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親子| 從小培養孩子的情感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在養育過程中顯得格外真實。近日,阿嘉帶著兒子外出購物時被一位陌生人撞到,而一旁拿著平板看影片的兒子頭抬都沒抬,完全沒反應。這件事讓阿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小霖身上。那天小霖帶著女兒小美去賣場,有一輛推車撞到小霖的手肘,他痛得大叫。小美在旁邊,沒有一句關心的話。小霖問:「小美,妳沒看到爸爸很痛嗎?怎麼不來幫忙呢?」六歲的小美回答:「爸爸你要堅強。」這句話讓小霖愣住,意識到這是他平時對小美常說的話。

單親爸爸小霖回想,因為希望女兒獨立堅強,所以當小美在外面摔倒或遇到困難時,他總是對女兒說:「要堅強,不要哭。」沒想到這句話深深影響了女兒,她也用同樣的方式回應父親。

當阿嘉和小霖聊到這些事,阿彬馬上提到他從小被父母教育要獨立自主。小學時他被送去實驗學校住宿,他回家時父母就帶他去買東西、吃大餐,沒問他「過得好嗎?」遇到事情,爸媽要他「學會照顧自己」,阿彬覺得長大後的自己「是冷漠嗎?」他說不上來。他對父母有莫名的疏遠,也不太回應父母的需求,心裡總是出現從小到大父母的叮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阿彬感嘆:「我這麼對待父母,其實也是從他們那裡學來的。」

我們一陣緘默,小勝幽幽地說:「我還期待被送去住宿哪,我從小被罵,因為太皮、太愛玩了,小時候每次受傷,我媽總是先責備我,讓我覺得受傷是一種錯誤,甚至覺得自己很羞恥。久而久之,我學會隱藏情感,不願向家人尋求幫助和支持。我想我是怕被罵吧,感覺自己是不被媽媽喜愛的孩子。我也不太會表達自己的難過。」

父母非常愛孩子,期望孩子堅強獨立負責,長大後成為社會棟樑,同時希望孩子能關心父母、照顧他人,與父母保持融洽的關係。但為何孩子的態度是「自我中心」呢?

父母期望孩子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這是教導「負責」、學會獨立應對困難,這些目標並沒有錯,甚至是必要的,因為孩子終究得離巢。然而,關鍵在於父母如何傳達這些價值觀。如果僅僅強調堅強獨立負責,而忽視對孩子的情感支持和理解,他們可能會感到孤立和缺乏關愛,孩子不知道他們能依賴父母的支持和關愛。因此,父母需要示範「如何表達情感、如何關心他人」。

「表達情感和尋求幫助並不代表軟弱。」阿嘉說,「我應該少黏手機,多帶兒子去戶外走走、探望親戚,讓孩子學習與人相處。以後我也該主動與鄰居打招呼,兒子分享學校的事我也應該洗耳恭聽。」小霖也有感:「從小勝的成長經驗,我想以後如果小美打翻杯子,我應該問『小美,有沒有被燙到?』,接著跟她一起收拾桌面,這樣她既學到了關心、也學到了如何負責。」

小勝用力點頭:「其實孩子做錯事他自己也知道,重點是如何改善。如果父母罵了無效,何必用這招?你們孩子遇到困難或發生糗事,要第一時間給予安慰和關心,讓孩子學習如何關心和體貼他人。」

期望孩子堅強獨立及負責的方向沒變,但需要用愛和理解來支持這些目標;當孩子在愛與關心中成長,學習表達自己情感和尋求幫助,耳濡目染下,孩子會成為富有同理心和愛心的成年人,他們學會如何把愛轉化成關心的行動。我們可以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他們是被父母愛著與關懷著,同時教導孩子如何在困難面前保持堅強及負責。

raw-image


avatar-img
74會員
449內容數
有根羽毛喜歡到處旅行,記錄生活、想像、教育、教養....不管是光或陰影都值得擁有翅膀,跟著這羽毛一起去旅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怡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用故事及隨手可及的生活日常,喚醒孩子的天賦,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用聽故事玩遊戲,喚醒孩子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推薦適合國小中高年級及國中的閱讀的名著《青鳥》,共故事啟發孩子討論生命中的抽象及哲學問題。
以故事及遊戲、提問來喚醒孩子天賦,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當你看到孩子以臀部走樓梯,閃過你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 大人的思考習慣是什麼?
用故事及隨手可及的生活日常,喚醒孩子的天賦,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用聽故事玩遊戲,喚醒孩子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推薦適合國小中高年級及國中的閱讀的名著《青鳥》,共故事啟發孩子討論生命中的抽象及哲學問題。
以故事及遊戲、提問來喚醒孩子天賦,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當你看到孩子以臀部走樓梯,閃過你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 大人的思考習慣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透過孩子小學時期的生活趣事,探討如何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和承擔責任。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Thumbnail
孩子在家與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同,就像我們在家與工作場所表現得不同一樣。孩子所承受的,永遠比父母想像得還要多,也比父母想像得還要更加堅強。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透過孩子小學時期的生活趣事,探討如何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和承擔責任。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Thumbnail
孩子在家與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同,就像我們在家與工作場所表現得不同一樣。孩子所承受的,永遠比父母想像得還要多,也比父母想像得還要更加堅強。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