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日常生活中著手,為孩子打好閱讀基底?(下)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本文為Podcast節目【子玲的親子聊心屋】EP.22 文字精華整理
節目主持人:子玲老師
與談來賓:喜閱樹創辦人 梁虹瑩老師

📖 讀得多不如讀得好

上篇文章中,梁老師分享了讓孩子深入閱讀世界的兩大入門技巧:「愈慢愈好」與「反覆閱讀」,而這兩個技巧正呼應目前閱讀教育中所強調的:閱讀品質

沒錯,比起計較閱讀的數量,更重要其實的是閱讀質量!就像喜閱樹的【閱讀與理解】這門課,每堂課帶領孩子閱讀一篇至多文章,透過提問帶孩子深入思考,掌握重點。

而想要協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奠基閱讀力的家長,當您已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當孩子手捧書本,下一步可以透過哪些方法確認孩子閱讀狀態,又能如何協助孩子培養閱讀理解力呢?

raw-image

📖 邀孩子成為故事分享者

講故事給媽媽/爸爸聽吧!

在孩子讀完一本書後,家長可邀請孩子分享書中的內容,這個方式可以直接確認孩子是否能夠確實理解文本內容,並進行情節統整。如果家長有時間,也推薦自己預先讀過,透過簡單的提問,來確認孩子的理解狀態。


📖 當個正向積極的好聽眾

在試圖讓孩子分享書及內容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請記得保持輕鬆的語氣與心情,表現出對孩子述說內容的期待與好奇,並積極給予回應。畢竟,如果有人用「口考官」的態度來找你聊最近追的劇,絕對會大大降低你的分享意願吧!

當孩子沒有辦法清楚說出書中內容,或者無法明確回答家長的相關提問時,就可能代表

他在閱讀理解、詮釋整合的能力有待加強。別擔心!有個隨手可得的教材可以讓您給予孩子最有效率的協助,它,就在孩子的書桌上!


📖 最方便的共讀素材

那就是「國語課本」。翻開課本,挑選一篇課文(新詩除外),接著依循以下步驟共讀,運用摘要策略來訓練孩子掌握重點的能力:

  1. 請孩子閱讀全文(記得使用「唸讀」的速度!)
  2. 逐段確認段落大意
  • 帶著正向好奇提問:「這個段落在講什麼?」
  • 請孩子圈選關鍵詞句並進行排列組合,組織成為段落大意

當孩子無法獨力完成任務,這時家長可以用「討論」取代「指導」,提出自己的想法一起討論,也可以聊聊對這篇課文的感受,成為孩子的最佳共讀夥伴。


📖 推開沉重鐵門,迎向繽紛視野

讀到這裡,您是否注意到,協助孩子長出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了呢?

身為大人的我們,請提醒自己保持耐心,忍住指導的衝動,在旁給予陪伴和適當的指引,就像許多年前,我們也是如此陪在他們的跌跌撞撞與牙牙學語旁,並看著眼前的小小身軀用自己的力量,不斷往前邁出每個「第一步」。

如果以上方法對您而言都太花時間太複雜,也請別灰心,至少我們可以持續為孩子打造品質良好的閱讀環境與氛圍。

raw-image





最後,梁老師和大家分享了奧修禪卡「局外人」的畫面:

一名男孩站在鐵門之內,他往外看向鐵門之外七彩絢爛的世界。門上鎖鏈又長又粗,但仔細一看,鎖頭其實是開著的。




這張圖卡讓梁老師聯想到,在3C世代閱讀推動的門檻實在是一個艱困的願景。而那道鐵門不僅可以象徵充滿刺激的3C產品,也像是至今仍尚未完全被拔除,傳統考試導向的教育思維。在梁老師跑遍全國研習時,也還是會聽到學校老師表示:

『讀書』和『閱讀』是兩件事情。

難道拿著參考書、教科書,才有資格被稱為「讀書」嗎?許多孩子對閱讀的胃口因此被打壞,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考試」從來都不是閱讀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也不是我們希望孩子投入閱讀的最大原因,不是嗎?

其實從會考、學測、統測的題目趨勢也可以看出,現今大考著重在測驗年輕學子的閱讀基底,因此,一個孩子對於閱讀的喜愛與沉浸,在良好讀寫教養之中培養出的閱讀素養,其實是能夠反映在成績上的。

喜閱樹開發的各種讀寫課程,也都一心想著要協助孩子打開「那扇門」。我們希望能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協助孩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讓孩子能空出更多時間去探索世界,不管是故事、小說,或者像《未來兒童》、《未來少年》這樣內容多元豐富的兒少雜誌,各種不同種類的閱讀,對孩子來說都是很好的背景知識累積,都有可能在未來某天成為解決問題的得力工具,或者一道照亮心靈黑暗角落的光線。這,就是閱讀的力量。

親愛的家長和老師,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推開通往閱讀世界的大門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虹瑩的沙龍
33會員
80內容數
喜閱樹希望能成為國文教育圈裡的世外桃源,以推廣孩子的讀寫教育、經典教育為終生志業。
梁虹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3
素養導向的寫作教學趨勢下,現行的寫作教學和大考作文,是否能銜接到未來社會所需的寫作能力呢?他又會給老師和家長們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6/23
素養導向的寫作教學趨勢下,現行的寫作教學和大考作文,是否能銜接到未來社會所需的寫作能力呢?他又會給老師和家長們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6/09
除了文學創作以外,在這社會上還有哪些以文字能力謀生的工作? 又要擁有怎樣的能力,才能讓我們真的能「靠文字吃飯」?
Thumbnail
2024/06/09
除了文學創作以外,在這社會上還有哪些以文字能力謀生的工作? 又要擁有怎樣的能力,才能讓我們真的能「靠文字吃飯」?
Thumbnail
2024/06/02
2023年秋天,一篇文學獎的散文得獎作品,引發網路上「散文是否可以虛構」的討論……
Thumbnail
2024/06/02
2023年秋天,一篇文學獎的散文得獎作品,引發網路上「散文是否可以虛構」的討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通過自由選擇和適當引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透過簡短而持續的閱讀習慣,孩子不僅能享受書籍的樂趣,還能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的知識。作者分享了實際的親子閱讀經驗,並提供具體的閱讀活動建議,鼓勵大人與孩子一起踏上豐富的閱讀之旅。讓我們一起從閱讀開始,點亮孩子的學習動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通過自由選擇和適當引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透過簡短而持續的閱讀習慣,孩子不僅能享受書籍的樂趣,還能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的知識。作者分享了實際的親子閱讀經驗,並提供具體的閱讀活動建議,鼓勵大人與孩子一起踏上豐富的閱讀之旅。讓我們一起從閱讀開始,點亮孩子的學習動力。
Thumbnail
從小開始,孩子能聽懂的,比能自己讀懂的要多,美國的研究顯示這個趨勢一直延續到中學時期。在小學階段,孩子可以聽懂高於閱讀能力的內容,所以更要持續進階的多聽,一來讓拓展知識面、接觸豐富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二來維持一定的挑戰性,引起學習興趣。
Thumbnail
從小開始,孩子能聽懂的,比能自己讀懂的要多,美國的研究顯示這個趨勢一直延續到中學時期。在小學階段,孩子可以聽懂高於閱讀能力的內容,所以更要持續進階的多聽,一來讓拓展知識面、接觸豐富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二來維持一定的挑戰性,引起學習興趣。
Thumbnail
閱讀不僅是學習的基本功,也是探索世界的窗口。本文分享了 10 個有效方法,幫助父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從新生兒開始,通過每天共讀、重讀最愛的書籍、造訪圖書館等方式,讓孩子在享受書本中增長詞彙、開展思考,並尋找閱讀的樂趣。
Thumbnail
閱讀不僅是學習的基本功,也是探索世界的窗口。本文分享了 10 個有效方法,幫助父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從新生兒開始,通過每天共讀、重讀最愛的書籍、造訪圖書館等方式,讓孩子在享受書本中增長詞彙、開展思考,並尋找閱讀的樂趣。
Thumbnail
閱讀障礙怎麼辦? 閱讀是孩子獲取知識和發展認知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有些孩子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這可能是由於閱讀障礙所致。不僅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還可能對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怎麼能幫助孩子克服閱讀困難,重拾閱讀樂趣?
Thumbnail
閱讀障礙怎麼辦? 閱讀是孩子獲取知識和發展認知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有些孩子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這可能是由於閱讀障礙所致。不僅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還可能對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怎麼能幫助孩子克服閱讀困難,重拾閱讀樂趣?
Thumbnail
許多父母都知道,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但父母常常會想,小孩還那麼小,我跟他說故事講聽得懂嗎? 每天讀,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幫助呢?為什麼親子共讀那麼重要?那要選擇什麼樣的書比較好呢?心中的疑問會不停跑出來,C媽在孩子剛出生時,也不斷的在思考這問題,也不斷在找答案,要如何幫寶貝選出好書?但在選書之前要先了解
Thumbnail
許多父母都知道,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但父母常常會想,小孩還那麼小,我跟他說故事講聽得懂嗎? 每天讀,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幫助呢?為什麼親子共讀那麼重要?那要選擇什麼樣的書比較好呢?心中的疑問會不停跑出來,C媽在孩子剛出生時,也不斷的在思考這問題,也不斷在找答案,要如何幫寶貝選出好書?但在選書之前要先了解
Thumbnail
親子共讀的時候,孩子都會跑掉,怎麼辦? 只要掌握「選」、「讀」、「玩」3大重點,保證大人和孩子會愛上親子共讀!
Thumbnail
親子共讀的時候,孩子都會跑掉,怎麼辦? 只要掌握「選」、「讀」、「玩」3大重點,保證大人和孩子會愛上親子共讀!
Thumbnail
「閱讀」是長久的事,不是說會考結束之後,就不用再理會了,讓它自然而然流入生命。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孩子們在長大之後,能夠因為閱讀而有思考及邏輯歸納等能力,成為一個擁有自己想法的人,比較是我想表達的重點。
Thumbnail
「閱讀」是長久的事,不是說會考結束之後,就不用再理會了,讓它自然而然流入生命。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孩子們在長大之後,能夠因為閱讀而有思考及邏輯歸納等能力,成為一個擁有自己想法的人,比較是我想表達的重點。
Thumbnail
我帶的讀書會,最後一次是要寫「讀後心得」的。為了檢視孩子沒有看得這本書。但,這只是最低要求,我還希望孩子能有深入感受,有分析與識別的能力,能有自己的問題點與看法。 大人常常擔心孩子看書有讀沒有懂, 讀懂一本書,等於讀者明白作者最想要說的是什麼。 但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確實讀懂一本書呢❓ 大塊文
Thumbnail
我帶的讀書會,最後一次是要寫「讀後心得」的。為了檢視孩子沒有看得這本書。但,這只是最低要求,我還希望孩子能有深入感受,有分析與識別的能力,能有自己的問題點與看法。 大人常常擔心孩子看書有讀沒有懂, 讀懂一本書,等於讀者明白作者最想要說的是什麼。 但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確實讀懂一本書呢❓ 大塊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