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刻意練習》:成功不是天注定!又或還是天注定?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有人能在自身領域成就頂尖;其他人卻只能在庸庸人世載浮載沉?究竟那些音樂家、西洋棋大師或奧運選手的成功是源於他們天賦異稟,還是刻苦努力呢?

天才要如何煉成是被討論到爛的大哉問,而今天介紹的這本《刻意練習》就是要告訴你,天才的道路不是天注定,而是可被我們這些凡人複製學習的。

此書的作者有兩位,一位是出版過多本科學書籍的羅伯特;另一位則是被稱為「研究世界專家的專家」的安德斯。二位用一本書的時間告訴讀者,天才並不是單靠天賦,但也非僅是努力就能養成,真正造就非凡的關鍵便是書名:刻意練習

以下我會先從完美音感的例子,解釋為什麼天才是後天煉成的;接著講述成為高手的關鍵在於使用刻意練習建立心智表徵;最後則會簡述刻意練習的實踐要點;而文末我會嘗試用另一面向思索刻意練習所代表的意義,解釋標題後半說的:還是天注定?

【天才不是命中注定】

首先,作者要為讀者證明為什麼天才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他們舉了音樂領域的經典例子:絕對音感。

絕對音感又稱完美音感,每一萬人僅有一人具備。就算是世界級音樂家也未必有這項能力,比方說音樂神童莫札特有,但浪漫派大師布拉姆斯就沒有。這樣看來,這能力肯定是天注定,對吧?

但近年的研究鬆動的如此天賦論觀點,可從以下兩道線索來找到漏洞:

  • 第一道線索:幼年學習音樂的影響
    有這項「天賦」的人,幾乎都在三到五歲的稚齡開始學習音樂。如果完美音感是天生,那孩童期有沒有接受訓練不該是關鍵。
  • 第二道線索:聲調語言的影響
    研究發現完美音感在音調語言(如中、越等亞洲國家)中更為常見。而這些音調語系血統的人,如果從小學習的是英文等非聲調語言,他們發展出完美音感的比例就會大幅下降。顯然相較於血統種族,後天訓練方式更是關鍵。

最後一槌定音,確定完美音感並非天生的是日本心理學家榊原彩子的研究。她召集了24名介於2~6歲的孩童,接受為期數月的音感訓練。結果發現雖然每個孩子進步速度有差異,但最終所有人都擁有了完美音感。

這結果打破的大家對天賦的認知,證明後天鍛鍊對能力養成至關重要。接下來要我們要來看看這能力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raw-image

【大腦可以創造天賦】

作者指出只要有正確的訓練,幾乎所有人都能「學」會完美音感。而能力養成的關鍵就是:可塑性和適應力都極高的大腦

這現象不單發生在音樂領域,在研究眾多領域佼佼者後,作者發現「天才」們發展出這些不可思議能力的過程,與上述完美音感的養成如出一轍,都是透過訓練使大腦產生質變。

書中進一步指出,透過練習會使大腦神經迴路產生變化,最終會讓天才發展出的所謂的「心智表徵」。

心智表徵是指一種心智結構對應到某物品、某概念或某系列資訊。比方說,西洋棋大師看到的棋盤,就不單是混亂交錯的棋子,而是一組組模式,研究指出大師級棋手腦中約存有五萬塊棋形模組,這讓他們與一般棋手的行棋技術產生極大差距。

那到底要怎麼去訓練大腦呢?沒錯,答案就是「刻意練習」。

另外,心智表徵有領域限定性的,比方說跳水選手的心智表徵,就無法應用在籃球場上。這解釋為什麼大部分高手只能在單一領域發光發熱,並不是他們天賦只點在那邊,而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培養其他心智表徵。

你或許會問,上面完美音感的例子是應用兒童身上,他們的大腦可塑性極佳當然沒問題。但如果是成年人不就沒救了嗎?

的確,成年後幾乎沒人可以靠訓練產生絕對音感,但並非所領域皆是如此。成人的大腦仍具備一定適應性,多數技能還是能藉由正確訓練獲取。

這讓我們對天分有了新的思考。過去總認為每個人皆有一組固定潛能(像音樂或數學潛能),我們可去強化這些能力,但無法涉足本能外領域,不然就會像華石鬥郎一樣悲劇;但新的觀點認為並不存在所謂預定能力,每個人都能靠大腦適應力創造出之前不存在的技能。

簡言之,對比傳統練習是希望讓我們發揮固有潛能,將本能天賦發揮到極致;新的觀念則認為潛能不是天生,而可透過刻意練習打造。

了解天分怎麼生成,接著我們要來介紹刻意練習的條件與實踐要點。

raw-image

【刻意練習實踐要點】

好的,那到底要怎樣實踐刻意練習呢?首先需了解刻意練習有2項先決條件:

  1. 該領域必須發展相當成熟
    像音樂演奏、體操或跳水等發展成熟領域較有機會實踐刻意練習。
  2. 需要有老師能幫助學生改善表現
    刻意練習需要有指導者幫助修正,讓技能往對的方向前進。

了解以上兩點後,我們來看看刻意練習需要具備的5項要素:

  1. 明確目標
    刻意練習並不是無腦苦練,而要有具體目標,讓自己有標準修正調整。比方說將目標設定成將一首曲子正確地彈三次,就會比單純不斷重複彈奏好得多。
  2. 專注
    專注對刻意練習很重要。在訓練時必須全神貫注在想加強的項目上,不然效果會大打折扣。
  3. 意見回饋
    犯錯時能有及時反饋,才不會走彎路而不自知。這也是為什麼上述條件會需要好的老師,因為他不單能指出你的技術問題,還能提供改善的建議。
  4. 跨越舒適圈
    刻意練習會不斷要求突破自我。當你已熟練某技巧後,就要向新的方向前進,跳脫自在的圈圈。
  5. 不斷維持鍛鍊
    最後還是免不了回到老梗的「堅持」。唯有不斷將上面4點重複迴圈,才能將一個領域的技能磨到達到頂尖。

從上述5點可看出,刻意練習並不是毫無目標的埋頭苦幹。這也是為什麼作者會說一萬小時法則其實根本不是種法則。就像很多路人打一輩子三三,也不會變職籃選手一樣,訓練長度很重要,但訓練品質更重要。殺豬公是永遠無法上太空的。

一萬小時法則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需要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才能成就頂尖。事實上想精進任何技能都可應用刻意練習,一般人即便無法爬上巔峰,只要願意付出一定時間都能使一項技能獲得顯著進步。

raw-image

【總結】

總結一下。首先天才之所以能成就非凡,並非天賦異稟,而是透過後天鍛鍊;而鍛鍊的關鍵就透過刻意練習,打造出超越一般人的心智表徵;最後則談到刻意練習需要滿足目標、專注、回饋、進階、堅持等要點。

這本書並不全是那種教你怎麼實踐刻意練習的步驟化工具書,說是刻意練習的科普書或許較恰當。兩位作者揉雜大量研究與真實故事,向你證明刻意練習是經得起考驗的理論。讀來暢快,是本易讀性極高的書。

【後記:成功真的不是天注定嗎?】

最後想從另一個面向談談我對刻意練習的反思。這書乍看提供一個誘人的承諾:只要用對的方式努力,人人皆可成就頂尖,不用因為擔心天賦而畫地自限。

但真的是這樣嗎?

書中的一個例子讓我對這樣「正向」的思維產生懷疑。作者提到心理學家波爾賈因為相信天才是可被鍛鍊的而親身實驗,從小用刻意練習鍛鍊他三個女兒下西洋棋,而最終,她們都順利成為頂尖西洋棋手,印證天才可訓練這樣的觀點。

但我看這故事時,感受到的不是勵志,而是一種擔心。似乎只要父母有心,就能幫孩子取得成功。不知怎麼的,我想到了「階級複製」這四個字。

如果大家回頭看一下刻意練習的要點會發現,資源豐富的人有更多資本實踐刻意練習。比方說好老師這條件,有錢人顯然就極為吃香。書中就提到培養一位頂尖網球選手,每年約需要三萬美元,那些專門網球學校的學費甚至更高,這對貧窮階級來說顯然是極大負擔。

雖然作者認為現在網路資源發達,只要有心,就算沒有老師依然可以學習。但真的是這樣嗎?

幾年前當我看見各類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時,也一度覺得只要有心大家都有機會學習,環境限制不再是問題。

但後來我讀到商周的這篇文章,文內提到會使用這些資源來精進自己的多半來自已開發國家,甚至已經有學位和穩定的工作。赫然發現這講得不就是我嗎?這才驚覺,方便的網路對本來就有資源的人幫助反而更大。

而專注和堅持同樣如此,試想如果一個人的家境困苦,父母需要努力維持生計,他就會需要分擔更多家務甚至提前掙錢,而這些因子都會影響刻意練習的品質。

簡言之,資源豐富的人所能提供給自己或下一代的金錢、人脈與努力條件都優於底層人們,而這些恰恰都是刻意練習所需要的。

就我來說,這本書是正向的,給了種只要正確努力就能成長的信心;但就整個社會來說,我反而有點悲觀,因為這似乎更證明了上流階層能賦予下一代成功機會。

過去在國小服替代役時,我就看到很多家裡有狀況的孩子,在學習時遭遇的阻力遠大於那些家境好的孩子,學業與才藝皆然。

有時會想,我如果生長在一個相對困苦的家庭,是不是就無法一路讀到讀四大學碩,進外商工作,然後在這邊讀書寫字了呢?

我知道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就是社會現實,沒什麼好說的。但我總希望每個人能有自由選擇發展的權利。而刻意練習的理論,在我看來,似乎更證明了這上下生態鏈會不斷延續。

當然關於這些,我依然沒想得清楚。不知道你會怎麼看待刻意練習呢?是把它當成能向上攀爬的繩索,還是綑綁階級的鎖鏈呢?歡迎一起討論看看哦。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和哀居↓↓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姆斯的閱讀空間
210會員
283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姆斯的閱讀空間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會想讀這本《一次搞懂標點符號》,當然是為了增強自己寫文章時的標點使用技巧。這本書堪稱台灣標點符號領域的殿堂級經典,作者康文炳是資深的文字工作者,曾在記者與編輯領域打滾多年,現任《財訊》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當初在社群上看到一位追蹤的編輯推薦此書時,就記在心上,讀完果然收穫滿滿。
Thumbnail
2025/04/27
會想讀這本《一次搞懂標點符號》,當然是為了增強自己寫文章時的標點使用技巧。這本書堪稱台灣標點符號領域的殿堂級經典,作者康文炳是資深的文字工作者,曾在記者與編輯領域打滾多年,現任《財訊》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當初在社群上看到一位追蹤的編輯推薦此書時,就記在心上,讀完果然收穫滿滿。
Thumbnail
2025/03/30
你覺得自己很內向嗎?是否會羨慕那些外向、能輕鬆侃侃而談,並且能迅速與陌生人打成一片的「社交達人」呢?如果你有這些想法,那就一定要看看這本《安靜,就是力量》。你會發現,「內向」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
Thumbnail
2025/03/30
你覺得自己很內向嗎?是否會羨慕那些外向、能輕鬆侃侃而談,並且能迅速與陌生人打成一片的「社交達人」呢?如果你有這些想法,那就一定要看看這本《安靜,就是力量》。你會發現,「內向」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
Thumbnail
2025/03/02
這本《慢速工作力》是《深度工作力》作者卡爾.紐波特的新作。一看到此書上市就很期待,想知道他又會帶來什麼嶄新觀點。如書名闡述的,紐波特在書中提出了「慢」速工作的哲學,告訴你為什麼「慢慢來反而比較快」。某種程度上可說是「欲速則不達」的現代版寓言。
Thumbnail
2025/03/02
這本《慢速工作力》是《深度工作力》作者卡爾.紐波特的新作。一看到此書上市就很期待,想知道他又會帶來什麼嶄新觀點。如書名闡述的,紐波特在書中提出了「慢」速工作的哲學,告訴你為什麼「慢慢來反而比較快」。某種程度上可說是「欲速則不達」的現代版寓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看蕭邦鋼琴大賽或各大世界經典運動賽事時,對於場上專業好手們展現的神乎其技,是否都曾有過一種心情:「太厲害了!他們一定很有天賦,才能將才華施展到如此境界吧?」然而,本書會告訴你:這種天賦其實你我都有,那就是具有可塑性和適應力的大腦。通常透過正確的訓練和練習,人人都有機會創造非凡的「能力」。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看蕭邦鋼琴大賽或各大世界經典運動賽事時,對於場上專業好手們展現的神乎其技,是否都曾有過一種心情:「太厲害了!他們一定很有天賦,才能將才華施展到如此境界吧?」然而,本書會告訴你:這種天賦其實你我都有,那就是具有可塑性和適應力的大腦。通常透過正確的訓練和練習,人人都有機會創造非凡的「能力」。
Thumbnail
你有唱歌五音不全而認為自己是天生音痴?或是跑步氣喘如牛而認為自己天生無運動細胞?這麼想,就等於把可以學會的可能性給放棄掉了。
Thumbnail
你有唱歌五音不全而認為自己是天生音痴?或是跑步氣喘如牛而認為自己天生無運動細胞?這麼想,就等於把可以學會的可能性給放棄掉了。
Thumbnail
「一旦假設某件事情是天生的,等於告訴自己對此束手無策」 今天分享的是《刻意練習》這本書。雖然我們人生下來可能都會有一些身體或大腦結構上的不同,也有可能某些人天生對某領域比較擅長,但只要用對方法刻意練習,後天的訓練也能讓我們有從菜雞變成專家的機會。
Thumbnail
「一旦假設某件事情是天生的,等於告訴自己對此束手無策」 今天分享的是《刻意練習》這本書。雖然我們人生下來可能都會有一些身體或大腦結構上的不同,也有可能某些人天生對某領域比較擅長,但只要用對方法刻意練習,後天的訓練也能讓我們有從菜雞變成專家的機會。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天才」的存在呢?在我們身邊,總有著那些很快就學會,很有天賦的人們。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嗎?對這個問題存疑的你,非常適合看這本書──《刻意練習》。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天才」的存在呢?在我們身邊,總有著那些很快就學會,很有天賦的人們。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嗎?對這個問題存疑的你,非常適合看這本書──《刻意練習》。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能在自身領域成就頂尖;其他人卻只能在庸庸人世載浮載沉?究竟那些音樂家、西洋棋大師或奧運選手的成功是源於他們天賦異稟,還是刻苦努力呢? 天才要如何煉成是被討論到爛的大哉問,而今天介紹的這本《刻意練習》就是要告訴你,天才的道路不是天注定,而是可被我們這些凡人複製學習的。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能在自身領域成就頂尖;其他人卻只能在庸庸人世載浮載沉?究竟那些音樂家、西洋棋大師或奧運選手的成功是源於他們天賦異稟,還是刻苦努力呢? 天才要如何煉成是被討論到爛的大哉問,而今天介紹的這本《刻意練習》就是要告訴你,天才的道路不是天注定,而是可被我們這些凡人複製學習的。
Thumbnail
刻意練習我認為是本每個人都必讀的一本書,希望刻意練習的內涵能夠納入我們心中。刻意練習的概念具有跨世代的意義,打破了「天賦」這個框架。
Thumbnail
刻意練習我認為是本每個人都必讀的一本書,希望刻意練習的內涵能夠納入我們心中。刻意練習的概念具有跨世代的意義,打破了「天賦」這個框架。
Thumbnail
刻意練習是設定具體目標,投入大量時間專注的以正確的方法訓練,並藉由老師或其他專業的意見回饋來持續改善弱點,讓自己發展出心智表徵的方法。 只要有正確的訓練,就可以發展出以前不存在的技能。也就是說大腦和身體的可塑性與適應力才是真正的天賦。透過刻意練習可以創造出以前不存在的技能。
Thumbnail
刻意練習是設定具體目標,投入大量時間專注的以正確的方法訓練,並藉由老師或其他專業的意見回饋來持續改善弱點,讓自己發展出心智表徵的方法。 只要有正確的訓練,就可以發展出以前不存在的技能。也就是說大腦和身體的可塑性與適應力才是真正的天賦。透過刻意練習可以創造出以前不存在的技能。
Thumbnail
本書適合:學習某些技能感到挫折的人、想培養專業技能的人、幫助小孩學習的父母 作者艾瑞克森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世界級的「傑出表現」研究權威,被譽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他的研究曾被許多暢銷書引用,例如《異數》《恆毅力》《孩子如何成功》等。
Thumbnail
本書適合:學習某些技能感到挫折的人、想培養專業技能的人、幫助小孩學習的父母 作者艾瑞克森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世界級的「傑出表現」研究權威,被譽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他的研究曾被許多暢銷書引用,例如《異數》《恆毅力》《孩子如何成功》等。
Thumbnail
註:原文刊載於個人部落格【畫科普:植物繪圖與科學傳播】 你是否覺得自己很努力,卻不見進步?你是否覺得自己對某方面沒有天份,因此從未嘗試某項你很感興趣的技能呢?又或者,你是否查覺自己在某方面有天賦,卻總是沒辦法善加利用這份天賦,以至於漸漸埋沒它呢?這本書舉出...
Thumbnail
註:原文刊載於個人部落格【畫科普:植物繪圖與科學傳播】 你是否覺得自己很努力,卻不見進步?你是否覺得自己對某方面沒有天份,因此從未嘗試某項你很感興趣的技能呢?又或者,你是否查覺自己在某方面有天賦,卻總是沒辦法善加利用這份天賦,以至於漸漸埋沒它呢?這本書舉出...
Thumbnail
刻意練習在前段日子非常盛行,不論是在學校或是在哪裡,當時作者提出一個問題:一堆人學鋼琴、小提琴、舞蹈、圍棋、各項運動,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有高手級表現,大部分人卻只有「可接受」的水準? 其實原因是在.....
Thumbnail
刻意練習在前段日子非常盛行,不論是在學校或是在哪裡,當時作者提出一個問題:一堆人學鋼琴、小提琴、舞蹈、圍棋、各項運動,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有高手級表現,大部分人卻只有「可接受」的水準? 其實原因是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