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的驚喜 理解年輕人的距離

返家的驚喜 理解年輕人的距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孩子上大學後住校,大兒子很少跟我們聯繫,理由是「沒有什麼事好說」,而遠在南部的老二則遵守他的承諾,一周打電話回家2次,偶而還主動打電話給阿嬤問候。不用比較,因為兄弟個性不同,早已習慣他們的各自表述。

      這回,老大沒先告知突然返家度周末,讓人又喜又驚,但我內心卻也忐忑,想著會不會他有什麼大事要宣布,交了女友或女友懷孕、要搬出宿舍等等,還是生活有了麻煩,還是學業…難道被當? 還是不想讀了?...「人的各種擔心、焦慮、憂愁、不快樂,都是自己大腦養出來的」,我覺察到自己的胡亂瞎猜,還無底限擴大雜亂的思緒,「哎呀,難道兒子不可以單純就是因為想念我們,所以回家嗎? 或是天氣驟冷,家中特別溫暖,所以想回家享受父母的愛嗎? 」當下轉念後,整個身心才放鬆,未出口的壓力不再咄咄逼己。

       睡前聊天時,老大自己主動好奇老二每周打2次電話回家,都聊些什麼,「我覺得沒事也就沒需要打電話回家,我看到我的同學周末都常常回家,但我沒想要回家」,話語停頓,坦承:「我到新的環境,就開始認識新朋友,我好像都沒有想你們。」老實坦白的兒子似乎有愧疚之感。

        乍聽之下,「我好像都沒有想你們」這句話會讓人氣餒,以為真心換絕情,但是從兒子嘴裡說出這樣的話,其實並不讓人詫異,因為老大一向理智、堅持自己主張,就算是脆弱,他也不願意讓人看出來。社會在變,我們生活在力求性別平等的環境中,但是上一代、這一代的男性,還有下一代的年輕壯兒仍然被社會灌輸了應該要堅強、勇敢等等特質,但兒子「返家」的行動,無聲的展現出柔軟、貼心的一面啊!

        年輕人的青春,夜衝、夜唱、卡拉ok、看電影、磕火鍋、考前熬夜抱佛腳、手遊、桌遊、電動、線上看影片…,誰想讓父母知道太多玩意呢,不同的流行語,年輕人名堂多了更多網路、社群媒體相關的活動;想想曾經年輕的我們,投注心力在如夜遊、聯誼、社團、舞會、考試、報告、打工、營隊…花樣年華不也是活動滿滿? 只要不需跟父母開口要錢,也是以「沒事好說」、「功課很忙,沒時間打電話回家」為由如法炮製,不太跟父母噓寒問暖,免得換來碎念、說教,想來我們的父母必也知道「年輕」就是這麼一回事,我們對下一代也不就需苦苦逼人了。

       於是,我幽默一下老大:「你不打電話,是因為我們讓你放心、沒要你操煩,你看,我們也不對你說教,這樣的父母多『孝順』 兒子呢!」兒子笑了。

     「山不過來,我向山走去」我謹記哲人之語,趁勢追擊:「你不想媽媽,不打電話沒有關係,那如果萬一媽媽很想你,可不可以打電話給你,聽聽你的聲音?」

       兒子點點頭。我向前擁抱這大學生:「你跟弟弟都沒有消失不見,就好啦。」

Hualien, Taiwan

Hualien, Taiwan


avatar-img
怡怡的沙龍
74會員
452內容數
有根羽毛喜歡到處旅行,記錄生活、想像、教育、教養....不管是光或陰影都值得擁有翅膀,跟著這羽毛一起去旅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怡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就打電話跟兒子說:「媽媽不敢回家、爸爸出差,那家裡就由你負責阿嬤的三餐、陽台的花草要澆、廚餘桶每晚要拿到後陽台、回收垃圾周三倒……
       「媽,妳剛過馬路怎麼都沒看? 摩托車騎士在叭妳哩」! 我一過馬路,2個兒子大聲跟我說。 低頭想事情、拿著陽傘遮大太陽的我,沒有左右張望就直接過馬路,完全沒有注意到有摩托車閃過,還叭叭我!        「馬路最怕三寶,就是在說妳這種啦!」老二指著我說。到底被撞時, 我們要如何處理呢?
現在要跟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搏感情,都要「交換」。很少進補習班的老二要去詢問分數落點,我主動表示要相陪,以此為交換,請他陪我去貼手機包膜。
媽媽: 認真學習,等你畢業找份好工作,未來就靠你自己了,自己當富一代。 阿修: 我去小七工作。(老媽先冷靜................喝口免疫茶)
       玉媽對上了高中的小玉態度很煩惱。        小玉愛打遊戲、作業沒寫,以前數學很好,現在數學退步很多,小玉說:「我現在讀的學校,沒有一門想學的科目,我想要轉學。」玉媽反問:「換學校要更認真學習,妳可以嗎?現在玩成這樣,學校功課亂七八糟,轉學就會變嗎?」    
       電話那頭,阿賓語氣懊惱:「昨晚看劇到早上5點才去睡覺,上完10點的課繼續看劇到隔天清晨4點…...」。        隔沒幾天,他再次打Line,告知「耍廢」習慣犯了,又急又猛,整晚連網追劇或打電動到清晨,早上一睡就錯過線上課程,精神不濟,荒廢了數天時光。 如果你的孩
我就打電話跟兒子說:「媽媽不敢回家、爸爸出差,那家裡就由你負責阿嬤的三餐、陽台的花草要澆、廚餘桶每晚要拿到後陽台、回收垃圾周三倒……
       「媽,妳剛過馬路怎麼都沒看? 摩托車騎士在叭妳哩」! 我一過馬路,2個兒子大聲跟我說。 低頭想事情、拿著陽傘遮大太陽的我,沒有左右張望就直接過馬路,完全沒有注意到有摩托車閃過,還叭叭我!        「馬路最怕三寶,就是在說妳這種啦!」老二指著我說。到底被撞時, 我們要如何處理呢?
現在要跟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搏感情,都要「交換」。很少進補習班的老二要去詢問分數落點,我主動表示要相陪,以此為交換,請他陪我去貼手機包膜。
媽媽: 認真學習,等你畢業找份好工作,未來就靠你自己了,自己當富一代。 阿修: 我去小七工作。(老媽先冷靜................喝口免疫茶)
       玉媽對上了高中的小玉態度很煩惱。        小玉愛打遊戲、作業沒寫,以前數學很好,現在數學退步很多,小玉說:「我現在讀的學校,沒有一門想學的科目,我想要轉學。」玉媽反問:「換學校要更認真學習,妳可以嗎?現在玩成這樣,學校功課亂七八糟,轉學就會變嗎?」    
       電話那頭,阿賓語氣懊惱:「昨晚看劇到早上5點才去睡覺,上完10點的課繼續看劇到隔天清晨4點…...」。        隔沒幾天,他再次打Line,告知「耍廢」習慣犯了,又急又猛,整晚連網追劇或打電動到清晨,早上一睡就錯過線上課程,精神不濟,荒廢了數天時光。 如果你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