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指思考未來的走向,並實際採取行動。
一看到「投資」這兩個字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立刻想到股票或債券等有關金融方面的投資。但是其實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是一種對自我本身的投資。我們的生活每天都會面臨大大小小的抉擇,像是今天該吃什麼、要找什麼樣的工作等,我們常常都在做決定,但怎麼樣的決定會對你往後的生活是有幫助的呢?作者松浦彌太郎透過自己的經驗,協助大家去思考該如何對你的人生進行投資。

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戶頭裡別放太多錢,在39歲以前
看到這句話時,我覺得這真的顛覆了我的價值觀。不是應該要在年輕時努力存錢,未來才有足夠的資本嗎?但是松浦彌太郎認為,如果戶頭裡存了太多錢,表示你沒有做好自我投資。年輕的時候有比較好的精神與體力,應該要大膽地把錢用於自我投資,如此才能夠大幅度的成長,在未來得到更大的回報。
擁有儲蓄,能令人感到安心,換句話說,它就像一種鎮靜劑,但鎮靜劑終究是藥,所以適量就好。
至於為什麼過了39歲之後要開始存多一點錢?是因為40歲以後身體機能會逐漸下降,要開始為之後無法工作的日子作準備。
思考你想要的人生,才能決定你要投資的項目
若只擁有錢財,也無法從生活中獲得幸福和喜悅,甚至越執著於金錢,反倒會離幸福越遠。
松浦彌太郎說自己在年輕的時候以為錢越多越好,因此總是想盡辦法賺錢。不過他覺得這樣的生活並不會比較快樂,後來才發現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有意義的使用金錢。因此首先要思考的其實是:你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想要過怎麼樣的人生?哪些事情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你希望在未來能獲得什麼回報?如此才能夠確定好你要投資的項目,融入到你的日常習慣當中。
所有的自我投資,都是從掌握自己的現狀開始。
讀後感想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習慣。我生長在一個非常節儉的家庭,「不能浪費」的觀念一直影響我的消費模式。所以我通常只把錢花在必需品上面(像是三餐及日常生活用品),小心翼翼地管理自己的金錢,購買一些額外的東西總是要再三考慮半天。
不過,如此謹慎保守的作法的確會導致成長有限。舉例來說,如果我要學習某一項知識技能,我通常都會運用一些免費(如網路上的文章、影片)或花費少(如:書籍)的資源來學習,雖然透過自己摸索出答案會得到一種成就感,不過這樣的學習速度其實非常緩慢!然而,若是參與一些付費課程的話,有人幫你整理好資料,並且分享自身的經驗,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學到東西。雖然可能需要花費一筆高昂的費用,但是卻可以省下大量時間,在短期之內大幅成長。
即使有些行為在短期內看起來像是奢侈或浪費,但如果對未來有幫助,就必須大膽的花下去。
所以,我覺得我現在最需要學習的就是:敢於花錢投資自己。對我來說,身心靈的健康、增廣見聞以及持續精進自我,是我非常重視的部分。因此我想我之後會在學習、旅行、營養保健及生活習慣方面進行更多的投資吧。
時間、金錢、生命和身體都是有限的資源。因此,不論是用時間交換金錢,還是用金錢交換時間,都是一種投資、交換、選擇,而這些投資最後造就了現在的自己。
佳句摘錄
- 如果你什麼都不多想,隨波逐流的過日子,一心想著「只要現在過得開心就好」,這樣或許相對輕鬆,但也等於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 若逃避對自己的投資,無論經過多久,都很難盼得自己期望的未來。即便每天只是踏出一小步,在時間的累積下,幾年後也會和完全不投資自己的人,產生相當大的差距。
- 當你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或不知該往何處前進時,不妨製造一些和他人相遇的機會,認識一些新朋友,了解、尊敬不同的價值觀與人生樣貌。當你坦然面對這些事,自然會對自己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 請記住,我們必須將金錢用於投資自己。如果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消費,這跟把錢扔進水溝是一樣的。
- 金錢的有趣之處在於,除非你使用它,否則它不具有任何價值。現在錢包裡的一萬日圓紙幣,在這一刻它並不值一萬日圓,頂多只是一張成本約二十日圓的印刷品。
- 我們沒有必要漫無目的增加儲蓄,儲蓄只是一種準備,你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將資金用於投資。
- 如果你與金錢相處良好,它就會一直待在你身邊,並在你需要它時成為你的盟友。
- 如果想得到金錢的眷顧,就要誠懇的看待自己的工作。人們通常是為了得到收入而工作,倘若對自己的工作抱持忽視或瞧不起的態度,最終金錢會離開你。
- 金錢和物品都是能幫助我們的工具,當我們使用這些工具時,它們能協助使用者成長,使我們做事時更順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以感恩的心對待它們。
- 以金錢為基準來決定工作地點,也是欺騙自己的行為。即使當初因為可觀的收入而獲得滿足,最終也會失去工作意義,並因此感到痛苦,因為人本來就無法在價值觀不合的地方積極發揮,最終也無法賺取更多的金錢。
- 請經常意識到在工作中培育下一個工作的重要性,因為對工作的投資,會替你加分。
- 無論心理素質再怎麼強大、體格再怎麼結實,不斷向前跑、不停下來休息的話,也會感到疲憊。就算你覺得自己「還撐得住」,一旦停下腳步,可能會意外發現,原來自己已經非常疲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