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30+1 天,也就 30 天寫作挑戰結束後的第一天(嚴格說起來已經過了凌晨零點,所以應該是 30+2 天)。經過了連續寫作的挑戰,這篇文章就要來分享我在挑戰的過程中有那些收穫,也希望這些收穫能夠給想要養成寫作習慣、想開始嘗試寫作的各位讀者有些幫助,那我們就開始吧!
👀回顧
⚠️ 寫作規則
題目的部分有維持「每天回答一問題」的形式,「字數」完全放飛自我,甚至到 1200 字的文章都有。「發文到各個平台」則是有發布到
Medium、
方格子、104 的
學習精靈、
個人臉書粉專、個人臉書。
「不能刪字只能改字」的本意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將文章產出而不是在琢磨用字,但後來發現我每天在想題目就已經可以用上將近半小時,加上開始寫文的時間已近凌晨零點,實際開始動筆的時候,根本不會有時間讓我細細地斟酌用字。
「標記花多少時間寫」的本意則是在讓自己寫文的時間要控制在兩個小時內,但就像前面所說,晚上十點左右開始寫文,再加上寫完之後要發到各個平台,時間本來就不太可能會超過。
補充說明:我在計算字數時,開頭的介紹跟文末的每日寫作觀察都不會列入字數計算中,所以每篇實際字數會比上述計算還要更多。
而實際想達到的目標,最後的結果則是:
⚠️ 讓自己持續寫作
如果以「有 30 篇文章產出」來說我是有達成量化指標的;但是如果以養成「持續寫作」來說的話,在過程中有數次都陷入當天題目難產或是內容難產的窘境,我不認為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有養成持續寫作的習慣。
可是如果要再細分一點的說「養成打字表達自己的習慣」,我認為是有的。如果是我有興趣的主題,而不是像直接請 ChatGPT 產出我沒有感覺的題目,那在論述表達上,就能夠稍微有點結構、有點效率地完成一篇文章。
反之,如果是為了寫文而硬寫,不只我寫起來痛苦,讀者看不懂就更會影響到對我的信任度。
❌ 幫助自己整理擅長領域的想法
很遺憾的,沒有。
整理想法本身就需要花費時間,將過去所學跟現在接受到的問題、刺激,經過大腦解釋、交互詰問、左右互搏、整合、轉譯,再將自己的想法轉換成文字。但現在都只有在「輸出」上花時間,並沒有在「輸入」下苦工,簡單來說就是在吃老本,這樣對我的成長是有害的,因此之後會再把時間分配到輸入上。
✅ 觀察自己在寫作時的狀況
有!洋洋灑灑寫了 15 個狀況,收穫豐富。帶著這些經歷過的問題,相信在參加讀書會時,能夠讓我跟講師、其他同學可以有更好的交流基底。這篇文章我已經有把其中至少 10 個記錄下的狀況都融入在這篇文章之中了,剩下的內容真的太潦草了,我也還沒有時間可以整理,所以就不全部分享出來了。
💡額外收穫
由於這次除了寫在 Medium 以外,還嘗試了其他不同的發文平台,因此也觀察到一些平台的狀況,在此可以跟各位讀者簡單分享:
懶人包類型的文章人人愛看
不管在哪個平台,只要是懶人包類型的文章,瀏覽量都是名列前茅,像是推薦的 3 本書、3 個工具、3 個技巧……能夠快速節省讀者時間的文章,在衝刺瀏覽量時就很有用。
掌握時事發文
這裡的時事包含具有週期性、季節性的話題(例如轉職季),或是現下時事討論度最高的話題(例如選舉)。
但我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在今天、下個月、明年來看都能夠對讀者有所幫助,所以我並沒有寫具有時效性的話題型時事文,只有寫了幾篇跟求職有關的文章。
開始思考衡量的指標
我寫的文章就是我的產品、能夠寫出文章的我就是產品。如果用產品思維來說,應該要能夠訂定出具體的數據指標來衡量產品是否有正成長。不管我未來的規劃為何,這個指標肯定不會是按讚數、留言數等等數據。儘管目前沒有答案,但希望這個問題能像是個小小的種子,未來可以在心中開出小小的花。
❓之後還會寫 30 天挑戰嗎
高機率不會。經過這次的挑戰之後,我發現我還是想要把一篇文章精煉到滿意度更高再發,而且每天都寫文對現在的我來說不是享受而是壓力,每天睡前都要心心念念是不是有把文章發出,而不是讓自己逐漸進入就寢的身心狀態。
未來給自己的期許是能夠將時間先分配到可以沈澱思考的「輸入」環節再輸出成文字,讓自己不至於進入到枯竭的狀態,也期許自己不要被固定要有產出的心態跟承諾壓得喘不過氣,不讓自己身心都處在緊繃狀態。
如果讀者想要嘗試養成寫作習慣,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你/妳有所幫助。最後,這篇文章仍舊沒有在 500 字以內。顯而易見,一如既往,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