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09 天。今天題目是:
30 天寫作挑戰:連續 30 天,每天都會從 ChatGPT 、生活中的靈感或是網友提問中,選出一個可以用 200–500 字的文章來回答的題目。說明可以參考宣示文。如果讀者想要我回答你/妳的問題,可以問我一個跟工程師、技術產品經理、產品經理有關的問題。
什麼是用途理論
顧客買鑽孔機,不是因為他/她需要鑽孔機,而是需要牆上那個洞。而鑽孔機在此時的用途就是製造出牆上的洞。以顧客使用產品的用途出發,去思考顧客想要解決的問題為何,藉此幫助自己跳脫出原本對於產品的主觀認知。
為什麼需要跳脫我的主觀認知?是客戶不會用產品/亂用產品才對
……我想應該不會有成熟的工作者會這樣想吧?
顧客會怎麼使用產品,完全是仰賴產品本身、業務、行銷三方在傳遞產品價值時有沒有正確地傳遞,如果你說馬車很好用,可以很便利地搬運貨物,但並沒有跟顧客說明清楚,那麼顧客把東西都放在馬車上,接著把馬車「扛在肩膀上」走路,對顧客來說也是很便利地搬運貨物(因為只需要搬一次),也不能說他錯,對吧?
因此在傳遞產品的價值時,需要盡力去追求正確地傳遞產品價值,讓顧客不用靠系統二就能夠理解產品能幫著他/她解決什麼問題。
學了《用途理論》還有什麼好處嗎?
可以反過來拆解自己在使用產品的狀況。了解自己使用產品時,是為了解決自己的什麼問題,進而幫助自己思考是不是有可能有其他的解決方式。使用 Notion 是因為想要紀錄產品規格,還是寫下會議記錄?還是因為它能即時更新又可以紀錄產品?想要付費買 Slack 的會員,是因為想要查找三個月前的對話紀錄,還是因為想要同時多人線上開會?
今日寫作觀察
今天在寫文時,查找了
工具定律、
李維特的螺絲洞(抱歉我找不到比較正式的稱呼)相關的例子,也幫助我釐清了這幾個類似的故事彼此之間的差異在何處。期許自己在之後使用這些理論時,可以減少誤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