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30、2040或2050年的遠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某大學校園(作者拍攝)
目前高齡者鮮少與晚輩或親友同住,生活起居欠缺照應,居住空間或環境也未必符合需求。然,優質的養老院昂貴且一位難求,因此,我們未來可宜居安養的空間在哪?

由於少子女化之故,部分私立大學已發生招生人數不足的問題,亦可能面對即將到來的退場機制。這些退場學校的校舍校地何去何從?是否可再利用並轉型為更適合的用途?

以下是我的發想。
******
2030年,我與老公已屆古稀之年,決定搬進淡然居。
淡然居是公辦民營的樂齡集合住宅園區,位於因少子化招生不佳被勒令停辦的大學校園之中。園區依山傍水,草木扶疏,且四時繁花盛開,不僅有設計良好且強度不同的步道系統,也有先進的照明、監測及保全系統。
它沿用學校的體育館、球場及泳游池,改建成為樂齡族適用的運動中心、復健中心及水療中心。運動中心固定安排強化肌耐力及體力的課程,復健中心提供優質且無須久候的復健環境,水療中心則有游泳池、SPA及蒸氣室。
它也沿用原有的教學大樓,提供不同的課程,如語言、技能、演藝、人文、科學等等,滿足所有學習的需求,甚至可累積學分取得學位。
學生宿舍及教師家庭宿舍被整修為單身、雙人或多人住宿,提供行動方便且生活自理的個人、夫妻、家庭或朋友居住,房間配置由一至六人不等。
房間內配置有多功能AI家居系統,控制溫濕度及照明,並提供AI機器人協助清潔、備餐及陪伴服務。AI機器人亦可連線AI心理諮商師,提供身心輔導。如發生意外,如跌倒或火災等,家居系統或機器人會及時聯繫辦公室、常駐醫生、消防隊或醫院。
我們穿戴的多功能感應系統,無論是時髦的AI眼鏡、項鍊、手環、手錶或腰帶等,啟動後可不斷地偵測及回報血壓、脈搏、睡眠及律動,並適時做成支援或醫療決策。
因為醫學發達及內嵌式AI輔助元件,慢性疾病如三高、老花視、退化性關節炎或癌症等等,也都有關鍵性的發展,無須全然仰賴藥物。
2030年,傳統的汽油引擎車已經消失,智慧交通路網已建置完備。
如想離開園區出外逛街,隨叫隨到的無人計程車或無人公車可送你去軌道車站或目的地。我這無腦老嫗如果忘記攜帶錢包,只要雙手一揮,也能到處趴趴走。
我熱愛旅行,不因年齡增長而削減,反而變得更隨心隨興,VR的擬真,讓我不出門也能臥遊環宇。
如欲享受飛行的樂趣,飛行器已經變小,搭載人數更有彈性,也更舒適及快捷。以往亞洲飛歐洲動輒十個小時以上,現在只須三到五個小時。為何是三到五個小時?因為如果飛得太快,連打個盹、看場電影或吃頓飛機餐的時間都不夠。
雖然我將活超過100歲,但身後事早已想好。沒有儀式沒有悼念,我的骨灰將灑在熱愛的大地,而我的過往將鑄成NFT,分贈給好友。
可惜這願景鐵定無法在2030年如願,但希望2040、2050或不久的未來,大家都能有更優雅及優質的老化環境。

[附註]
台灣出生的人口日減,高齡化現象日趨嚴峻。2022年,高中生的生源已經超過大學招收人數,因此,台灣政府亟思如何建立大專校院退場機制。
台灣的大學由90學年度(2001)的57所,陡增至111學年度(2022)的126所(資料來源);然入學人數由100學年度的(2021)的27萬人,估計陡降至119學年度(2030)的19萬,再降到126學年度(2037)的18萬人(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8higherstudent.pdf)。因此,曾有人預估,台灣還會關掉40所大學(資料來源)。
生源減少,讓有些大學,特別是後段班的私立大學,不得不退場。一旦退場,私立大學的校產須收歸國有,因此,有些私立大學設法苦撐,甚至非法招收外籍生來台打工,這是當年政府未全盤考慮之下的悲劇。
因此,大學退場,這些廣闊的校園何去何從,因應高齡化社會,也許改建為養老院最為合適。
******
原為Matters的「2030 年,我……」用文字描繪你的 2030 年!徵文而寫,部分內容業經修改調整。
某大學校園(作者拍攝)
avatar-img
16.5K會員
267內容數
這裡不做美髮不修指甲,開房間只做明的,不做暗的。朋友不嫌多,讀者不嫌少,無腦老嫗談談笑笑,大家隨意走走看看,坐坐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腦老嫗小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又到了鳳凰花開,學生畢業的季節。
我我們開始愛自己,保護自己的身體,照顧自己的情緒,抒發自己的情感,也開始建立自信,不在性別關係中被打擊。
大家好!我是Yuki。
本文為 vocus 創作者 Angela,參與「旅遊美食創作攻略」有獎徵文獲獎作品。Angela 的文章不僅結構分明,更在內文中引用多位站上創作者的內容作為示意,資訊量豐富而不雜亂,相信對任何人而言都能有所學習。一起來看看吧!
我遲疑了,自持地地嘆了口氣,喃喃地說:迪克,再見!
四季嬗遞,老天爺年年賜給我們不同的景象不同的風情,即便無法期待花開如昔,初夏豐盈的綠總是不缺席。
又到了鳳凰花開,學生畢業的季節。
我我們開始愛自己,保護自己的身體,照顧自己的情緒,抒發自己的情感,也開始建立自信,不在性別關係中被打擊。
大家好!我是Yuki。
本文為 vocus 創作者 Angela,參與「旅遊美食創作攻略」有獎徵文獲獎作品。Angela 的文章不僅結構分明,更在內文中引用多位站上創作者的內容作為示意,資訊量豐富而不雜亂,相信對任何人而言都能有所學習。一起來看看吧!
我遲疑了,自持地地嘆了口氣,喃喃地說:迪克,再見!
四季嬗遞,老天爺年年賜給我們不同的景象不同的風情,即便無法期待花開如昔,初夏豐盈的綠總是不缺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北市老牌私校大誠高中傳出停招消息,今(113)年新生人數破天荒掛0。 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認為,未來3年估計將有60所私校退場。 第4年後大學學區瓦解。 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即將正式突破20%。 ︎︎︎換句話說: 再過3個月(114年),45歲以上將占過半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3)針對教育部高教因應少子化趨勢相關專報,以明道大學、大漢技術學院為例,分析當前「退場學校在校生安置」與「公私立學校財務惡化」兩大問題交織所產生的僵局,並要求教育部積極輔導改善。 郭昱晴表示,台灣的新生兒從1990年30萬名、2008年20萬名,到2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臺灣房價短期內不會「崩盤」,但會「修正」。房價不會「普跌」,而是兩極「分化」。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闡述少子化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文章討論包括「少子化」與投資熱潮的角力、兩極分化、小宅化等議題。歡迎留意未來有機會分享更多相關主題。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北市老牌私校大誠高中傳出停招消息,今(113)年新生人數破天荒掛0。 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認為,未來3年估計將有60所私校退場。 第4年後大學學區瓦解。 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即將正式突破20%。 ︎︎︎換句話說: 再過3個月(114年),45歲以上將占過半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3)針對教育部高教因應少子化趨勢相關專報,以明道大學、大漢技術學院為例,分析當前「退場學校在校生安置」與「公私立學校財務惡化」兩大問題交織所產生的僵局,並要求教育部積極輔導改善。 郭昱晴表示,台灣的新生兒從1990年30萬名、2008年20萬名,到2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臺灣房價短期內不會「崩盤」,但會「修正」。房價不會「普跌」,而是兩極「分化」。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闡述少子化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文章討論包括「少子化」與投資熱潮的角力、兩極分化、小宅化等議題。歡迎留意未來有機會分享更多相關主題。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