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許多研究大腦科學、研究人類學習方法的書,如:
- 《刻意練習》Anders Ericsson, Robert Pool,
- 《學習如何學習》Barbara Oakley,
- 《超速學習》Scott H. Young,
- 《原子習慣》James Clear.
這些書我都是在大學畢業後才拜讀到的,求學階段跟現在天壤之別的是:我以前居然是埋頭苦讀型的學生。
這樣居然能考上台大...
台大可不是努力就能考上的學校,只能說年輕的我無限精力、一股傻勁,硬生生用錯誤的方法直接撞進終點,雖頭破血流幸好未致死而度過了求學這一關。
超速學習法用在教學上的觀察
於是上述書刊,給我的啟發只能用在教學上了,畢竟出社會後我暫時沒有需要靠 「超速學習法」 來達到目標的技能。
至少我還從事補教業,能把這套帶給我高中、國中的孩子,畢竟學校不會教讀書的方法,我就是這樣才會相信苦讀有用。
那麼這套方法到底有沒有用,只能從學生身上驗證,只不過他們到底有沒有照做,其實我不知道。聰明的學生依舊聰明,努力的學生依舊努力;聰明的學生理所當然地考得好、努力學生也理所當然地中等成績。
於是乎今年我終於親上戰場。
超速學習的親身體驗心得
為了明年跳槽外商,終於要面對從小爛到大、且我很討厭它、它也很討厭我的英文。
目標是半年後取得多益金色證書 ( 860 分以上 ) 。
重拾英文講義以及大量練習題目,心得兩個字:痛苦。
《超速學習》與《刻意練習》書中沒告訴你的事情
我們傳統的學習有哪些歷程呢?上課、讀書、考試等。
而這個痛苦程度大抵上就是上課輕鬆、讀書次之、考試最痛苦、刻意練習則是最痛苦中的最痛苦。
重點在於對於這門知識的主動掌握程度。
上課你可以完全放空就當自己有在上課了,只要你不是打嗑睡,老師台下一大堆學生也沒辦法時時關注你是不是在放空。其實你花好幾個小時上課,但吸收程度很低。
讀書則一半一半,端看你有沒有心要把知識吃進去,你大可照著唸,但有口無心。
考試則最接近「刻意練習」的法則,畢竟不會就是不會,如果願意把錯題挑出來檢討,的確是提升吸收程度最有效的方式。
而刻意練習的重點,就是專挑你最不會、最不熟的地方去磨練。
這過程是很挫折的。
如何快速達到多益金色的目標
單字很重要、文法很重要、聽力很重要、閱讀很重要,對都很重要。
但個別的量都太大了,大到無法速成,我的意思是快速把英文練好沒辦法速成,但快速考到多益金色,卻可以。
單字只背多益最常考的。
聽力只聽多益最常出的。
文章只看跟考試最相關的。
並且大量使用多益考試的破題技巧 ( 網路上很多,都有教 )。
目前練習成績與分析
第一次模擬測驗:515 分。
分析:不熟考試題型架構、不習慣聽力的腔調與速度、不知道閱讀題組前面的單字要在十秒內搞定不會就猜,不然後面閱讀測驗會寫不完。
基此進行調整,刻意找最不熟的那個腔調大量聽、單字文法題寫快一點。
第二次模擬測驗:680分。
分析:聽力和閱讀都主要錯單字題,不是沒背過而是唸完當下無法瞬間聯想到中文意思,除重點單字主題式加強外,聽力練習日後都以 1.5 倍速播放。
第三次模擬測驗:750 分。
決定要考多益後的第三週,終於打進藍色,現在任務就是刷題、刷題、還是刷題。本文執筆就在這個時間點,離真正考試還有五個月又一週。
藍色到金色勢必比綠色到藍色還要困難,但檢討第三次錯題後還是有修正的方向,預計再一個月後就要有每次做題都達到金色的水準。
結論:超速學習與刻意練習到底有沒有用?
直接撞題目然後寫錯再檢討,遠比上完一整堂課再寫兩題小練習題,還來得痛苦、挫敗、頭痛太多太多了。
但吸收效率超高。
傳統學習法比較像是上過課了、讀過書了、考過試了,就當你會了。
而超速學習法跟刻意練習法才是真的把你放在戰場上,不改正就得赤裸裸地面對分數的鐵拳。
學習是痛苦的。真的要達到所謂快樂學習,除非你真的超有興趣,有興趣到毫無任何壓力任何逼迫任何身不由己的因素都沒有的情況下,你都願意學的程度。比如我大學時期迷上中醫,可以在大二暑假沒人逼我、不用考試、沒人知道我在幹嘛等等前提下,我直接把整部《傷寒雜病論》含經方解析與用法讀完。
這也是為何上面四本書出版後人類也不可能造就什麼「學習革命」,從此大家都可以一個月內專精某某技能。
畢竟會去看這些書的人相對於廣大學習者是少數。
會真的拿來用在自己的學習路上的是更少數。
發現用起來超級痛苦還繼續堅持的就是極少數。
最後成功的人,寥寥無幾。
只讀這些書沒有用,要去做,要感受其痛苦,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