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月~2021/9月]
雖然告別職場的結尾又是不愉快地離場,但冥冥中竟然前後呼應了起來,第一份與最後一份工作皆是馬來西亞人art的老闆勸退,心情完全不同,表面失了面子,卻更知道自己贏了裡子,贏得組員的支持,感謝過去那個努力的自己與神隊友。
回顧自己當初來上海設定的幾個目標:
1.拓展眼界 2.賺錢存錢 3.城市旅行 4.體驗不同生活,達成度應該有80%,關於旅行與理財需要另開專篇,先不展開,針對工作自己小小的回顧與總結。
★以往的認知可能只是成見
創意總監(簡稱CD)必須要很有創意才能做?客戶端必須先有一套品牌系統與規劃才會開始?這些以往在台灣覺得理所當然的認知與規則,但在這裡可能完全相反,上海匯集不同地方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語言文化都差異巨大,而創意總監的工作往往並不止是”創意好”而已,更多時候是管理與把握,團隊的協調、人員的分配、對高層的social、對客戶的了解與溝通…等,這些職責都是好的管理者具備,”創意”往往只是很小一塊。
再說到客戶方也是,這裡很多品牌都是先賣貨,有錢有閒後才開始規劃品牌,剛來覺得怎麼反著走,但後面覺得大陸市場大,消費分級,很多客戶都是先直銷再反過來梳理品牌,受過”正統教育”的我們,一開始很難適應。
老話一句:先蹲低觀察才能伺機而動,過往的認知像是緊箍咒,可能只是成見,解開咒語唯有打破自己設的框架。
★市場大機會多不等於很簡單
剛來常覺得乙方(廣告公司/代理商)想的創意挖不深,總是形式大於內容?甲方(客戶品牌方)亂搞也是賺錢?確實這裡的優勢是人口紅利、市場大同樣機會也多,光上海人口比台灣還多,隨便賣1%都賺錢,但這樣想就太低估了,市場大代表消費者眾多,消費者愈來愈個性,分級也多,一二線城市之間差別就巨大,更何況18線小城市,而機會多代表競爭多,這裡高手雲集,不光靠前端行銷或好廣告就能做好,很多成功的條件更是我們意想不到。
創意更是,我曾接一個年輕人為族群,氣泡飲料的廣告,被CD(創意總監)說:你想的idea太深了,這群消費者不需要insight(洞察)那麼深,新鮮有趣不用多想,像盲盒一樣,衝動消費。
而媒體預算更是決定有效的關鍵,在台灣,好創意有很大的機會因此紅了,在大陸沒有媒體預算基本上不可能,人口多資訊多,不是靠簡單人傳人就能紅的,從生產供應、地方需求、消費者洞察、市場營銷、媒體怎麼買…這些都能影響品牌是否成功。
用心觀察、虛心接受,這裡神人一堆,吸取對方優點並結合自己優勢,這是我的想法。
★多聽多看放開心胸
一位剛來上海半年多的好友,有次跟我抱怨說為何組員想的idea跟文案都很low,並不適合客戶,我說:「是Low還是接地氣?我們判斷”接地氣”的標準在哪?」,畢竟我們從小不生活在這裡,很多用語或小時候的記憶都天差地遠,我平日有機會遇到年輕的同事總是少說自己的事,多聽他們講話,很多用語慢慢才懂,在大方向把握住,小文字我很少糾結,年輕文案一定比我更懂這裡的用字與語氣。
除非公司沒配給你copy(文案)的free(約聘人員)工作,自己一人得寫完全案,我會把文字讓跟我關係好的大陸文案幫忙看下。
有空會多接觸大陸的綜藝娛樂(多數我也不喜歡,不過很喜歡奇葩說跟脫口秀),有限制的話題其實有時候挖的才深,反之我覺得台灣的脫口秀每每不是硬扯政治,或是內容不夠髒話來湊,又或(廣告人最討厭的)雙關語、諧音梗...,不是很符合我的口味,電影與戲劇也有高質量的作品(隱密的角落…等),比起台灣Youtuber,大部分更喜歡B站的UP主(不扯政治)。
上次跟一位也在上海工作的台灣朋友聊,我們共識大陸知識類UP主,語速快,不拖踏,有世界觀,每分每秒滿滿乾貨。
心裏若先放一把尺或是緊關著門,做著這邊必須敏感度+同理心很高的廣告工作,這樣不覺得很矛盾或很痛苦嗎?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剛來上海莫名被公司的業務聯合策略抹黑,到現在原因也只能自己推測,這件事我介意了很久,某天聽到一句:
「每個(你討厭的)人都是曾經自己的某一面。」
想通了,回想我也曾因為一位剛進廣告圈的男業務不按牌理出牌而不喜歡他,對他各種態度不好,現在覺得當時的自己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了。
在上海廣告公司的快節奏讓人沒辦法多想,就是必須一直出東西,趕案子,所以做自己當下覺得對的事吧!
即便結果可能不好,但至少沒對不起當時的自己,遇到很多台灣朋友都因為許多鳥事而生氣反擊,跟老闆處不好,用激烈方式表達,也沒有不好,只是想清楚後路,從中學到經驗,比一時純粹發洩情緒好,我也遇到幾位勸退我的老闆,源於自己衝動溝通不良,但後來想清楚很多結果預想得到,如果你覺得滿足自己當下情緒比較重要,並能承擔後果,那就按心中想法去做吧!
(到現在為止,應該沒有一次後悔過,還覺得自己很帥氣?)
★先做再說
會show的人好吃香,不管在台灣上海都一樣,個人覺得大陸人口才好,多為一胎化,所以自視高的人比例多,之前free(約聘人員)遇到一個social文案非常敢說,常常誇耀自己創意很好,那個案子就是她做的,久了同事們都很不耐煩,實際做出來根本不如嘴上的成績。
我比較喜歡的方式是,一開始在業務&策略都瞧不起我時(當時那家我是free,派遣人員的地位類似打工小(老)妹)
就默默做好事,成績不是嘴上說的,在一次他們卡了半年多的案子,被我一提就過,客戶直接回他們很喜歡文案,還問誰寫的?在場每個人馬上回頭問我:哇~你以前是哪家廣告公司啊? (至此 我就開始囂張了起來...)
這種逆襲不是比較爽嗎?何必一開始說自己豐功偉業而成為包袱?
★多交朋友
每回台灣總是有朋友問:「大陸人好相處嗎?」,一開始常常跟台灣圈朋友混在一起,也有好幾個來上海才熟悉的台灣朋友,不侷限地區,每個地方的人本來都有好有壞,”香港人一定勢利、上海人一定高傲”都是偏見。
打開心胸放下成見會交到意想不到的朋友,老外朋友較少(英文差)、新加玻、馬來西亞、湖北、安徽、新疆、深圳、福建…等,很開心這五年因緣際會交到這些朋友,連我free(打工小妹)兩個多月而已,卻遇到很有趣的一群人,至今還在聯絡,朋友拓展視野,當然踩到我線的朋友,也需要毫不猶豫的”斷捨離”,時間寶貴,要留給喜歡的人事物。
喜歡上海,悠久的歷史文化、國際化與現代前衛交融一起,形成特殊的風景,形形色色精采繽紛,大部分人素質高,前幾年政府禁按喇叭,整個城市熱鬧不吵鬧,
因為上海,我參與了人生第一部預算最高的廣告片(人民幣300多萬不含明星代言),當中看到法國國際攝影團隊與日本總部美妝客戶的專業,用書法給寫某位明星婚的賀卡,更有幸去了奧美總部巴黎體驗6天5夜的創意會議,與五國的創意密集討論,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 (2天交出14個案子之類)。
職場中遇到許多有趣(and開眼界)的人事物,寫過apple遊戲全球首發的文案、發現超有才的UP主、認識文青界第一把交椅淘寶女裝店創業者、合作超水準的藝術指導、因興趣練書法練到小米手機/抖音找”恰飯“(葉佩雯之意),有能力去歐洲旅遊玩樂、看了很多喜歡的展覽…等。
這些都是上海給我的
謝謝上海,再見,會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