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 加害人家屬: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

2023/06/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般而言,被害人家屬都希望加害人誠心道歉,也想了解為何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然而加害人及其家屬之間往往關係斷裂、無法溝通,自然難以完成被害人家屬的心願。」
加害人家屬: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 (加害者家族)
作者: 鈴木伸元
譯者: 陳令嫻
出版社:台灣商務
《我們與惡的距離》播出時,李大芝與她的父母在劇中的經歷為加害者家族帶來了很渾厚的演繹,深深地影響了我。無論在世界的何處,發生加害與事件時,總是不乏對於細節關切的民眾。在資訊如此快速流通的現代,更是有各種網路足跡與資源可以流通他人的消息與八卦,本書便是探討較少被人顧及的族群:加害者的家屬。
當家人成為了犯罪者與加害人時,同一家族裡面的其他人,究竟需要為這個加害人扛起什麼樣的責任與代價?許多人在第一時間內最先想到到,可能就是:「為何家人沒有防範與阻止這樣的悲劇發生?」然而,這真的是家人可以阻止的嗎?
本書第一章便用了一個案例說明,有的時候加害人的家屬對於事件根本毫不知情,甚至一直到家人被逮捕後才發現有這樣的事件。經歷一連串的司法過程中,即使是加害者家屬也很有可能在家人被逮捕後的數年間,都難以知悉案件裡的詳細資訊,對於整起事件的瞭解與看媒體報導的民眾無異。
但日本社會並沒有給加害人家屬太多的理解與空間,透過許多日本知名的案件,作者描寫了加害者家屬常面臨的窘境,在知道消息後除了要消化驚愕的感受之外,生活也會以非常急切的速度爆發出一連串的考驗:隱私、住處、工作、經濟、婚約、子女等人生要事無一倖免。加害者家屬從古至今經常遇到各種遭遇:被記者包圍毫無隱私、被鄰居與陌生人唾棄和攻擊、在網路上毫不留情的批評與威脅、原本有的人生規劃(婚姻、工作、升遷、財產、房產等)灰飛煙滅、子女與親人被霸凌等⋯⋯更不用提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家人是加害人的心情。
除了家屬之外,相關的人士也很有可能會涉入其中。書中的案例不乏加害者的鄰居、同事、同學被騷擾甚至攻擊的案件,為了減少影響,在日本許多相關的家屬(即使是遠親)也會自動辭職、離婚以更改子女姓氏以免被波及等。若犯下案件的是未成年的子女,父母的角色無可避免會遇到更強烈的抨擊,而年幼的子女很可能在家人還難以解釋自己身為加害人的爸爸或媽媽生了什麼事的情況下,就被迫轉學或遭到霸凌,甚至以最糟的方式知道真相。但身為家人的人,真的有辦法察覺家庭中是否有加害人的角色,並且預警處理嗎?
本書探討了各式各樣的影響與帶來影響的管道,關於社會風氣及媒體報導方式如何撻伐加害人家屬,無論家屬再怎麼道歉,也難以有被原諒的一天,甚至道歉的用詞、態度、衣著都會被放大檢視。
另外一群被討論到的族群則是冤獄者,當一個人被媒體認定是嫌疑犯時,即使還沒定案,那個人的傷害就已經開始了,就算後續證明了他是無辜的,也可能會被檢討為何被當成嫌疑犯。甚至還可能需要付出多年的代價才能重獲自由。
而受害人也常常在過程中變成被檢討的一方,尤其涉及大筆金錢的賠償時,也會被攻擊是貪圖於金錢。看完這些例子真的覺得無論是哪一方都非常痛苦。
作者在書中說明了他認為可以加以注意,以判斷家人是否具有高風險加害者的影響因素。而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舉列歐美文化與日本文化下社會面對加害人家屬截然不同的反應這點:在日本,加害者家屬幾乎都是被檢討與抨擊的對象,而在美國,則會有許多民眾同理加害者家屬的痛苦並表現支持的反應。這也跟社會價值觀中個人主義與群體主義以及該國家司法機制的理念有關。
此外,作者也搜集了日本與其他國家真的加害人家屬所設立的協助組織及團體目前的運作方式,也可以感覺到建立這樣的團體雖有必要,卻非常不易。光是同理加害人家屬,就很有可能會變成被民眾抨擊的一方,而團體本身也很容易遭受攻擊。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份是,加害者家屬與受害者家屬有時候甚至是劃分不開的。暴力、性侵、殺害出現在自己熟識的人甚至家庭中的機率其實是更高的,光是出現在家人間的殺害就可能佔據殺人案件的四成左右,而這類型的人在尋求團體的支持與協助時難以被歸類於加害者或受害者家屬的一方,在求助方面又更加的困難。
而有的時候成為加害人的過程也不是當事者心甘情願的,書中舉的例子包含只是想糾正偷書賊的書店店長,在追逐小偷的過程中引發逃跑的小偷沒注意車輛導致被撞死的事件,因而遭受大量的攻擊,又或者養雞的農民因沒注意到自己的雞並非生病而是禽流感,未能即時撲殺,最後被與論大量抨擊等。
讀完這本書,覺得無論是身處於哪一方,都非常的痛苦。也提醒了我未來在面對各種社會事件的發生時,心中可以對減少一些對於這樣的族群應該要怎樣的假設、減少言語的攻擊或隱私的侵犯、增加對於加害人本身與加害人關係者之間的界線,並對於兩方所承受的經歷多一些理解。
15會員
30內容數
忙裡偷閒寫下閱讀心得。為生活與閱讀留下一點足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