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心理師的網路素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件事情我很傻眼

前幾天有個兒科網紅醫師在臉書上寫了長文

主要是訴說教養孩子的問題,重點是有提到打孩子巴掌

的確,他寫了一堆他自己的教養困境,孩子有多難帶多不受教

而後又因打了孩子有社工介入( 大約是被通報家防 )

重點是下方一堆人寫著鼓勵與打氣的話

其他人就算了,還有些是心理師粉專的具名留言

欸,不是,再怎樣,怎麼可以打孩子巴掌?怎麼可以踹孩子?

我可以理解,心理師在工作上習慣去同理接納當事人的狀態,

但這些心理師們是瞎了嗎?沒看到打巴掌這些文字

已經明顯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安全

要同理不是不行,對阿,教養孩子真的很辛苦
但這是一個公開粉絲專頁,不是密閉晤談室
心理師的留言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
難道不該在留言時,顧及社會閱聽眾,
除了同理外,也明確指認出踹孩子、打巴掌是不可取的行為?

用精緻化的語言去同理打巴掌的醫師,他們想要做什麼?

網友的評論很有趣

有人說,如果這位打孩子的父親,不是高級知識分子,不是網紅,不是醫師

下方還會有一堆人喊讚、喊加油?

心理師的素養沒辦法讓他們看出,這些看起來嘔心瀝血的文字下

是對於未成年孩子的暴力相向?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呱呱心理師的專業碎念的沙龍
39會員
47內容數
2024/02/02
 名校大學生交往指南 一、「我能考上名校是因為我自己很努力」:觀察名單 二、「我能考上名校不只是自己努力,家人提供支援也相當重要」:優秀,可深入交往 三、「我能考上名校,不只是自己家庭環境,成長過程中也有接觸各方的資源與幫助」:極品,趕快在一起 四、「我能考上名校是因為我很努力,其他沒有
Thumbnail
2024/02/02
 名校大學生交往指南 一、「我能考上名校是因為我自己很努力」:觀察名單 二、「我能考上名校不只是自己努力,家人提供支援也相當重要」:優秀,可深入交往 三、「我能考上名校,不只是自己家庭環境,成長過程中也有接觸各方的資源與幫助」:極品,趕快在一起 四、「我能考上名校是因為我很努力,其他沒有
Thumbnail
2023/11/08
當學生的時候,有同學的論文想要以「失敗的心理諮商」為主題,結果被指導教授否決。同學轉述,教授說,寫這樣的主題會「得罪心理師界」。
Thumbnail
2023/11/08
當學生的時候,有同學的論文想要以「失敗的心理諮商」為主題,結果被指導教授否決。同學轉述,教授說,寫這樣的主題會「得罪心理師界」。
Thumbnail
2023/10/31
我從小就是一位報復心很強的機車小孩 我成長在教師可以打學生的90年代社會
Thumbnail
2023/10/31
我從小就是一位報復心很強的機車小孩 我成長在教師可以打學生的90年代社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知名兒科醫師日前在臉書發文「我打了我的小孩」,文中自述身為單親爸爸的無奈。醫師主要訴求是:小孩 1.生活習慣極差/2. 沒有自理能力/3. 不瞭解自己的興趣。但是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是要身教出來,不是打出來;所謂的興趣,更是只能發掘、培養。本文將推薦兩本書,協助爸媽不要用打的,要用系統來教小孩的方法
Thumbnail
知名兒科醫師日前在臉書發文「我打了我的小孩」,文中自述身為單親爸爸的無奈。醫師主要訴求是:小孩 1.生活習慣極差/2. 沒有自理能力/3. 不瞭解自己的興趣。但是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是要身教出來,不是打出來;所謂的興趣,更是只能發掘、培養。本文將推薦兩本書,協助爸媽不要用打的,要用系統來教小孩的方法
Thumbnail
身為一位作文老師,看過無數學生文章、面對過無數孩子和家長,我可以大膽說一句:「孩子的行為問題,多半是模仿父母的壞榜樣。但當大人在氣頭上,只想藉由言語和肢體暴力來立即解決問題時,通常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有同樣的毛病,最該打的人可能是自己!」以下舉三個案例來說明。
Thumbnail
身為一位作文老師,看過無數學生文章、面對過無數孩子和家長,我可以大膽說一句:「孩子的行為問題,多半是模仿父母的壞榜樣。但當大人在氣頭上,只想藉由言語和肢體暴力來立即解決問題時,通常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有同樣的毛病,最該打的人可能是自己!」以下舉三個案例來說明。
Thumbnail
最近有一名知名的小兒科醫師在臉書自白 因為他的三個小孩生活習慣極其偏差 於是他開始使用體罰的方式管教孩子 甚至耳光伺候,讓孩子活在這樣的情境下... 直到前妻發現,急忙報警,這起事件也因此傳了開來...... 這時候多多少少會有正反兩方的說法 一方可能會說,小孩不打就壞了規矩 一方可能會說,
Thumbnail
最近有一名知名的小兒科醫師在臉書自白 因為他的三個小孩生活習慣極其偏差 於是他開始使用體罰的方式管教孩子 甚至耳光伺候,讓孩子活在這樣的情境下... 直到前妻發現,急忙報警,這起事件也因此傳了開來...... 這時候多多少少會有正反兩方的說法 一方可能會說,小孩不打就壞了規矩 一方可能會說,
Thumbnail
前幾天有個兒科網紅醫師在臉書上寫了長文 主要是訴說教養孩子的問題,重點是有提到打孩子巴掌 的確,他寫了一堆他自己的教養困境,孩子有多難帶多不受教 而後又因打了孩子有社工介入( 大約是被通報家防 ) 重點是下方一堆人寫著鼓勵與打氣的話 其他人就算了,還有些是心理師粉專的具名留言 欸,
Thumbnail
前幾天有個兒科網紅醫師在臉書上寫了長文 主要是訴說教養孩子的問題,重點是有提到打孩子巴掌 的確,他寫了一堆他自己的教養困境,孩子有多難帶多不受教 而後又因打了孩子有社工介入( 大約是被通報家防 ) 重點是下方一堆人寫著鼓勵與打氣的話 其他人就算了,還有些是心理師粉專的具名留言 欸,
Thumbnail
本篇分享閱讀摘要,書名: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的左右腦處於分裂狀態—下篇《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M.D.)、蒂娜.布萊森(Tina Payne Bryson, Ph.D.) 著,周玥、李碩 譯,地平線文化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本書從腦
Thumbnail
本篇分享閱讀摘要,書名: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的左右腦處於分裂狀態—下篇《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M.D.)、蒂娜.布萊森(Tina Payne Bryson, Ph.D.) 著,周玥、李碩 譯,地平線文化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本書從腦
Thumbnail
在一個社團看到關於打小孩的管教方式討論,底下一堆爸媽大喊「不打是要我怎麼教小孩?」看得我膽顫心驚。
Thumbnail
在一個社團看到關於打小孩的管教方式討論,底下一堆爸媽大喊「不打是要我怎麼教小孩?」看得我膽顫心驚。
Thumbnail
現在很多專家和教養文化,都說不應打罵孩子,因為這樣某程度會影響到幼兒的大腦發展,對他們造成心理影響,然後影響成長。 於是,不打不罵的風氣持續成長,但是我想說,劍走偏鋒,走向任何一邊的極端,都不會有好結果。
Thumbnail
現在很多專家和教養文化,都說不應打罵孩子,因為這樣某程度會影響到幼兒的大腦發展,對他們造成心理影響,然後影響成長。 於是,不打不罵的風氣持續成長,但是我想說,劍走偏鋒,走向任何一邊的極端,都不會有好結果。
Thumbnail
幼兒會打父母,大多是家長太寵的關係,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打人又不痛、長大自然就會改善了,因此即便孩子不肯說對不起,也就作罷不處罰,但長期會使孩子養成壞習慣,而且長越大越難改過來,等孩子打人會痛或引發嚴重問題時,才要他修正行為,小孩會覺得很疑惑,小時候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
Thumbnail
幼兒會打父母,大多是家長太寵的關係,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打人又不痛、長大自然就會改善了,因此即便孩子不肯說對不起,也就作罷不處罰,但長期會使孩子養成壞習慣,而且長越大越難改過來,等孩子打人會痛或引發嚴重問題時,才要他修正行為,小孩會覺得很疑惑,小時候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
Thumbnail
有個孩子,和母親關係緊張衝突,他的衝動性高,控制力較低,案母習慣用高壓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很多狀況,孩子雖努力配合案母的要求,但仍會因太想去做想做的事情,而觸犯到媽媽的規定,也會受到更嚴厲的處罰。 孩子到學校,常會帶著刺來保護自己,當覺得別人侵犯他,或不照著他想要的方式互動時,就會出現高漲的情緒和攻擊行
Thumbnail
有個孩子,和母親關係緊張衝突,他的衝動性高,控制力較低,案母習慣用高壓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很多狀況,孩子雖努力配合案母的要求,但仍會因太想去做想做的事情,而觸犯到媽媽的規定,也會受到更嚴厲的處罰。 孩子到學校,常會帶著刺來保護自己,當覺得別人侵犯他,或不照著他想要的方式互動時,就會出現高漲的情緒和攻擊行
Thumbnail
1.觀察:先「觀察」各種可能,找到孩子生氣的原因 2.承諾:「我一定幫你,但你先哭完,我陪你哭完,我們再討論」 3.感謝:「我對你那麼兇、發脾氣,可是你還是這麼愛我~孩子,謝謝!」
Thumbnail
1.觀察:先「觀察」各種可能,找到孩子生氣的原因 2.承諾:「我一定幫你,但你先哭完,我陪你哭完,我們再討論」 3.感謝:「我對你那麼兇、發脾氣,可是你還是這麼愛我~孩子,謝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