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在乎老師的處罰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的線上課程

有一個夥伴問了這個問題

我覺得很感謝!

我們家大概有5年不處罰孩子了

因此我已經甚少思索這一類的問題

昨天經夥伴這麼一問

勾起了我的回憶…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

應該也都曾經被處罰過

不管是被罵、被關廁所、被罰站、罰半蹲加提水桶

甚至被打、被皮帶抽、被衣架打、被賞耳光…

回想一下

小時候那個5歲、10歲、15歲的你

當你被罵笨蛋、

被罵連一點小事都做不好、

被說連這都不會、

被說我看你以後完蛋了的時候

你會感覺自己是很棒的嗎?

還是會感覺自己很糟?

當你感覺自己很糟的時候,

會努力想再表現得好一點?

還是會乾脆想著

「既然你覺得我這麼糟,我就爛給你看!」

.

PLEASE!

一個人只有在感覺自己很棒的時候,

才會表現得更好!

孩子當然不在乎處罰

孩子在乎的是他是否被愛?

是否值得大人專注的一個神眼?

是否有人願意聽他說話、願意理解他?

是否有那麼一個人,真心關心「他這個人」、

而不是關心他的成績、他的表現…

他幹麻要在乎處罰?!

.

昨天我舉了一個例子:

誤入歧途的孩子

難道不知道偷竊是「錯」的嗎?

難道他會不知道殺人是犯法的嗎?

孩子當然知道!

那他為何還要這麼做?

因為他在原本的環境裡得不到歸屬感!

那裡沒有一個他的位置、

沒有人相信他是好孩子!

但是在幫派的團體裡

他得到傾聽、得到肯定、得到價值感!

情和義,值千金!

值得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歸屬感和價值感

愛、接納、自由、價值、意義

是每一個孩子內在真正的渴望!


#因育兒兒學會的事

#高小露阿薩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0會員
273內容數
2025/05/01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Thumbnail
2025/05/01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Thumbnail
2025/04/30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惹爭議的「我打了我的小孩」文章,謾罵聲四起。說打小孩就是不對。我本身也沒有教育孩子的經驗,在此就不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應該如何教育子女。 雖然看文章的當下讀到「讓孩子跪著用腳踹四肢,只為了讓他們頭部離地面近,撞到時不會受太多傷」等話,感到毛骨悚然,但說實話,誰沒被打過?
Thumbnail
最近惹爭議的「我打了我的小孩」文章,謾罵聲四起。說打小孩就是不對。我本身也沒有教育孩子的經驗,在此就不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應該如何教育子女。 雖然看文章的當下讀到「讓孩子跪著用腳踹四肢,只為了讓他們頭部離地面近,撞到時不會受太多傷」等話,感到毛骨悚然,但說實話,誰沒被打過?
Thumbnail
我知道這話沒人愛聽的, 你充滿著無奈和悲苦, 搞不好也沒人敢告訴你…… 但, 我還是決定要說: 你失職了! ▪️ 「老師,這是目前我跟他最好的狀態,而且現在的孩子也罵不得呀!……就這樣吧!老師。」 「我根本不敢說他,光光問他事情就三字經飆過來!…更不用講要管教他了。」 「他假裝的啦
Thumbnail
我知道這話沒人愛聽的, 你充滿著無奈和悲苦, 搞不好也沒人敢告訴你…… 但, 我還是決定要說: 你失職了! ▪️ 「老師,這是目前我跟他最好的狀態,而且現在的孩子也罵不得呀!……就這樣吧!老師。」 「我根本不敢說他,光光問他事情就三字經飆過來!…更不用講要管教他了。」 「他假裝的啦
Thumbnail
某友說:「我不想惹麻煩,所以假裝不知道......」 某友是老師,前同事。 她班上孩子有不恰當行為,這行為基本上就是觀念錯誤引起,需要洗掉重新建立、「砍掉重練」,這過程很艱難,但是導師有一年、兩年的時間,可以好好的「磨」。 但是這孩子的家長「不好惹」,了解一下「不好惹」是啥? 就是「我的孩子不會有錯
Thumbnail
某友說:「我不想惹麻煩,所以假裝不知道......」 某友是老師,前同事。 她班上孩子有不恰當行為,這行為基本上就是觀念錯誤引起,需要洗掉重新建立、「砍掉重練」,這過程很艱難,但是導師有一年、兩年的時間,可以好好的「磨」。 但是這孩子的家長「不好惹」,了解一下「不好惹」是啥? 就是「我的孩子不會有錯
Thumbnail
昨天的線上課程 有一個夥伴問了這個問題 我覺得很感謝! 我們家大概有5年不處罰孩子了 因此我已經甚少思索這一類的問題 昨天經夥伴這麼一問 勾起了我的回憶…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 應該也都曾經被處罰過 不管是被罵、被關廁所、被罰站、罰半蹲加提水桶 甚至被打、被皮帶抽、被衣架打、被賞耳光… 回想一下 小時候
Thumbnail
昨天的線上課程 有一個夥伴問了這個問題 我覺得很感謝! 我們家大概有5年不處罰孩子了 因此我已經甚少思索這一類的問題 昨天經夥伴這麼一問 勾起了我的回憶…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 應該也都曾經被處罰過 不管是被罵、被關廁所、被罰站、罰半蹲加提水桶 甚至被打、被皮帶抽、被衣架打、被賞耳光… 回想一下 小時候
Thumbnail
「最怕的其實不是小朋友吵來吵去、不聽話,反而是他們對老師的態度,真的很不尊重,從沒禮貌到很挑釁!」今日離開婆家前,看著家裡最小的弟弟,明明也在差不多的年紀裡,同為排灣文化中渲染的阿叡,大概是老師們眼中的天使吧,我忍不住和Kama&Kina抱怨著。 後來,回到恆春半島的車程裡,我一直反覆思考著自己說的
Thumbnail
「最怕的其實不是小朋友吵來吵去、不聽話,反而是他們對老師的態度,真的很不尊重,從沒禮貌到很挑釁!」今日離開婆家前,看著家裡最小的弟弟,明明也在差不多的年紀裡,同為排灣文化中渲染的阿叡,大概是老師們眼中的天使吧,我忍不住和Kama&Kina抱怨著。 後來,回到恆春半島的車程裡,我一直反覆思考著自己說的
Thumbnail
昨天完成了崇義老師的三天Satiir工作坊 與2019年初次上阿建老師的工作坊相較起來 我在心態上有很大的轉變 這次,一樣有歡笑、有淚水、有感動、有頭痛 但是,我還多了一點點的…享受! 3天裡與工作坊的流動同在著 感受著一個又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 整個參與、投入的過程,和隨之而來的成長 是的
Thumbnail
昨天完成了崇義老師的三天Satiir工作坊 與2019年初次上阿建老師的工作坊相較起來 我在心態上有很大的轉變 這次,一樣有歡笑、有淚水、有感動、有頭痛 但是,我還多了一點點的…享受! 3天裡與工作坊的流動同在著 感受著一個又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 整個參與、投入的過程,和隨之而來的成長 是的
Thumbnail
當孩子不想說時,大人也就別逼他說了。 道理孩子大都懂的,(算算你唸了幾百遍就知的道啦!聽到耳朵都要長繭了呀!)還需要你ㄧ再囉唆嗎? 更何況,逼他回答。贏了,又如何呢? 只是把孩子推得更遠而已。 如果 是關係中曾有創傷經驗的孩子,對人是不信任的,常常會拒絕長輩老師的善意關懷,對於任何探問也習慣帶著防
Thumbnail
當孩子不想說時,大人也就別逼他說了。 道理孩子大都懂的,(算算你唸了幾百遍就知的道啦!聽到耳朵都要長繭了呀!)還需要你ㄧ再囉唆嗎? 更何況,逼他回答。贏了,又如何呢? 只是把孩子推得更遠而已。 如果 是關係中曾有創傷經驗的孩子,對人是不信任的,常常會拒絕長輩老師的善意關懷,對於任何探問也習慣帶著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