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演化(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週我們聊到冰河時期促成複雜生命的產生,本篇文章將從前寒武紀末期的埃迪卡拉紀最初的複雜生命說起。

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英語:Ediacaran biota)又稱艾迪卡拉生物群,是一群神秘的盤狀、管狀、葉狀或袋狀生物,生活在前寒武紀末期的埃迪卡拉紀(5億8000萬年前-5億4200萬年前)。埃迪卡拉生物群是迄今已知最早的複雜多細胞生物。

1946年在澳大利亞南部埃迪卡拉山的石英岩中首次發現其類化石,因而得名。這類化石已在世界30多個地點被發現。

這類生物主要是貌似現今的水母、海鰓等刺胞動物般的柔軟底棲生物,它們形態特殊,一般體型較大,個別長達1米以上,無口、肛門及消化系統。身軀扁平,可能生活於淺海近岸的水中,多數種類不具運動能力,科學家依這些化石的形態提出了三葉動物門(身體為三輻射對稱)、前分節動物門(身體為兩側對稱且分節)、花瓣動物門(身體呈葉狀或羽毛狀,類似海鰓)等已滅絕的動物門類。德國古生物學家阿道夫·塞拉赫認為它們由多分區相互纏結或縫合的扁平體組成,用液體支持身軀,利用擴散作用獲取海水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體表的條紋及褶皺能擴大體表面積,增加物質交換的效率。牠們各自棲息在海床上,沐浴陽光、吸收水中氧氣和養分,彼此間互不侵犯的祥和場景,使得埃迪卡拉紀的海洋生態環境被稱作「埃迪卡拉花園」(Ediacara Garden)。少數現代動物門類在這一時期亦有化石出土,例如刺胞動物和脊索動物(多為類似海鞘的化石)等,以及可能屬於軟體動物的金伯拉蟲。

埃迪卡拉生物群在成冰紀的廣大冰川融化、地球回暖時出現(阿瓦隆大爆發),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前的埃迪卡拉紀末期滅絕事件中迅速消失。而牠們空出的生態區位則於之後的寒武紀大爆發中輻射演化出的各種生物(其中包括絕大多數現今動物的祖先)順利地填入。現存動物的基本發育體制與寒武紀大爆發中產生的動物化石紀錄相符合,而非較早的埃迪卡拉生物。在後來的肉眼可見的大型生物方面,寒武紀生物群完全取代了埃迪卡拉紀化石紀錄中出現的生物。

由於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形態和生長方式等和任何之後出現的生命形式截然不同,大多數種類都難以和現代生物建立確切的聯繫,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它們代表著動物演化史中早早就滅絕的一個分支,沒有留下任何後代,很可能是早期多細胞動物的一次不成功的演化嘗試。而古生代初期大量出現的複雜多細胞動物則是由與它們無關的單細胞生物演化而來。阿道夫·塞拉赫為這類神祕生物提出了獨立的文德生物總門(學名:Vendozoa,後改為Vendobionta)。過往學界對於它們究竟是動物、真菌、原生生物、藻類或地衣等一直有很大的爭議,甚至有學者認為它們屬於已滅絕的一界。不過2018年的研究發現一個俄羅斯出土的狄更遜水母(Dickinsonia,埃迪卡拉生物群的代表生物之一)化石中含有膽固醇,支持此類群為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動物之一。

埃迪卡拉紀末期滅絕事件

在埃迪卡拉紀(又被稱作震旦紀)的地層,有兩種主要的化石種類:一種是稱作埃迪卡拉生物群的軟體生物,其化石被微生物殘骸所形成的軟墊保存了下來;另一種則是鈣化生物(英語:calcifying organisms),例如具有碳酸鈣骨架的克勞德管蟲以及納馬籃蟲。由於這兩種生物群同時突然在埃迪卡拉紀末期(約5.42億年前)消失,他們的滅絕無法簡單以原先所猜測的埃迪卡拉型保存層的關閉來解釋。

事實上,這些岩層中生物鑽孔的生痕,成了地質學家標記寒武紀的起點。這些洞穴的始作俑者可能是所謂的「陰莖蟲」(penis worm,這不是在開玩笑),牠們翻騰著鑽過原始海床,把埃迪卡拉紀生物棲息地給毀了。

在地質學家眼中,這些鑽孔標誌著地層的質變,與過去數十億年形成的無生物鑽孔的岩層明顯不同,可以標誌著地層間的質變;接下來五億年的岩石紀錄裡可能都找不到類似的改變,直到人類為了尋求礦物和化石燃料,在岩石上打出數英里深的大洞為止。

在這場生存競賽中的倖存者們持續演化,形成所謂的「寒武紀大爆發」,此次大爆發創造出當今地球上絕大多數動物的祖先,而「寒武紀大爆發」後續生命演化下次再來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lliam Liou的沙龍
45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William Lio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7
隨著大航海發現新大陸與新航路,除了找到新資源與新貿易路線,同時因為發現更多新土地上述三者相互結合引發數百年的殖民熱潮,而台灣也是在大航海時代開啟後的一百年走進世界歷史的舞台。 殖民主義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通過戰爭或其他方式尋求或取得另外土地及其土著居民的政策。殖民者通常會取得當地的實質性特權,
2025/01/07
隨著大航海發現新大陸與新航路,除了找到新資源與新貿易路線,同時因為發現更多新土地上述三者相互結合引發數百年的殖民熱潮,而台灣也是在大航海時代開啟後的一百年走進世界歷史的舞台。 殖民主義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通過戰爭或其他方式尋求或取得另外土地及其土著居民的政策。殖民者通常會取得當地的實質性特權,
2024/12/31
征服的開始與發現美洲 首航美洲(1492~1493) 1492年8月3日夜裡,哥倫布的艦隊從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出發了。他的艦隊由3艘帆船和90名船員組成,旗艦是一條大型的克拉克帆船——聖瑪利亞號(諢名「加利西亞」號),以及兩艘小型的卡拉維爾帆船——平塔號和聖塔克拉拉號(諢名尼尼亞號)。平塔
Thumbnail
2024/12/31
征服的開始與發現美洲 首航美洲(1492~1493) 1492年8月3日夜裡,哥倫布的艦隊從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出發了。他的艦隊由3艘帆船和90名船員組成,旗艦是一條大型的克拉克帆船——聖瑪利亞號(諢名「加利西亞」號),以及兩艘小型的卡拉維爾帆船——平塔號和聖塔克拉拉號(諢名尼尼亞號)。平塔
Thumbnail
2024/12/24
在伊比利半島發展出卡拉維爾帆船後,歐洲人終於開始將目光瞄向神秘的東方。 探索東方的渴望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貨幣主義者則認為,開啟探索時代的主要原因是歐洲貴金屬的劇烈流失。歐洲經濟建立在金、銀貨幣的流通上,
Thumbnail
2024/12/24
在伊比利半島發展出卡拉維爾帆船後,歐洲人終於開始將目光瞄向神秘的東方。 探索東方的渴望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貨幣主義者則認為,開啟探索時代的主要原因是歐洲貴金屬的劇烈流失。歐洲經濟建立在金、銀貨幣的流通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有在追蹤古生物資訊的人應該對眼齒鳥事件並不陌生,它是2020年才發生的一樁古生物醜聞。在當年的3月,科學頂尖期刊《自然》發表了一篇中國地質大學古生物學家邢立達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描述一項從緬甸的克欽邦發現的琥珀化石標本,年代為9千8百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森諾曼期。琥珀中存在一個非常小的頭顱化石,長度約
Thumbnail
有在追蹤古生物資訊的人應該對眼齒鳥事件並不陌生,它是2020年才發生的一樁古生物醜聞。在當年的3月,科學頂尖期刊《自然》發表了一篇中國地質大學古生物學家邢立達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描述一項從緬甸的克欽邦發現的琥珀化石標本,年代為9千8百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森諾曼期。琥珀中存在一個非常小的頭顱化石,長度約
Thumbnail
化石庫是留存豐富生物化石的沉積岩床,也時常保有動物的軟組織化石,由於生物物種豐富,因此可以窺探該地區當時的古生物生態系。現今所發現的寒武紀至奧陶紀化石庫幾乎都是當時熱帶與溫帶氣候的區域,而古生代早期極圈以內的化石庫出土甚少,因此到此我們對於寒武紀—奧陶紀的極圈生物生態瞭解不多。
Thumbnail
化石庫是留存豐富生物化石的沉積岩床,也時常保有動物的軟組織化石,由於生物物種豐富,因此可以窺探該地區當時的古生物生態系。現今所發現的寒武紀至奧陶紀化石庫幾乎都是當時熱帶與溫帶氣候的區域,而古生代早期極圈以內的化石庫出土甚少,因此到此我們對於寒武紀—奧陶紀的極圈生物生態瞭解不多。
Thumbnail
現代海中大型濾食性動物如鬚鯨與鯨鯊等分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濾食,鬚鯨的濾食結構是由上顎皮膚所特化形成的鬚鯨板,成分與我們的毛髮、指甲都是由特定的角蛋白組成;而鯨鯊的牙齒非常細小,主要則透過特殊的鰓弓結構來過濾海水小型生物。你可曾認識過恐龍時代的海中濾食動物呢?在過去如晚侏儸紀的厚莖魚類(Pachy
Thumbnail
現代海中大型濾食性動物如鬚鯨與鯨鯊等分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濾食,鬚鯨的濾食結構是由上顎皮膚所特化形成的鬚鯨板,成分與我們的毛髮、指甲都是由特定的角蛋白組成;而鯨鯊的牙齒非常細小,主要則透過特殊的鰓弓結構來過濾海水小型生物。你可曾認識過恐龍時代的海中濾食動物呢?在過去如晚侏儸紀的厚莖魚類(Pachy
Thumbnail
輻鰭魚與肉鰭魚是現今硬骨魚類當中最重要的兩大分支,其中輻鰭魚更是現今魚類當中最為繁盛,多樣性最高的類群,在過往的研究中推測肉鰭魚與輻鰭魚的分化時間為志留紀中晚期(早於4億1千萬9百萬年前),但輻鰭魚的化石紀錄在志留紀乃至接下來的整個泥盆紀都非常稀缺,並且僅限於當時的低緯度地區。比較過往的泥盆紀化石紀
Thumbnail
輻鰭魚與肉鰭魚是現今硬骨魚類當中最重要的兩大分支,其中輻鰭魚更是現今魚類當中最為繁盛,多樣性最高的類群,在過往的研究中推測肉鰭魚與輻鰭魚的分化時間為志留紀中晚期(早於4億1千萬9百萬年前),但輻鰭魚的化石紀錄在志留紀乃至接下來的整個泥盆紀都非常稀缺,並且僅限於當時的低緯度地區。比較過往的泥盆紀化石紀
Thumbnail
在新生代鸚鵡螺曾經有著廣泛的分佈跟多樣性,然而到了現今鸚鵡螺的分佈卻被限制在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的中部區域。為何鸚鵡螺的分佈會有如此大範圍的縮減,這在過去一直無法解釋(雖然有人認為是溫度降低導致,但這與鸚鵡螺在新生代的分佈演變並不符合),不過在去年九月一項研究的發表,提供了一個解釋。 研究人員假設是鰭
Thumbnail
在新生代鸚鵡螺曾經有著廣泛的分佈跟多樣性,然而到了現今鸚鵡螺的分佈卻被限制在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的中部區域。為何鸚鵡螺的分佈會有如此大範圍的縮減,這在過去一直無法解釋(雖然有人認為是溫度降低導致,但這與鸚鵡螺在新生代的分佈演變並不符合),不過在去年九月一項研究的發表,提供了一個解釋。 研究人員假設是鰭
Thumbnail
1955年,一位美國業餘古生物化石收藏家法蘭西斯‧塔利(Francis Tully)獲得了一個源自伊利諾州馬孫溪化石層(Mazon Creek fossil beds)的奇特化石,由於該化石的形體特殊,在好奇心驅使之下送往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進行鑑定,之後讓當時博物館內的古生物學家目睹都啞口無言。
Thumbnail
1955年,一位美國業餘古生物化石收藏家法蘭西斯‧塔利(Francis Tully)獲得了一個源自伊利諾州馬孫溪化石層(Mazon Creek fossil beds)的奇特化石,由於該化石的形體特殊,在好奇心驅使之下送往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進行鑑定,之後讓當時博物館內的古生物學家目睹都啞口無言。
Thumbnail
陌生的世界 人們都以為我們已經很瞭解自身所處的環境了,其實是還差的很遠很遠。不要說微生物那一類比較冷門的科學,也不要說深海這種做研究難以到達的地方。光是潮間帶、淺海這種都是人的地方,還是一大堆我們沒見過的生物。以潮間帶來說好了,光是這一兩年(2017)在悠活附近的潮間帶就發現好幾種新種的陸蟹。
Thumbnail
陌生的世界 人們都以為我們已經很瞭解自身所處的環境了,其實是還差的很遠很遠。不要說微生物那一類比較冷門的科學,也不要說深海這種做研究難以到達的地方。光是潮間帶、淺海這種都是人的地方,還是一大堆我們沒見過的生物。以潮間帶來說好了,光是這一兩年(2017)在悠活附近的潮間帶就發現好幾種新種的陸蟹。
Thumbnail
當吸上最後一口氣的鯨魚準備死亡時,另一豐富的生命也即將開展。「一頭藍鯨體重達 90 噸,其組織中可儲存 9 噸碳」(Andrew Pershing,2010),豐富的碳有機質將吸引許多生物攝食,成為了深海中的營養來源之一。 生物學家們把這種鯨類死後接下來的過程取下了一個辭彙,叫做「鯨落」。
Thumbnail
當吸上最後一口氣的鯨魚準備死亡時,另一豐富的生命也即將開展。「一頭藍鯨體重達 90 噸,其組織中可儲存 9 噸碳」(Andrew Pershing,2010),豐富的碳有機質將吸引許多生物攝食,成為了深海中的營養來源之一。 生物學家們把這種鯨類死後接下來的過程取下了一個辭彙,叫做「鯨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