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孩子經大二,想回來看看。
還在讀我的信的大孩子,應該不多吧~這一句「我一直有在看信喔」~
這一句挺安慰、也覺得開心。
不是要得到回饋才有此覺得。
正因為沒有期待,
只要有一個回饋,有一個看著信就覺得值得。
他說,想看看沙池,
想看看音樂教室,想看看後花園。
也到了辦公室找了歷屆照片,指著自己「這個好像是我」?
如果路上見面,沒自我介紹,大概也認不得。
長大就不只18變了,172變都有可能。
問問他,記得多少事,慢慢回憶起來,還挺多的。
問問學校近況關心少子化的招生狀態。
結論是,那以後如果結婚孩子會有名額嗎?
我說「你是校友啊」,校友都有保障的呀,
如果我們還沒老太多、蒲公英家還在的話....校友不用擔心名額喔~
帶著女朋友一起來回味男友的小時候幼兒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談著他們小時候去外面表演的事,拉著小提琴的事、在廣場做運動的事、
玩創作的事、沒有注音符號的事,.....都讓一旁的女友好生羨慕~
是說,長大後,那些小時候擔心的事,汲汲營營的課業,都成為往日記事中的點滴,
啥重要?啥不重要?極為清楚~
回來走走真好,他開心,我們也很開心。
從小到大都繼續看著信,長這麼大了,應該會繼續看下去了吧~
其他的孩子們,有空嗎~記得回來走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