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R說#1 行銷短視症|風靡60年的前瞻觀點!你,是否也用產品定義自己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你聽過「顧客要的不是鑽孔機,而是孔洞」的故事,並驚訝提出此觀點的學者敏銳度,那絕對不能錯過這位行銷大師-希奧多.李維特在《哈佛商業評論》提出將近16頁的經典論點!

行銷短視症這名詞早在1960年代就出現。

身為商學院畢業生的我,以前當然有讀過。但老實說,當時缺乏實務經驗,絲毫無法體會大師在這篇文提出的精闢觀念到底有多重要,這也告訴我們一件事,經典書籍總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行銷短視症,不只是在評論企業短見的行為而已

在開始分享大師觀點前,我想請你先思考兩個問題:

  1. 能不能用一句話明確說出「你究竟從事什麼行業?」
  2. 你是否用「產品」描述自己的行業?

如果你腦中直接浮現「具產品色彩的行業形容句」,舉例來說:「我是在賣喜餅的」,那麼,要注意的是,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已犯了李維特大師所說的行銷短視症】。

這篇存在超過60年的經典文章,李維特大師用許多產業發展實證就是為了跟我們說明一件最重要的事:「當你用狹隘的想法定義自己的企業,是非常危險的」。

其實文章並未直接點出影響產業或企業興衰的《五大關鍵思維》,是我為了方便與企業同學分享時,重複閱讀所進行的重點歸納。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HBR)   整理:思維旅行者-Ms.卡羅 (若要引用圖片,請先來信告知)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HBR) 整理:思維旅行者-Ms.卡羅 (若要引用圖片,請先來信告知)

成長面臨威脅、減緩或停止的原因,都不是因為市場飽和,而是因為管理不善---出自《HBR-行銷短視症》

大師開頭就直接點破,管理階層在面臨質疑時,最常拿出的理由就是「市場飽和」。但說真的,這到底是事實? 還是卸責的藉口呢?

而在五大關鍵思維中,長期接觸經營管理的我最有感的地方就是在「成長光環,壟罩陰影」。除了如下提到當時的3大陰影產業興衰與對手崛起外,也讓我再次想起以前待過幾家產業龍頭公司,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 陰影產業1:乾洗業 (一直以為競爭對手是「好的清洗方式」,殊不知打趴它們的卻是「合成纖維和化學添加物」)
  • 陰影產業2:電力事業 (總以為競爭對手只是「同業」,殊不知「燃料電池、太陽能等…」都是它的潛在對手)
  • 陰影產業3:雜貨店 (超級市場強大的效能,打敗街頭小店。就像是古早柑仔店被7-11打趴的情境)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研究這些式微產業就像驗屍報告,失敗的經驗到底可以幫助經理人做什麼呢?

就我個人觀點,成功經驗很難被100%被複製,畢竟能當創業家的人,哪個不努力呢? 但缺乏那最關鍵的機運,確實無法在對的時間成就一番偉業;而瞭解失敗的經驗,從中領悟做錯的決策,卻是能讓經理人在做判斷時降低採坑的領先機會。

▍我們都喜歡自欺欺人,過去成功的契機也可能是阻礙你持續發展的石頭!

記得以前有個大佬前輩對我說過:「你的產業曾經有多輝煌,就越難跳脫固有思維去創新與成長。」

有些產業覺得只要有人,它就會有獲利的機會;有些產業覺得自己的商品是不可取代的,沒有其他競爭者可以撼動它的地位;甚至有些產業還會覺得「只要大量生產,東西賣得出去」,企業就有辦法繼續生存!

每個已消逝或沒落中的「成長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都展示了自欺的循環:「大肆擴張後,默默地衰敗」---出自《HBR-行銷短視症》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HBR)   整理:思維旅行者-Ms.卡羅 (若要引用圖片,請先來信告知)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HBR) 整理:思維旅行者-Ms.卡羅 (若要引用圖片,請先來信告知)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參與新品Briefing會議,夥伴針對彌月市場先以雙北區域新生兒人口數做為商機切入點,講了很多我們跟競爭者的差異,但卻沒提到最關鍵的一件事:「為什麼媽媽會想跟我們買?」

  • 我們解決了媽媽什麼問題? (只有送禮嗎??)
  • 對於媽媽來說,這些問題是重要的嗎? (搞不好媽媽覺得別人家有,而且更好!)
  • 我們存在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只是送禮用的製造商? 還是完整解決方案專家?)

如同我在下圖03.生產壓力所整理的重點,文中有提到「銷售著重賣方需求,但行銷所著重的卻是買方需求」,當你一心想創造的是價值而非價錢,你就會想盡辦法去努力朝這方向前進。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HBR)   整理:思維旅行者-Ms.卡羅 (若要引用圖片,請先來信告知)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HBR) 整理:思維旅行者-Ms.卡羅 (若要引用圖片,請先來信告知)

但講到自欺循環最著名的案例,就絕對不能錯過與我們最貼近且業界知名的石油業發展史了!

透過發展軸,可以很清楚發現到,石油業自欺循環的三大證據:

1.相信銷售量與人口密度增加有關係。

2.石油的成長都是靠其他產業的創新與發展而絕處逢生,反會認為自己的產品不可或缺。

3.對於發展充滿侷限性,充任由其他產業槍先絕佳的商機 (e.g 天然氣) →如果定位成「能源業」應該會做一些必要的事!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HBR)   整理:思維旅行者-Ms.卡羅 (若要引用圖片,請先來信告知)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HBR) 整理:思維旅行者-Ms.卡羅 (若要引用圖片,請先來信告知)

▍管理階層的三大危險思維,你有沒有不小心踩雷了呢?

文中提到,「如果你的產品有個會自動成長的市場,你就不會費心思考如何擴大市場」,卻也因為這種現象,反而會讓企業經營者落入三大思維誤區。

  • 以為只要產品夠優秀,就會自動賣到客人手中! (行銷受忽視)
  • 以為只要看住客人,不用做任何事,他們就會自動靠攏! (消費者遭冷落)
  • 以為只要具備專利、獨特的原物料或高超的銷售技巧,問題就會被解決! (錯置的起始與終結)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HBR)   整理:思維旅行者-Ms.卡羅 (若要引用圖片,請先來信告知)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HBR) 整理:思維旅行者-Ms.卡羅 (若要引用圖片,請先來信告知)

就像以前我在資訊業,最常看到只要業務反應客戶抱怨軟體不好用,研發就像拼命三郎一樣,想盡辦法去寫程式,但花了很多時間...真的有解決到客戶的問題嗎?

我相信類似情境套入在你的公司或行業,問號與答案一定在你心中浮現的!

▍行銷大師-希奧多.李維特對於讀者的建議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HBR)   整理:思維旅行者-Ms.卡羅 (若要引用圖片,請先來信告知)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HBR) 整理:思維旅行者-Ms.卡羅 (若要引用圖片,請先來信告知)

除了特別擷取跟企業同學分享的兩大金句外,像是以下提到的觀點,我也覺得非常適合分享給不論已是企業管理階層的你,或是目標想往主管方向走的他,讓我們一同思考如何「創造機會」!

在商界,追隨者就是顧客。為了吸引這些顧客,必須把整個企業視為創造顧客與滿足顧客的機制---出自《HBR-行銷短視症》

最後,呼應開頭的問題,對我來說「企業是因為被需要而存在」,當你不將自己的行業侷限於製造產品,會發現更想爭取的是顧客對你提供價值的滿意度!

衍生閱讀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維旅行者 Ms.Carol的沙龍
7會員
20內容數
任何書籍都有存在的意義,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妨與過去經歷連結,你會發現當初讓自己卡關的問題,或許對現在的你來說,都不再是個困擾了!那麼,恭喜你又成長了!
2023/09/01
具備 LVMH 高階主管經歷的 Pauline Brown表示:「每個人都有提升美學智慧的能力。」 在這本書,她藉由跟消費服務業的個案故事,說明美學智慧如何運用在「品牌 X 服務 X 設計」的管理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美學策略打造好生意,並具備相關的知識因應可能面對到的經營挑戰。
Thumbnail
2023/09/01
具備 LVMH 高階主管經歷的 Pauline Brown表示:「每個人都有提升美學智慧的能力。」 在這本書,她藉由跟消費服務業的個案故事,說明美學智慧如何運用在「品牌 X 服務 X 設計」的管理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美學策略打造好生意,並具備相關的知識因應可能面對到的經營挑戰。
Thumbnail
2023/08/06
對所處的環境欠缺了解,不只是上班族的罩門,甚至是公司的老闆都會有卡點。但請記得,只要你身處於公司,就不可能奢望主管、老闆們能與你手牽手,以民主的方式一同經營企業。
Thumbnail
2023/08/06
對所處的環境欠缺了解,不只是上班族的罩門,甚至是公司的老闆都會有卡點。但請記得,只要你身處於公司,就不可能奢望主管、老闆們能與你手牽手,以民主的方式一同經營企業。
Thumbnail
2023/07/14
當你向前看,你永遠只能注意到你離目標還有多遠,你跟其他人差距多少,但卻忘記在追求的過程中,你也可以,享受快樂! 作者丹‧蘇利文,是全球創業家教練計畫「策略教練」的聯合創始人。他運用「收穫心態」,幫助許多高成就者增加快樂、自信和成功。
Thumbnail
2023/07/14
當你向前看,你永遠只能注意到你離目標還有多遠,你跟其他人差距多少,但卻忘記在追求的過程中,你也可以,享受快樂! 作者丹‧蘇利文,是全球創業家教練計畫「策略教練」的聯合創始人。他運用「收穫心態」,幫助許多高成就者增加快樂、自信和成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定位: 他是一種新的溝通方法,將你所要推銷的產品在消費者的心理占有一席之地。 能夠隨時善加運用定位策略的人,無疑地將會成為人生競賽中的佼佼者。 你必須從消費者願意給你的地方著手。 噴射機在跑道起飛時,需要極大的動力才能飛離地面,但是當飛機以離地面三萬英呎時,飛行員只需七成的動力即可讓飛行速度保持在每
Thumbnail
定位: 他是一種新的溝通方法,將你所要推銷的產品在消費者的心理占有一席之地。 能夠隨時善加運用定位策略的人,無疑地將會成為人生競賽中的佼佼者。 你必須從消費者願意給你的地方著手。 噴射機在跑道起飛時,需要極大的動力才能飛離地面,但是當飛機以離地面三萬英呎時,飛行員只需七成的動力即可讓飛行速度保持在每
Thumbnail
創業一段時間以後,期間在執行專案或是公司事務之間遊走,有些東西可以透過閱讀的方式獲取經驗,來構築自己的框架,從而去不斷推敲明白自己的定位以及相信自己建構的事物。 這次閱讀的書籍和創業有關,是日本很有名的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所著,內容有許多商業經驗的思考與心法。
Thumbnail
創業一段時間以後,期間在執行專案或是公司事務之間遊走,有些東西可以透過閱讀的方式獲取經驗,來構築自己的框架,從而去不斷推敲明白自己的定位以及相信自己建構的事物。 這次閱讀的書籍和創業有關,是日本很有名的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所著,內容有許多商業經驗的思考與心法。
Thumbnail
最近在一門商業決策相關課程中,意外認識了 「行銷近視症」一詞。或許第一次碰到,乍聽之下有點難懂,但仔細理解背後意義及原理,即能理解詞彙,更可能產生更多不同感悟。
Thumbnail
最近在一門商業決策相關課程中,意外認識了 「行銷近視症」一詞。或許第一次碰到,乍聽之下有點難懂,但仔細理解背後意義及原理,即能理解詞彙,更可能產生更多不同感悟。
Thumbnail
讀這本書正好解決了我心中存在已久的疑問:「市面上這麼多資訊來源,究竟要相信誰的?」 各領域皆有以聳動的標題吸流量的文章(屏除腥羶色不談),或是各種整理、懶人包,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偏愛有標準答案的作法,不喜歡模糊空間,降低認知錯亂,且可獲得「多巴胺」(可參考「創造快樂大腦」讀後感),導致只要提出
Thumbnail
讀這本書正好解決了我心中存在已久的疑問:「市面上這麼多資訊來源,究竟要相信誰的?」 各領域皆有以聳動的標題吸流量的文章(屏除腥羶色不談),或是各種整理、懶人包,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偏愛有標準答案的作法,不喜歡模糊空間,降低認知錯亂,且可獲得「多巴胺」(可參考「創造快樂大腦」讀後感),導致只要提出
Thumbnail
作者希奧多.李維特,是出生於德國的美國經濟學家,也是哈佛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與《哈佛商業評論》的編輯。他在這篇1960年刊登的文章中指出,產業成長面臨威脅、減緩或停止的原因,都不是因為市場飽和,而是因為管理不善,或者說忽略行銷的價值與必要性。
Thumbnail
作者希奧多.李維特,是出生於德國的美國經濟學家,也是哈佛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與《哈佛商業評論》的編輯。他在這篇1960年刊登的文章中指出,產業成長面臨威脅、減緩或停止的原因,都不是因為市場飽和,而是因為管理不善,或者說忽略行銷的價值與必要性。
Thumbnail
如果你聽過「顧客要的不是鑽孔機,而是孔洞」的故事,並驚訝提出此觀點的學者敏銳度,那絕對不能錯過這位行銷大師-希奧多.李維特在《哈佛商業評論》提出將近16頁的經典論點!
Thumbnail
如果你聽過「顧客要的不是鑽孔機,而是孔洞」的故事,並驚訝提出此觀點的學者敏銳度,那絕對不能錯過這位行銷大師-希奧多.李維特在《哈佛商業評論》提出將近16頁的經典論點!
Thumbnail
美國大師級行銷專家賽斯.高汀最新著作《這才是行銷》,主要傳達現代的行銷與過去的行銷有什麼不同?行銷的根本是什麼?書中傳遞最重要的事是「搞清楚用戶族群在想什麼?他們為什麼需要產品?」這其實就是行銷的根本,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對用戶的溝通,真的是為了產品而行銷,還是為了用戶而行銷呢?!
Thumbnail
美國大師級行銷專家賽斯.高汀最新著作《這才是行銷》,主要傳達現代的行銷與過去的行銷有什麼不同?行銷的根本是什麼?書中傳遞最重要的事是「搞清楚用戶族群在想什麼?他們為什麼需要產品?」這其實就是行銷的根本,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對用戶的溝通,真的是為了產品而行銷,還是為了用戶而行銷呢?!
Thumbnail
要追求大市場還是專注小市場?滿足用戶需求就夠了嗎?什麼時候抄才有用?產品管理的三個誤區與三個迷思
Thumbnail
要追求大市場還是專注小市場?滿足用戶需求就夠了嗎?什麼時候抄才有用?產品管理的三個誤區與三個迷思
Thumbnail
讀完《生意:黎智英如何打造大眾商品》,我覺得有一些啟發和鼓舞,更有一種急迫感,想要立刻動手試試腦袋裡想到的點子。嗯,這就夠了。讀書最重要是能啟發自己的思考。
Thumbnail
讀完《生意:黎智英如何打造大眾商品》,我覺得有一些啟發和鼓舞,更有一種急迫感,想要立刻動手試試腦袋裡想到的點子。嗯,這就夠了。讀書最重要是能啟發自己的思考。
Thumbnail
常理告訴我們,任何人在一個行業或市場工作多年之後,自然會累積對該市場的深入認識與瞭解;但我們多年來接觸眾多前來募資的創業人士, 發現其實並非全然如此。
Thumbnail
常理告訴我們,任何人在一個行業或市場工作多年之後,自然會累積對該市場的深入認識與瞭解;但我們多年來接觸眾多前來募資的創業人士, 發現其實並非全然如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