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趨勢下的新興階級-數據新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文章《培養可以「帶著走」的專業能力》從職能的角度探討職涯可以選擇的產業方向,文章的末端提到:
未來的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因此有必要培養自己不論是在台灣、還是在國外,或是產業結構劇烈變動下,都能養活自己的能力。萬一哪天被迫出走台灣,或是重新尋找產業定位,手頭上的輕資產跟腦袋中的無形資產,讓自己就算跟原本的環境脫節,也能在外頭生存。
此篇將延續「帶著走」的專業技能前提下,以「根留台灣」,並與世界接軌的角度,思考職涯可以考慮的產業方向。

台灣實體產業的限制

從經濟角度探討,台灣是個缺乏資源、市場規模有限的小島,以出口貿易導向為經濟主體,只要國際局勢有什麼風吹草動,容易影響實體產品的進出口關稅。
不論是逆全球化還是區域經濟體,台灣在國際上沒有主導地位,只能隨波逐流,隨著許多區域經濟體無法加入,面對的關稅壁壘,將會逐漸侵蝕台灣實體產業的競爭力,長遠來看,台灣經濟發展終將受阻。
實體產業在台灣發展的侷限實在太多,當然不是一竿子打翻整個實體產業,在這邊主要針對的是傳統製造商以及「實體」高科技產業
傳統製產業講究以量制價的生產規模,生產重心從以前的歐洲→美國→日本、台灣→中國→東南亞、墨西哥,不外乎就是追求豐富低價的原物料、廉價大量的勞動成本、各國優惠政策、進出口關稅優惠等。
「實體」高科技產業又是指哪些呢?主要指的是製造科技「硬體」的產業,像鏡頭、電腦、平板、智慧型手機、半導體等,台灣的高科技產業,主要強在「硬體」而非「軟體」的製造上,相對於目前數位科技為主的產業趨勢,台灣以硬體為主的高科技產業,我又把他稱做-傳統高科技產業
產業會考量各種宏觀因素,找到最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傳統高科技產業,所面臨的問題跟傳統製造業大同小異(成本、規模、產業群聚、市場等),不然台積電也不需要被逼得去大陸設廠,更何況是其他在外地設廠的台商,在許多實體產業外移的背後,都有它總體戰略上的考量。
只要台灣的經濟主體是出口貿易導向,實物上的關稅是免不了的,但有樣東西可以跳脫實體所面臨的種種限制,而且不論是進口至台灣,或是出口到國外,本身的流通不需要任何關稅,那東西就是-數據

虛實為后,數據為王

數據無國界,只要連上網,即可以跨領域、跨時區、短時間傳輸,重點是數據不像實體商品一樣需要繳納關稅,便可以自由出入國界,論比自由度與彈性都比實體物品更佳。
還記得前幾年吵得沸沸揚揚的「工業 4.0」嗎?主要核心觀念就是藉由「虛實整合」來達到「智慧化/智動化」生產。當4.0效應從工業開始蔓延開來,隨之衍生出來許多產業,也開始「各種產業 x.0 」,主軸不外乎都是圍繞著「虛實整合」探索新的營運模式,嘗試各種產業創新。
「實」指的是看得到的有形之物,像是機械手臂、電腦、機台、手機等;「虛」則是搭載在實體上的系統或是軟體,前端為使用者介面,後端則是管理者平台,主要用來收集、管理、加工數據,藉由處理數據得出的結果,供需求者進行現況分析、作業優化、支援決策等作用;互聯網在虛實兩者間,扮演著傳輸數據的「橋樑」。
實+橋樑+虛 = 數據流通
數據做為虛實整合中的關鍵因子,當虛實兩者間整合後,數據在兩者間流通,這些數據就像原物料一樣,藉由互聯網這條高速公路,將數據送到各個系統中,把數據加工處理成有用的資訊,最終讓需求者進行商業運用、產業優化,或是進行更高階的數據演算應用。
就像在製造與銷售的基礎上,後來又細分出行銷產業。虛實整合之後,接下來跟數據有關的專業,就是屬於虛擬世界中的製造業者數據業該做的事。

下一個新興產業-數據業

  1. 實體產業在台灣已經有了相當的技術,但台灣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實體產業終有極限,因此要趕緊在現有的基礎上往「虛」、「橋樑」以及「數據」技術的發展,讓台灣未來的競爭優勢由實轉虛、轉整合、轉數據。
  2. 實體產業要發展,必須先建構基礎設施;數位世界也一樣,眾多工程師在各產業建置系統與軟體,構建數位世界的「基礎設施」,只要數位世界的發展尚未看到盡頭,系統/軟體工程師現在不閒多,未來也不閒少。
  3. 當未來構建基礎設施的工人多了,基礎建設也到一定規模後,數據量開始湧現,才發現沒有足夠的專業人士進行數據加工與處理,難保未來不會出現數位版的「製造業缺工」。
從現狀來看,程式導向的職涯,未來仍然會有人才需求;放長遠來看,數據業會是下一波崛起的產業之一。
如果現在看到了趨勢方向,趁早開始學習數據方面的知識,培養專業能力,並致力投身於數據產業中,這不也是另一種職涯選擇嗎?
不要害怕起步晚,許多還沒意識到的人,連起跑線上都還沒就定位呢!
最後用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當作收尾: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 Dambisa Moyo。
avatar-img
248會員
476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職涯的發展上,必須要思考自身的專業技能是「依附」在什麼樣的資產上?是必須在重資產、輕資產還是無形資產上才能一展長才呢? 在已累積的資歷下,專業能力依附於重資產上,要轉換跑道時,由於重資產無法輕易取得或變動,自身價值也被綁定在特定的產業或企業中,一但跳脫環境,擁有的專業能力可能就變得一文不值。
雖然我還不知道要走什麼產業,從未來創業的角度去思考職涯發展,資源整合是創業最需要的核心技能。 因此在職涯中,要盡可能把資源整合變成自己的專業,立志要當一個資源整合者,而能達成這個目標的職位也就是雙PM-產品經理以及專案經理。 現在的職涯目標,就先朝這兩個職位目標邁進。
當初自己在讀研究所這件事情上掙扎很久,最後決定走上MBA這條路,其中的一個關鍵思考是自己想通一個觀念-開源節流。 當自己想通「開源節流,雙管齊下」背後的涵義,最終選擇就讀MBA,因為我知道這將會開拓了我的思考格局。 在思考問題上,擁有兩種思維,讓我能用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達到相輔相乘的效果。
是要工作輕鬆,還是高資待遇?要成就一番事業,還是追求安穩?是即時行樂,還是先苦後甘?當面對選擇有矛盾衝突時,最終影響決策的是自己的價值觀。 從人生大事到生活瑣事,從外在環境到自我認知,我們每個行為跟選擇背後,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基本上價值觀可以說是「立身之本」與「行事支點」。
你是誰,比你認識誰還要重要。一個成功的創業家,他的成功建立在滿足客戶需求上;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過程中,順便得到了人際關係,從來沒有誰為了建立人脈而順便結交了朋友。在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時,就會領悟到網絡的大小與效用取決於自己的「做人」。因此,不帶有目的,讓自已落入利已精神的向下循環。
不論是主動收入還是被動收入,兩者之間的重要度沒有輕重之分。沒有主動收入增加財富,哪來的資產建立被動收入?因此兩者之間是一種相輔相乘的關係,都要需要花時間努力獲取專業知識,方能成功。 當每個月的被動收入超過每個月所需花費,既使沒有勞動收入,光被動收入就夠讓你生活,此時就達到了所謂的「財務自由」。
在職涯的發展上,必須要思考自身的專業技能是「依附」在什麼樣的資產上?是必須在重資產、輕資產還是無形資產上才能一展長才呢? 在已累積的資歷下,專業能力依附於重資產上,要轉換跑道時,由於重資產無法輕易取得或變動,自身價值也被綁定在特定的產業或企業中,一但跳脫環境,擁有的專業能力可能就變得一文不值。
雖然我還不知道要走什麼產業,從未來創業的角度去思考職涯發展,資源整合是創業最需要的核心技能。 因此在職涯中,要盡可能把資源整合變成自己的專業,立志要當一個資源整合者,而能達成這個目標的職位也就是雙PM-產品經理以及專案經理。 現在的職涯目標,就先朝這兩個職位目標邁進。
當初自己在讀研究所這件事情上掙扎很久,最後決定走上MBA這條路,其中的一個關鍵思考是自己想通一個觀念-開源節流。 當自己想通「開源節流,雙管齊下」背後的涵義,最終選擇就讀MBA,因為我知道這將會開拓了我的思考格局。 在思考問題上,擁有兩種思維,讓我能用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達到相輔相乘的效果。
是要工作輕鬆,還是高資待遇?要成就一番事業,還是追求安穩?是即時行樂,還是先苦後甘?當面對選擇有矛盾衝突時,最終影響決策的是自己的價值觀。 從人生大事到生活瑣事,從外在環境到自我認知,我們每個行為跟選擇背後,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基本上價值觀可以說是「立身之本」與「行事支點」。
你是誰,比你認識誰還要重要。一個成功的創業家,他的成功建立在滿足客戶需求上;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過程中,順便得到了人際關係,從來沒有誰為了建立人脈而順便結交了朋友。在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時,就會領悟到網絡的大小與效用取決於自己的「做人」。因此,不帶有目的,讓自已落入利已精神的向下循環。
不論是主動收入還是被動收入,兩者之間的重要度沒有輕重之分。沒有主動收入增加財富,哪來的資產建立被動收入?因此兩者之間是一種相輔相乘的關係,都要需要花時間努力獲取專業知識,方能成功。 當每個月的被動收入超過每個月所需花費,既使沒有勞動收入,光被動收入就夠讓你生活,此時就達到了所謂的「財務自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單純?一點都不單純,筆者上篇的示意圖,嚴格說算傳統產業,若是現在講的科技業,情況更為複雜。因為,每一道製程,每一個零件,由於其精密程度提高,限制更加嚴重。我們可以理解為工具機需求變高,愈發精密的零件需要更精密的工具機,而製程從毫米到微米再到奈米,能夠生產的廠商更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台灣電子產業是全球科技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響力和競爭力遍及世界各地。憑藉卓越的技術創新、高效的生產能力以及完善的供應鏈,台灣在半導體、電腦及週邊設備、電子零組件和光電產品等多個領域中佔據了領先地位。 這些產業不僅推動了台灣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在全球科技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全球
Thumbnail
最近的兩篇報導引發了我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深思。首先,中國在科技實力上的迅速崛起,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研究中心。這不僅體現在探捕捉、AI應用和通訊網絡上,更在激烈競爭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展現出色。中國的科技擴展對全球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台灣來說,這種趨勢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黃欽勇《決勝矽紀元》在講什麼?本文介紹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趨勢。分析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佔率,設備材料和 ODM 兩大循環、地緣政治影響,以及半導體產業的亮點和競爭策略。此外,還詳細探討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挑戰。以明確的觀點和經濟脈絡,為讀者提供了深入的半導體產業知識。
Thumbnail
中美貿易戰的其中一部分是美國對於晶片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措施,生產晶片的半導體產業,則是台灣的關鍵產業,是台灣經濟的重要命脈。在2022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對GDP的貢獻值約為13%。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位置,僅次於美國。正因為如此,中美貿易戰很可能會影響台灣經濟,而且是往不好的方向走。
抓住半導體商機,擁有全球頂尖設備和材料廠,半導體產業是科技發展的核心動力,從智慧手機、電腦、雲端運算,到人工智慧、物聯網、自動駕駛等,都離不開半導體的支持。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單純?一點都不單純,筆者上篇的示意圖,嚴格說算傳統產業,若是現在講的科技業,情況更為複雜。因為,每一道製程,每一個零件,由於其精密程度提高,限制更加嚴重。我們可以理解為工具機需求變高,愈發精密的零件需要更精密的工具機,而製程從毫米到微米再到奈米,能夠生產的廠商更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台灣電子產業是全球科技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響力和競爭力遍及世界各地。憑藉卓越的技術創新、高效的生產能力以及完善的供應鏈,台灣在半導體、電腦及週邊設備、電子零組件和光電產品等多個領域中佔據了領先地位。 這些產業不僅推動了台灣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在全球科技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全球
Thumbnail
最近的兩篇報導引發了我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深思。首先,中國在科技實力上的迅速崛起,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研究中心。這不僅體現在探捕捉、AI應用和通訊網絡上,更在激烈競爭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展現出色。中國的科技擴展對全球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台灣來說,這種趨勢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黃欽勇《決勝矽紀元》在講什麼?本文介紹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趨勢。分析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佔率,設備材料和 ODM 兩大循環、地緣政治影響,以及半導體產業的亮點和競爭策略。此外,還詳細探討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挑戰。以明確的觀點和經濟脈絡,為讀者提供了深入的半導體產業知識。
Thumbnail
中美貿易戰的其中一部分是美國對於晶片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措施,生產晶片的半導體產業,則是台灣的關鍵產業,是台灣經濟的重要命脈。在2022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對GDP的貢獻值約為13%。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位置,僅次於美國。正因為如此,中美貿易戰很可能會影響台灣經濟,而且是往不好的方向走。
抓住半導體商機,擁有全球頂尖設備和材料廠,半導體產業是科技發展的核心動力,從智慧手機、電腦、雲端運算,到人工智慧、物聯網、自動駕駛等,都離不開半導體的支持。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