間的談話,反而是按照各自的勢力盤坐在空中,彷彿把這個平台當成自己的洞府就這麼旁若無人地修煉起來。 「好了!阿羅南前輩!我們應該可以開始會談了吧!時間已經不多了不是嗎?」
Thumbnail
茶道者,不過水與茶,如此而已。利休所言:「這世間能讓我低頭的,只有美的事物。」在待庵茶室中展露無遺,極簡卻具深度的設計,是「侘寂」美學的經典體現。品茶時,飲者進入一種枯淡的心境,卻是讓人心馳神往,這也是利休「空寂茶」的核心價值:不以華美為目標,卻以空的心境獲得一切永恆,茶禪之美正在於此。
Thumbnail
茶道者,不過水與茶,如此而已。利休所言:「這世間能讓我低頭的,只有美的事物。」在待庵茶室中展露無遺,極簡卻具深度的設計,是「侘寂」美學的經典體現。品茶時,飲者進入一種枯淡的心境,卻是讓人心馳神往,這也是利休「空寂茶」的核心價值:不以華美為目標,卻以空的心境獲得一切永恆,茶禪之美正在於此。
Thumbnail
一早,嘟嘟車司機載我們前往鹿野苑,10 公里一路上搖搖晃晃,夏日熱風撲臉,脖子都快扭到了。鹿野苑是佛陀初轉法輪之地,意思就是他第一次說法當老師。沒有麥克風,不知道老師會不會講到氣短脖子粗呢?
Thumbnail
一早,嘟嘟車司機載我們前往鹿野苑,10 公里一路上搖搖晃晃,夏日熱風撲臉,脖子都快扭到了。鹿野苑是佛陀初轉法輪之地,意思就是他第一次說法當老師。沒有麥克風,不知道老師會不會講到氣短脖子粗呢?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20 隨筆 白雲初住九江承天,次遷圓通。年齒甚少。 時晦堂①在寶峯,謂月公晦②曰: 新圓通,洞徹見元,不忝楊岐之嗣,惜乎發用太早,非叢林福。 公晦因問其故。 晦堂曰:功名美器,造物惜之,不與人全。人固欲之,天必奪之。 逮白雲終於舒之海會,方五十六歲。 《湛堂記聞》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20 隨筆 白雲初住九江承天,次遷圓通。年齒甚少。 時晦堂①在寶峯,謂月公晦②曰: 新圓通,洞徹見元,不忝楊岐之嗣,惜乎發用太早,非叢林福。 公晦因問其故。 晦堂曰:功名美器,造物惜之,不與人全。人固欲之,天必奪之。 逮白雲終於舒之海會,方五十六歲。 《湛堂記聞》
Thumbnail
1591年4月21日,一代茶聖千利休,被一代霸主豐臣秀吉下令蟄居、切腹。利休表面的罪名是不敬,真實問題是他與秀吉有解不開的矛盾。不為權力,不為金錢,為的是對「完美」的觀念不一樣! -追蹤、訂閱《郝廣才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四為你說故事。
Thumbnail
1591年4月21日,一代茶聖千利休,被一代霸主豐臣秀吉下令蟄居、切腹。利休表面的罪名是不敬,真實問題是他與秀吉有解不開的矛盾。不為權力,不為金錢,為的是對「完美」的觀念不一樣! -追蹤、訂閱《郝廣才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四為你說故事。
Thumbnail
寂心和惠心兩位天台宗高僧,是在比叡山修行時的舊友。某天,寂心到惠心住的地方去,開門一看,屋子裡滿滿的水,但不見惠心蹤跡。寂心走時發現一個小枕頭掉在旁邊,就順手撿起來丟進屋內。 隔天,寂心又來找惠心。惠心說:「也不知道是誰,往我身上丟了個枕頭,害我胸口發悶,你可以幫我拿起來嗎?」。
Thumbnail
寂心和惠心兩位天台宗高僧,是在比叡山修行時的舊友。某天,寂心到惠心住的地方去,開門一看,屋子裡滿滿的水,但不見惠心蹤跡。寂心走時發現一個小枕頭掉在旁邊,就順手撿起來丟進屋內。 隔天,寂心又來找惠心。惠心說:「也不知道是誰,往我身上丟了個枕頭,害我胸口發悶,你可以幫我拿起來嗎?」。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