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個地方仰望18歲。

我在這個地方仰望18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香港大學東閘

香港大學東閘

轉了新學校之後,每天都要花大半小時一程去通勤,我記得中五第一天上學遇上銅鑼灣大塞車,我遲了一個半小時才到學校。校舍位置偏僻,背山面海,每逢春天必會潮濕到水浸。好處是可以看到無敵海景,冬天時早天黑,留校温習的話還可以看日落。

學校在醫學院旁邊,等車時出出入入的不是醫學生,就是醫生。而每天上學、放學都必會經過港大。每次小巴停在東閘前的紅綠燈,我都喜歡注目觀看「香港大學」這四個大字。小時候,我以為讀大學是像升小升中一樣自然的人生歷程,到了不讀書連班都未必升得上的階段,才明白「大學」是要「考」進去的,而這過程並不容易,對我們這些band 3學生來說更困難。

當年,縱使我有多努力,橫掃全級獎狀,開始成為公開比賽獎項獵人,但我的班主任仍會對我說:「你覺得自己好厲害嗎?世界很大,任憑你在這裏考第一,出到外面也只是地底泥而已。你是轉校進來的,你很清楚外面的世界。」

就因為我唸一間band 3學校,就是地底泥嗎?我望着滿口英文的abc醫學生,再看看身邊不務正業卻算是正人君子的同學,學着思考人生。

在地底仰望天之驕子那年,我十八歲。


香港大學位置:https://goo.gl/maps/qotd2Fma98uimT1d7?coh=178572&entry=tt

附近景點:香港大學

avatar-img
陳星晴老師-教育斜棟人生
21會員
115內容數
由小一教到中六,由精英班教到特殊需要,由實習教師做到教師培訓。離開前線卻從未放棄教育體制,紀錄一下多年來的觀察與反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書,在哪裏都可以讀的。但在特定場域讀特定的書,總有無可取代之書卷氣。例如在台北紀要讀《世紀末的華麗》,在京都讀《古都》或《金閣寺》,在香港讀也斯、小思、西西⋯⋯ 在英國,不管你喜歡哪類文章,都適合閱讀。 不甘做麻瓜的人,會在蘇格蘭騎着掃帚穿梭於古城中尋找金探子; 如果你的童心不滅,牛津會化成仙境讓
西班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只說西班牙語可能是有點不便,但是這裡的街道和美食都絕對值得讓你克服這點困難。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書,在哪裏都可以讀的。但在特定場域讀特定的書,總有無可取代之書卷氣。例如在台北紀要讀《世紀末的華麗》,在京都讀《古都》或《金閣寺》,在香港讀也斯、小思、西西⋯⋯ 在英國,不管你喜歡哪類文章,都適合閱讀。 不甘做麻瓜的人,會在蘇格蘭騎着掃帚穿梭於古城中尋找金探子; 如果你的童心不滅,牛津會化成仙境讓
西班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只說西班牙語可能是有點不便,但是這裡的街道和美食都絕對值得讓你克服這點困難。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