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言是一門大工程,要從頭開始學習一門語言到能夠跟母語者自由流暢地進行互動,並針對各種議題提出自己的分析和想法的程度,相當於
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CEFR)的B2等級,而這要花費500-600小時的學習時間。
面對這樣龐大的時間成本,是否要開始學習語言呢?
筆者認為在準備投入學習一門語言前,可以先想想自己的目標在哪裡。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語言使用者,想要用外語交朋友嗎?想要不靠字幕看懂外國影集嗎?還是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使用外語?
每一項目標其實對應的不同的語言程度,因此需要的學習時間也不同,學習者可以先根據自己的目標,估計出大概所需的語言程度和學習時間。將學習時間分配到每周自己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後,就可以粗略地知道自己可能達成目標的日期。如果達成目標需要花費超過三年以上的話,筆者建議沒有時間壓力的純粹興趣學習者、以及還未進入職場的青年學子再投入新語言的學習。成年人可以將這些學習時間投資在自己的專業技能上,相信會比語言學習獲得更大的報酬。
另外,先想好自己的語言學習目標也有助於維持學習動力和效率,在往後的學習路途上可以時時回想這個目標去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因為學習語言不是立即見效的事情,如果只是漫無方向地學習,雖然也會成長,但成長方向與預期目標不符,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迷惘及挫折而中途放棄。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想要看懂日文刊物而開始學習日語,在學習過程中就要逐漸增加對該類型刊物的閱讀比例,盡可能理解該領域的口語表現方式和用字,來加快達成自己的目標。如果要只是上傳統的日文課或根據教科書一路學習,會發現即使學到了高級才回來讀這些內容,還是多少會感到吃力。因此根據自己的目標和有興趣的內容去學習外語,永遠是最快、最能沉浸其中且最能從中得到進步感的學習方式。
訂好了目標後開始學外語
使用一門語言的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個部分,筆者認為依照幼兒學習母語的方式,亦即「聽說讀寫」的順序就是學習外語是最佳路徑。
相信很多經歷過考試至上的傳統教育淬鍊的讀者,常常有一個共通的問題點,就是即使多益考到高分或是日檢N1通過了,但有一天真正需要跟外國人溝通時卻連簡單的對話都講得很破碎。說話時先想到文法、句型、用字,結果反而影響到溝通的流暢性,無法自在地表達,也減損了自己口說的自信心,這個現象其實在越擅長傳統考試的學生身上越容易發生。
為了避免這種高階語言學習者但口語啞巴的狀況, 依照幼兒學習母語的方式學習語言可以省去後續大量的口說、發音補救時間。
傳統的教科書和課堂的學習方式,因為要快速獲得效果,所以一開始學習語言就馬上開始認字母、學習單字。這樣做雖然會加深學習者對於文字的視覺記憶,但長期下來聽覺記憶被忽視,就會產生看得懂文字但有時候卻聽不出來或是講不好這樣的閱讀和聽說之間的落差。
雖然說筆者建議從聽力開始學起,但我們畢竟是成年人,認字閱讀本來就是成年人相對於幼兒有優勢的地方,所以即使從聽力學起也不需要做到一開始完全不碰文字的極端程度。以聽力學習為主,但同時善用成年人有閱讀能力的強項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筆者建議語言學習初期以聽力和閱讀之間大致8:2的時間比例進行學習。
接下來將繼續以
「如何聽力學習」、「如何記憶單字」、「如何練習口說」、「該學習文法嗎」、「離開課堂後要怎麼自學」及
「如何創造語言環境」等為主題,定期發布文章跟大家分享後續步驟,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話,歡迎追蹤
「高效語言學習」專題,以便在最新文章出來時收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