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實驗】看不見的連結,海底纜線;看得見的權力,地圖

2023/05/1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看不見的連結:海底纜線

真實的互聯網世界,從來不是「無線」的。當網路卡卡的,我們常說的慣用語「斷線」還真的是和真實存在的「線」有關。
我們總是著眼於「看得見的」,然而往往,像是待人接物的道理一般,看不見的細節,卻最重要。深埋於海底、遍佈全球95%以上的數據,都是通過「海底電纜」傳輸。
在現代化社會之下,人類開始邁向物聯網世代,當所以的「物」都要求要「連網」時,當這些日常中的生活用品都需要高度個人化時,當一個國家社會、經濟水準提升時,便會開始追求各式各樣的福祉,包括精準化醫療、皮膚檢測APP、投資報告健檢等等,都將我們自己推向急需要大數據時,我們已經來到了貿易和通訊的和平之力量,遠大於傳統軍備力量的時代了。
台灣海底電纜發展史最早可追溯自日據時代,當時主要用來發電報。正因為網路有多節點特性,所以我們得以享受跨國、跨洋的諸多服務,像是打開Food Panda飽餐一頓之後,再使用Uber叫車,不想跟司機攀談,於是播放Spotify聽音樂,再滑個Instagram看朋友或是世界各地的人在幹嘛。海底電纜將遍佈世界,又將世界串連起來。
目前約有300條海底電纜負擔全球99%的網路數據流量,其中,橫跨太平洋海纜系統有20多條;台灣目前總共有四個海底電纜登陸站,分別位於淡水、八里、頭城、枋山,這也造就了台灣成為東亞重要網路樞紐。
當我們已經極度習慣於現代化生活時,其實只是將人類更推向脆弱的處境。
我們擔心資料不見、找不到,所以上傳雲端;我們希望金融服務更加快速與便利,所以發展了純網銀服務的數位金融;我們越來越依賴網路,就又越活在網路世界,越活在網路世界,我們就越依賴,舉凡購物、訂房、社交等等。
今年二月份,台灣和馬祖有兩條海底纜線斷掉,通訊的影響引起民怨,網路癱瘓的狀況下,致使離島居民原先就高度仰賴外界資源的供給,而陷入更深刻的斷聯。而如果再將地理位置的視角拉遠一點來看,海島型國家的台灣,著實顯得孤立無援,但我們往往感受不到,那些肉眼看不見的、隱微的、藏匿其中的。

二、地圖,一個權力展現的東西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2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糖漬檸檬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208會員
184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