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高翊峰的《聊聊》聊出父子情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翻著翻著就翻完了

我其實是想要不看高翊峰的這本書就把它還給圖書館的,因為我累績待看的書本已經堆疊成山,所以我拿起一本又一本從圖書館運回家的創作,本本都是作者嘔心瀝血之作吧?本本都是生命,而這一本,我只是拿來翻翻而已,想說翻翻而已,不小心翻完了一整個夏。作者的兒子叫做夏。這本聊聊,是作者和兒子的對話及相處實記。

父子有沒有那麼情深

有一位總編輯的爸爸執筆,似乎夏成了童星一般早慧的存在。而在高翊峰冷冷的筆觸下,寫出的卻是深深的情深。我不知道怎麼形容,但我讀起來的感覺文字是那麼的高冷,理性,卻又蘊藏著一種紙短情長的溺愛。溺愛嗎?我不確定,我只是沿用了書中有人這麼說高翊峰的用詞。而高翊峰後來也接受了這樣的用詞,希望自己在可以的時間裡,盡全力地溺愛他的兒子,夏。

對白對白還是對白

每一個篇章的前面,都是高翊峰和夏的對話,對白紀錄。從「夏:」到「我:」,讀者可以很清楚地彷彿聽見了他們父子倆的正面對決,大部分的時候表面是對決,其實是一種「調情」吧?調和父子的情分。如果有這樣可以好好講話的父親,大部分的小孩或許會更早去學習怎麼思考,關於人生關於志向關於成績關於愛關於死亡等等。一句又一句的對白,有的時候會感到童言童語的莞爾,但更多的時候卻是對問答背後的殘酷現實而感到戰慄。好比,夏覺得上學很累很久,高翊峰身為父親,認為是一種「彈性疲乏」,而不愧為文人,高翊峰還在深究彈性疲乏的定義。但高翊峰反問如果父親不上班,那麼就要喝西北風了。不知道夏幾歲,還不知道喝西北風的涵義,高翊峰竟然也就停下車搖下車窗讓夏喝喝看西北風。夏也就要父親繼續去上班了。這樣的對白及相處,多麼耐心,多麼寫實,多麼溫柔,多麼殘忍。

生死與性愛

難以談的還是生死和性愛,書中高翊峰自述自己會有意識的對夏進行關於性的討論。但令我最印象深刻的還是關於生死的這段話:

終有一天,我一定會先離開夏。
那一天到來之前,我能否準備好,要永遠離開夏了?
夏能否安心,輕輕握著手,也輕輕放下手,讓我離去?
這是活著的人,需要好好準備的一堂課。能否真的準備好?這些問題,在下雨的清晨,像眼前霧裡的城市一樣,缥缥缈缈。我沒有把握。各種形式的告別,都需要學習。關於死,以及與親者的告別,我和夏,也都還需要繼續對話,多說上幾句話。

這是一段我覺得值得我重新打字留下來的話。藏得多麼深的父愛。人生無常,高翊峰就這麼確信兒子會活得比自己長?但是,看著這段文字,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受,在閱讀的過程中,常常如同踩腳踏車的踏板鍊子在轉動,一顆又一顆的,一字一句的,磨合和拉扯。多麼美麗的擔憂。

他怎麼可以把愛的擔憂處理得這麼樣的溫柔美好。

我輸了。

敗在高級知識份子的家庭社經地位及文字洗練的功力,我在思考,愛的角力,是否,真的無關輸贏。


--
不論是知識性或娛樂性,但願這篇文章對你有益處!

維拉寫寫字需要你的按讚、愛心、追蹤、贊助 (請我吃頓飯繼續寫下去)

維拉寫寫字:臉書粉專IG方格子追蹤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lla 維拉寫寫字
81會員
429內容數
維拉寫寫字。不解釋。
Willa 維拉寫寫字的其他內容
2025/03/24
本文分享閱讀心得,作者失望地發現市面上許多標榜「原子習慣」的書籍,內容空洞、缺乏實用價值,與暢銷書《原子習慣》的實際內容有極大落差,多為勵志故事集錦,缺乏可操作性習慣建議,讀後感缺乏收穫。
Thumbnail
2025/03/24
本文分享閱讀心得,作者失望地發現市面上許多標榜「原子習慣」的書籍,內容空洞、缺乏實用價值,與暢銷書《原子習慣》的實際內容有極大落差,多為勵志故事集錦,缺乏可操作性習慣建議,讀後感缺乏收穫。
Thumbnail
2025/02/04
引言:為什麼選這本書? 當我在圖書館發現《兩次約會見真章:搞清楚他是鑽石還是礦石》這本書時,注意到它有基督教背景,並且由我熟悉的兩性婚姻專家牧師撰寫推薦序。此外,書本篇幅適中,讀起來不會有負擔,因此我立刻決定借閱,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實用的觀念。 這本書提供了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幫助女性在戀愛市
Thumbnail
2025/02/04
引言:為什麼選這本書? 當我在圖書館發現《兩次約會見真章:搞清楚他是鑽石還是礦石》這本書時,注意到它有基督教背景,並且由我熟悉的兩性婚姻專家牧師撰寫推薦序。此外,書本篇幅適中,讀起來不會有負擔,因此我立刻決定借閱,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實用的觀念。 這本書提供了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幫助女性在戀愛市
Thumbnail
2025/01/23
關於寫作用書繼《最高寫作法》之後,我預購了Jemmy Ko的新書《讓你一下筆就能變現》,今天晚上才入手。快速東跳西跳的翻閱之後,我只想要趕快抓緊時間寫點東西更新我的部落格。 書中強調質量產量並重,持續日更,還要有商業價值,但總之,強調「寫,就對了」。我寫了這麼多年部落格,還是看不到甚麼實質利益
Thumbnail
2025/01/23
關於寫作用書繼《最高寫作法》之後,我預購了Jemmy Ko的新書《讓你一下筆就能變現》,今天晚上才入手。快速東跳西跳的翻閱之後,我只想要趕快抓緊時間寫點東西更新我的部落格。 書中強調質量產量並重,持續日更,還要有商業價值,但總之,強調「寫,就對了」。我寫了這麼多年部落格,還是看不到甚麼實質利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翻著翻著就翻完了 我其實是想要不看高翊峰的這本書就把它還給圖書館的,因為我累績待看的書本已經堆疊成山,所以我拿起一本又一本從圖書館運回家的創作,本本都是作者嘔心瀝血之作吧?本本都是生命,而這一本,我只是拿來翻翻而已,想說翻翻而已,不小心翻完了一整個夏。作者的兒子叫做夏。這本聊聊,是作者和兒子的對話及
Thumbnail
翻著翻著就翻完了 我其實是想要不看高翊峰的這本書就把它還給圖書館的,因為我累績待看的書本已經堆疊成山,所以我拿起一本又一本從圖書館運回家的創作,本本都是作者嘔心瀝血之作吧?本本都是生命,而這一本,我只是拿來翻翻而已,想說翻翻而已,不小心翻完了一整個夏。作者的兒子叫做夏。這本聊聊,是作者和兒子的對話及
Thumbnail
蘇珝陽,一個暢銷作家,和三個從大學時期就住一起的好友一同生活,事業小有起色的他在情場上卻一直沒有點波動,那是因為在他心中一直有個過不去的坎。
Thumbnail
蘇珝陽,一個暢銷作家,和三個從大學時期就住一起的好友一同生活,事業小有起色的他在情場上卻一直沒有點波動,那是因為在他心中一直有個過不去的坎。
Thumbnail
專訪高瑞希 時,我們彼此四目相望,整間會議室,只剩下我們兩個,整個宇宙,只有我們兩個。兩個靈魂,專注地望入彼此,此刻無聲。一開始,我努力地看著他的眼睛,想要有些話語能回饋眼前的她,但是腦中卻一片空白。 她像是感受到我的狀態,要我專注當下放鬆,我才將用力的視線移開,專注在當下的空間,我與她的存在。
Thumbnail
專訪高瑞希 時,我們彼此四目相望,整間會議室,只剩下我們兩個,整個宇宙,只有我們兩個。兩個靈魂,專注地望入彼此,此刻無聲。一開始,我努力地看著他的眼睛,想要有些話語能回饋眼前的她,但是腦中卻一片空白。 她像是感受到我的狀態,要我專注當下放鬆,我才將用力的視線移開,專注在當下的空間,我與她的存在。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張曉風的散文集 一定是喜好文學的眾文青桌上少不了的啟蒙書 她的文字不犀利,不尖銳 但他的字字句句 有意無意的 總會流淌入心扉 關得再緊都鑽進骨裡
Thumbnail
張曉風的散文集 一定是喜好文學的眾文青桌上少不了的啟蒙書 她的文字不犀利,不尖銳 但他的字字句句 有意無意的 總會流淌入心扉 關得再緊都鑽進骨裡
Thumbnail
人生似一幕幕現實與回憶的光影交錯,回憶不盡然美好,現實總是催人老。時間一分一秒地溜過,生命一點一滴地消逝。我們終將化做土,變成灰;滋養一棵樹,一枝草,一朵花。
Thumbnail
人生似一幕幕現實與回憶的光影交錯,回憶不盡然美好,現實總是催人老。時間一分一秒地溜過,生命一點一滴地消逝。我們終將化做土,變成灰;滋養一棵樹,一枝草,一朵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