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3 個反轉,盤點自己的生存指標,活得更像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每段人生會遭遇到的困境,閱讀中都有解答。」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站長,同時也是 Podcast 排在前10名的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瓦基(莊勝翔),從任職10年的台積電副理轉換跑道投身說書事業,他個人出版的第一本書,將他轉換人生跑道時的迷惘、思考與解方,並親身驗證(真的很理工男),也時常會引用他閱讀過的書籍觀點給予我們生涯解答,用字簡單,易讀好懂,《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推薦大家可以買來看看。

新年讀好書,兔露芬芳,喜樂共享,好運一整年

新年讀好書,兔露芬芳,喜樂共享,好運一整年

工作跟上班,有什麼不一樣?

我覺得整本書在談的一個核心概念是「自由」,是思考的自由、行動的自由、選擇的自由,這背後有自律的代價,有機會成本的代價,想好離手,也要留有後手,而書名《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則開宗明義先定義了,這佔據我們人生最多時間的「工作」跟「上班」有何不同。

瓦基認為,「工作」是主動的,可以透過創造價值獲得滿意的報酬,而「上班」則是被動的,把時間填滿跟交代的事情完成就收工;「工作」可以自主設計,「上班」則無法,因此這本書就是瓦基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將自己轉職過程中的反思、提問跟行動步驟書寫下來,我覺得是相當實用且值得珍藏的一本書。

做為一個協助運動員做生涯規劃的老師,我的生涯路徑跟瓦基剛好相反,從一個自由工作者跳回去企業擔任中階主管,閱讀這本書時我拿瓦基的提問真實的問我自己,其中有3個很棒的觀念,反轉了我對自己生涯的想法,深受啟發,簡單整理給大家。

raw-image

反轉一:盤點找模式,持續記錄,勇敢拒絕

我知道自己跟瓦基一樣也是個工作狂,但瓦基在第五章談到「微型目標」時關於「盤點」的分享卻深深觸動到我。我是從2021年才開始寫文章,慢慢放到部落格跟專欄上做記錄,至今雖只有短短兩年,但成效明顯,也因此很能理解瓦基舉例《原子習慣》這本全球賣超過500萬本書的暢銷作家詹姆斯·克利爾時,我心中也是拍手叫好,不過,瓦基更專注在說明克利爾成名前,是如何盤點跟優化自己的,我超喜歡這個角度,也讓我再次沉澱思考。

《原子習慣》的作者克利爾是這麼做的:

1. 每週發表2篇關於習慣養成的部落格文章,每篇千字以上,持續3年。
2. 將部落格的內容重製,發表在FB、IG、Twitter,並記錄哪一些貼文獲得更好的回饋,更有共鳴,再更進一步發展成新的文章或是書籍內容。
3. 只接受關於建立和養成習慣的訪談跟邀約,果斷拒絕其他不相關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看人往往都喜歡看那些亮麗的成就,被漂亮的數字、收入弄分心了,但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字,卻是「持續」、「紀錄」跟「拒絕」,我們都知道完成一件事需要時間,但我們願意「持續」多久讓想法真的發生(3年還是10年)?我是否透過「紀錄」可以不斷回頭反省覆盤自己的進度跟成果,然後用A/B測試的方式找出最適合我的解方?我是否敢「拒絕」那些不必要的事?

▲書中第269頁的拒絕框架我超喜歡,非常值得參考

▲書中第269頁的拒絕框架我超喜歡,非常值得參考

瓦基建議:「當我們在盤點的時後,試著尋找模式而不是故事。只有一個人能成功的策略不代表什麼,能讓100個人成功的策略才是真的重要。」

抓住每個人不同故事背後的實質,套用模式,我們才有機會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掌握原則,才能從最根本的地方延伸應用。

反轉二:活下來是最重要的,活得夠久,夢想才打造的出來

有時候追逐夢想跟自由感覺很理想化,那種「不自由,毋寧死」的領悟,在看到自己的薪資條後,眼淚卻不爭氣的掉下來。面臨人生的重大選擇,像是離職、投資、創業、成家,感覺做了就一去不回頭,這時後,瓦基介紹了來自矽谷新創教父保羅·葛拉漢 (Paul Graham) 的見解,套用在我們生涯的選擇上,我覺得也很有意思,就是問自己:

如果照現在的開銷跟既有的資金水位,你最終有幾乎會達到你的目標嗎?你是會活下來,還是會死亡呢?

其實很多新創公司的創業者,自己往往不知道公司還可以運作多久,只是一直心想若可以繼續募得下一輪的資金就好了,但如果募不到呢?就直接倒閉。這其實就是預設死亡。

我自己的個性其實就偏保守,但看到瓦基在《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書中的提醒,卻讓我覺得,保守讓我避免走上了「預設死亡」的道路。有想法很好,但生活要過、家庭要顧,活下來或許才是第一要務,有時候破釜沉舟的決心很英勇,但如果真的把退路也封死了,其實並不一定會讓人奮勇向前,很有可能會畏首畏尾,甚至一生庸庸碌碌,一事無成,就更別說夢想了,畢竟,所有夢幻的工作都不是一夕之間被找到的,而是存活得夠久,用行動、實驗、檢查、改善,逐漸被你給打造出來的

永遠要讓自己,隨著時間累積,選擇可以越來越多,而不是越變越少。

我很珍惜這個提醒,過去12年擔任講師工作,現在進到傳產大型餐飲集團,路徑跟一般人不同,但我也不斷在往自己的目標持續創造努力,只有活下來,才能笑著回望自己努力的痕跡。

raw-image

反轉三:仰望自己的北極星,也要誠實面對自己現實的10道難題

北極星指標 (North Star Metric) 指的是一家企業「唯一重要」的指標,這個指標指引著全體員工朝同樣的方向邁進。例如 Facebook 的北極星指標是「每月活躍用戶」,Spotify 的北極星指標是「聆聽音樂的總時間」,Airbnb 的北極星指標是「訂房的總日數」,Uber 的北極星指標是「每月搭乘數」。任何一家公司在訂定目標時,所有的行動都要有助於推動朝向北極星指標前進,才有執行的價值,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觀點。

前面提到《原子習慣》的作者克利爾,他的北極星指標是「電子報訂閱人數」,透過電子報導流到社群平台的貼文,並且每一則貼文也都連結回去訂閱電子報,這個北極星,必須要是你完全可以控制的數字,不該是受別人採訪的次數、或是社群貼文的觸擊率,因為有很大一部份不在你可掌控的範圍內,有了北極星,我們就不會瞎忙,也就能夠專注在做高品質、高產出的那些「最好」且「最重要」的事情上(例如每週寫一篇文章)。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最後第 296~302 頁,有 10 個他在轉職前跟爸爸溝通的,他們為了避免情緒性回應的 10 道難題,閱讀這本書且讀到這段時,我有意識的跟自己完一個遊戲,就是先不看瓦基的回應,我自己寫下 10 個對這些問題的簡要回答,再回頭跟瓦基對照,其中關於新舊工作的銜接,收入,跟轉換時機這三的問題 (第5、7、8三題),真的讓我思考與計算良久,但我覺得,這 10 個問題,在轉職前看似是父親對兒子的刁難,現在來看,卻像是一把解剖刀,將華麗的夢想剖開,看見最內心現實的問題,也只有這些問題自己先有答案,你才能帶著正確的心態,勇敢前行。

▲閱讀書籍時,我同步書寫下自己閱讀心得的心智圖(左),跟工作轉換的10道難題問答(右),很有啟發

▲閱讀書籍時,我同步書寫下自己閱讀心得的心智圖(左),跟工作轉換的10道難題問答(右),很有啟發

美國作家霍華德•舒曼 (Howard Schuman)曾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別問這世界需要什麼,要問你自己,有什麼事能讓你充滿生命力,然後就去做吧!因為這世界需要的正是充滿生命力的人。

這句話真的令人熱血沸騰,很多時候要想獲得自主人生,關鍵都不是外在環境,而是我們有沒有找到讓自己充滿生命力的事情,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愛我的家人、父母身體健康、生活自主、工作每天都很開心,我有沒有辦法拿這份幸運,再去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我想,投身在體育圈並專注於運動員生涯規劃,持續點燃自己的火焰,持續分享整理從運動員身上學習到的美好,就像是別人跟我借火點蠟燭一樣,他有了光明,而我也不會變暗,可以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光,就很美好。誠摯推薦《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這本好。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荃鈺的閱讀學習沙龍
100會員
64內容數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2025/04/23
黃豪平的「說到心坎裡的舞臺級表達力」音頻課程,內容涵蓋表達技巧、主持心法及提升說服力的五大步驟。課程著重於透過行為+受詞的定位方式,創造說話動機並提升說服力,並強調在表達中掌握節奏感的重要性。課程適合國高中生、社會新鮮人及想提升表達能力的任何人。
Thumbnail
2025/04/23
黃豪平的「說到心坎裡的舞臺級表達力」音頻課程,內容涵蓋表達技巧、主持心法及提升說服力的五大步驟。課程著重於透過行為+受詞的定位方式,創造說話動機並提升說服力,並強調在表達中掌握節奏感的重要性。課程適合國高中生、社會新鮮人及想提升表達能力的任何人。
Thumbnail
2025/03/08
在這個資訊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讓你的思考可視化,已不僅是選擇,而是必需。《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不僅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還讓讀者學會如何以結構化思維呈現資訊,系統性地連結腦海中的知識碎片。這是一種可遷移的軟技能,在AI時代,將幫助我們建立競爭優勢。
Thumbnail
2025/03/08
在這個資訊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讓你的思考可視化,已不僅是選擇,而是必需。《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不僅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還讓讀者學會如何以結構化思維呈現資訊,系統性地連結腦海中的知識碎片。這是一種可遷移的軟技能,在AI時代,將幫助我們建立競爭優勢。
Thumbnail
2024/12/09
「你覺得洞察比較重要,還是落地比較重要?」如果一開始你的洞察錯誤,後面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白忙一場。 ​ 洞察,是要 #找到你的美 落地,是要 #放大你的美 洞察的主體有三個:消費者、對手跟自己 想想看,世界在改變 消費者會變、對手也在改變,但你自己,有改變嗎?
Thumbnail
2024/12/09
「你覺得洞察比較重要,還是落地比較重要?」如果一開始你的洞察錯誤,後面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白忙一場。 ​ 洞察,是要 #找到你的美 落地,是要 #放大你的美 洞察的主體有三個:消費者、對手跟自己 想想看,世界在改變 消費者會變、對手也在改變,但你自己,有改變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重要的事先開始,然後才能改變,進而變厲害。 寧可在多年後說「我試過了」,而不要鬱悶地說「我錯過了」。 人氣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的製作人瓦基(莊勝翔)所寫的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這本書就是融合他從為公司打拼到為自己工作,最毫無保留的人生實踐。
Thumbnail
最重要的事先開始,然後才能改變,進而變厲害。 寧可在多年後說「我試過了」,而不要鬱悶地說「我錯過了」。 人氣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的製作人瓦基(莊勝翔)所寫的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這本書就是融合他從為公司打拼到為自己工作,最毫無保留的人生實踐。
Thumbnail
瓦基將自己從工程師開始斜槓,最後完全轉職的前因後果與心路歷程,都寫在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是因為開始接觸書本,大大改變了他的人生,所以他也希望能藉由閱讀分享,讓更多人的人生更加美好。這裡就不對瓦基的人生故事再做太多著墨,先把焦點放在他帶給我們的衷心建議。
Thumbnail
瓦基將自己從工程師開始斜槓,最後完全轉職的前因後果與心路歷程,都寫在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是因為開始接觸書本,大大改變了他的人生,所以他也希望能藉由閱讀分享,讓更多人的人生更加美好。這裡就不對瓦基的人生故事再做太多著墨,先把焦點放在他帶給我們的衷心建議。
Thumbnail
我之前就知道瓦基,也知道他是從台積電離職後創業,很開心終於買到他的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或許大家好奇的是為什麼他會離開台積電去選擇不穩定的工作模式,但我反而是想從他這邊知道,他在成為自由工作者的路上是怎麼做的,因為我現在正也朝這個路上邁進。
Thumbnail
我之前就知道瓦基,也知道他是從台積電離職後創業,很開心終於買到他的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或許大家好奇的是為什麼他會離開台積電去選擇不穩定的工作模式,但我反而是想從他這邊知道,他在成為自由工作者的路上是怎麼做的,因為我現在正也朝這個路上邁進。
Thumbnail
如果說,于為暢老師的⟪暢玩一人公司⟫和⟪一人創富⟫是一人公司的基礎概念書,而瓦基的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則是一人公司的實踐版,說是一本指引你成功邁向一人公司的葵花寶典,我相信一點也不誇張,因為這真的是作者的親身實踐,而且相當成功的故事。
Thumbnail
如果說,于為暢老師的⟪暢玩一人公司⟫和⟪一人創富⟫是一人公司的基礎概念書,而瓦基的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則是一人公司的實踐版,說是一本指引你成功邁向一人公司的葵花寶典,我相信一點也不誇張,因為這真的是作者的親身實踐,而且相當成功的故事。
Thumbnail
這本書是瓦基這些年來的努力結晶,從他在台積電拼命工作,中間開始探索自己的所愛,直到離開台積電之後,展開了追逐自己理想生活的旅程。
Thumbnail
這本書是瓦基這些年來的努力結晶,從他在台積電拼命工作,中間開始探索自己的所愛,直到離開台積電之後,展開了追逐自己理想生活的旅程。
Thumbnail
先講感想,這本書很容易閱讀,尤其在講述一些生產力觀念的時候,可能因為不用翻譯的關係,很可以直接進入腦子裡記住那個概念(個人常常在看一些商管翻譯書的時候有一種「我看完了,我大受震撼,但我記不住」的狀態)。 再來是他提供的方式很很容易開始,可能自己是個對寫作有興趣但常常有續航力不足情況的人,在閱讀的過
Thumbnail
先講感想,這本書很容易閱讀,尤其在講述一些生產力觀念的時候,可能因為不用翻譯的關係,很可以直接進入腦子裡記住那個概念(個人常常在看一些商管翻譯書的時候有一種「我看完了,我大受震撼,但我記不住」的狀態)。 再來是他提供的方式很很容易開始,可能自己是個對寫作有興趣但常常有續航力不足情況的人,在閱讀的過
Thumbnail
歐陽立中老師將瓦基的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形容成「自媒體版的與成功有約」,實在是太貼切了!!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 瓦基的這本書的話 那會是「瓦基版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 因為瓦基真的把書中所寫的內容,全都活出來了!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這本書 基本上就是瓦基在說明他是如何靠著閱
Thumbnail
歐陽立中老師將瓦基的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形容成「自媒體版的與成功有約」,實在是太貼切了!!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 瓦基的這本書的話 那會是「瓦基版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 因為瓦基真的把書中所寫的內容,全都活出來了!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這本書 基本上就是瓦基在說明他是如何靠著閱
Thumbnail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讀書心得 為什麼他們讀書都可以那麼快,又可以把書中知識變成改善自己生活的利器,甚至成為自己的夢幻職業呢? 你一定很好奇這些在各大平台的說書人,是否一天有48小時可以使用,才有辦法這麼頻繁更新作品呢? 兩年前,我開始聽Podcast,裡面還是一個新興平台,還在百靈果獨霸的時
Thumbnail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讀書心得 為什麼他們讀書都可以那麼快,又可以把書中知識變成改善自己生活的利器,甚至成為自己的夢幻職業呢? 你一定很好奇這些在各大平台的說書人,是否一天有48小時可以使用,才有辦法這麼頻繁更新作品呢? 兩年前,我開始聽Podcast,裡面還是一個新興平台,還在百靈果獨霸的時
Thumbnail
分享《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書評,給想斜槓卻不知怎麼開始的人,關鍵3招讓你立刻展開行動!
Thumbnail
分享《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書評,給想斜槓卻不知怎麼開始的人,關鍵3招讓你立刻展開行動!
Thumbnail
我自己寫下10個對這些問題的簡要回答,在回頭對照,其中關於新舊工作的銜接、收入跟時機這三的問題(第5、7、8三題),真的讓我思考與計算良久,但我覺得,這10個問題,在轉職前看似是父親對兒子的刁難,現在來看,卻像是一把解剖刀,將華麗的夢想剖開,看見最內心現實的問題。
Thumbnail
我自己寫下10個對這些問題的簡要回答,在回頭對照,其中關於新舊工作的銜接、收入跟時機這三的問題(第5、7、8三題),真的讓我思考與計算良久,但我覺得,這10個問題,在轉職前看似是父親對兒子的刁難,現在來看,卻像是一把解剖刀,將華麗的夢想剖開,看見最內心現實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