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端正法、確立正法要、圓滿增上法001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楊郁文老師講於《 [根本佛教講座] 阿含要略—A 阿含簡介》

我們對佛法先要具備端正法,也就是了解因緣果報,所以佛陀說施、說戒、說生天法,再來是念佛、念法、念僧。有這一些基礎,才能接受正法要。正法要就是四聖諦法門。建立端正法,世、俗的正見就夠了,可是要現觀苦、 集、滅、道,那要聖、出世間的正見才行。

我們看到的《雜阿含 第一經》,並不是正法要而已。是有 正法要的基礎才能接受的增上法。增上法,是這個課程 最後才會談到的,包括無常法門、無我法門、無生法門。而第一經就談到於五陰你要正觀無常、苦、空、無我了。

這不是任何人可以立即承受如是說法。我們以佛陀教導羅睺羅(Ranula)尊者來做例子。羅睺羅尊者是佛陀親生的孩子。他出家以後,認為自己是佛陀的孩子,不早一點開悟不行,怕給父親丟臉,所以就找機會要佛陀教導他,可以最快速達到,漏盡解脫的方法。

佛陀觀察一下,知道羅睺羅尊者的慧根還沒有成熟,所以就提醒他:「你有沒有向同學說過五陰法門呢?」他說:「沒 有過。」佛陀說:「那你去向同學們介紹五陰法門吧。」透過為別人說五陰法門,比自己要弄清楚五陰法門的要求更高。我們看五陰法門,自以為我知道了,可是要你向任何人說五陰法門,你就會有一點膽怯。說不定某一個方向我沒有注意到,人家問我的話,我怎麼樣回答呢?所以會更廣泛的,用比較多的角度來看五陰法門。

raw-image

向同學開示五陰法門後,羅睺羅尊者回來了,佛陀看他的慧根仍然還沒有熟。就向他說:「你有沒有向人說過眼、 耳、鼻、舌、身、意 六處法門呢?」他說:「沒有。」佛陀就說:「好,你去教教吧。」

羅睺羅尊者又回來了,佛陀認為他的慧根仍然沒有成熟,所以提醒他:「你有沒有向同學們說尼陀那(nidana)法門呢?」所說的尼陀那法門,也就是四聖諦、十二支緣起、因緣法。

佛陀說:「你去向同學們說尼陀那法門。」羅睺羅尊者說完了以後,又回來了。可是佛陀看他還是慧根未熟,但現在不要求他什麼了,只是提醒他:「你想要快速達到漏盡解脫,而我為什麼要求你向同學們介紹陰、處、尼陀那這種種法呢?你多想一想。」

他回到原來的地方,再仔細思考:陰、處、尼陀那這一些法門是一個基礎,沒有這一些法門為基礎,那一些解脫法門就沒有辦法了解、沒有辦法應用,而這幾個法門都是傾向涅槃、導到涅槃的。

羅睺羅尊者有了這樣的心得,就再回來了。佛陀一看,慧根熟了。而根熟了以後,佛陀才為他說:「一切法無常」。

raw-image
一切法無常,所以我們要知道,「無常法門」是讓我們成就三菩提、作證漏盡解脫的一個很關鍵的法門。可是這個關鍵的法,你對四聖諦、十二支緣起不了解,沒有辦法。可是要了解四聖諦、十二支緣起,你要對五陰跟六處的名—色,也就是身—心,生理—心理種種的現象、反應,要全部了解才行。

而我一開始就要說「無常法門」,那就相當於 佛陀最後提醒羅睺羅尊者的時候,可是那是因為當時他已經可以接受增上法了。以學佛的ABC來說,那是最高級的說法。

raw-image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無所得為方便

《大品般若經》提到:「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 無所得為方便。」 「一切智智」就是佛智,跟佛智相應,就有正確的見解跟志願,而堅定你的信心、以及堅持你的願力。可是,「一切智智」要成佛才有,但可以放寬到開法眼。雖然只有開法眼,還沒有完成「一切智智」,但對「一切智智」已有正確地了解。而用阿含的話來說,就是有「聖、出世間的正見」了。若再加上正行,那就可以說得上是 堅定你的信願。

其次,也要有美好的情感。《大品般若經》說「大悲為上首」,實際上不只是悲而已,包含了慈、悲、喜、捨,大 悲、大喜、大慈、大捨,也就是慈悲心腸,慈悲。可是問題來了,只有信願跟慈悲,你沒有法眼開、慧眼清淨,你就是沒有般若慧。即使有般若慧,般若慧又分為兩種,也就是基礎的般若慧和應用的般若慧:而現在所說的「無所得為方便」就是應用般若慧,一方面用來使自己改過遷善, 一方面用來影響別人、改善其他有情,還有他們的生活環境。

我們學佛,一定要注意到人性的三個成分­‑知、情、意,理智、情感和 意志。
有些人失掉理智,就是有無明、邪見:有些人沒有慈悲,只顧自己、不管別人,甚至於不關心父母、妻兒。即使你有智慧、你有好的情感,可是沒有堅定 的信願,那也不能 從初發心修習佛道 一直維持到成佛為止。

如是,透過「學佛三要」,可以肯定 佛法、佛學、佛道不離人性。

~ 講於 2009 年 9 月 19 日

《[根本佛教講座] 阿含要略—A 阿含簡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賢行、觀音慈、地藏願的沙龍
13會員
174內容數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等我們最後修行成功證得涅槃,得以解脫清淨自在的時候,這一些法筏,都應該放下,不該執著。
Thumbnail
等我們最後修行成功證得涅槃,得以解脫清淨自在的時候,這一些法筏,都應該放下,不該執著。
Thumbnail
《轉法輪經》中開示,佛陀為最初的僧寶五比丘講演四聖諦法門,以「示轉」、「勸轉」及「證轉」三種不同的方式來宣說佛理。 「示轉」為佛陀將四聖諦的內容定義加以解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勸轉」為佛陀勸導弟子修持四聖諦的法門,以斷除煩惱,獲得解脫:此是苦,汝
Thumbnail
《轉法輪經》中開示,佛陀為最初的僧寶五比丘講演四聖諦法門,以「示轉」、「勸轉」及「證轉」三種不同的方式來宣說佛理。 「示轉」為佛陀將四聖諦的內容定義加以解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勸轉」為佛陀勸導弟子修持四聖諦的法門,以斷除煩惱,獲得解脫:此是苦,汝
Thumbnail
楊郁文老師講於《 [根本佛教講座] 阿含要略—A 阿含簡介》 我們對佛法先要具備端正法,也就是了解因緣果報,所以佛陀說施、說戒、說生天法,再來是念佛、念法、念僧。有這一些基礎,才能接受正法要。正法要就是四聖諦法門。建立端正法,世、俗的正見就夠了,可是要現觀苦、 集、滅、道,那要聖、出世間的正見才行。
Thumbnail
楊郁文老師講於《 [根本佛教講座] 阿含要略—A 阿含簡介》 我們對佛法先要具備端正法,也就是了解因緣果報,所以佛陀說施、說戒、說生天法,再來是念佛、念法、念僧。有這一些基礎,才能接受正法要。正法要就是四聖諦法門。建立端正法,世、俗的正見就夠了,可是要現觀苦、 集、滅、道,那要聖、出世間的正見才行。
Thumbnail
「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中不雜餘事。」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蕅益大師要解 ‧ 圓瑛法師講義 經中不外信願行三資糧。此先序其由致。前六句即勸信。勸願。勸行之序。依正二俱現在實有。非假設理想。應當深信不疑。世界名極樂。循其名則樂之極。應當切願求生。佛號阿彌陀。光壽無量。聞說應當力行念佛修行。
Thumbnail
「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中不雜餘事。」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蕅益大師要解 ‧ 圓瑛法師講義 經中不外信願行三資糧。此先序其由致。前六句即勸信。勸願。勸行之序。依正二俱現在實有。非假設理想。應當深信不疑。世界名極樂。循其名則樂之極。應當切願求生。佛號阿彌陀。光壽無量。聞說應當力行念佛修行。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倘若人們擁有好的行為,又能忠實佛法,那麼這些人將能永遠具足德行以及良善。而依著正見,我們會明白,實際上我們離佛陀並不遠,就像是與祂面對面坐一般。當我們了解法時,就在那一刻,我們見到了佛! 如果一個人真正地去修行,無論是在樹底下坐著,或是躺著,或是以其他的姿式,他都將能聽到佛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倘若人們擁有好的行為,又能忠實佛法,那麼這些人將能永遠具足德行以及良善。而依著正見,我們會明白,實際上我們離佛陀並不遠,就像是與祂面對面坐一般。當我們了解法時,就在那一刻,我們見到了佛! 如果一個人真正地去修行,無論是在樹底下坐著,或是躺著,或是以其他的姿式,他都將能聽到佛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剛接觸精舍時,初初認識佛法,覺得終於找到正法,心中偷偷想著,我一定要回淨土,再也不想來這個殘忍、互相殺戮而且危險的人間了,但隨著開出的各種罪業,業債如須彌山那麼高時,我才知道自己離淨土有多麼遙遠!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剛接觸精舍時,初初認識佛法,覺得終於找到正法,心中偷偷想著,我一定要回淨土,再也不想來這個殘忍、互相殺戮而且危險的人間了,但隨著開出的各種罪業,業債如須彌山那麼高時,我才知道自己離淨土有多麼遙遠!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Thumbnail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