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再鞭打你自己了。你是因為不足往前推進,還是因為好奇,而往前探索?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最近惹爭議的「我打了我的小孩」文章,謾罵聲四起。說打小孩就是不對。我本身也沒有教育孩子的經驗,在此就不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應該如何教育子女。

雖然看文章的當下讀到「讓孩子跪著用腳踹四肢,只為了讓他們頭部離地面近,撞到時不會受太多傷」等話,感到毛骨悚然,但說實話,誰沒被打過?

raw-image

回想我成長過程,學校教師已經沒有打學生的資格了。但當時還有因為成績沒達到標準,被補習班老師用熱溶膠打的經歷(阿當時還是大家排排站,等著被打手心的);有跟朋友傳紙條作弊,被父親狠狠打屁股的經歷,還有現在想不起原因,阿嬤找不到棍子用玫瑰花打的經歷,現在想來就很好笑XD。

打這件事,讓身體記得教訓。不得不說有時候是有用的。我從那時候起對於作弊這件事,劃了一道馬里亞納海溝。

但是,有時候比打更刻骨銘心的是其他的肢體語言。他的影像力不亞於打罵。這個影響力是不是傷害,就看個人如何解讀了。

我媽是注重孩子成績的。她沒有要求我得第一,但我可以明顯感受到,只要我比某人差,她的臉色就會極度難看。

當我說「我考了XX分」,我媽的回應是「那XXX考幾分?」

她不太在乎我在班上的表現(即便我就是在第二和三名之間徘徊),在乎的是我有沒有比另外一個人強。

當我有時候贏過這個人了,她會面露微笑,做事是輕快的。然後再問我第一名的那個人得多少分?

「不要跟爛的比,要跟好的比」她總是這麼說。

我學習到成績差 = 媽媽會撲克臉,成績好 = 媽媽愉快。於是追逐分數的高低成為我在學期間最重要的事。

後來這樣的認同,從我媽對我變成我對我自己。低一分了,就爛了。而這個爛,不只來自母親對我的失望,她那悶不吭聲的低氣壓,也是我對我自己的失望。

比較成為刻在我人格裡面的詞彙。

長大一點後,媽媽不再要求成績了,可能也因為知道現在手握鞭子的那個人是我,我可以自己鞭策自己了。

我想也是大多數人的狀態吧?很常聽到「我是一個自我要求很高」的自我介紹詞。

我也以此為樂。不是因為鞭策/鞭打自己感到快樂,而是深信這樣的作法,不斷往前看,追逐他人閃光點這件事,能讓我進步。我能因此成為更好的人。

直到有一天一個像人生導師的教練跟我說:我從你身上看到的是「阿信」,那個很刻苦的日本的阿信。

正值20出頭的我嚇了一大跳。自以為這就是人生必定要玩的遊戲,不斷跑滾輪的人生,原來是我選擇的。

「都是往前走,但動機不一樣。你是因為不足往前推進,還是因為好奇,而往前探索?」不斷跟別人比較,為了彌補不足,而努力鞭打自己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還是因為這世界很有趣,有很多未知值得去經歷,所以去冒險挑戰?

這是很不一樣的。

希望看到這裡的你,如果跟曾經的我一樣,那送給你當時我那人生導師給我的話:「做個可愛的人吧,別把自己活得像阿信」。


終於把這個觀點用這樣的方式寫出來了。

想到過去很紅的躺平主義,我在想是不是因為過於努力鞭策自己,心累了所以才想算了吧,躺平吧。但心裡還是不甘心的吧?如果可以轉換觀點,不那麼努力比較,不那麼認真的追趕,真真實實的感受自己,好奇這世界的變化,心境一定會不一樣。


謝謝看到這裡的你!歡迎留言,也請給我個愛心支持我持續寫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uby Cheng的沙龍
59會員
38內容數
台大心理系學生,在腦神經文獻、fMRI影像中心流轉後,覺得離「人」越來越疏遠。從新定位自己喜歡心理的原因後,以更貼近人性的UX為自學目標,此專題整理我在YouTube、edX、coursera上的課程,以及過去大學課堂上的內容,希望透過輸出,更進一步參透這個結合設計、心理學、美學、統計學(?) 的神祕領域。
Ruby Che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5
在現代職場中,如何有效地與上司和同事溝通、增強自身的工作表現,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本篇文章帶大家探索《大人學破局思考》這本書的 8 個精華,從溝通技巧、工作職責的主動性,到提升在職場中的能見度,書中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和實例,幫助讀者改善自身的職場技能,使得在專業發展中更具競爭力。
2024/08/25
在現代職場中,如何有效地與上司和同事溝通、增強自身的工作表現,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本篇文章帶大家探索《大人學破局思考》這本書的 8 個精華,從溝通技巧、工作職責的主動性,到提升在職場中的能見度,書中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和實例,幫助讀者改善自身的職場技能,使得在專業發展中更具競爭力。
2024/08/06
在工作中,如何在被交派任務時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可見度,是每位職場人士需要思考的問題。文中分享了一段關於會議紀錄的經歷,反思了為何同事能在會議中更有效地展示價值,並提供了幾個提升工作表現的實用建議。透過主動深度了解他人需求、精簡工作流程以及提高能見度,可以讓自己在職場中獲得更多機會與成就。
Thumbnail
2024/08/06
在工作中,如何在被交派任務時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可見度,是每位職場人士需要思考的問題。文中分享了一段關於會議紀錄的經歷,反思了為何同事能在會議中更有效地展示價值,並提供了幾個提升工作表現的實用建議。透過主動深度了解他人需求、精簡工作流程以及提高能見度,可以讓自己在職場中獲得更多機會與成就。
Thumbnail
2024/08/03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 junior 在面試前做的準備。包括如何應對常被問到的兩個問題:「你有類似的經驗嗎?」和「你為什麼想來這裡?」作者針對這兩個問題提出了個人的準備策略和心得,並分享了在面試前的資料蒐集及模擬面試的做法。
Thumbnail
2024/08/03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 junior 在面試前做的準備。包括如何應對常被問到的兩個問題:「你有類似的經驗嗎?」和「你為什麼想來這裡?」作者針對這兩個問題提出了個人的準備策略和心得,並分享了在面試前的資料蒐集及模擬面試的做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惹爭議的「我打了我的小孩」文章,謾罵聲四起。說打小孩就是不對。我本身也沒有教育孩子的經驗,在此就不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應該如何教育子女。 雖然看文章的當下讀到「讓孩子跪著用腳踹四肢,只為了讓他們頭部離地面近,撞到時不會受太多傷」等話,感到毛骨悚然,但說實話,誰沒被打過?
Thumbnail
最近惹爭議的「我打了我的小孩」文章,謾罵聲四起。說打小孩就是不對。我本身也沒有教育孩子的經驗,在此就不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應該如何教育子女。 雖然看文章的當下讀到「讓孩子跪著用腳踹四肢,只為了讓他們頭部離地面近,撞到時不會受太多傷」等話,感到毛骨悚然,但說實話,誰沒被打過?
Thumbnail
昨天的線上課程 有一個夥伴問了這個問題 我覺得很感謝! 我們家大概有5年不處罰孩子了 因此我已經甚少思索這一類的問題 昨天經夥伴這麼一問 勾起了我的回憶…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 應該也都曾經被處罰過 不管是被罵、被關廁所、被罰站、罰半蹲加提水桶 甚至被打、被皮帶抽、被衣架打、被賞耳光… 回想一下 小時候
Thumbnail
昨天的線上課程 有一個夥伴問了這個問題 我覺得很感謝! 我們家大概有5年不處罰孩子了 因此我已經甚少思索這一類的問題 昨天經夥伴這麼一問 勾起了我的回憶…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 應該也都曾經被處罰過 不管是被罵、被關廁所、被罰站、罰半蹲加提水桶 甚至被打、被皮帶抽、被衣架打、被賞耳光… 回想一下 小時候
Thumbnail
那場改變她一生的談話。 直到她某次和擔任輔導老師的好友聊到教育時,好友給了改變她一生的觀念。 她相信,被尊重餵養的孩子,也會學到如何尊重他人。如同那本她的教養啟蒙書名:「給對愛,就不怕寵壞。」
Thumbnail
那場改變她一生的談話。 直到她某次和擔任輔導老師的好友聊到教育時,好友給了改變她一生的觀念。 她相信,被尊重餵養的孩子,也會學到如何尊重他人。如同那本她的教養啟蒙書名:「給對愛,就不怕寵壞。」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不一致的一致-中篇 前天晚上,燁因為要創作的緣故,需要切割報紙 我陪著他練習,但孩子動作很慢、笨手笨腳的 我當時大概只剩1分的電力(若總分是6分的話) 我還是續繼在一旁教燁使用刀片 教著教著,不耐煩的感覺一股而上 我:「拜脫…你刀片都拿不好,是要怎麼割??」 我深呼吸了一下,感到自己的背很痛 /
Thumbnail
#不一致的一致-中篇 前天晚上,燁因為要創作的緣故,需要切割報紙 我陪著他練習,但孩子動作很慢、笨手笨腳的 我當時大概只剩1分的電力(若總分是6分的話) 我還是續繼在一旁教燁使用刀片 教著教著,不耐煩的感覺一股而上 我:「拜脫…你刀片都拿不好,是要怎麼割??」 我深呼吸了一下,感到自己的背很痛 /
Thumbnail
人類之所以沒有很小的記憶,只是因為大腦不認為你需要記得,唯有新鮮或足夠刺激你的才會留下
Thumbnail
人類之所以沒有很小的記憶,只是因為大腦不認為你需要記得,唯有新鮮或足夠刺激你的才會留下
Thumbnail
就是我的「內在小孩」,以前我是個習慣討好他人的人類,總覺得自己在各方面表現不突出,就很沒自信,所以會想要用討好人的方式,去贏得一點存在感。雖然現在也會;但會突然停下來,對自己的內心說,不!現在你必須先顧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 我是去年十月二十六日那天,發生了讓我很難過的事情,才漸漸在這段療傷
Thumbnail
就是我的「內在小孩」,以前我是個習慣討好他人的人類,總覺得自己在各方面表現不突出,就很沒自信,所以會想要用討好人的方式,去贏得一點存在感。雖然現在也會;但會突然停下來,對自己的內心說,不!現在你必須先顧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 我是去年十月二十六日那天,發生了讓我很難過的事情,才漸漸在這段療傷
Thumbnail
親愛的媽媽: 妳還記得十幾歲的我的模樣嗎?不知道在妳眼中的「她」是怎樣的人?那時候她已經長得挺高了,大概就矮妳一個頭。那時候她不僅成績很優異,還常常參加各種繪畫、作文比賽,因為你們從小就教她要為自己的好好負責,妳總說自己很聰明...
Thumbnail
親愛的媽媽: 妳還記得十幾歲的我的模樣嗎?不知道在妳眼中的「她」是怎樣的人?那時候她已經長得挺高了,大概就矮妳一個頭。那時候她不僅成績很優異,還常常參加各種繪畫、作文比賽,因為你們從小就教她要為自己的好好負責,妳總說自己很聰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