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盈如諮商心理師─謐光心理工作室-avatar-img

柯盈如諮商心理師─謐光心理工作室

11 位追蹤者
期許將深度的思考以淺顯易懂文字書寫,真正走入人心的理解。 -專於精神分析/舞蹈治療- 在無意識的陰影中,清明的覺知是一盞光。潛入無意識的世界裡,尋覓那些被埋藏許久,或許連自己也還不清楚的秘密。唯有在靜謐中,我們才能聽清楚從深處傳來的聲音,在沈默中抵達自己。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前面我們談到失去與內在、外在的連結,是讓我們陷入焦慮的原因之一,而覺察總是改變的開始,「正視與承認」疲憊/焦慮的訊號,是很重要的第一步,這樣的承認,其實也是對自己需求重視的開始。 焦慮導致的疲憊感, 也正應對著擁有好品質的休息的需要, 然而並不是只有睡覺才能做到所謂的休息, 真正的休息是...
Thumbnail
  不管你的童年有沒有擁有過芭比,一定都聽過芭比,芭比總是能激起人們各種的投射與情緒。而顯然芭比這部電影同樣地也為不同族群的人,激起了多樣又精彩的情感與反應。有的人歡笑喜悅又感動帶淚;有的人渾身不適,卻說不上來是為什麼;甚至有的人不屑一顧,或是憤而離場......
Thumbnail
█ 我可以是,也可以不是。  或許是潛意識裡不願被單一類型所侷限,在筆者不同舞蹈學習的經驗裡,除了開發出多樣的肢體表達能力,更發現每一種舞蹈類型的接觸,都會開啟內在新的自我的相遇:甜美可愛的小女孩、性感撫媚的小女人、霸氣女王的大女人、恬靜優雅的少女、活潑調皮的小男孩、帥氣狠勁的男人,它們都是我,卻也不是全部的我,有太多的「我」等著被看見。每一個人的靈魂都是一個驚喜包。因為「我還可以是__」的樣子,永遠比我們想像得還有更多。  當我們開發出越多樣的自己,那同時意味著我們能夠接納自己與他人更多元的樣貌。原本被我們排除在外的,不願接受的,被遺留在黑暗中的影子,被我們照見與迎接回來,那意味著我們突破了更多的限制,也擁有了更多的自由,我可以「是」___,也可以「不是」____。而Barbie與Ken何嘗不是在他們的旅程裡,遇見了他們人生更多的可能與選擇?  我們每個人都能從Barbie與Ken看見自己的一部份,各自值得被理解的困境與渴望,同時也沒有任何人能夠定義我們的本質與結局。  如同芭比選擇成為「人」,要經歷這麼多的情感,歡欣與徬徨,期盼與失望,而無論何人,結局終要面對死亡。卻也是因為能容納、經歷這麼多的情感,使得我們更為強大。
  IG、抖音、小紅書、threads,各種短影音、短文、廢片、廢文逐漸興起,大量的資訊流通與增長不見得讓人感到更加滿足,反而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焦慮。   我們正在面對一場又一場爭奪注意力的戰爭,資訊不斷地被切割與分散,真假訊息的交錯讓人需要付出更高的心力思考與判斷。戰爭勾起的是人們最原始本能...
Thumbnail
焦慮是你對「預期未來會發生什麼」而產生的感覺, 我們可以將焦慮視為一種內在的警報器: 「會不會發生危險?」 這是一種生存本能的反應,同時也是要保護我們存活的重要功能。 我們也可以用三個向度來評估這個感受,是不是有發展為焦慮症的可能:
Thumbnail
近日看過韓國正紅女團 NewJeans發表的《Cool With You》MV,不得不佩服閔熙珍再次為K-pop的歷史創出新高度。MV裡有相當多耐人尋味的細節,正好能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這次就先以一個比較輕鬆的素材,探索這支MV背後的故事與象徵,看看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吧!
Thumbnail
哇!寫得好好,很喜歡這種從心理學角度切入的解析。也喜歡那句“如同許多人走進諮商室,當坐下來,開始有了一個機會,往自己內在思考,能夠沉下來、靜下來,與自己接觸的那一刻,往往就是改變與成長的開端。”(當然還有很多喜歡的句子🥺)
──「我太容易理解他人,卻常常因為這個理解,錯失了伸張自己受傷的權利。」 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有一種忍耐,在關係裡更難以清楚地劃分界線,因為傾向於為對方設想,因為想要維護關係的和諧,比起自己被傷害的可能,更害怕拒絕或是誤解他人而引發被攻擊的可能,甚至造成對他人的傷害......
Thumbnail
到底要受傷到多大的程度,才能夠允許說:「我受傷了。」還是這樣是一種大驚小怪?小題大作?又或者,要被踩到多深的底限,才能夠做出拒絕:「對,我就是不行,不想要、就是不可以!」還是會被當作難搞?指控情緒化?光事後一個對自我的疑問,就足以撞擊當事人的自我懷疑,像法官一樣質問自己......
Thumbnail
「我能擁有關係,同時也保有自己。」 在這樣的界線裡,我們會有能力在關係中感受到: 「不害怕失去關係與自己,我會在乎對方,但同時也在乎我自己。」 這個境界並不容易,也不是每一次的衝突裡都能做得到, 畢竟我們總有各自生命或性格裡的罩門。
Thumbnail
普遍談到容易被情緒勒索的類型,其實多數屬於這樣的界線。 他們敏感也容易理解與認同他人的感受,比起跟他人不一樣,更喜歡感覺到「我們一樣」,彷彿同屬一個圈子的歸屬感。因為渴望與他人同在,這樣界線的人,當在乎他人感受的時候,容易受他人影響而失去自己。面對態度強硬的人,意見、想法、感受就會像被吞噬消失。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