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被評為「行人地獄」之我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日前一則 CNN的新聞將臺灣描述成行人地獄,而那陣子也同時發生了幾件交通事故憾事,行人都走在斑馬線上了,卻仍遭汽車撞傷或死亡的意外。

raw-image

臺灣地狹人稠,行人的路權被嚴重擠壓,尤其是在都會區,上班尖峰時刻人車爭道,每天開車上路都是挑戰,不只自己要小心,還要小心別人不小心。

我曾在金門小住過一星期左右,我發現當地的汽車都會禮讓行人,常常大老遠就會停下等行人通過,因為每個路口幾乎都有科技執法,不停車就會被開罰單,大台北地區也慢慢形成這樣的禮讓行人習慣,只是偶爾這樣的行為,還是會被後方車輛按喇叭。

多年前曾因帶遊學團經驗,數度短暫住在澳洲的布里斯班,當地人出入大多自行開車,社區的馬路設計,完美區分行人及車輛的動線,部分十字路口皆以圓環取代,不僅減緩車速,同時也減少了闖紅燈事故,車子在內圈,行人走在外圍,大大提升了行人的安全。

英美地區住宅區與商業區涇渭分明,都會區繁忙路口則有交警坐鎮指揮,但臺灣很難做到這樣的規格,我是開車族,違規車輛行徑,讓馬路有如虎口,CNN的報導雖刺耳,但事實就是如此,但臺灣除了是「行人地獄」,路上也有不少「地獄客行人」。

以下為我個人經驗,最常遇見的是邊走路邊滑手機的行人,完全沈浸在虛擬世界,身處危險路口而不自知,我就曾遇過闖紅燈的手機族行人,還好我是轉彎車,車速本來就不快。

還有一種情境是在沒有行人專用道的單行道小巷,行人走在最外側,我開車在道路中央行進,遇到行人無預警地切換路徑,突然出現在我車子前方,還好當下立刻緊急煞車,沒有發生車禍,否則追究起肇事責任,我可能要背上一條「應注意而未注意」的罰則。

raw-image

接下來的情況要用圖解比較容易說明,在市區塞車時,車子會一輛接著一輛挨著停等,中間留一小個安全車距,並隨時隨地保持警覺,一旦可以前進就要立即跟上,已經不止一次,我在緩步前進時,左側車流或右側車流,忽然竄出行人,因為視覺死角的關係,行人幾乎是瞬間出現在眼前,又要緊急煞車閃避行人,另一方面又擔心後車追撞,據說以現行交通規則,開車的人仍是難辭其咎,這不是地獄客行人,是什麼?另外汽機車都要經過考照程序取得駕照,對交通號誌都能正確判讀,但有些行人完全不知雙黃線及雙白線的意義,直接大喇喇地穿越,按喇叭警示,他竟然回頭瞪我!

最後一種是腳踏車,他們有時候被當行人,有時候也算車輛,在單行道上逆向而行,在設有腳踏車專用道的路上,恣意穿梭在車陣中,自以為靈活,不考慮其他人的路權,我的電動後照鏡都被腳踏車騎士撞歪,進場維修又是一筆費用。

臺灣現有條件,絕對做不到英美國家的水準,他們地廣人稀,開車在非都會區或住宅區,以我個人經驗,根本少有機會遇到行人,當然會大老遠就停等,臺灣的地理條件不同,路上又有機車大軍,不能等而視之。

但我不悲觀,亂中有序是我們的強項,只要開車的人和行人多配合現行交通規則,該小心注意時,務必小心,

「交通安全,人人有責」

我家的孩子我都告誡他們,有些路口紅綠燈秒數夠長,不要一變綠燈就前進,因為常會有闖黃燈的車輛,遇到沒有交通號誌的路口,一定要來回看個兩次才穿越,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

騎機車配戴安全帽,開車繫安全帶,推行有成,相信禮讓行人路權,也可以在全民配合下,形成社會共識,讓臺灣早日脫離行人地獄的污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起分享電影戲劇、小說創作與生活大小事的絮語
52會員
990內容數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2025/04/19
多年前曾擔任澳洲遊學團帶隊老師,寄宿家庭的奶奶Lorraine週末都會自己烤巧克力餅乾,濃郁的餅乾甜香充斥在廚房及餐廳的每個角落,那是一種幸福的味道,是市售商品比不了的家的味道。 前陣子我在美式賣場找到了一個商品:巧克力豆餅乾麵糰,只要用烤箱烤過就可以吃了,我忍不住拿了一盒放進購物車。 第一次試
Thumbnail
2025/04/19
多年前曾擔任澳洲遊學團帶隊老師,寄宿家庭的奶奶Lorraine週末都會自己烤巧克力餅乾,濃郁的餅乾甜香充斥在廚房及餐廳的每個角落,那是一種幸福的味道,是市售商品比不了的家的味道。 前陣子我在美式賣場找到了一個商品:巧克力豆餅乾麵糰,只要用烤箱烤過就可以吃了,我忍不住拿了一盒放進購物車。 第一次試
Thumbnail
2025/04/06
分享一下我參加大甲鎮瀾宮繞境的時數及步數,從4/4的22:45出發,走到4/5清晨3:30,約4個小時45分鐘,走了28,271步。 因為是臨時起意,我只穿了厚機能襪和休閒運動鞋,穿著薄長袖,帶了防風防水連帽外套,但天氣不冷不熱,外套全程都綁在腰上。 可能睡前有抬腳,也墊高雙腳,所以完全沒有腳痠
Thumbnail
2025/04/06
分享一下我參加大甲鎮瀾宮繞境的時數及步數,從4/4的22:45出發,走到4/5清晨3:30,約4個小時45分鐘,走了28,271步。 因為是臨時起意,我只穿了厚機能襪和休閒運動鞋,穿著薄長袖,帶了防風防水連帽外套,但天氣不冷不熱,外套全程都綁在腰上。 可能睡前有抬腳,也墊高雙腳,所以完全沒有腳痠
Thumbnail
2025/04/06
路途中先生問我走大甲媽祖繞境和白沙屯媽祖進香有什麼區別,我直覺回說:「大甲媽祖出巡很熱鬧盛大,人潮很擁擠,白沙屯媽祖我沒有參與到啟程,只有自己單獨從沙鹿走到追分,還有一天是和一群好友,從半夜三點走到北港朝天宮,為了追上大甲媽祖鑾轎,我們都是快走,有時還要小跑步,比較像行軍。 走白沙屯媽祖進香時
Thumbnail
2025/04/06
路途中先生問我走大甲媽祖繞境和白沙屯媽祖進香有什麼區別,我直覺回說:「大甲媽祖出巡很熱鬧盛大,人潮很擁擠,白沙屯媽祖我沒有參與到啟程,只有自己單獨從沙鹿走到追分,還有一天是和一群好友,從半夜三點走到北港朝天宮,為了追上大甲媽祖鑾轎,我們都是快走,有時還要小跑步,比較像行軍。 走白沙屯媽祖進香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以下兩張圖是神戶溫泉街的景色 乍看之下好像全是行人天國 但不是,旁邊是車道 右邊有台白色車輛正在行駛 如果是在台灣 人行道上會塞滿機車 然後窄窄的馬路旁應是畫出雙向停車格 台灣人在台灣觀光時總是好像腿斷掉似的 一定要開到店家門口購買東西 但是這些腿殘的台灣人到了日本 就能一天走二十幾公里逛街賞花 無
Thumbnail
以下兩張圖是神戶溫泉街的景色 乍看之下好像全是行人天國 但不是,旁邊是車道 右邊有台白色車輛正在行駛 如果是在台灣 人行道上會塞滿機車 然後窄窄的馬路旁應是畫出雙向停車格 台灣人在台灣觀光時總是好像腿斷掉似的 一定要開到店家門口購買東西 但是這些腿殘的台灣人到了日本 就能一天走二十幾公里逛街賞花 無
Thumbnail
我們能不能發明AI紅綠燈,讓沒車的道路不轉綠燈,使有車的道路繼續通行?或當綠燈的車道空了,提前讓下一個車道轉綠燈?既然警政機關已有人臉辨識系統,停車場已可辨識車牌,監控系統已可對任何風吹草動發出訊號,我想,判斷一個路口某車道有無車輛、行人,技術上應該做得到。
Thumbnail
我們能不能發明AI紅綠燈,讓沒車的道路不轉綠燈,使有車的道路繼續通行?或當綠燈的車道空了,提前讓下一個車道轉綠燈?既然警政機關已有人臉辨識系統,停車場已可辨識車牌,監控系統已可對任何風吹草動發出訊號,我想,判斷一個路口某車道有無車輛、行人,技術上應該做得到。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台灣交通環境是否真的是行人地獄? 台灣的交通環境一直被批評為「行人地獄」,意指對於行人極度不友善的狀況。近日,有關「路口不停讓行人」的新措施引發爭議,原本預計6月30日起實施的「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不論遠近,駕駛都要停讓」規定,被交通部長王國材喊卡,改朝「行人已在近端或過中心線需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台灣交通環境是否真的是行人地獄? 台灣的交通環境一直被批評為「行人地獄」,意指對於行人極度不友善的狀況。近日,有關「路口不停讓行人」的新措施引發爭議,原本預計6月30日起實施的「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不論遠近,駕駛都要停讓」規定,被交通部長王國材喊卡,改朝「行人已在近端或過中心線需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在網路看到一則被推爆的對話,大意是說,被外國朋友問到台灣人為何乖乖遵守口罩規定,卻不甩交通規則時,完全答不出來。之前也有被外國媒體形容台灣是行人地獄。我不騎機車也不開車,出門大抵就是走路跟大眾運輸工具,一趟出門起碼會遇到好幾次機車汽車不禮讓斑馬線行人的經驗,每次出門返家,都有那種「幸好無事生還」的疲
Thumbnail
在網路看到一則被推爆的對話,大意是說,被外國朋友問到台灣人為何乖乖遵守口罩規定,卻不甩交通規則時,完全答不出來。之前也有被外國媒體形容台灣是行人地獄。我不騎機車也不開車,出門大抵就是走路跟大眾運輸工具,一趟出門起碼會遇到好幾次機車汽車不禮讓斑馬線行人的經驗,每次出門返家,都有那種「幸好無事生還」的疲
Thumbnail
日前一則 CNN的新聞將臺灣描述成行人地獄,而那陣子也同時發生了幾件交通事故憾事,行人都走在斑馬線上了,卻仍遭汽車撞傷或死亡的意外。 臺灣地狹人稠,行人的路權被嚴重擠壓,尤其是在都會區,上班尖峰時刻人車爭道,每天開車上路都是挑戰,不只自己要小心,還要小心別人不小心。 我曾在金門小住過一星期左右,我發
Thumbnail
日前一則 CNN的新聞將臺灣描述成行人地獄,而那陣子也同時發生了幾件交通事故憾事,行人都走在斑馬線上了,卻仍遭汽車撞傷或死亡的意外。 臺灣地狹人稠,行人的路權被嚴重擠壓,尤其是在都會區,上班尖峰時刻人車爭道,每天開車上路都是挑戰,不只自己要小心,還要小心別人不小心。 我曾在金門小住過一星期左右,我發
Thumbnail
最近台灣被美國CNN封為「行人地獄」,由於最近看到台中某客運撞倒母親與小孩的案例,威利也頗有感觸。台灣的交通其實不是行人地獄而已,應該是對上路的人來說都是地獄,出問題的不只是道路規劃跟法規,更重要的人台灣人沒有尊重行人的心,無論是開車騎車都是以自己為本位,只是自己「方便」就好。 威利自身的案例為經驗
Thumbnail
最近台灣被美國CNN封為「行人地獄」,由於最近看到台中某客運撞倒母親與小孩的案例,威利也頗有感觸。台灣的交通其實不是行人地獄而已,應該是對上路的人來說都是地獄,出問題的不只是道路規劃跟法規,更重要的人台灣人沒有尊重行人的心,無論是開車騎車都是以自己為本位,只是自己「方便」就好。 威利自身的案例為經驗
Thumbnail
台灣騎樓的面貌可追塑到日治時期「巿區改正」計劃,留下現今在北中南部城區常見的騎樓建築。樓上為住家或倉庫,地面臨街展店,騎樓則為走廄通道。
Thumbnail
台灣騎樓的面貌可追塑到日治時期「巿區改正」計劃,留下現今在北中南部城區常見的騎樓建築。樓上為住家或倉庫,地面臨街展店,騎樓則為走廄通道。
Thumbnail
曾經在新聞驚鴻一瞥某位市長說過:「要讓違規者有羞恥感」。我認為這正是改善交通秩序的癥結;可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個畫面我也只看過一次,毫無下文,這種話題媒體不炒、政治人物也不再談到。
Thumbnail
曾經在新聞驚鴻一瞥某位市長說過:「要讓違規者有羞恥感」。我認為這正是改善交通秩序的癥結;可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個畫面我也只看過一次,毫無下文,這種話題媒體不炒、政治人物也不再談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