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科學——突破流體智力發展的極限,打造自己無極限的跨欄比賽 Vol. 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孰優孰劣?天才只能小時了了嗎?

在第四堂音樂與科學課,主題是「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與「晶體智力」(crystalized intelligence)。課程一開始,余道昌博士以20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曼紐因(Yehudi Menuhin)為例,身為大家公認的天下小提琴家,曼紐因的發跡早在七歲就展露頭角;甚至在他13歲時,搭配德國柏林愛樂樂團的伴奏,他一口氣演奏了巴哈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當時,知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全程聽完演奏會,並讚譽:「我現在才知道,上帝真的存在」。
如此天才的曼紐因卻在30歲時,遭遇了生理與藝術成就上的困境,有人分析應該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過度工作,另有一說是在他年輕時期,因學習方式較無組織,因此碰到了瓶頸,而他後來也借助冥想和瑜伽的幫助度過這段時間。曼紐因也創立了「耶胡迪·梅紐因小提琴音樂學校」,「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也是發掘早慧、16歲以下小提琴演奏家的重要音樂競賽。
從曼紐因的故事,談到了天才兒童碰到的瓶頸,真的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嗎?還是在隨著天才兒童成長的過程中,人腦的學習方式有了什麼變化呢?
心理學家Raymond Cattell 提出了會隨著年齡遞減的「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與隨著年齡增長「晶體智力」(crystalized intelligence)的概念。
「流體智力」意指人發展出解決問題和學習的能力,包含邏輯推理、抽象思維等解決新穎問題的能力。「晶體智力」則是指人透過習得(acquired),而可以解決問題與學習的能力。
「流體智力」與推理、適應性、新穎性與速度等面向有關,且受遺傳與生物影響大,往往在成年初期即達到高峰,之後隨著年齡下降。這就像是電腦的快閃記憶體一樣,負責儲存短期記憶,余博士也舉例這像是電腦的硬體,會隨著長期使用而老舊。另一方面,流體智力是線性的發展,從自然的能力延伸到解決問題的路徑。
短期記憶快速方便可以隨時存取,就像是臨時抱佛腳時背誦的資訊,然而容量有限,往往新的進,舊的就出,關機後就被清除。
「晶體智力」則是透過學習、教育和經驗獲得知識和技能的積累。運用晶體智力則依賴長期記憶與對先前學習記憶的檢索。晶體智力與知識庫、詞彙與語言技能、專業知識與穩定性等面向有關。晶體智力受環境、教育、文化背景和個人經歷的影響,相對穩定,而且可隨著年齡增加而優化。
晶體智力若以圖像化呈現,則像是水晶體一樣,非線性且多層面的發展,透過長時間而多元的學習,而發展出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會有這樣的差異,主要來自於大腦在人類的生長過程中,會將沒有運用到的大腦細胞之間的連結切斷,依循著「用不到就砍斷」原則,以維持妥善運作。這有點像是電腦的CPU為了分配運算資源,會將資源用在最耗運算能力的應用程式上。晶體智力若以電腦來比喻,就像是作業系統,可以不斷地升級。

大器晚成——成年後晶體智力還有救嗎?

台灣的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上,因為填鴨式教育,強調背誦與有標準答案的考試,因此學習都是朝著線性方式,直線思考的結果就構成單方面的智力發展。
但若是透過視覺化、圖像記憶、記憶宮殿和聯想等技巧,即可訓練長期記憶,就像是把電腦作業系統升級,或是不定期做硬碟重組,讓記憶成為一個可以供我們提取的資料目錄。
此堂課,即是強調如何把以前被切斷的腦神經連結重新連結起來,舉例來說,可以用到先前幾堂課所學到的方法:
改變自己視覺的習慣,包括跳躍式閱讀快速找出句構、閱讀第一和最後的句子判斷段落文意、閱讀時讓視覺超越思考速度,這樣可以增加記憶儲存的功效。
模糊化左右手用途,包括寫字與畫圖、精細運動功能任務、學習左右手需要快速協調的樂器等,就像是達文西曾經寫下要用鏡子才可以閱讀的相反文字,老師之前曾在訪談中提到,他為了訓練自己的左手,也刻意用左手打桌球。
在訓練視覺面向,舉例來說,以Hippopotamus這個單字來說,老師請同學在當中去找出有多少不限制順序的單字組合,比如說:mop、pop、hippo、post、pita、soap等,這樣的訓練可以讓我們從整體中發現句構,並可像是相機Zoom-in 和 Zoom-out的功能一樣去看到整體中的結構,也可以從個別結構延伸到整體。
在自我學習的歷程中,老師也提醒要避免陷入鄧寧-克魯格效應(The Dunning-Kruger Effect),也就是在學習或完成任務時,對於自我能力評價的偏差。能力低的人,往往對於自己的能力高估;能力高的人,往往有低估自己能力的評價。
因此,余老師也運用心理學當中的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理論,為自己畫出自己已知也有可能發展能力的四象限。分別是左上角的Known-Known(自己知道已知的能力)/與流體和(或)晶體智力有關,像是拉小提琴、教學;右上角的Known-Unknown(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能力)/晶體智力,像是鋼琴、作曲、指揮學;左下角Unknow-Known(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的能力,本能區)/與流體智力有關,像是跳弓、抖音、音樂中的情感表現,與右下角Unknown-Unknown(自己不知道不知道的東西)/晶體智力。
能力四象限
周哈里窗 (Johari Window)Johari window. (2023, March 21). In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ari_window
聰明人往往會覺得自己知道的所知很少,而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很多,然而傻瓜或是業餘者則是以為自己知道的很多,自己知道不知道的幾乎沒有。要克服這樣的學習盲區,針對已知的未知區,老師的建議是將學習的管道打開,比如透過網路、書、課程、老師,以及與聰明的人與專家當朋友;另外,在不知的已知區,則透過重新檢視與過濾自己學習的歷程與經歷,調整學習方式,並與會跟自己說真話的人當朋友。而在不知的未知區,則保持開放態度,等待時機與環境成熟則有機會達成學無止境的境界。

如何使用正確程序性記憶,種下晶體智力的種子?慢慢來竟然比較快?

而要發展晶體智力,就像是種下植物的種子,需要時間、對的時機和環境,這就牽涉到為自己的學習歷程發展出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就像是寫程式時特定的程式碼會觸動某些功能,也像是透過特定的實驗操作再現同一種實驗的結果。
如何植入晶體記憶發展的種子呢?老師的建議如下:
  • 將高深的道理與技術簡化,並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建立程序性記憶;
  • 把艱深的控制和學習遊戲化
  • 透過不同的解釋與角度去教同一件事,圖像、字彙、聲音和肢體動作
  • 把學會的任何字或字彙套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情境中
  • 慢學快思
以上的方法,其實都很像是老師在前幾堂課提到,像是Google Map 規劃不同路徑的路線一樣,透過不同的路線、交通方式的組合,並因應現實的氣候、車況與路況去改變最佳路徑。這樣的方式其實也跟學習語言很類似,透過不同的媒材與情境,無論是影片、廣播、電影字幕或是真人對話,可以讓語言學習者浸淫在異國語言的環境中,並透過不斷地輸入與產出,無論是寫作、對話還是做摘要,可以不斷磨練語言技能並更熟練語言使用的語境與自然的句構。
余博士提到的方法當中,「慢學快思」也是很反直覺的方式,強調放慢腳步把所學的技能一開始就充分瞭解並嘗試做到最好。這種學習方式會讓學習者一開始覺得很有阻力感,然而,卻有助於建立長期的程序性記憶並有利於之後提取。最後,可以達到一法通,萬法通的境界。
舉例來說,余博士提到他求學期間碰過的同學,無論是醫學院主修鋼琴的同學,同時還精通天文、藝術等領域,或是另一位碩士班同學不但是小提琴鋼琴主修,後來還成為哈佛教授。
這種學習方式,其實也類似達文西如何成為通才的路徑,像是他精通科學、工程等領域,而對於這些領域的擅長,例如精細的觀察力、邏輯思維、對於結構與細節的掌握,也幫助他在藝術創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avatar-img
47會員
24內容數
關於人生的各種思考與想像,在21世紀的現實裡,想像著22世紀更為成熟的人類與更永續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之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有可以有多專注,取決於你可以多不分心? 在記憶之後,就是專注力的探討。記憶是影響我們做些什麼,而專注力是我們如何做和做多少。專注力會受到分心、睡眠不足、運動不足、飲食習慣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在音樂與科學的第三、第四堂課,余道昌博士分別從視覺與聯想、由上而下的神經迴路學習方式兩個主題出發,帶領同學去探索自己的視覺與記憶的連結,以及回溯甚至是學習重建自己的學習方式。首先,從你是怎麼記憶的開始?
之前聽了大人學的 Bryan 訪談余道昌博士談論自己從小到大學習古典音樂並且進行跨域學習,最終在不斷地假設與試錯之後,打造了一套自己的學習邏輯與方法,也希望透過這套方法可以幫助學習音樂或任何想要學習任何一項技能或是知識領域的人,都可以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方式。
從小看哆啦A夢直到成人,小時候在比大雄還小甚至同齡的年紀,看的是大雄如何在看似逆風的環境中,無論是被欺負還是被成績打擊,還是有個永遠都在的好朋友哆啦A夢,也羨慕著他有著看似無所不能,但使用未來道具結果總是有點讓人莞爾的貓型機器人。
隨著ChatGPT的出現,有許多科技業的專家甚至網路上的意見領袖,紛紛在測試與討論ChatGPT如何能應用於各種領域?媒體也再度提及類似有哪些工作未來會被人工智慧(AI)取代的論調。
無論是在日本京都還是德國海德堡,都有哲學(家)之道,在草木扶疏的小徑上,哲人用行走、思考與著作,留下他們對於世界與人性的觀察。
你有可以有多專注,取決於你可以多不分心? 在記憶之後,就是專注力的探討。記憶是影響我們做些什麼,而專注力是我們如何做和做多少。專注力會受到分心、睡眠不足、運動不足、飲食習慣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在音樂與科學的第三、第四堂課,余道昌博士分別從視覺與聯想、由上而下的神經迴路學習方式兩個主題出發,帶領同學去探索自己的視覺與記憶的連結,以及回溯甚至是學習重建自己的學習方式。首先,從你是怎麼記憶的開始?
之前聽了大人學的 Bryan 訪談余道昌博士談論自己從小到大學習古典音樂並且進行跨域學習,最終在不斷地假設與試錯之後,打造了一套自己的學習邏輯與方法,也希望透過這套方法可以幫助學習音樂或任何想要學習任何一項技能或是知識領域的人,都可以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方式。
從小看哆啦A夢直到成人,小時候在比大雄還小甚至同齡的年紀,看的是大雄如何在看似逆風的環境中,無論是被欺負還是被成績打擊,還是有個永遠都在的好朋友哆啦A夢,也羨慕著他有著看似無所不能,但使用未來道具結果總是有點讓人莞爾的貓型機器人。
隨著ChatGPT的出現,有許多科技業的專家甚至網路上的意見領袖,紛紛在測試與討論ChatGPT如何能應用於各種領域?媒體也再度提及類似有哪些工作未來會被人工智慧(AI)取代的論調。
無論是在日本京都還是德國海德堡,都有哲學(家)之道,在草木扶疏的小徑上,哲人用行走、思考與著作,留下他們對於世界與人性的觀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心流理論的提出者是由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伊提出,他發現令人感到幸福的時刻,經常發生在一個人遇到挑戰現有能力的事,將專注力發揮至極限的狀態下。 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於透過一些通用的原則,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規律的進入心流的狀態,讓缺乏意義且無趣的生活帶來樂趣。
親愛的大師,智力或是智商對你們來說是什麼呢?   孩子,親愛的寶貝,智力對於你們人類來說,那是一種工具。智力以及智商,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智力,在我們這邊來看,那是你們大腦使用的程度。你們的大腦,就像是一台多功能的超級電腦,配備有各種裝置,每一個裝置,都有特定的解鎖功能。這些功能與你們的藍圖相符合
腦功能的神秘?當維度高於我們的人類,可以在我們的大腦通關,可以藏一些智慧給我們,讓我們隨著自己的生命方程式去發覺。也可以把我們腦海裡的記憶拿去,就是讓我們失憶。他們通常都不會這樣做,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是最好的人就會這樣做,但事實往往是相反,他們是最好的人。 念頭管理的真相?小飛兒們的念頭都被記錄在
Thumbnail
天賦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受,或是行為模式。 經過超過半世紀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原來這些重複性模式和大腦內的突觸有關係,而且長大到某個年紀之後,大腦的成長就不會再創造出新的模式,於是定調了這些持久不變的:你的天賦特質。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書在開始就告訴我們,人在年輕時會擁有較高的「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擅長邏輯推理、彈性思考與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與創意;當年紀增長,流體智力會衰退。此時取而代之的是晶體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主要是運用過去所累積知識庫存的能力
Thumbnail
雖然我們都會受到年齡所導致體力與智力上衰退的影響,但年長者並非一無是處,《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發現,年長者通常善於詮釋他人所提出的點子,甚至於比原創者闡釋的更好。因此,首先我們要知道年長之後,我們擅長的部份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Brooks引用了心理學家Cattell在1971
Thumbnail
面對各領域的佼佼者,我們常以「天才」、「有天賦」來形容。 但真的是這樣嗎?來看看莫扎特的故事。
Thumbnail
大腦是負責記憶的最重要角色,作為記憶的核心是海馬,但不是海中生物,而是所謂的海馬迴。對我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有著關鍵。書中作者提到,其他同學像成績優異的人詢問問題,他們多次教導別人後,大腦藉由反覆的輸入及輸出,相較於其他同學之下,成績優異的人在考試時,答題正確率相對高,這就是大腦的功能。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心流理論的提出者是由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伊提出,他發現令人感到幸福的時刻,經常發生在一個人遇到挑戰現有能力的事,將專注力發揮至極限的狀態下。 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於透過一些通用的原則,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規律的進入心流的狀態,讓缺乏意義且無趣的生活帶來樂趣。
親愛的大師,智力或是智商對你們來說是什麼呢?   孩子,親愛的寶貝,智力對於你們人類來說,那是一種工具。智力以及智商,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智力,在我們這邊來看,那是你們大腦使用的程度。你們的大腦,就像是一台多功能的超級電腦,配備有各種裝置,每一個裝置,都有特定的解鎖功能。這些功能與你們的藍圖相符合
腦功能的神秘?當維度高於我們的人類,可以在我們的大腦通關,可以藏一些智慧給我們,讓我們隨著自己的生命方程式去發覺。也可以把我們腦海裡的記憶拿去,就是讓我們失憶。他們通常都不會這樣做,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是最好的人就會這樣做,但事實往往是相反,他們是最好的人。 念頭管理的真相?小飛兒們的念頭都被記錄在
Thumbnail
天賦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受,或是行為模式。 經過超過半世紀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原來這些重複性模式和大腦內的突觸有關係,而且長大到某個年紀之後,大腦的成長就不會再創造出新的模式,於是定調了這些持久不變的:你的天賦特質。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書在開始就告訴我們,人在年輕時會擁有較高的「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擅長邏輯推理、彈性思考與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與創意;當年紀增長,流體智力會衰退。此時取而代之的是晶體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主要是運用過去所累積知識庫存的能力
Thumbnail
雖然我們都會受到年齡所導致體力與智力上衰退的影響,但年長者並非一無是處,《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發現,年長者通常善於詮釋他人所提出的點子,甚至於比原創者闡釋的更好。因此,首先我們要知道年長之後,我們擅長的部份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Brooks引用了心理學家Cattell在1971
Thumbnail
面對各領域的佼佼者,我們常以「天才」、「有天賦」來形容。 但真的是這樣嗎?來看看莫扎特的故事。
Thumbnail
大腦是負責記憶的最重要角色,作為記憶的核心是海馬,但不是海中生物,而是所謂的海馬迴。對我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有著關鍵。書中作者提到,其他同學像成績優異的人詢問問題,他們多次教導別人後,大腦藉由反覆的輸入及輸出,相較於其他同學之下,成績優異的人在考試時,答題正確率相對高,這就是大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