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隨筆】『四日靜心共修』圓滿結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親愛的朋友們
我在台灣舉辦的第一場『四日靜心共修』已於上週一圓滿結束,感謝所有參與的有緣人!
尤其有些人從來沒有過靜坐的經驗,這次卻能一坐一個小時,一天還五坐呢!如果心定不下來,這是很難辦得到的,我由衷隨喜讚嘆大家!
在大家靜坐時,我看到每個人打坐的模樣,神情平靜與安詳,個個都像一尊佛,內心非常的感動⋯⋯
在共修期間,每個人都能在神聖的靜默中,觀照自心,享受與自己獨處的時光,只是做自己,這是何等的難得啊!人生當中有幾回能拋開一切身分,不理會塵世瑣事,甚至忘掉時間,只是靜靜地與自己在一起,那真是最大的福報!
今日看到大家陸續的回饋,感謝這些有緣人分享他們的心得與體悟,我也感受到他們靈性成長的喜悅。隨喜,隨喜!
在此,感謝大家合力創造一個高頻和諧的共振場,為地球投注一道美麗閃耀的光芒!
祝福大家都能隨時回到自己,「靜」在心,坐在「無我」的座墊上,安享「涅槃」之樂!
2023.5.11 耶謝 Yeshe la❤️🙏
🌸耶謝空中會由此進➡️
https://forms.gle/qbhVAnsuTPHvxrZ66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跟著耶謝學習也已經有一年了,每週聽著她分享的音頻,在家務跟孩子忙碌的生活中,提醒著我時時往內看🙏 後來知道耶謝辦了四天的靜心共修會,起初我是猶豫的,因為覺得抽不開⋯⋯ 沒有手機、不用說話、全然的感受自己的能量、跟自己在一起,只有靜坐、吃飯、
沒有任何一個關係會使你完整 沒有任何一個伴侶會使你完整 意識到你就是完整的~ 最好的關係則是向你顯示: “每個”已經⋯⋯
在這世上,多數的人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好像每個人都是這樣子過的,或認為這個世界的運作機制就是如此,只能接受,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真是這樣的嗎? 如果這一切本就該如此,那麼那些聖人、智者與哲人不就是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沒事找事,自尋煩惱,自討苦吃?
在南傳佛教裡有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卡拉瑪經》,但在北傳卻鮮少人知道這一部經。《卡拉瑪經》是譯自巴利文:Kālāma Sutta, 又名《羯臘摩經》,是佛陀對卡拉瑪人的教導。當時卡拉瑪人因⋯⋯
你愛你的事業、工作,或現在正在進行的事嗎?如果你愛它,就全力以赴、全心全意地投入它!全力以赴就是精進,全心全意就是入定🙏 寂天菩薩的《入行論》第五品「護正知」裡有一段⋯⋯
最近幾年相信不少人已注意到了許多關於地球轉變的訊息,不論來源為何,這些訊息都有共同的一點:人類正處於地球進化的關鍵時刻! 以佛法的角度來說,現在正是處於「末法時代」,儘管佛教徒以維護教法的立場來解釋這個名詞,但我會傾向於這是一個⋯⋯
我跟著耶謝學習也已經有一年了,每週聽著她分享的音頻,在家務跟孩子忙碌的生活中,提醒著我時時往內看🙏 後來知道耶謝辦了四天的靜心共修會,起初我是猶豫的,因為覺得抽不開⋯⋯ 沒有手機、不用說話、全然的感受自己的能量、跟自己在一起,只有靜坐、吃飯、
沒有任何一個關係會使你完整 沒有任何一個伴侶會使你完整 意識到你就是完整的~ 最好的關係則是向你顯示: “每個”已經⋯⋯
在這世上,多數的人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好像每個人都是這樣子過的,或認為這個世界的運作機制就是如此,只能接受,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真是這樣的嗎? 如果這一切本就該如此,那麼那些聖人、智者與哲人不就是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沒事找事,自尋煩惱,自討苦吃?
在南傳佛教裡有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卡拉瑪經》,但在北傳卻鮮少人知道這一部經。《卡拉瑪經》是譯自巴利文:Kālāma Sutta, 又名《羯臘摩經》,是佛陀對卡拉瑪人的教導。當時卡拉瑪人因⋯⋯
你愛你的事業、工作,或現在正在進行的事嗎?如果你愛它,就全力以赴、全心全意地投入它!全力以赴就是精進,全心全意就是入定🙏 寂天菩薩的《入行論》第五品「護正知」裡有一段⋯⋯
最近幾年相信不少人已注意到了許多關於地球轉變的訊息,不論來源為何,這些訊息都有共同的一點:人類正處於地球進化的關鍵時刻! 以佛法的角度來說,現在正是處於「末法時代」,儘管佛教徒以維護教法的立場來解釋這個名詞,但我會傾向於這是一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代人習慣依賴手機,放下手機反而感到焦慮?本文分享一日止語靜心課程體驗,說明如何透過正念練習,學習與焦慮、無聊情緒相處,活在當下,並善待自己。正念減壓課程結合西方腦神經科學、心理學及東方禪修,幫助學員提升專注力、情緒覺察及壓力管理,真正的活在當下。
你會發現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無常,跟你現在上課聽我講,或者你私下在動中思惟,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會覺得那種無常的感受真的能夠打動你的心,感覺跟你的心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聽來的。
你如果整天聽經——有人說整天聽經我也很高興,也很歡喜。但是那種歡喜跟真正靜坐之後得到的法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完全不同。我們聽經之後的歡喜其實還是比較動,而靜坐念佛、拜佛之後得到的法喜,它是往內攝,寂靜,不必往外求。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當你靜坐修止修觀之後,心很寂靜,然後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空性的道理,這個時候再用空性的道理去破除我執,不斷地破除我執,慢慢在你心中就會產生空性的覺受,這個時候人我對待的心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來。這個就是「無諸惱熱」。貪瞋癡的煩惱不斷牽纏羈絆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有這個事情。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從2021年1月1日至今2024年4月1日,靜坐內觀已成為我日常的「活著有感」。每天留出兩小時給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對我來說,靜坐內觀是一種個人儀式,讓我度過平靜的一天。靜坐內觀讓心變得明亮、平等、穩固、強大,提醒我們成長的時刻已經到來!
Thumbnail
「人人都可以離苦,都可以遠離恐怖煩惱,享有自在喜樂... 但前提是,你要成為一位覺修者,精進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 」 畢竟,人各有因緣,不是每個人都有累劫功德,可以出家修行。 因此,成為一位覺修者,在不離紅塵,在照顧緣親的同時,你也能進入清淨無染,平靜無憂的境界。 長年以來,不少讀者或有緣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代人習慣依賴手機,放下手機反而感到焦慮?本文分享一日止語靜心課程體驗,說明如何透過正念練習,學習與焦慮、無聊情緒相處,活在當下,並善待自己。正念減壓課程結合西方腦神經科學、心理學及東方禪修,幫助學員提升專注力、情緒覺察及壓力管理,真正的活在當下。
你會發現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無常,跟你現在上課聽我講,或者你私下在動中思惟,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會覺得那種無常的感受真的能夠打動你的心,感覺跟你的心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聽來的。
你如果整天聽經——有人說整天聽經我也很高興,也很歡喜。但是那種歡喜跟真正靜坐之後得到的法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完全不同。我們聽經之後的歡喜其實還是比較動,而靜坐念佛、拜佛之後得到的法喜,它是往內攝,寂靜,不必往外求。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當你靜坐修止修觀之後,心很寂靜,然後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空性的道理,這個時候再用空性的道理去破除我執,不斷地破除我執,慢慢在你心中就會產生空性的覺受,這個時候人我對待的心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來。這個就是「無諸惱熱」。貪瞋癡的煩惱不斷牽纏羈絆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有這個事情。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從2021年1月1日至今2024年4月1日,靜坐內觀已成為我日常的「活著有感」。每天留出兩小時給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對我來說,靜坐內觀是一種個人儀式,讓我度過平靜的一天。靜坐內觀讓心變得明亮、平等、穩固、強大,提醒我們成長的時刻已經到來!
Thumbnail
「人人都可以離苦,都可以遠離恐怖煩惱,享有自在喜樂... 但前提是,你要成為一位覺修者,精進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 」 畢竟,人各有因緣,不是每個人都有累劫功德,可以出家修行。 因此,成為一位覺修者,在不離紅塵,在照顧緣親的同時,你也能進入清淨無染,平靜無憂的境界。 長年以來,不少讀者或有緣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