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和所學的碰撞,當植物遇上咖啡|專訪 竹意軒

2023/07/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字/李家媛 攝影/楊芷瑜
一早起床後先至外頭感受今天日照程度,確認完氣候狀況再前往溫室檢查環境是否適當,植物狀態、盆子含水量,全部巡過一輪後開始查看咖啡訂單,依序挑豆、烘豆,等咖啡的事情告一段落後,下午又會繼續前往溫室進行植物繁殖、雜草管理和整理植株等瑣事。這些看似一般人放假時的休閒興趣,其實是「竹意軒」主理人李竹每天的工作日常。

專業與興趣的熱情組合,園藝系學生的自學咖啡之路

李竹畢業於園藝系,在就學期間單純因為「想要喝水以外的東西」,開啟了和咖啡的緣分。從大二開始靠著網路自學,一步步學會了沖煮和烘豆的技巧。加上畢業後的他申請了外交替代役,到了咖啡著名的生產國家薩爾瓦多當兵。在那裡,他進一步深入了解了咖啡的種植、生產和品質控制。
「對於咖啡這部分的知識、技術是慢慢建立起來的。」
李竹說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想把這份興趣當成職業,只是2020年返鄉時剛好疫情爆發,那時的他決定先暫緩找工作的想法。在休息期間他因緣際會受邀到「金雙甡花卉農場」的花展擺攤,為前來賞花的顧客提供現煮的手沖咖啡。一個月來獲得不少迴響也累積一些客群,於是他決定再試試看,同年8月到羅東郵局內的營業廳駐點販售咖啡。
單賣咖啡之後他覺得好像可以再多一點不一樣的東西,由於本身就有著繁殖植物的技術,加上自己對植物的了解,李竹於年底開始植物繁殖的計畫,最初目標鎖定鹿角蕨與一些觀葉植物,竹意軒的植栽部由此開始萌芽。
無論是課堂教授的知識,或是自己另外學習的技能,那些過往所學到的東西,彷彿冥冥中串聯起來。「竹意軒」作為李竹自身專業和興趣的集大成,無論是在咖啡或是植物裡,都潛藏著他一路走來的點滴累積。
克服不利條件,在家鄉發展園藝產業
穩定的環境對作物栽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宜蘭地區卻有著天然的弱勢。除了終年高濕度之外,夏季颱風侵襲時,宜蘭地區的受災程度往往比西半部地區更為嚴重。此外,冬季的雨季和陽光不足也造成種種不利於植栽生長的條件。
綜觀各方面,可能多數作物在中南部地區會較宜蘭更適合培育。然而,李竹希望在家鄉經營,因此必須付出更多成本和心力來照顧植栽。除了搭建溫室以遮雨外,他還架設燈具彌補日照,希望盡力降低各種不利條件對植栽生長的影響。
「當我有辦法把植株養到100%應該要的表現時,那會是一種很棒的成就感來源。」
植物都需要照顧和關注,還有隨時注意整體環境的營造,因此當成功種出一棵健康漂亮的植物時,其中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發自內心的感動。

不只是提供商品,和顧客間的真誠交流

目前「竹意軒」的咖啡和植栽大多在網路銷售,咖啡以咖啡豆、掛耳包為主要商品,偶爾有現場活動才會提供出杯服務;植栽在網路上則以鹿角蕨為主。李竹說隨著疫情趨緩,他從去年底也開始報名參加市集活動,逐步增加實體擺攤的比例。希望打造品牌在地知名度的同時,也能跟客戶做直接的交流與互動。
品牌經營至今已有將近三年的時間,李竹表示,他提供的不只是植物與咖啡,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我認為品牌形象的建立主要是品牌與客人之間的交流互動。」 
園藝業的產業鏈相當龐大,可以區分為上中下游,由專業農場、集運商還有座落在各地區的園藝店及賣場,各自就栽培、運輸、銷售分工經營。規模還不大的「竹意軒」則是自產自銷,無論是植栽或是咖啡,都是由他們親手栽培以及烘焙,在產出商品的過程中,他們相對了解自己銷售的產品。此外,李竹接觸植栽長達近10年的時間,因此能直接給顧客植物的養護建議或要注意的地方,如果顧客在植物照顧上遇到任何問題,他也能提供即時的解決方法。
李竹說這也是他自己經營下來最喜歡的地方,不僅能夠提供有品質的商品,更能夠以植栽為連結,串聯起大家的情感。每一次的交流都像是朋友般,一同分享彼此對植物的熱愛和體驗。
「竹意軒」剛創立時,資金跟環境都沒那麼理想,但李竹始終堅持著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這3年多來無論是植栽環境、經營模式等都不斷提升,累積不少老顧客也經營出了成績。接下來他預計先穩扎穩打,慢慢累積實力之後再考慮擴大育苗區、開放空間參觀。李竹憑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信念,帶著「竹意軒」持續前進。
◆ 店家資訊
竹意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1會員
78內容數
宜蘭文化俱樂部,讓你用耳朵採集地方文化知識! 本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製作,特別邀請蔡明志老師雲端開講!從蘭陽大橋建築史到地方宗教信仰圈等不同面向,為聽眾解答宜蘭日常中熟悉卻又陌生的文史空間秘辛與故事! 指導|文化部.協力|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