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聽解考古題學習
相信每個人應該多多少少有過考聽力測驗的經驗,其實用來準備聽力測驗的考古題和參考書也是非常好的聽力學習的題材。
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心一路要往高級(C1)的語言能力的前進,難免會需要參加一些檢定考試來衡量自己的實力與了解不足之處。通過檢定考只是在整個學習語言的道路上的一個小小的里程碑而已,之後還是需要大量的聽讀以及與人交談才能真正接近流利使用外語的境界。
不過在語言的初級及中級階段,利用聽力測驗的參考書來做聽力學習的話,能夠讓學習者優先著重在生活中或工作上常使用的詞彙和言語表現方式。學習者不仿不要把做考古題當作是一項苦差事,不要對聽不懂感到挫折,而是把做考古題聽力測驗當作是在玩一場會升級過關的遊戲一樣,慢慢累積實力,享受從聽不懂到都聽得懂的滿足感。
使用考古題練習聽力的方式
以前學生時期為了要求快,常常做完考古題對對答案,看看哪裡聽錯了,看看文字稿做個筆記後就繼續往前進。這樣的讀法是不會有太大的進步的!
正確的學習法是,要針對聽不懂的地方反覆精聽並模仿複誦,具體的作法是:
- 第一步,針對聽不懂的句子,查看原文並對照翻譯,確實理解句子中每個單字、片語的意思。
- 第二步,再次播放音檔,聽完一句話後暫停播放。完全模仿剛剛聽到的聲音複誦一次。
- 第三步,重複第二步,進行多次的複誦練習。
其中,執行最重要的第二步時,有兩個要點必須準確執行:
第一,請拋棄所有文字還有發音符號的發音方式,複誦時務必完全模仿聽到的聲音、情緒、音調、速度去說,而不是基於自己原來認知的文字讀法念出句子。執行時,最典型的錯誤就是對每個文字有完美主義,想把每個字的發音發清楚,即使有些音在音檔已經聽不到了,還是執著地想把每個音和咬字都做出來。所以,複誦時不要看著原文,也不要思考文字和發音的連結關係,只要直接徹底模仿音檔的聲音即可。
第二,將第一步理解的句子的意思與聲音連結,也就是說,心裡想著這個句子的意思,嘴巴念出聽到的聲音,讓大腦將這個聲音資訊(而不是文字資訊)與意義結合在一起。
在這邊推薦聽完音檔後再複誦,而不推薦跟音檔聲音重疊的跟讀。一來是因為學習者可以更清楚地聽到自己的聲音,二來跟讀需要耗費相當大集中力,這個複讀方法比較好實踐和反覆執行。
關於複誦的次數,有人可能覺得複誦個三四次,甚至幾十次就可以了。但其實少量的複誦,那個曾經聽過的聲音其實很快就忘了。為了讓頭腦更深地記下這個聲音記憶,筆者建議至少做一百次以上的複誦。不用一天做完,可以隔個幾天練習一下,但每次練習要確實地運用耳朵認真聽和並且想著句子的意思,扮演好音檔的說話者的角色說出句子。為了要快速達到足夠的練習次數,分心做別的事隨便嘟囔地亂念是達不到效果的。
持續做這個訓練一段時間後,回頭再去聽一次音檔的全部內容,會發現所有的聲音怎麼都變得清晰無比,好像在聽母語一樣,這就是聽力提升後帶來的效果。
接下來將繼續以
「如何聽力學習」、「如何記憶單字」、「如何練習口說」、「該學習文法嗎」、「離開課堂後要怎麼自學」及
「如何創造語言環境」等為主題,定期發布文章跟大家分享後續步驟,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話,歡迎追蹤
「高效語言學習」專題,以便在最新文章出來時收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