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砍向我們的斧頭

2023/06/0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920年,年輕的古斯塔夫·雅諾施因為長期在夜裡開燈讀書寫詩,他的父親發現他的筆記本,而推理出家裡電費大增的緣由。
跟卡夫卡那個蠻不講理的粗魯父親不同,雅諾施把兒子的詩作拿給公司法務部的卡夫卡博士鑒定。沒錯,就是那個現在已經被確定是世界文豪的卡夫卡,這位父親想確定,小孩子走文藝這條路有沒有前途。
卡夫卡博士跟這位憂心忡忡的父親說,我想認識這個年輕人。於是,17歲的亞諾施在一個三月的早晨,走進時年37歲的卡夫卡的辦公室。小青年最初的印象是,卡夫卡博士長得好高大。
他們彼此都不知道,四年之後,卡夫卡就會過世。小青年在筆記本跟日記裡,記下了他跟卡夫卡的對話,二戰結束之後,內容被整理成這本《閱讀是砍向我們內心冰封大海的斧頭:卡夫卡談話錄》。
卡夫卡跟文藝青年說:
您把作家寫成一個腳踏大地、頭頂青天的偉人……事實上,作家總要比社會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對人世間生活的艱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強烈。對他本人來說,他的歌唱只是一種呼喊。藝術對於藝術家來說是一種痛苦,通過這個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他不是巨人,而只是生活這個牢籠裏一只或多或少色彩斑斕的鳥。
卡夫卡在小青年眼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巨人,而現在,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到今天都還在巨人的肩膀向遠方眺望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