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指思考未來的走向,並實際採取行動。
一看到「投資」這兩個字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立刻想到股票或債券等有關金融方面的投資。但是其實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是一種對自我本身的投資。我們的生活每天都會面臨大大小小的抉擇,像是今天該吃什麼、要找什麼樣的工作等,我們常常都在做決定,但怎麼樣的決定會對你往後的生活是有幫助的呢?作者松浦彌太郎透過自己的經驗,協助大家去思考該如何對你的人生進行投資。
看到這句話時,我覺得這真的顛覆了我的價值觀。不是應該要在年輕時努力存錢,未來才有足夠的資本嗎?但是松浦彌太郎認為,如果戶頭裡存了太多錢,表示你沒有做好自我投資。年輕的時候有比較好的精神與體力,應該要大膽地把錢用於自我投資,如此才能夠大幅度的成長,在未來得到更大的回報。
擁有儲蓄,能令人感到安心,換句話說,它就像一種鎮靜劑,但鎮靜劑終究是藥,所以適量就好。
至於為什麼過了39歲之後要開始存多一點錢?是因為40歲以後身體機能會逐漸下降,要開始為之後無法工作的日子作準備。
若只擁有錢財,也無法從生活中獲得幸福和喜悅,甚至越執著於金錢,反倒會離幸福越遠。
松浦彌太郎說自己在年輕的時候以為錢越多越好,因此總是想盡辦法賺錢。不過他覺得這樣的生活並不會比較快樂,後來才發現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有意義的使用金錢。因此首先要思考的其實是:你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想要過怎麼樣的人生?哪些事情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你希望在未來能獲得什麼回報?如此才能夠確定好你要投資的項目,融入到你的日常習慣當中。
所有的自我投資,都是從掌握自己的現狀開始。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習慣。我生長在一個非常節儉的家庭,「不能浪費」的觀念一直影響我的消費模式。所以我通常只把錢花在必需品上面(像是三餐及日常生活用品),小心翼翼地管理自己的金錢,購買一些額外的東西總是要再三考慮半天。
不過,如此謹慎保守的作法的確會導致成長有限。舉例來說,如果我要學習某一項知識技能,我通常都會運用一些免費(如網路上的文章、影片)或花費少(如:書籍)的資源來學習,雖然透過自己摸索出答案會得到一種成就感,不過這樣的學習速度其實非常緩慢!然而,若是參與一些付費課程的話,有人幫你整理好資料,並且分享自身的經驗,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學到東西。雖然可能需要花費一筆高昂的費用,但是卻可以省下大量時間,在短期之內大幅成長。
即使有些行為在短期內看起來像是奢侈或浪費,但如果對未來有幫助,就必須大膽的花下去。
所以,我覺得我現在最需要學習的就是:敢於花錢投資自己。對我來說,身心靈的健康、增廣見聞以及持續精進自我,是我非常重視的部分。因此我想我之後會在學習、旅行、營養保健及生活習慣方面進行更多的投資吧。
時間、金錢、生命和身體都是有限的資源。因此,不論是用時間交換金錢,還是用金錢交換時間,都是一種投資、交換、選擇,而這些投資最後造就了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