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最相愛的親人,不需要爭一口氣拼輸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先…,我才…。」
這個句型在我們家超級沒用的,我跟老公常常相視無奈、哭笑不得。而且,我們好像沒有成功「處罰」過兒子耶,這一切似乎都是他自己爭取而來的?
兒子兩三歲時,我們試過罰站、叫他去一旁冷靜,但他總是死命的巴著我、瘋狂掙扎不讓我們把他拉開,哭得好像我下手多狠一樣,但我真的只是叫他罰站一分鐘而已⋯⋯
如果罵他,他每一次絕對哭得比我們還大聲,如果跟他說「你先跟我道歉、我才要抱你。」他會崩潰哭到好像全世界都拋棄他一樣。
我有仔細觀察實驗過,確定兒子並不是在情緒勒索或是操弄,他沒那麼厲害,畢竟我們不用這招,他沒得學。
他是真真切切非常「害怕」我們不愛他了。
他還 #不知道怎麼面對 自己的和他人鋪天蓋地而來的情緒啊。
雖然家裡不存在「獎與罰」,既 #無威脅也無利誘,但兒子內建了強大的自我檢討系統,很多時候他哭是因為氣自己、生氣是因為懊惱。
他需要的不是教訓指正他已經知道的事,而是幫助他找到 #更好的行為策略與應對方式,陪伴他渡過前額葉還沒長好的這段時期。
某次老公和兒子吵架,老公每講一句,兒子就更憤怒爆炸哭更慘⋯⋯ 兩方僵持不下,我實在不能介入,但我的情緒都快要受影響了,只好開口對兒子說「我們還是很愛你。請你把亂丟的東西撿起來、好好向爸爸道歉(因為他剛動手推老公)。」然後就沒有再多說其他的了。
果然過了幾秒鐘,眼光餘光就看到兒子開始移動、朝我們靠近。但就算我們氣氛緩和下來後,兒子還是說不出口那句「對不起」。
糾結許久,兒子小聲快速的 murmur 了「爸爸對不起」然後竟然瞬間又生氣大哭!我跟老公傻眼,不過還是有默契的做出同樣反應:
「你有鼓起勇氣道歉了,很好!」
我在心裡為兒子鼓掌,因為我看到了他的進步,我們繼續溫柔堅定的陪伴他,他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式來處理衝突。他要學的還非常多,我們會繼續每一次都用心教導。
我們這一代從小接受的教養方式是父母絕對不可能「先釋出溫柔善意」,必定是小孩要先屈服之後,才能獲准釋放。
「大聲一點!」「好好再講一次!」「站好,再講一次!」
過去的教養箴言是唯有絕對臣服才是好孩子。然而孩子不是學乖,而是 #學會躲遠一點
我們知道 #愛與安全感 更能讓孩子自然養成健全的心智,於是我選擇先說「我很愛你,但我很生氣。」(對事不對人)
我們是最相愛的親人,#不需要爭一口氣拼輸贏
我更不希望兒子以後畏諾於掌權者,卻在面對弱小時擺出威權姿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33內容數
希望孩子成為身心強韌、能為他人帶來幸福、自己也享受生命的人。生活的縫隙用孩子的笑容補滿,瑣碎的腳步成就了小窩的溫暖,不平靜卻平實的育兒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ill's On the Way 的其他內容
對小孩來說,認識這個世界,貼標籤是最快且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但父母有責任選擇多講一些,不讓貼標籤變得理所當然。
我跟兒子很久沒玩剪刀石頭布了。 每一次只要我們其中一個人說「剪刀石頭…」,另一個人就會立刻加入,各自模仿一隻寶可夢,玩得樂此不疲。兒子總能抓到各個寶可夢的精髓,逗得我笑嗨嗨。 某一次玩剪刀石頭布時,我故意比六、比七比八,兒子笑瘋,然後開始發揮各種肢體創意,從此不斷演化出更豐富的「剪刀石頭寶可夢對戰」
這是我認識的第一位醫生,我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看過他了。媽媽很喜歡看醫生的文章,但唸給我聽時都支支吾吾的,媽媽說因為醫生的髒話用太多了,我問媽媽,醫生不是都是好學生嗎,怎麼會說髒話?媽媽嘆了口氣說,我該從「什麼叫做好學生」開始解釋呢,還是從「大人為什麼要說髒話」開始講起呢?
// 一代一代,都是盡力,都是愛 // 我們的父母盡他們所能的,給予我們一個他們未曾擁有過的童年:無憂無慮的安穩生活。現在我們成了父母,我們用小時候的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愛著我們的孩子,才發現親職之困、親職之難。
你永遠不會像我愛你那樣的愛我,但我心甘情願盡全力讓你快樂,就算你快樂的原因不總是我。 等你再大一些,當你最愛
這篇文章只是想在茫茫網路文章當中,多一個「親餵到三四歲也沒關係喔」的聲音。更要強調「沒有親餵、喝配方奶也沒關係喔」,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最好、最完美的教養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對小孩來說,認識這個世界,貼標籤是最快且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但父母有責任選擇多講一些,不讓貼標籤變得理所當然。
我跟兒子很久沒玩剪刀石頭布了。 每一次只要我們其中一個人說「剪刀石頭…」,另一個人就會立刻加入,各自模仿一隻寶可夢,玩得樂此不疲。兒子總能抓到各個寶可夢的精髓,逗得我笑嗨嗨。 某一次玩剪刀石頭布時,我故意比六、比七比八,兒子笑瘋,然後開始發揮各種肢體創意,從此不斷演化出更豐富的「剪刀石頭寶可夢對戰」
這是我認識的第一位醫生,我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看過他了。媽媽很喜歡看醫生的文章,但唸給我聽時都支支吾吾的,媽媽說因為醫生的髒話用太多了,我問媽媽,醫生不是都是好學生嗎,怎麼會說髒話?媽媽嘆了口氣說,我該從「什麼叫做好學生」開始解釋呢,還是從「大人為什麼要說髒話」開始講起呢?
// 一代一代,都是盡力,都是愛 // 我們的父母盡他們所能的,給予我們一個他們未曾擁有過的童年:無憂無慮的安穩生活。現在我們成了父母,我們用小時候的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愛著我們的孩子,才發現親職之困、親職之難。
你永遠不會像我愛你那樣的愛我,但我心甘情願盡全力讓你快樂,就算你快樂的原因不總是我。 等你再大一些,當你最愛
這篇文章只是想在茫茫網路文章當中,多一個「親餵到三四歲也沒關係喔」的聲音。更要強調「沒有親餵、喝配方奶也沒關係喔」,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最好、最完美的教養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別再用「不要跑了!」來對孩子說話,探索如何用愛和理解,讓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充滿意義。 我們來聊聊,如何巧妙的將日常的責備轉化為溝通的藝術,用更有建設性的方式引導孩子,讓他們學會從錯誤中成長,發展出同理心與自我反思的能力。 閱讀全文,讓愛和理解成為你與孩子溝通的橋樑。 轉化責備為溝通的藝術: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別再用「不要跑了!」來對孩子說話,探索如何用愛和理解,讓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充滿意義。 我們來聊聊,如何巧妙的將日常的責備轉化為溝通的藝術,用更有建設性的方式引導孩子,讓他們學會從錯誤中成長,發展出同理心與自我反思的能力。 閱讀全文,讓愛和理解成為你與孩子溝通的橋樑。 轉化責備為溝通的藝術: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