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打罵教育,先不問有沒有用,我就問:「你有沒有資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為一位作文老師,看過無數學生文章、面對過無數孩子和家長,我可以大膽說一句:「孩子的行為問題,多半是模仿父母的壞榜樣。但當大人在氣頭上,只想藉由言語和肢體暴力來立即解決問題時,通常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有同樣的毛病,最該打的人可能是自己!」
raw-image

前幾天一位網紅兒科醫師在他的臉書粉專上寫了一篇討拍文,先是數落孩子的行為問題,再合理化自己暴力毆打小孩的行徑。發文沒多久,便遭到許多專家及網友的炮轟。

關於打罵教育,我自己是過來人,清楚了解做為受害者,記憶當中只有深刻的恐懼、羞辱與創傷,當初到底做了什麼根本沒有印象。可見,企圖透過打罵來矯正行為的方法,其傷害遠遠超過矯正效果。

相關的研究與論述,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我不是專業,不便多說。不過,身為一位作文老師,看過無數學生文章、面對過無數孩子和家長,我可以大膽說一句:

孩子的行為問題,多半是模仿父母的壞榜樣。但當大人在氣頭上,只想藉由言語和肢體暴力來立即解決問題時,通常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有同樣的毛病,最該打的人可能是自己!

這當然不是什麼高見,其實講的就是身教的重要性,沒有人不知道。但我卻見到不少真實案例:

一、健忘的男孩

在我的線上課程當中,要求學生課後完成文章後,交由父母拍照回傳給我批改。有一個高年級的男孩,不管我下課前千交待萬交待,作業總是一拖再拖。有一次,他已經累積了四篇文章沒有交,我私訊他媽媽,請她叮嚀兒子。她回道:

謝謝老師提醒,呈呈(男孩化名)都沒給我作業。他非常散漫,常常忘東忘西,我罵他都沒有用,真的很頭痛。老師你等等,我在外面,我打電話問他文章寫完沒?

過了幾分鐘,媽媽傳訊息來:

老師,他的文章都寫完了,我等一下回家馬上拍照傳給您。謝謝!

沒想到,她的「等一下」,我等了一個禮拜還是沒收到文章。再次提醒她時,她又滿口答應說「晚上一定傳」。可是,至今一個學期過去了,我仍然沒有收到……

二、說謊是跟誰學的?

曾經有一位媽媽跟我抱怨孩子說謊成性,而且說謊技巧不斷進化,雖然孩子每騙一次,媽媽就痛打他一次,但還是改不了。舉例來說:他考試考差了,一開始是騙媽媽考卷還沒發;被拆穿後,下次騙媽媽說他考六十九分是全班最高分;被拆穿後,下次乾脆竄改成績。到最後,每當考完,媽媽不再看考卷,直接打電話問老師成績。

有一堂課,我帶學生看一張分析人類說謊原因的圖表,其中所佔百分比最高的是「掩蓋錯誤或不當行為」。

在寫心得時,我原本以為他會舉自己欺騙媽媽的事情為例。結果,他竟然爆媽媽的料:

我媽常騙我爸,目的就是掩蓋自己的錯誤或不當行為。有一次,我有一題數學算不出來,她氣得打我耳光,卻不小心打到我的眼睛,我痛到大哭,把我爸吵醒。爸爸進來看發生什麼事,我媽竟然騙他說我削完鉛筆後,把筆拔出削鉛筆機時太大力,戳到自己的眼睛。實在有夠扯的!
延伸閱讀:打罵就能嚇阻孩子撒謊嗎?當你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你可能會慚愧……

三、消失的爸爸

有一個高年級男生很喜歡跟同學連線玩手遊,偏偏爸爸規定只有假日可以玩一個小時,平日不能玩,因此錯過很多和同學連線的機會。如果偷玩被抓包,會被爸爸嚴厲處分,父子常常為了這個問題發生爭執。

上個學期,我帶學生閱讀一篇關於手機成癮的科普文章,這個男孩在寫心得時舉爸爸為例,讓我大開眼界--

某個假日,全家人原先預計上午十點出門去逛大賣場,但是直到十點整,爸爸卻消失了。他和弟弟、媽媽三人在家中裡裡外外、樓上樓下都找遍了,喉嚨也喊啞了,仍然不見爸爸人影。他們以為爸爸出門買東西,可是打他的手機卻沒有回應,媽媽甚至叫兒子出門到附近搜尋爸爸的下落。

直到接近中午,一個念頭閃進媽媽腦海,想到主臥房的廁所還沒找過。由於廁所燈沒有開,他們以為裡面沒人,剛剛沒有進去找。果然,媽媽推開廁所門,赫然發現--爸爸坐在馬桶上專注地打電動,媽媽連喊數聲才回過神來。當他站起來時,雙腿因為發麻差一點跌倒……


這些年來,我見的孩子與父母多了,也讀了不少學生的心聲,因而見識到小孩的不當行為,大部分是從爸媽那裡學來的,更讓我深刻體會「身教」的重要。耐人尋味的是,我們在氣頭上指責子女的過錯時,卻對自己顯而易見的行為問題視而不見。那麼,小孩子被打過罵過之後,卻見到始作俑者依然故我,怎麼可能了解這樣的行為有什麼不對。

所以,下次見到孩子出現脫序行為時,最好先按捺住自己的脾氣,思考他們的行為是不是身邊大人錯誤行為的反映。你先學會自我反省,孩子才會從你身上學會自我反省。
raw-image
  •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32.1K會員
653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鴻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3
孩子多麼渴望爸媽和他們站在同一個陣線,鼓勵他們、支持他們。可是,父母以愛為出發點,卻又使用帶刺的教養方式,往往讓孩子不敢靠近,最後漸行漸遠,甚至站到敵對面去了……。細思極恐的是,這些受傷的孩子,會不會是兒少性剝削的高危險群呢?
Thumbnail
2025/04/03
孩子多麼渴望爸媽和他們站在同一個陣線,鼓勵他們、支持他們。可是,父母以愛為出發點,卻又使用帶刺的教養方式,往往讓孩子不敢靠近,最後漸行漸遠,甚至站到敵對面去了……。細思極恐的是,這些受傷的孩子,會不會是兒少性剝削的高危險群呢?
Thumbnail
2025/01/29
寫作,其實可以由父母為孩子打好基礎,再由老師為學生持續磨練。所以,《教作文,先交心:陪孩子找回表達的熱情與自信,給父母及老師的42個引導寫作練習》既教導父母如何為子女培養寫作信心、在日常生活當中提升表達能力,也和老師們分享實用的寫作教學要領--雙管齊下,為孩子打造紮實的寫作力!
Thumbnail
2025/01/29
寫作,其實可以由父母為孩子打好基礎,再由老師為學生持續磨練。所以,《教作文,先交心:陪孩子找回表達的熱情與自信,給父母及老師的42個引導寫作練習》既教導父母如何為子女培養寫作信心、在日常生活當中提升表達能力,也和老師們分享實用的寫作教學要領--雙管齊下,為孩子打造紮實的寫作力!
Thumbnail
2024/05/27
當孩子帶著一張不及格的考卷回家,一臉沮喪,望著你的眼神中還帶著恐懼。這時,你會把他抓過來罵一頓?唸一頓?還是立刻開始逐題檢討?我給你一個誠心的建議--你該學會什麼時候必須保持安靜。
Thumbnail
2024/05/27
當孩子帶著一張不及格的考卷回家,一臉沮喪,望著你的眼神中還帶著恐懼。這時,你會把他抓過來罵一頓?唸一頓?還是立刻開始逐題檢討?我給你一個誠心的建議--你該學會什麼時候必須保持安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知名兒科醫師日前在臉書發文「我打了我的小孩」,文中自述身為單親爸爸的無奈。醫師主要訴求是:小孩 1.生活習慣極差/2. 沒有自理能力/3. 不瞭解自己的興趣。但是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是要身教出來,不是打出來;所謂的興趣,更是只能發掘、培養。本文將推薦兩本書,協助爸媽不要用打的,要用系統來教小孩的方法
Thumbnail
知名兒科醫師日前在臉書發文「我打了我的小孩」,文中自述身為單親爸爸的無奈。醫師主要訴求是:小孩 1.生活習慣極差/2. 沒有自理能力/3. 不瞭解自己的興趣。但是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是要身教出來,不是打出來;所謂的興趣,更是只能發掘、培養。本文將推薦兩本書,協助爸媽不要用打的,要用系統來教小孩的方法
Thumbnail
身為一位作文老師,看過無數學生文章、面對過無數孩子和家長,我可以大膽說一句:「孩子的行為問題,多半是模仿父母的壞榜樣。但當大人在氣頭上,只想藉由言語和肢體暴力來立即解決問題時,通常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有同樣的毛病,最該打的人可能是自己!」以下舉三個案例來說明。
Thumbnail
身為一位作文老師,看過無數學生文章、面對過無數孩子和家長,我可以大膽說一句:「孩子的行為問題,多半是模仿父母的壞榜樣。但當大人在氣頭上,只想藉由言語和肢體暴力來立即解決問題時,通常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有同樣的毛病,最該打的人可能是自己!」以下舉三個案例來說明。
Thumbnail
當大人自己都處於混亂當中,自顧不暇,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去關注到孩子的狀態跟需求? 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舉止,無形中都反應出他們的身心狀態,是否有壓力,是否想要被陪伴。
Thumbnail
當大人自己都處於混亂當中,自顧不暇,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去關注到孩子的狀態跟需求? 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舉止,無形中都反應出他們的身心狀態,是否有壓力,是否想要被陪伴。
Thumbnail
在一個社團看到關於打小孩的管教方式討論,底下一堆爸媽大喊「不打是要我怎麼教小孩?」看得我膽顫心驚。
Thumbnail
在一個社團看到關於打小孩的管教方式討論,底下一堆爸媽大喊「不打是要我怎麼教小孩?」看得我膽顫心驚。
Thumbnail
孩子都有調皮的時候,會做錯很多事情,又更會時常犯同樣的錯誤,明明已經說過了,但卻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時身為媽媽爸爸的你,會非常生氣,覺得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為何如此頑劣,總是得一二再而三的反覆講很多遍都還是沒做好,會因此而發怒,是不是? 但其實這不是他沒在聽,有時候也不是他不願意這麼做。 3-5歲
Thumbnail
孩子都有調皮的時候,會做錯很多事情,又更會時常犯同樣的錯誤,明明已經說過了,但卻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時身為媽媽爸爸的你,會非常生氣,覺得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為何如此頑劣,總是得一二再而三的反覆講很多遍都還是沒做好,會因此而發怒,是不是? 但其實這不是他沒在聽,有時候也不是他不願意這麼做。 3-5歲
Thumbnail
身為兩個兒子的媽,我必須承認,我真的、真的很想打小孩。 很多人喜歡用打的方式教育小孩,因為「打」是威權,馬上可以看得到效果,立竿見影,然而小孩乖乖就範,是因為明白道理而願意接受教誨?還是害怕棍子打下去的疼痛?!
Thumbnail
身為兩個兒子的媽,我必須承認,我真的、真的很想打小孩。 很多人喜歡用打的方式教育小孩,因為「打」是威權,馬上可以看得到效果,立竿見影,然而小孩乖乖就範,是因為明白道理而願意接受教誨?還是害怕棍子打下去的疼痛?!
Thumbnail
現在很多專家和教養文化,都說不應打罵孩子,因為這樣某程度會影響到幼兒的大腦發展,對他們造成心理影響,然後影響成長。 於是,不打不罵的風氣持續成長,但是我想說,劍走偏鋒,走向任何一邊的極端,都不會有好結果。
Thumbnail
現在很多專家和教養文化,都說不應打罵孩子,因為這樣某程度會影響到幼兒的大腦發展,對他們造成心理影響,然後影響成長。 於是,不打不罵的風氣持續成長,但是我想說,劍走偏鋒,走向任何一邊的極端,都不會有好結果。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軟體看到一位媽媽在群組表示讀中班的孩子回家反應在學校時常被另一位同學捉弄,孩子很不喜歡這樣的感覺卻不敢告訴老師,於是這位媽媽想詢問大家是否要協助告知老師?但又怕幫了孩子之後養成了依賴心,而另一種矛盾的心情是擔心若不幫孩子的話,以後孩子遇到困難都不會告訴父母了。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軟體看到一位媽媽在群組表示讀中班的孩子回家反應在學校時常被另一位同學捉弄,孩子很不喜歡這樣的感覺卻不敢告訴老師,於是這位媽媽想詢問大家是否要協助告知老師?但又怕幫了孩子之後養成了依賴心,而另一種矛盾的心情是擔心若不幫孩子的話,以後孩子遇到困難都不會告訴父母了。
Thumbnail
我們很難相信,愛我們的人會故意傷害我們,因此覺得需要為他們的行為找藉口。但壓抑這樣的痛苦只會讓我們更有可能去體罰自己的孩子,如果你願意深入自己的內心,真正再去感受小時候被打的痛苦,就絕對不願把這樣的痛苦加諸在孩子身上。即使我們再怎麼壓抑否認,這樣的痛苦也沒有在童年就結束。
Thumbnail
我們很難相信,愛我們的人會故意傷害我們,因此覺得需要為他們的行為找藉口。但壓抑這樣的痛苦只會讓我們更有可能去體罰自己的孩子,如果你願意深入自己的內心,真正再去感受小時候被打的痛苦,就絕對不願把這樣的痛苦加諸在孩子身上。即使我們再怎麼壓抑否認,這樣的痛苦也沒有在童年就結束。
Thumbnail
為什麼孩子不能好好說話?為什麼孩子的態度會充滿惡意?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說話習慣與面對事情的行為模式,講話刻薄、愛說教、拐彎抹角、缺乏理性或是過度退縮,透過說話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個性,但也可以間接看到他生活的環境與家庭相處模式。 家訪多年,小孩的行為複製幾乎成為教育與社會工作裡面的一門顯學
Thumbnail
為什麼孩子不能好好說話?為什麼孩子的態度會充滿惡意?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說話習慣與面對事情的行為模式,講話刻薄、愛說教、拐彎抹角、缺乏理性或是過度退縮,透過說話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個性,但也可以間接看到他生活的環境與家庭相處模式。 家訪多年,小孩的行為複製幾乎成為教育與社會工作裡面的一門顯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