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物件筆記|AI 寫真集

更新於 2023/06/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AI 寫真集再次加劇了男性凝視的社會。來源:@週プレ@グラビア
(封面礙於尺度而需裁切,詳細的原圖請至 Twitter 收看)


封面的美人兒是さつきあい(五月愛),你可以在她的個人 Twitter 頁面看到介紹,順到一提さつきあい其實不存在,她是日本集英社旗下的《週刊 Playboy 》利用 AI 所生成的寫真模特兒。集英社指出:
「我們把男性的理想填入,極度擬真地重現出這個夢幻的存在。」
與其說さつきあい是基於人工智慧的海量數據而隨機生成的人像,不如說是日本男性的高度凝視所形塑慾望的對像。不過,我更有興趣的是集英社接下來的這句話:
たとえ彼女は実在しなくても、芽生えた恋心はホンモノ。
(即使她不存在,萌生的愛也是真實的。)
AI 生成的人像有時甚至比真人還要真實。來源:Leonardo AI 生成
AI 生成的模特兒可以有自己的寫真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過往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絆愛)也有自己的人物珍藏組,如:貼圖、貼紙、海報,甚至還能擔任東京的觀光旅遊大使。也就是說,在虛擬空間產生的人物仍然可以與一般人有「真實」的互動,不過,出寫真集仍舊是個大膽的嘗試。
AI 寫真集打破了我們對寫真的想像。寫真一詞最早源於中國,最初的定義是指畫人物的肖像,描畫人物要求形貌、外觀與本人相似;換言之,在繪畫時力求捕捉人的「真實」原貌,因此叫做寫真。演變至今日,寫真可以泛指各類藝術攝影,俗稱藝術照寫真集,又可以指攝影影像。本質的精神和最初的定義相同,寫真仍要求作品達到「真實」的境界。
然而,AI 寫真集的出現完全消融了寫真的真實。
透過 AI 可以為人物增添不同配件。來源:Leonardo AI 生成
任何一種生成式 AI 的人像都是從過往海量的數據抓取而生成的,換言之,你我可能都曾貢獻了自己外表的一部份,讓 AI 得以創造出如此栩栩如生的臉龐。但是任何一個 AI 生成的人像,既不像你也不像我,當我們拿著這一張精緻的臉龐和現實對照,完全無法找到可以容納的軀殼。它只能活在虛擬空間的完美形象,就如同集英社所說的:
「我們把男性的理想填入,極度擬真地重現出這個夢幻的存在。」
極度擬真地重現,但不可否認,五月愛終究只能是個夢幻。
AI 寫真集只有達成了寫真的形式,若是回歸內容本身,將沒有任何「真實」可供我們對照。只不過這個嚴苛的標準,對於只想滿足視覺之欲的人們幾乎沒什麼重要性,眼前的模特是來自現實世界或是虛擬空間,只要能滿足觀看上的快感,又何必如此在乎?這正是集英社在這本寫真集所下的結論:
即使她不存在
萌生的愛也是真實的

註:不過集英社近期也因為這本 AI 寫真集翻車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5會員
212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幾乎每個需要跟人接觸的服務型機器人,外表都被設計得很可愛。雖然可愛不是服務型機器人著重的商業應用,但確實產生了一定的親和力。
因為這些模型,讓我們對恐龍多了一層真實的想像;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精緻的模型,讓我們無法再想像「模型以外」的恐龍會是什麼樣子......
公園不一定得有個清晰的形象,對我而言,公園重要的意義在於聚集該地區的居民,來到這個公共場域展現地方的生機。
耳機的個人導向特質太強,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拒絕社交、拒絕對談、拒絕溝通的隱藏宣言。
一個場域對於員工休息室的設計,其實可以看出這個單位是如何看待「人」以及如何滿足對於「休息」的需求。
在我抽電子菸的兩個月裡,我發現了電子菸的物件設計其實大幅簡化了抽菸的腳本。
幾乎每個需要跟人接觸的服務型機器人,外表都被設計得很可愛。雖然可愛不是服務型機器人著重的商業應用,但確實產生了一定的親和力。
因為這些模型,讓我們對恐龍多了一層真實的想像;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精緻的模型,讓我們無法再想像「模型以外」的恐龍會是什麼樣子......
公園不一定得有個清晰的形象,對我而言,公園重要的意義在於聚集該地區的居民,來到這個公共場域展現地方的生機。
耳機的個人導向特質太強,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拒絕社交、拒絕對談、拒絕溝通的隱藏宣言。
一個場域對於員工休息室的設計,其實可以看出這個單位是如何看待「人」以及如何滿足對於「休息」的需求。
在我抽電子菸的兩個月裡,我發現了電子菸的物件設計其實大幅簡化了抽菸的腳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用沉睡來比喻分裂之境,又把由此形成的小我思想體系稱為一場夢。 「你並不住在這哀傷的世界,你活在永恆裡。」 儘管真相如此,當上主之子好像陷入沉睡,做起分裂之夢,在那短短的一瞬,整個質能時空世界誕生了,好似剎那間伸展出一條長長的時間軌道。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為什麼”時,我們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內心深處會想知道:“為什麼?”將會如何演變。 我意識到我對文字充滿熱情。閒暇時,我會坐下來在紙上塗墨。我沒有成為一名作家的目標。只是我在閒餘時間就只想做的事。
Thumbnail
📝臣服實驗:從隱居者到上市公司執行長,放手讓生命掌舵的旅程 第❶部:生命有了不一樣的發現 第❷部:偉大的實驗開始了 第❸部:從出世到入世 看到第三部的我, 還是有點懵懵懂懂😂 一開始麥克愛上了靜心, 不愛腦中一直說話的自己。 也不愛擁有自己意識的自己。 哇嗚,這對我而言, 是多大的不可思議😂
Thumbnail
📝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第四章(完結):選擇與愛連結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回到書名,你想過, 「什麼是自己嗎?」 我在更年輕的時候, 總是不能明白, 我好像一直一直在尋找那份「快樂」。 那份自己自由自在的「快樂」。 可我找了好久, 其實我還是不知道那時的我找到了什麼。 現在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專注來自於觀察 觀察就是專注最好的開始, 學會用觀察就學會「等待」👀 有了等待的心更能細細體會那些美好的事物。 分享文 不要讓生活總是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 少了安靜的心, 我們便無法好好觀察孩子, 而觀察不但是了解的開始,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該中斷的關懷。-蔡穎卿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 Carline 教授分享曾經教了一位學生, 琴藝是非常出色,程度非常高, 很可惜孩子最後不愛彈了, 不在享受音樂⋯ 老師知道對孩子最大的糾結是父母! 父母雖然一路陪伴學習, 也創造環境也不遺餘力, 是完完全全支持! 但父母總是用批判方式來激勵孩子, 雖然琴藝的確變好了, 但老師始
Thumbnail
最近和很多家長聊到孩子總是難以維持一個習慣, 為什麼有些習慣這麽難以堅持? 有些卻可以這麼自動化? 分享最近讀的「習慣力」, 作者用科學和研究統計說明習慣其實是來自大量重複行為, 而讓事情越簡單越容易發生, 當習慣慢慢養成後就會取代刻意決定, 更能簡化我們的生活和做事方式 放手給好的習慣好處就是,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用沉睡來比喻分裂之境,又把由此形成的小我思想體系稱為一場夢。 「你並不住在這哀傷的世界,你活在永恆裡。」 儘管真相如此,當上主之子好像陷入沉睡,做起分裂之夢,在那短短的一瞬,整個質能時空世界誕生了,好似剎那間伸展出一條長長的時間軌道。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為什麼”時,我們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內心深處會想知道:“為什麼?”將會如何演變。 我意識到我對文字充滿熱情。閒暇時,我會坐下來在紙上塗墨。我沒有成為一名作家的目標。只是我在閒餘時間就只想做的事。
Thumbnail
📝臣服實驗:從隱居者到上市公司執行長,放手讓生命掌舵的旅程 第❶部:生命有了不一樣的發現 第❷部:偉大的實驗開始了 第❸部:從出世到入世 看到第三部的我, 還是有點懵懵懂懂😂 一開始麥克愛上了靜心, 不愛腦中一直說話的自己。 也不愛擁有自己意識的自己。 哇嗚,這對我而言, 是多大的不可思議😂
Thumbnail
📝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第四章(完結):選擇與愛連結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回到書名,你想過, 「什麼是自己嗎?」 我在更年輕的時候, 總是不能明白, 我好像一直一直在尋找那份「快樂」。 那份自己自由自在的「快樂」。 可我找了好久, 其實我還是不知道那時的我找到了什麼。 現在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專注來自於觀察 觀察就是專注最好的開始, 學會用觀察就學會「等待」👀 有了等待的心更能細細體會那些美好的事物。 分享文 不要讓生活總是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 少了安靜的心, 我們便無法好好觀察孩子, 而觀察不但是了解的開始,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該中斷的關懷。-蔡穎卿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 Carline 教授分享曾經教了一位學生, 琴藝是非常出色,程度非常高, 很可惜孩子最後不愛彈了, 不在享受音樂⋯ 老師知道對孩子最大的糾結是父母! 父母雖然一路陪伴學習, 也創造環境也不遺餘力, 是完完全全支持! 但父母總是用批判方式來激勵孩子, 雖然琴藝的確變好了, 但老師始
Thumbnail
最近和很多家長聊到孩子總是難以維持一個習慣, 為什麼有些習慣這麽難以堅持? 有些卻可以這麼自動化? 分享最近讀的「習慣力」, 作者用科學和研究統計說明習慣其實是來自大量重複行為, 而讓事情越簡單越容易發生, 當習慣慢慢養成後就會取代刻意決定, 更能簡化我們的生活和做事方式 放手給好的習慣好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