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讓孩子說對不起,你有更好的選擇:理解與陪伴,超越對不起的成長之路

比起讓孩子說對不起,你有更好的選擇:理解與陪伴,超越對不起的成長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成為孩子成長中的導師,不僅要教他們說對不起,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明白錯誤的原因。”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犯錯,這是無可避免的事實。作為父母,我們常常面臨是否讓孩子說「對不起」的抉擇。然而,我們可以考慮用一種更富有情感和成長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情況,那就是理解孩子的行為背後原因,並與他們一同成長。讓我們一起探討為何理解與陪伴比單純的道歉更能促進孩子的成長,以及如何在這樣的過程中建立更深層的連結。

raw-image


“真正的對不起,是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 莎士比亞


孩子說「對不起」固然重要,但這句話應該具有真心和意義。單純強迫孩子道歉並不能讓他們真正了解錯誤的原因,也無法幫助他們成長。我們應該學會放下成人的心態,用更尊重和理解的方式面對孩子的行為。

我們可以從孩子行為背後尋找原因

“成熟不是在一瞬間,而是在無數個原諒中學會理解。” 

我的兩個兒子因為是雙胞胎,打架吵架似乎是日常生活,但我從沒有讓他們第一時間說對不起,我一定會先分開他們,然後問:「你們可以告訴我發生什麼事情了嗎?」

然後再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會去問:「所以是弟弟(哥哥)的這個行為,讓你覺得很害怕,怕東西會被搶走嗎?」

總之就是去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一直到雙方的情緒與對話都溝通完,並能互相理解後,再跟他們說,打架是不對的,並說他們遇到問題可以像剛剛一樣,把自己的感覺告訴對方,來互相溝通理解。

raw-image


當然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背景和生活經歷,這影響了他們的行為方式。當孩子犯錯時,我們應該細心觀察並尋找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可能是因為情緒上的困擾、自我控制的困難,或者其他種種因素。透過理解這些原因,我們才能針對性地幫助孩子改進。


“愛與理解是最深刻的溝通。” - 卡爾‧亞歷山大‧格倫恩


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共鳴是十分重要的。當他們犯錯時,我們可以選擇以一種非責怪性的態度與他們交談,讓他們知道我們是支持和理解他們的。這樣的連結會讓孩子感到信任和安心,並更願意分享他們的困惑和疑問。

raw-image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從失敗中學不到任何東西。” - 瑪莉蓮‧曼森


犯錯是成長的一部分,孩子們需要知道這並不可怕。我們可以鼓勵他們從錯誤中學習和反思,幫助他們找到改進的方向。透過與他們共同探討這些經歷,我們能夠增進孩子的自信和自律,讓他們在未來更好地面對挑戰。


“家長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榜樣和陪伴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理解與陪伴是無價的。當他們犯錯時,我們可以選擇以愛和理解的態度與他們攜手前行,幫助他們發展積極的行為和情緒調控能力。這樣的陪伴不僅會加深我們與孩子的連結,也讓他們感受到無論犯錯與否,我們都會在他們身邊支持他們。

raw-image


其實作父母的,如何面對錯誤,會在孩子眼中成為一個榜樣,我們常常告訴孩子要反省,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孩子面前卻很少承認自己的錯誤,或是反省。

就算我們說了「對不起」但也不會在孩子面前解釋,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的原因。


我們看看獅子王中的穆法沙,他在生氣後是怎麼跟辛巴說的。他說他生氣,是因為他害怕,是因為害怕失去辛巴。


“愛是最好的教育家。”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超越單純的道歉,用理解與陪伴的方式面對他們的錯誤。通過從行為背後尋找原因、建立溝通與共鳴的連結,並讓孩子從犯錯中學習和成長。

avatar-img
閱心的沙龍
15會員
47內容數
孩子在慢慢的成長,他是第一次當孩子,我也是第一次當爸爸。與孩子相處的方法不是數學題,有標準公式,這是一段旅程,享受並用心觀察沿途的風光,孩子是我的旅伴,也是這段旅程中最美的風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閱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代社會出現了許多斜槓工作,這些職業常常被傳統觀念認為只是打零工的小職缺,甚至常被說沒有一個「正職」。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傳統的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現今的社會。
無論我們喜歡與否,生與死是一個神秘而無法迴避的話題,特別是對孩子來說。作為父母,我們擔當著引導孩子理解和處理生死議題的重要角色。讓我們以愛與理解的方式與孩子一同探討生與死,幫助他們培養情緒健康並成長茁壯。 數百年來,人們一直追尋生死之謎。在與孩子探討這個話題之前,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安全和尊重的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性教育是一個重要而敏感的議題。作為家長,我們扮演著引導和教育孩子的角色。透過建立開放、尊重和適當的對話,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性觀念和價值觀。 在我跟朋友聊天中發現,許多人認為爸爸不適合跟女兒談性、媽媽不適合跟兒子談性,因為是異性,怕會影響到孩子對於性的看法。
信任來自於你願意去瞭解他行為背後的動機。 瞭解來自於你對於孩子的關懷與愛
現代社會出現了許多斜槓工作,這些職業常常被傳統觀念認為只是打零工的小職缺,甚至常被說沒有一個「正職」。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傳統的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現今的社會。
無論我們喜歡與否,生與死是一個神秘而無法迴避的話題,特別是對孩子來說。作為父母,我們擔當著引導孩子理解和處理生死議題的重要角色。讓我們以愛與理解的方式與孩子一同探討生與死,幫助他們培養情緒健康並成長茁壯。 數百年來,人們一直追尋生死之謎。在與孩子探討這個話題之前,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安全和尊重的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性教育是一個重要而敏感的議題。作為家長,我們扮演著引導和教育孩子的角色。透過建立開放、尊重和適當的對話,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性觀念和價值觀。 在我跟朋友聊天中發現,許多人認為爸爸不適合跟女兒談性、媽媽不適合跟兒子談性,因為是異性,怕會影響到孩子對於性的看法。
信任來自於你願意去瞭解他行為背後的動機。 瞭解來自於你對於孩子的關懷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