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的驚喜 理解年輕人的距離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孩子上大學後住校,大兒子很少跟我們聯繫,理由是「沒有什麼事好說」,而遠在南部的老二則遵守他的承諾,一周打電話回家2次,偶而還主動打電話給阿嬤問候。不用比較,因為兄弟個性不同,早已習慣他們的各自表述。

      這回,老大沒先告知突然返家度周末,讓人又喜又驚,但我內心卻也忐忑,想著會不會他有什麼大事要宣布,交了女友或女友懷孕、要搬出宿舍等等,還是生活有了麻煩,還是學業…難道被當? 還是不想讀了?...「人的各種擔心、焦慮、憂愁、不快樂,都是自己大腦養出來的」,我覺察到自己的胡亂瞎猜,還無底限擴大雜亂的思緒,「哎呀,難道兒子不可以單純就是因為想念我們,所以回家嗎? 或是天氣驟冷,家中特別溫暖,所以想回家享受父母的愛嗎? 」當下轉念後,整個身心才放鬆,未出口的壓力不再咄咄逼己。

       睡前聊天時,老大自己主動好奇老二每周打2次電話回家,都聊些什麼,「我覺得沒事也就沒需要打電話回家,我看到我的同學周末都常常回家,但我沒想要回家」,話語停頓,坦承:「我到新的環境,就開始認識新朋友,我好像都沒有想你們。」老實坦白的兒子似乎有愧疚之感。

        乍聽之下,「我好像都沒有想你們」這句話會讓人氣餒,以為真心換絕情,但是從兒子嘴裡說出這樣的話,其實並不讓人詫異,因為老大一向理智、堅持自己主張,就算是脆弱,他也不願意讓人看出來。社會在變,我們生活在力求性別平等的環境中,但是上一代、這一代的男性,還有下一代的年輕壯兒仍然被社會灌輸了應該要堅強、勇敢等等特質,但兒子「返家」的行動,無聲的展現出柔軟、貼心的一面啊!

        年輕人的青春,夜衝、夜唱、卡拉ok、看電影、磕火鍋、考前熬夜抱佛腳、手遊、桌遊、電動、線上看影片…,誰想讓父母知道太多玩意呢,不同的流行語,年輕人名堂多了更多網路、社群媒體相關的活動;想想曾經年輕的我們,投注心力在如夜遊、聯誼、社團、舞會、考試、報告、打工、營隊…花樣年華不也是活動滿滿? 只要不需跟父母開口要錢,也是以「沒事好說」、「功課很忙,沒時間打電話回家」為由如法炮製,不太跟父母噓寒問暖,免得換來碎念、說教,想來我們的父母必也知道「年輕」就是這麼一回事,我們對下一代也不就需苦苦逼人了。

       於是,我幽默一下老大:「你不打電話,是因為我們讓你放心、沒要你操煩,你看,我們也不對你說教,這樣的父母多『孝順』 兒子呢!」兒子笑了。

     「山不過來,我向山走去」我謹記哲人之語,趁勢追擊:「你不想媽媽,不打電話沒有關係,那如果萬一媽媽很想你,可不可以打電話給你,聽聽你的聲音?」

       兒子點點頭。我向前擁抱這大學生:「你跟弟弟都沒有消失不見,就好啦。」

Hualien, Taiwan

Hualien, Taiwan


avatar-img
72會員
421內容數
有根羽毛喜歡到處旅行,記錄生活、想像、教育、教養....不管是光或陰影都值得擁有翅膀,跟著這羽毛一起去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怡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就打電話跟兒子說:「媽媽不敢回家、爸爸出差,那家裡就由你負責阿嬤的三餐、陽台的花草要澆、廚餘桶每晚要拿到後陽台、回收垃圾周三倒……
       「媽,妳剛過馬路怎麼都沒看? 摩托車騎士在叭妳哩」! 我一過馬路,2個兒子大聲跟我說。 低頭想事情、拿著陽傘遮大太陽的我,沒有左右張望就直接過馬路,完全沒有注意到有摩托車閃過,還叭叭我!        「馬路最怕三寶,就是在說妳這種啦!」老二指著我說。到底被撞時, 我們要如何處理呢?
現在要跟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搏感情,都要「交換」。很少進補習班的老二要去詢問分數落點,我主動表示要相陪,以此為交換,請他陪我去貼手機包膜。
媽媽: 認真學習,等你畢業找份好工作,未來就靠你自己了,自己當富一代。 阿修: 我去小七工作。(老媽先冷靜................喝口免疫茶)
       玉媽對上了高中的小玉態度很煩惱。        小玉愛打遊戲、作業沒寫,以前數學很好,現在數學退步很多,小玉說:「我現在讀的學校,沒有一門想學的科目,我想要轉學。」玉媽反問:「換學校要更認真學習,妳可以嗎?現在玩成這樣,學校功課亂七八糟,轉學就會變嗎?」    
       電話那頭,阿賓語氣懊惱:「昨晚看劇到早上5點才去睡覺,上完10點的課繼續看劇到隔天清晨4點…...」。        隔沒幾天,他再次打Line,告知「耍廢」習慣犯了,又急又猛,整晚連網追劇或打電動到清晨,早上一睡就錯過線上課程,精神不濟,荒廢了數天時光。 如果你的孩
我就打電話跟兒子說:「媽媽不敢回家、爸爸出差,那家裡就由你負責阿嬤的三餐、陽台的花草要澆、廚餘桶每晚要拿到後陽台、回收垃圾周三倒……
       「媽,妳剛過馬路怎麼都沒看? 摩托車騎士在叭妳哩」! 我一過馬路,2個兒子大聲跟我說。 低頭想事情、拿著陽傘遮大太陽的我,沒有左右張望就直接過馬路,完全沒有注意到有摩托車閃過,還叭叭我!        「馬路最怕三寶,就是在說妳這種啦!」老二指著我說。到底被撞時, 我們要如何處理呢?
現在要跟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搏感情,都要「交換」。很少進補習班的老二要去詢問分數落點,我主動表示要相陪,以此為交換,請他陪我去貼手機包膜。
媽媽: 認真學習,等你畢業找份好工作,未來就靠你自己了,自己當富一代。 阿修: 我去小七工作。(老媽先冷靜................喝口免疫茶)
       玉媽對上了高中的小玉態度很煩惱。        小玉愛打遊戲、作業沒寫,以前數學很好,現在數學退步很多,小玉說:「我現在讀的學校,沒有一門想學的科目,我想要轉學。」玉媽反問:「換學校要更認真學習,妳可以嗎?現在玩成這樣,學校功課亂七八糟,轉學就會變嗎?」    
       電話那頭,阿賓語氣懊惱:「昨晚看劇到早上5點才去睡覺,上完10點的課繼續看劇到隔天清晨4點…...」。        隔沒幾天,他再次打Line,告知「耍廢」習慣犯了,又急又猛,整晚連網追劇或打電動到清晨,早上一睡就錯過線上課程,精神不濟,荒廢了數天時光。 如果你的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想回家害怕回家…… 自從我跟媽媽說: 我每個禮拜回去陪他一天, 陪他一個晚上。 這個轉折,這個拉鋸。 媽媽拒絕了❌ 我懂我懂我真的能懂…… 去年我還不懂, 經過了媽媽去小弟家住一段時間又回來,我終於懂了😉 我無法,怎麼告知?無法怎麼告訴人家, 更無法怎麼說? 這中間似
老爸最近小中風,在醫院住了一個多禮拜才回家。我們做兒女的在海外,只能用簡訊慰問。
Thumbnail
去年我們家哥哥升上國中, 上國中的哥哥常常很火爆,情緒也很難控制, 明明是小事也可以被他搞得很嚴重,最後演變成大吵, 我其實很不想跟他面對面大吵,但是如果他想吵,我也不會讓他失望。 有段時間我只要看到他放學時間要到了,就一整個繃緊神經, 這一年來我和弟弟慢慢摸索出一套跟他相處的模式,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媽媽,我不想要上學!」 弟弟這幾天不斷跟我喊著他不想要上學。 特別是看到已經畢業的哥哥, 還窩在舒服的棉被裡呼呼大睡。 不甘願的心裡更是不平衡, 對我哀嚎得更是大聲! ▪️ 嗯… 是該搬出我們父母那套了。 上一代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態度, 是不會接你任何忤逆的負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描述了我爸爸因工作需求在國外出差,缺少在家的時間,對於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爸爸陪伴的感受。而在爸爸終於回家後,和爸爸家人一起吃飯,互相交談分享彼此的生活,使得家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和諧。文章造詣感人,表達了對父親陪伴的珍惜。
Thumbnail
暑假前的最後一個禮拜,齊悅提早請了3天假,想...回家看看。 上次父親在電話中聲音不太好,後又沒有再問爸爸是否和媽媽吵架了?因為她....? 「誰啊?」齊母聞電鈴聲前來開門。 門才一開,是齊悅。 齊母沒給一個好臉色的說:「捨得回來拉....」便邊進客廳說著。 又對著客廳叫道: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想回家害怕回家…… 自從我跟媽媽說: 我每個禮拜回去陪他一天, 陪他一個晚上。 這個轉折,這個拉鋸。 媽媽拒絕了❌ 我懂我懂我真的能懂…… 去年我還不懂, 經過了媽媽去小弟家住一段時間又回來,我終於懂了😉 我無法,怎麼告知?無法怎麼告訴人家, 更無法怎麼說? 這中間似
老爸最近小中風,在醫院住了一個多禮拜才回家。我們做兒女的在海外,只能用簡訊慰問。
Thumbnail
去年我們家哥哥升上國中, 上國中的哥哥常常很火爆,情緒也很難控制, 明明是小事也可以被他搞得很嚴重,最後演變成大吵, 我其實很不想跟他面對面大吵,但是如果他想吵,我也不會讓他失望。 有段時間我只要看到他放學時間要到了,就一整個繃緊神經, 這一年來我和弟弟慢慢摸索出一套跟他相處的模式,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媽媽,我不想要上學!」 弟弟這幾天不斷跟我喊著他不想要上學。 特別是看到已經畢業的哥哥, 還窩在舒服的棉被裡呼呼大睡。 不甘願的心裡更是不平衡, 對我哀嚎得更是大聲! ▪️ 嗯… 是該搬出我們父母那套了。 上一代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態度, 是不會接你任何忤逆的負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描述了我爸爸因工作需求在國外出差,缺少在家的時間,對於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爸爸陪伴的感受。而在爸爸終於回家後,和爸爸家人一起吃飯,互相交談分享彼此的生活,使得家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和諧。文章造詣感人,表達了對父親陪伴的珍惜。
Thumbnail
暑假前的最後一個禮拜,齊悅提早請了3天假,想...回家看看。 上次父親在電話中聲音不太好,後又沒有再問爸爸是否和媽媽吵架了?因為她....? 「誰啊?」齊母聞電鈴聲前來開門。 門才一開,是齊悅。 齊母沒給一個好臉色的說:「捨得回來拉....」便邊進客廳說著。 又對著客廳叫道: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