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電影Barbie:你夠kenough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不管你的童年有沒有擁有過芭比,一定都聽過芭比,芭比總是能激起人們各種的投射與情緒。而顯然芭比這部電影同樣地也為不同族群的人,激起了多樣又精彩的情感與反應。有的人歡笑喜悅又感動帶淚;有的人渾身不適,卻說不上來是為什麼;甚至有的人不屑一顧,或是憤而離場。

█ 芭比談的是什麼?是女權、還是父權?

  原本對於電影的開場,稍有擔心在性別與虛實的置換中是否有刻意說教的嫌疑,但隨著劇情的推進,由於導演將故事建構在想像與現實的交界,整部電影敘說的技巧,很巧妙地掌握在這個邊界,儘管歌詞與台詞有時中二到讓人尷尬,卻又真實到讓人忍不住發笑,每句話語看似簡單,卻又蘊含著有意思的訊息,歷史符號的考究還有設定的巧思,讓這些訊息在不經意地時候駐進內心,打中每個人心裡不同的角落。以商業片來說,已經算是非常可圈可點,兼顧各種族群與角色的周到與細膩。

  比起芭比顯而易見的女性成長之旅,從單純無知的女孩成為有性徵的女人,從快樂的娃娃樂園走向痛苦卻又真實的世界,找回自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肯尼內在的迷惘與突破框架的歷程,更是這部電影裡隱藏的亮點。海報上「She's everything. He's just Ken.」與被逮捕後的名牌「and Ken」,都在暗示著肯尼附屬而不被重視的存在。

  就像大家都以為這是一部描述芭比的電影,畢竟有誰真的注意過、在乎到肯尼呢?肯尼只能透過芭比,另一個客體的凝視而存在,對於自身主體的意義跟價值完全建立在另一個人身上。

  肯尼的角色不只可以是一種性別置換的理解,其實也很真實地代表著男性的心聲。電影裡將男性的自戀與脆弱描繪得非常貼切。作為男性,看似父權裡的既得利益者,其實也是父權底下的受害者,作為男人就應該要勇猛、健壯嗎?就像男孩子在追求心儀的女孩子的同時,擔心自己不受青睞的背後,其實也充滿了對於自身價值的懷疑,是否足夠被愛?足夠被接納?

  沒有足夠自信的男性,很可能會將這部視為一部諷刺父權,甚至與男性對抗的電影。但就像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選擇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飾演肯尼的理由之一便是,她知道他不會擔心演了這部電影後就失去他的男子氣慨。如果有著足夠的信心與健康的自戀,便會明白這部其實在探討的是有關於「存在的意義與本質」: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平等地尊重。

█ 現代男性的新困境

  最近媒體提到,有些女性會開始關注另一半是否「Kenough」,是否有足夠的尊重與思想,可以一同接納與討論這樣的電影,這或許也正展現了現代男性新的困境。

先前在Me too的議題裡談過:

「太多男性的情感與需求往往會在成長的期待中被掩藏與遺忘。尤其男性在發展自我認同的過程中,相較於女性,對於維護自尊有著更大的焦慮,更容易透過膨脹與自戀的方式來面對挫折感。」

  過去沉默寡言、不外遇、有錢能養家,似乎就能足以作為一個好男性代表。而今為什麼作為一個稱職合格的男人越來越困難?甚至難以找到另一半?

  因為現代人對於情感品質的覺醒與需求提高了。

  對男性而言,需要學習的能力更多了,不僅是對挫折的容受力,還有對自己與他人情感的理解與表達,這都是過往我們對男性理所當然的期待與壓抑,如今要付出的代價,對很多男性來說,要重新開發或找回這些能力是很痛苦的過程。

█ 我們不一樣,卻也一樣

  女性主義隨著時代演進歷經了多次的變革,從激進、極端的對立與抗爭,走到現代開始試著去看見彼此的困境,這是每一個變革發生的必然歷程。原來我們看似不一樣,我要不一樣,走到最後,發現原來我們其實都一樣。我們可以是犧牲奉獻的母親,也可以獨立自主的職業女性,同樣的,我們可以是勇猛無畏的男人,也可以是脆弱柔軟的男孩。

  當那些以為理所當然的世界被置換了新的立場與視角,我們才會看見另一面個體的處境。事實上,不管男性與女性,甚至在這兩者之外,都是真正的女性主義者所關切的對象。同時,我也很喜歡電影裡置入艾倫這個角色,他像是邊緣人與觀眾的觀點角色,又像是在兩性之外的可能。這樣的第三角色、第三者的概念,為我們將這部電影這麼經典刻板明確的兩性角色,拉出了另一種想像的空間。

每一個Barbie都值得被鼓勵擁抱自身的本質,

而每一個Ken都值得被好好地重視與疼愛。

  當肯說出:”Ken is me”,這個覺醒,意味著作為肯尼這個角色,那不過只是他的一部份,真正的肯,是一個更大的整體的「我」,這句話的意義,以及這刻肯尼對自我的覺醒。他終於意識到,他不再是從屬於誰的附屬品,或是只能禁錮在被賦予的角色裡,他可以擁有更多的選擇。

█ 我可以是,也可以不是。

  或許是潛意識裡不願被單一類型所侷限,在筆者不同舞蹈學習的經驗裡,除了開發出多樣的肢體表達能力,更發現每一種舞蹈類型的接觸,都會開啟內在新的自我的相遇:甜美可愛的小女孩、性感撫媚的小女人、霸氣女王的大女人、恬靜優雅的少女、活潑調皮的小男孩、帥氣狠勁的男人,它們都是我,卻也不是全部的我,有太多的「我」等著被看見。

每一個人的靈魂都是一個驚喜包。

因為「我還可以是__」的樣子,永遠比我們想像得還有更多。

  當我們開發出越多樣的自己,那同時意味著我們能夠接納自己與他人更多元的樣貌。原本被我們排除在外的,不願接受的,被遺留在黑暗中的影子,被我們照見與迎接回來,那意味著我們突破了更多的限制,也擁有了更多的自由,我可以「是」___,也可以「不是」____。

而Barbie與Ken何嘗不是在他們的旅程裡,

遇見了他們人生更多的可能與選擇?

  我們每個人都能從Barbie與Ken看見自己的一部份,各自值得被理解的困境與渴望,同時也沒有任何人能夠定義我們的本質與結局。

  如同芭比選擇成為「人」,要經歷這麼多的情感,歡欣與徬徨,期盼與失望,而無論何人,結局終要面對死亡。卻也是因為能容納、經歷這麼多的情感,使得我們更為強大。

---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都是老掉牙的突破框架,追求自我的心靈雞湯,但我認為,好的故事就是將古老的意義,用嶄新的創意展現,呈現給世人。好故事永遠不嫌多,它會不斷地提醒著我們生命裡最重要的價值所在。畢竟「知道」與「體會」,往往有著想像不到的距離。一如電影裡所揭示的,肯尼要能拿到法院席院,恐怕不是一時半刻就能馬上翻轉的。但當我們看見了,我們就已經走在這條路上了。

- - - - - -謐光。心理工作室- - - - - -

✦ ✦ 個別諮商、團體、工作坊合作,歡迎聯繫✦ ✦

➤ IG:light_psychworks
➤ 臉書:謐光。心理工作室
➤ 信箱聯繫:【yingrulove@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G、抖音、小紅書、threads,各種短影音、短文、廢片、廢文逐漸興起,大量的資訊流通與增長不見得讓人感到更加滿足,反而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焦慮。   我們正在面對一場又一場爭奪注意力的戰爭,資訊不斷地被切割與分散,真假訊息的交錯讓人需要付出更高的心力思考與判斷。戰爭勾起的是人們最原始本能...
焦慮是你對「預期未來會發生什麼」而產生的感覺, 我們可以將焦慮視為一種內在的警報器: 「會不會發生危險?」 這是一種生存本能的反應,同時也是要保護我們存活的重要功能。 我們也可以用三個向度來評估這個感受,是不是有發展為焦慮症的可能:
近日看過韓國正紅女團 NewJeans發表的《Cool With You》MV,不得不佩服閔熙珍再次為K-pop的歷史創出新高度。MV裡有相當多耐人尋味的細節,正好能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這次就先以一個比較輕鬆的素材,探索這支MV背後的故事與象徵,看看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吧!
──「我太容易理解他人,卻常常因為這個理解,錯失了伸張自己受傷的權利。」 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有一種忍耐,在關係裡更難以清楚地劃分界線,因為傾向於為對方設想,因為想要維護關係的和諧,比起自己被傷害的可能,更害怕拒絕或是誤解他人而引發被攻擊的可能,甚至造成對他人的傷害......
到底要受傷到多大的程度,才能夠允許說:「我受傷了。」還是這樣是一種大驚小怪?小題大作?又或者,要被踩到多深的底限,才能夠做出拒絕:「對,我就是不行,不想要、就是不可以!」還是會被當作難搞?指控情緒化?光事後一個對自我的疑問,就足以撞擊當事人的自我懷疑,像法官一樣質問自己......
「我能擁有關係,同時也保有自己。」 在這樣的界線裡,我們會有能力在關係中感受到: 「不害怕失去關係與自己,我會在乎對方,但同時也在乎我自己。」 這個境界並不容易,也不是每一次的衝突裡都能做得到, 畢竟我們總有各自生命或性格裡的罩門。
  IG、抖音、小紅書、threads,各種短影音、短文、廢片、廢文逐漸興起,大量的資訊流通與增長不見得讓人感到更加滿足,反而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焦慮。   我們正在面對一場又一場爭奪注意力的戰爭,資訊不斷地被切割與分散,真假訊息的交錯讓人需要付出更高的心力思考與判斷。戰爭勾起的是人們最原始本能...
焦慮是你對「預期未來會發生什麼」而產生的感覺, 我們可以將焦慮視為一種內在的警報器: 「會不會發生危險?」 這是一種生存本能的反應,同時也是要保護我們存活的重要功能。 我們也可以用三個向度來評估這個感受,是不是有發展為焦慮症的可能:
近日看過韓國正紅女團 NewJeans發表的《Cool With You》MV,不得不佩服閔熙珍再次為K-pop的歷史創出新高度。MV裡有相當多耐人尋味的細節,正好能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這次就先以一個比較輕鬆的素材,探索這支MV背後的故事與象徵,看看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吧!
──「我太容易理解他人,卻常常因為這個理解,錯失了伸張自己受傷的權利。」 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有一種忍耐,在關係裡更難以清楚地劃分界線,因為傾向於為對方設想,因為想要維護關係的和諧,比起自己被傷害的可能,更害怕拒絕或是誤解他人而引發被攻擊的可能,甚至造成對他人的傷害......
到底要受傷到多大的程度,才能夠允許說:「我受傷了。」還是這樣是一種大驚小怪?小題大作?又或者,要被踩到多深的底限,才能夠做出拒絕:「對,我就是不行,不想要、就是不可以!」還是會被當作難搞?指控情緒化?光事後一個對自我的疑問,就足以撞擊當事人的自我懷疑,像法官一樣質問自己......
「我能擁有關係,同時也保有自己。」 在這樣的界線裡,我們會有能力在關係中感受到: 「不害怕失去關係與自己,我會在乎對方,但同時也在乎我自己。」 這個境界並不容易,也不是每一次的衝突裡都能做得到, 畢竟我們總有各自生命或性格裡的罩門。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Barbie芭比》是由葛莉塔潔薇執導,2023年上映的美國喜劇歌舞片。由瑪格羅比和雷恩葛斯林領銜主演。本片打破典型芭比在世界及她自己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各種典型成見,並讓她及世界上的小女孩(應該也包括其他大小男女孩)了解,成見只是枷鎖,人生要自己開拓,即使會死掉也沒關係。本片獲得金球獎最佳喜劇電影。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2023年最重要的電影之一《芭比》由葛列塔潔薇導演,她也於今年(2024年)受聘成為坎城影展的評審團主席。這部電影雖然主要是關於女性的,但其中一位男性角色仍然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Barbie芭比(Barbie, 2023)劇透心得 【她是全世界,而他只是肯尼】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Barbie芭比》是由葛莉塔潔薇執導,2023年上映的美國喜劇歌舞片。由瑪格羅比和雷恩葛斯林領銜主演。本片打破典型芭比在世界及她自己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各種典型成見,並讓她及世界上的小女孩(應該也包括其他大小男女孩)了解,成見只是枷鎖,人生要自己開拓,即使會死掉也沒關係。本片獲得金球獎最佳喜劇電影。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2023年最重要的電影之一《芭比》由葛列塔潔薇導演,她也於今年(2024年)受聘成為坎城影展的評審團主席。這部電影雖然主要是關於女性的,但其中一位男性角色仍然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Barbie芭比(Barbie, 2023)劇透心得 【她是全世界,而他只是肯尼】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