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道-02 【論養士 - 關於人才之思考】

2023/07/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商鞅變法《求賢令》 圖
養士之風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的。在周王朝每況愈下中,諸侯國也漸漸自立為國。而這些諸侯國的王,不像帝國的國王,比較像我們今天美國矽谷的公司的老闆,這些老闆因為各國競爭當中,無不想吞併對方與自衛,急需人才(士人),因此這些就來自於平民階層中的各個有才幹的人才,毛遂自薦到這些國家投靠、服務老闆,這些老闆,則要供養這些人才的生活,因此稱養士。

好了,養士的定義講完了。

但是養士已經距今久遠了,對於現今有何意義呢?因此,蘇東坡這篇文章《論養士》講的很精闢,分享一些閱讀後的感想:

1. 這個社會各個社會階層都需要有,有需要腦力的,也要體力活的,兩者缺一不可,各安其位。腦力的需要體力活的,體力活的需要腦力的。

原文: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國之有好,猶鳥獸之有鷙猛,昆蟲之有毒螫也。區處條理,使各安其處,則有之矣,鋤而盡去之,則無是道也。

2. 只要是人才、有才幹的人,就算他的品行不好,也應當要配個工作職位做,使其安之。否則落於民間,反會生大亂。

原文:類不能惡衣食以養人,皆役人以自養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貴,與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職,則民靖矣。

3. 一個組織就算有好的規章(法),但沒有人才,團體也持續不久。秦王朝敗亡也是趕盡殺絕士人的原因而致的。

原文: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並天下,則以客為無用,於是任法而不任人,謂民可以恃法而治,謂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墮名城,殺豪傑,民之秀異者散而歸田畝,...,秦之亡,不至若此之速也。

總結:人最重要的是依照每個人不同的性質,而分配其到適合的工作崗位上。培養人才的最好的方式莫過於透過教育,也就是教導「道」 :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道可以使君子好人愛人,而品行較不好的人也可以使其配合於工作。

延伸學習:
1. 大人學podcast【 EP80 戰國策教你:面對「美好的理想」與「殘酷的現實」,你該站在哪一邊?) 】
2. 矽谷來信051:帝道、王道與霸道,兼談博雅教育
3. 南懷瑾《論語別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會員
32內容數
【生之道】一個傳遞中華文化的中介者,提供中華傳統文化智慧之思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